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富春山居图含义(100句)

2023-02-03 14:27:5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富春山居图的意思

1、掌握文、业、形、生、态顶层设计核心。

2、最强蜗牛富春山居图技能是什么:光环技能:升级蘑菇园时,木材消耗降低8%;每提升5级蘑菇园等级,蜗牛生命+3镶嵌技能:置于华夏博物馆,赋予效果:华夏探索,获得情报点数量+5%;置于华夏博物馆,赋予效果:华夏探索,5%概率获得双倍绿色炼金试剂。获取途径:抽奖获得;八卦炉许愿获得;开启专家手札获得。

3、《富春山居图》卷,是黄公望最得意之作。至正七年(1347),他七十九岁在富春山寓居创稿,前后历经三四年经营,始告完成。至正十年(1350)他八十一岁题跋时,尚未最后画完。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采用传统的“三远”并用构图法,峰峦冈阜、陂陀沙渚,起伏变化无穷,林木葱郁,疏密有致,在笔法上取法董、巨,而又自出新意,变化无穷,山石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极少渲染,丛树平林多用横点,笔墨纷披,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为黄公望水墨山水杰作。此图经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邹之麟等题记。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明清许多画家都是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此图对后世影响亦如邹之麟之评语。

4、挖掘本地特色产业,做到“特而强”;

5、时代变迁,几经辗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自此之后的15年中,《富春山居图》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

6、杭州通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7、「主题」B04丨《女史箴图》千年演绎,千年传奇

8、「主题」B06丨《富春山居图》山水千载,终求其理

9、洞悉特色小镇的新逻辑——拥抱互联网+、大数据、规划设计、创意及内容等,破解同质化诟病,找准特色小镇的突破点和引爆点!

10、葛思康博士从图像学的角度将《内境图》分为两种:身体为主(医学);以山为主(道教内丹学)。

11、先勾山石主脉。主线的搭配错落不可随意,它关乎空间的前后,而披麻皴在秩序感的前提下用笔松动,先淡后重,交错复加,呈现秩序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秩序,而不怕“乱”,乱与不乱是意趣相见。破墨法的运用除了水分的把握,其根本还在于用笔的肯定及对秩序感的认识。

12、2017年5月5—8日

13、特色小镇文旅主题打造、开发策略

14、黄公望接近完图时,将此画赠与师弟,号“无用”,他则自称“大痴”。师弟无用看透不了人生,急着想取历史巨作。无用师弟一毛钱没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图》,死后他的后代将之变卖。《富春山居图》走入明代,名气愈来愈大;历经多位大画家收藏,也从此开启世界绘画史上少见坎坷传奇的收藏故事。

15、(*以上讲座和嘉宾排序不分先后,具体讲座时间、地点请以各主办单位公告为准)

16、“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亨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仲长统《昌言》)

17、黄公望的山水画,虽然所见多为七十岁以后所画,在笔墨气韵上或苍茫浑朴,或秀润淡雅,或蓊郁华滋,或萧散清逸,表现不同的风貌,却又有统一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观赏他丰富的笔墨所表现出的山川形貌,感受到大自然的意志,而且可以窥见画家所传达出的主观意境,即物外之情。他主张师造化,并主张见好山好水随时模记,但不是以刻划真山真水为自己艺术创作的终点,而是借助山川之行,通过笔墨以抒情。正如元汤垕说:“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画鉴》)这反映了元代山水画家的艺术思想,黄公望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倾向。

18、寻求通过PPP模式与政府展开合作的方法。

19、《富春山居图》分前后两半卷,前半卷是剩山图,长8厘米,横4厘未,后半卷是无用师卷,长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

20、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烬余残卷剩山图纵8厘米横4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二、富春山居图含义

1、詹丹:《红楼梦》与江南文化(下)|大夏读书会NO.江南文化·NO.7

2、历来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研究与诠释,几乎完全是美术文献学、艺术史与文物收藏界的专门任务,诗学与思想研究的视角向来付之阙如。研究者们的用心所在,无非是真伪的考订、题跋的释读、流传的故事、影响的史实,以及笔法、技术、渊源、风格等。因而对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此一杰构之创作由来与艺术成就,其诠释主流,完全是从师法董源、观察自然,或从他的《写山水诀》等艺术史创建新士人画命题着眼。本讲座试用文化诗学与诠释学的方法,将此图放在一个更大的概念,即“富春江文化意象”之中,将其视为富春江文化意象全幅生命史中一个环节,艺术经典因意义的诠释而而重新成为中国美感的一部分。

