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二泉有关的诗句(100句)
一、关于二泉的诗句
1、凄凉应是二泉水,夜半乌啼笑归人。
2、译文:踏遍江南各地,遇到山就流连景色。带着如明月般沁人心脾的茶来试试惠泉山的水。
3、不知道你呀?现在在哪?
4、壶身圆筒形,分内外两层,内层壶胆可取出,内外壶壁间有腔体,注入热水可以保温。平盖,盖内铃椭圆形篆书“二泉”小印。壶腹刻行书“卢同七碗风生液,李白吟诗斗百篇”,落款“二泉”。底篆书圆形“阳羡邵友兰制”印章款。壶以紫红色砂泥制成,形制新颖,设计巧妙,内外胆口严丝合缝,实用美观集为一体。
5、沙漠也涌动着黄色的浪。
6、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挹九峰之苍翠,瞰太湖之波涛,无锡惠山素来享有“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天下第二泉”又是惠山乃至整个无锡地区首屈一指的名胜。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来到惠山,总会留下诗文唱和,其中以苏轼的《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最为脍炙人口。“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东坡浪漫清新的诗句,寄托了人们对江南名城无锡太多的美丽想象和脉脉温情。
7、从沉默的纱布中从沉默的纱布中我抬起头昏暗的灯光抬起头我走向海滨若明若暗的篝火日夜缱绻的身形漂零在纸窗的后面从沉默的纱布中我抬起头淤积的伤口抬起头我走向海滨无数美丽的栏栅白色的瞭望塔在海的对岸
8、箶性微凉。似风,弦音稍静如水。风过水微皱,水过风声低。这多像我走过的经年,一程漂泊,一程随意,尽说沧桑和茫然。
9、音苑二胡艺术课堂整理编辑
10、题主所说的名词就是小令中的意象,古典诗歌常用意象说话,简单说,意象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诗人感情的客观物象,一组有共同趋向性的意象构成一个有一定情境的画面,这可以算作是意境。意象、意境在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抽象复杂的感情常借助意象、意境传达。
11、这句对仗工整,想象奇特,表达含蓄,意蕴丰富,足以勾起无数读者的遐想。
12、《流波曲》是孙文明于1952年冬季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有着定弦方便、技巧独特等诸多特点。乐曲情绪深沉,节奏平稳,速度变化较小,旋律富有叙事性,采用民间传统的循环变奏结构,配以孙文明自创的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13、斗茶之日,用的茶具自然也是顶级的“兔毫”盏。二人皆以自备茶饼烹茶,苏轼用的是蒙顶山上茶,蔡襄的即为北苑龙团。
14、及至北宋,虽无治国之才,文化修养堪称顶级的宋徽宗赵佶在其所著《大观茶论》“择水”篇中,把惠山泉水列为首品,谓宜茶之水“惠山为上”。后赵佶又钦定惠泉水为贡品,下旨当时的两淮两浙路发运使赵霆发月进贡100坛,运至汴梁城。
15、登山路来回盘绕像龙的脊梁一般,水光荡漾翻动着太湖倒映的天空。
16、在谒钱道人后就要烹小龙团了,这个时候,苏夫子说“独携天上小团月”,就是说他一个人悄悄带上小团月,这是很名贵的茶,皇帝高兴时赏赐给他的,份量很少,只能独自享用,是不能够和他人分享的。诗题中说的“小龙团”是蔡襄在福建任职时特为宫廷定制的一种茶饼,茶叶采下后经蒸熟发酵压制成团,茶为圆饼形,上印龙凤图案,八饼为一斤,岁贡皇帝饮用。这个茶的饮用方法是用热水将茶饼泡开滤干,然后磨成粉,再将好水烧开后加入这种茶粉进行烹制。所以苏轼说是“烹小龙团”,烹是饮茶的一种工艺,是一种考究。
17、我是多么的幸运。静静独处,必定有树一般的风骨,享受风霜严寒,死了仍旧坚硬。那一条条纹路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静静长生。
18、《良宵》的特点是一气呵成。这首曲子自始至终贯串粉一条"线",曲调抑、扬、顿、挫,在长篇歌唱性的旋律中,穿插粉锣鼓节奏和音响的模拟,这种穿擂为乐曲增添了色彩的变化。
19、此次斗茶,两人杯中茶饽沫皆呈雪白,然嗅之苏轼茶中竟含淡淡竹香。蔡襄果然茶中高手,他笑言这次苏轼赢了,并打趣苏轼定是把惠山寺中的竹叶心给拔了个光,茶味是自己输了,理却是让自己占了。苏轼笑以李坤“微动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王维“竹叶滴清馨”诗句作答,示意自己并非故意作弊,只是惜二泉好水,做的一种新尝试。蔡襄直言后生可畏,并再次赋诗墨宝相赠,诗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化作人间雨。”殷切之情,直露笔端。