3、淡勾轮廓,初步形成山体轮廓,注意初步的开合关系。

4、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化、精细化的规划和运营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也是新城镇化模式的重要特点。

5、山水画与文人士大夫隐居关系密切。比如唐代隐士卢鸿隐居嵩山,把他隐居的环境画了下来;王维在辋川隐居,辋川一带也成为描绘对象。在历史上便形成了一个传统,一种模式化的山水图式。很多山水画可能有一个具体的主题,但把这个主题换成甲也可以,换成乙也可以,它可以适当地参考实际的景色,但基本不是对实际景色的如实描绘。拿着一幅山水画与实景去对照,这违反了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常识。

6、老人房的设计以暖色为主调,床头的背景墙是《富春山居图》的延伸画面,呼应主题之余,亦显现出极简雅致之美,这种“不溢于言表”的设计手法,使人身心皆感到舒适。

7、黄公望最富盛名的作品当属《富春山居图》,耗时整整4年才得以完成,可谓一件旷世之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8、《富春山居图》乃元四家黄公望的作品。黄公望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他的山水画“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堪称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9、也是江南文化系列的第8讲

10、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如何判断一幅画的年代?

11、要诀提示:松针的组构与排序松针最常见的是扇形,形状像扇子一样,向两边伸展。“松针若写楷”很好地归纳了勾松针的方法,依理而行,一笔一笔,组成一簇;一簇一簇,组成一枝。一簇松针可以分三五笔为一小组,由五或七组不等组成一个扇形松针。这种分组组构的好处是给今后的松体变化打好基础,举一反三。千万不要因为松针点笔繁多,就胡乱画一气,密密麻麻堆在一块儿却看不清它们的组构形态。

12、众所周知,痛苦是艺术最好的养料,黄公望少年得志,步入仕途后却手上司贪污案的牵累,锒铛入狱,受尽磨难,这段不堪却也成为他艺术人生的孵化之旅。

13、回复“入群”,加入大夏读书会读者群

14、「主题」B02丨《韩熙载夜宴图》白云青天拂拂娇

15、千峰万壑生诗意,曙光古寺云作笺。

16、黄公望(子久)是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高标。明清以来,绘画界曾出现过“家家子久,户户大痴”的情况。“元四家”是明清绘画的楷横,而黄公望毫无争议地被推为四家之冠,甚至有人将他比作书坛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被视为画道《兰亭》。倪黄模式,是明清以来文人山水的最高典范,得失在痴迂之间,成为文人画中的一种潮流。他们的艺术风范包含着文人画后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7、图中有古人的诗意与情感,有穿越那个时代的情境与氛围,或者是被古人内心的脉动所唤起,从图浓淡不一的墨色世界中,从变幻的皴法纹路中,从不同的点墨布置中,我们转换读出葱笼的山色,读出悠然南山的思绪,读出小国寡民的安逸与怡然

18、有效组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规划编制。

19、但救下画作已被烧出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至此稀世画作《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此图后,将小段烧焦部分揭下,重新细心装裱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而且几乎看不出经剪裁过的痕迹。从此,大段部分被称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小段的部分人们称之为《剩山图》。

20、●帝王之木:比大红酸枝还贵的木头

三、富春山居图的意思是什么

1、一个好的家居环境,给予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栖息之所那么简单,而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幸福感。相比于物质为上的生活,或许回归传统文化的居住空间,才能更叫人心动。

2、添加小枯枝及山坡,调整,完善画面。

3、浓墨点苔,特别是在山头处,点苔也要一组一组地朝廷,横笔点添加左侧的小丛树以突出山体。

4、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5、元代绘画标志着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真正步入“思想之时期”,如果说元人是以绘画来思考,来清谈,一点也不为过。黄公望倪云林、椅维桢、张雨、吴镇、方从义等,都是思想家,绘画是他们清谈智慧的一种方武,像沈周所说的子久“其博学惜为画所掩,所至三教之人,杂然问难,翁论辩其间,风神疏逸,口如悬河”的场面,真使人想到慧远、陶渊明、陆修静的虎溪一笑,想到支道林的清谈。

6、另外,画中还能看到干笔与湿笔的交错运用,线条显示出松散柔和的特质,复笔与改笔较多,将文人书法式用笔可以变化的程度发挥到极致,通过这种丰富的笔墨变化,既表现出山水充沛的内在生命力,又展示了画者思静意淡的平和与自由的心境。

7、黄公望把可游、可居、可观的山水因素全部统一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集大成的山水意识,形成了中国山水审美的巅峰。他把山水当作身体与心灵栖居的田园,当作一种哲学,当作能够让生命得到安顿的精神圣地,这是《富春山居图》所传递的一个重要意象。

8、《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心境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过程或美学过程,也不是片面的政治社会背景情绪化的反映,而是在个体经验积累、深化、转换的过程中,融入了宗教式的探索,由是独辟了一种具有宗教深情的创作样式——内境山水。

9、佟大为知道林志玲是卧底就利用她杀刘德华,后来刘德华没死。改了身份继续天机一号。而林志玲就爱上佟大为了,因为刘德华给不了她要的爱。隐瞒身份的刘德华去农村不知道为什么?张静初得知刘德华没死,看到林志玲又无所谓的样子。貌似两人本来就是认识或者俩人都是一起特工出身。为了假卷佟大为绑架小宝和农村女孩。然后就各种变态。在危难之际张静初变回特工,打爆鬼子。刘德华拿着高仿假卷来换孩子。狂杀鬼子。佟大为拿到假画(它以为是真的)竟然把小宝和华仔给放了。

10、一幅画,我们从它整个的气息和总体的技法特征就可以判断出它大致的年代范围。仅仅从《富春山居图》的技法特点上推测,是宋代以后的作品,这是没有问题的。判断它的年代,除了这种直观的感受之外,画面上的题跋是至关重要的。

11、遥看云山万叠里,千山疑似天上来。

12、浑,是文人画的理想境界,也是文人画理论中有关生命真实问题的重要概念之一。《二十四诗品》第一品为“雄浑”,描述一种天人之间之浑然不分的境界,以显示“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创造途径。文人画追求浑然元真气象,”浑”的问题,也就是“真”的问题。这有深刻的哲学因缘。

13、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

14、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使命是为各国智库机构提供一个高层次对话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相互联系,推动各国智库间的友好交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5、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6、20+位行业大咖和一线操盘手亲自为您全方位多维度解读互联网+时代下的特色小镇——如何赢在IP、内容及运营,如何抢占特色小镇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17、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市场的一种产品,但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商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功用,可以说就是“激活记忆,传承文化”~

18、以稍浓、枯湿之笔勾勒,进一步确立山石体,用笔时需看准位置并连勾带皴地在要紧处用笔,以区别出不同的石体。皴笔要一组一组地添加,使长披麻皴在不同位置形成明显的疏密节奏,山体关系初显。

19、多年以后,《富春山居图》成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收藏,但董晚年时又将其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吴洪裕继承了《富春山居图》,而吴洪裕晚年病危之时,想效仿唐太宗把画带到来生去,就在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将投入火中的画救了出来,并以偷梁换柱的方法用另外一幅画换成了《富春山居图》。

20、第五部分,视线从后景拉到前景,黄公望似乎也“玩”心大起,视线向各个方向发散漫游。中间有一人物正在看鸭子,舒适而放松,这也是此图最有名的部分,尤其在西方受人青睐,认为黄公望表现远山的方式带有西方透视感。观者可以顺着画中人的视线延伸出去,沿山峦向后到虚空又绕回前景,视线形成循环,这个过程似养胎时期,金丹于丹田十个月,而前景恰好有十个树,黄公望用笔墨将这十个月画出来。

四、富春山居图的含义是什么

1、最后一部分,类似赵孟頫的《水村图》,两人年龄相差不大,而赵孟頫是当时著名画家,黄公望有可能看过此画。柱山在画面中心,构图达到完全平衡,葛思康博士认为这个山即是宇宙之中心——昆仑山。山下有一人在过桥,山的另一边有路,表明他从那边绕回,那么他在那做什么?其实正如《内境图》所示阳神离开身体再回来的过程。沈周的临本没有画出路这一部分,他或许没能理解这个意义。

2、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具有自然而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

3、第二部分,杂乱之后的画面中出现一段空白,视线沿画面下方行进,如内丹学所指气息首先经过十二层楼(喉咙),此处恰好有十二棵高低错落的树;沿着这些树,视线遇到一个阻碍——一座大山拔地而起,甚至超出画面,好像无法进行下去,此时就如阴气入丹田。那么,山后有什么,路又通向哪里?突然,在山后我们看见一荷锄农夫,仿佛出路,但如何越过这座山向后,就如内丹学中阴气转化为阳气,需要经历一个艰难过程。

4、「主题」B03丨《步辇图》唐朝的“新闻照片”

5、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

6、清乾隆时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遍》。传世明清诸名家临摹有十余本之多。乾隆在见到此本之前,曾得到摹本,认为是真迹,在上边一题再题,当他得到真本时,反而定为伪品,成为画史上一大笑柄。此图在清代初年由吴正志传给了他的儿子吴洪浴,洪浴十分宝爱,临死前曾将此卷殉之于火,被其侄吴真度从火中抢出,但前段已被烧焦。大约在顺治年间割去火后残剩的前段,取名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此图流传历尽沧桑,颇富传奇色彩。

7、继续增加,完善松针。松针可分两次完成,先勾淡松针,再加浓松针,以此形成丰茂之感。但要注意每棵树中每一组松针的浓淡枯湿变化不宜过大。平顶松枝与枝之间的穿插排列不宜交叉太过,要同中有变,形成疏密有致的平和节奏。

8、进入主卧,则以暖黄淡雅为主调性,再辅以朱砂红作为装饰物的点缀色调,床头背景墙《富春山居图》同样是呼应了整个空间的主题,延续东方山水的韵味,其缓缓流淌的东方文化气质,让居者一进入卧室即刻远离尘嚣,放松身心。

9、《富春山居图》寓意和象征是: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10、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内容约80%为桐庐境内富春江景色,20%为富阳景色。创作者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元分天下民众为四类,依次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黄公望沦为“四等公民”。经历国破家亡,南宋遗民在鄙视和屈辱中以求生存。如南宋遗民龚开在《瘦马图》卷中表现了亡国后的失落感,与他有同感的元初文人们纷纷跟进解读,在图后书写跋文,江南文人们的这种心境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11、此外,画面层次丰富,画中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甚至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恰好。

12、《富春山居图》是元朝“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晚年的作品。这幅画是黄公望七旬时在富春江畔的“小洞天”所做,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为作此画,走遍了富春江两岸,经过六七年才做成。

13、国家级产业智库、国内外行业顶级资源,加之“平台+智库+资本+社群”有机模式,为您项目保驾护航!

14、画树干,并添加松针。松树的画法一般为先勾干、枝,再依小枝勾松针,并注意它们的生发次序。树干部位添加不规则的鱼鳞皴。鱼鳞皴也要三五成组,按树体圆形来进行疏密排序。

15、《内境图》、内丹学继续发展,出现了更丰富的内容与新的画法,如清宫如意馆《内景图》即带有宫廷画精致华丽的特点。

16、平台推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杭州春季峰会

17、探索特色小镇产业运营思路与实操打法;

18、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19、黄公望在绘画创作的同时,也以道士的身份自居。于是,在绘画与道教的双重背景之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具有了一种崭新的寓意,即借助山水之形表现道教的神圣空间

20、《富春山居图》作者以清秀淡雅的笔墨,描绘了初秋时节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川景色,同时抒发出画家宁静淡泊的情怀。黄公望作是“得之于心,而形于画”。而且他的创作思想已超越北宋山水画家对“真趣”的追求,主张“作画只是个理字最要紧”。所以《富春山居图》是否是富春山水的实景描绘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心中对山水之理的把握。因此,这幅画虽然作者以其熟悉的富春江景色为母题,但采用一种即兴、自由的方式流露出感情,显然画上山水不是实景的再现,而是画家心灵和自然合一的形态,意在表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

五、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含义

1、画面采取长卷形式,构图趋于平缓,恰如其分地托出平淡天真之意,将起伏的峰峦冈阜、透逸的坡陀沙诸、浩渺宛曲的溪河、疏密参差的树木、或显或隐的村落一一铺展开来。犹如观者亲自漫步于富春山水之间,边走边看,令人有亲切之感。近景的黑松古木皴法苍劲有力,与峰峦沙诸相互呼应,三者恰到好处的生存空间增添了画面的生趣,层层山峦远远退去,几抹淡笔,若有若无,目不所及,将人引入一种画外之境。平缓轻快的节奏归于舒缓的天水之间,灵魂于天水之间得到了某种安顿,仿佛“天地与我为一”。

2、特色小镇项目参观、考察(80名)

3、山水画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三远布局法,高远、深远和平远,即分别从高中低三个视角去描绘景色之幽深,使得画面极具立体感和时空感。画作的方法可以先线条后涂抹,或反之。线条对于整体画作的“起势”(布局)极为关键,所以也有“练画先练字”、书画同源的说法。

4、↓附上讲座剪辑后视频,视频时长一小时,建议wifi下打开

5、中国·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场馆)

6、而那曾被火烧坏的前半截《富春山居图》,尚存尺五六寸,“山水一丘一壑之景,全不似裁切者”,清初由吴其贞持有,命名为《剩山图》。后流入辽阳人王廷宾手中,收入他的《三朝宝绘图》。

7、《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卷、纸本。水墨画。纵:33cm,横:69cm。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系作者1347年(元至正七年)七十九岁时为无用师所作,历经三年经营,于1350年绘制完成。

8、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9、第二年,乾隆十一年的冬天,《富春山居》无用师卷来到了弘历面前。他一边坚定地宣布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理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

10、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而高人韵士,能以片言数语尽之者,则谓之诗可,谓之画可,谓高人韵士之诗画亦无不可。

11、「主题」B05丨《深山会棋图》墓中的仙人对弈

12、设计公司:广州琥珀设计有限公司

13、我们还会涉及画面钤印的辨识,辨识清楚之后,还要厘清印章的时代归属,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便可以从时间上对这个印章进行排序,这个时间序列能够反映大体的收藏过程。另外要看题跋。很多题跋有日期,可以通过题跋的日期、排序、以及题跋的内容来判断画的递藏过程。总之,我们把画的著录、题跋和钤印结合起来,可以对一件作品的递藏过程有大概的了解。这种了解,不是绝对准确的。一般来讲,越是久远的画,我们对它的递藏过程的了解越有限。

14、那么,《富春山居图》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葛思康博士将《无用师本》、《剩山图》、《子明本》拼接以大致还原。有人认为烧掉的部分可能更多,也有人认为前面有近两米的损失,对比沈周的临本辅助以理解构图,可以认为画作并未缺损太多。但是,沈周本也不是与之完全吻合。值得注意的是,《无用师本》结尾是空白一片,似乎没有完成,而传统山水画大多有一个封闭的空间,从前景开始,回到前景结束,沈周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画面尾部加上山石树木作为终点。然而,《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结束在虚空之中呢?

15、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16、前人评子久画,注意到一个“浑”字。其好友张伯雨说他“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石谷别“元四家”家法,以“子久之苍浑,云林之淡寂,仲圭之渊劲,叔明之深秀”而申其说;南田说,子久“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神明变化而使人难准测其端倪;麓台则认为,子久画具有“浑厚之意,华滋之气”,可称天机活泼;张庚论子久,也以“浑沦雄厚”属之;而近人黄宾虹更径以“浑厚华滋”誉称子久。石涛曾说:“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看子久的画,正如浑沌的世界里放出的大光明。子久本人也是通过浑厚华滋的创造,来演绎中国传统哲学的微妙意旨。

17、美术展览|艺术推广|文化传播|公共教育

18、接下来,葛思康博士带着大家从右至左观看这幅画。

19、内境即是宇宙。南宋《道枢》(曾慥,1151)中有云:“吾于是宜知夫内境真象焉。内境者何也?身之境也。真象者,吾身之炉,其中有天地、日月、星辰、风云、河汉、山岳、江河、草木焉。”将身体配合宇宙部分以解释,身体各部分对应自然物象,身体既是山水,也是世界,这个观念早在东汉《黄庭经》及更早的《老子中经》就有出现,但它认为在身体和宇宙中有神存在,而从宋代开始则不再沿用这种说法。

20、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迈入爆发期,机遇与困境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