20、那么为啥苏轼说是小团月而不是说小龙团呢?北宋仁宗时,有龙团、凤团、月团等种种茶饼,龙团又有大、小龙团。苏轼在这里把小龙团说成小团月是为了他写诗的需要,因为月亮只有天上有,那么我在踏遍了名山之后,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名泉,突然从天上飘然而下,带上了天子赐给我的圆如月亮的小龙团,“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个“天上”一个是指天子,有独大独尊的意思;第二是指这茶饼,是得日月天地之精华,是人间所未有之宝物之灵物。“来试”有恭敬的意思,虔诚地面对人间最美的泉水,最好的茶是要用最好的泉来“试”的。从诗的写作来说,这两句诗是一定要对仗的,被称为“颔联”,“独携”对“来试”,“天上”对“人间”,“小团月”对“第二泉”,共三对,显露出苏轼高超的文学才能。
二、与二泉有关的诗句
1、苏轼一生有两次慕名前来惠山二泉品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他初次品茗二泉时留下的《惠山烹小龙团》一诗。
2、宋代大文豪苏轼游历广泛,经历坎坷,一生留存诗词3459首,有名的很多。他对无锡惠山、二泉情有独钟,曾多次往来,访友品泉,吟诗抒情,诗作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首作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春的《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以下简称二泉诗)。诗云:“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199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亲书碑文。此碑立于二泉门前,书法采用的是行草,龙飞凤舞,行云流水,名家镌刻,可谓诗、书、碑三绝,是二泉千年文化在当代的延续,目前已成靓丽的文化名片。
3、最神圣的东西,不必寄托给风筝,一根丝线系不住一颗灿烂的心。要放飞就放飞雁吧,吉祥的动物飘飞得再远,也挡不住对巢的眷恋。
4、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句子的赏析:
5、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6、惠山二泉在侧,蔡、苏二人各自烹茶。只见蔡襄的杯中茶饽沫银白如雪,而苏轼的杯中茶饽稍偏鹅黄,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轼杯中的饽沫开始慢慢消退,而蔡襄的却依然茶饽如雪。
7、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8、有风吹来,树林响起呐喊的喧声,但没有更多的手臂回应,加固绿色的防御。
9、北宋政和十二年(1112年)四月初赵佶在宫廷后苑的太清楼为重臣蔡京举行盛大的宫廷宴会时,亲用惠山泉水烹新贡佳茗,再以建溪黑釉兔毫盏盛茶招待群臣。
10、是不是也在这个麦黄了的季节
11、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12、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
13、只是这“斗茶”,若才子佳人般,好泉还需好茶相配。如蔡、苏这等重量级人物皆是懂茶通茶之士,又怎会缺了好茶。蔡襄所用之茶便是产于福建建溪北苑御茶园的“龙团”,它如二泉般昭名天下,位列贡茶之冠,时宋徽宗称其“建溪官茶天下绝。”
14、首战斗茶苏轼输得心服口服,旋即依约罚诗一首:“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草出磨细珠落,盼转尧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未识古人煎水意。”并书于案上钤印之后交与蔡襄。没想到蔡襄亦是赋诗一首并手书回赠,这就是著名的《即惠山泉煮茶》:“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在物两称绝,予于独得趣。鲜香筋下云,甘滑杯中露,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尽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15、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16、《寒春风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曲子通过对初春寒风的描绘,表达了被压迫者的沉重哀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表现了作者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7、故乡,我少年时代的玩伴身上
18、音乐教育家杨荫浏在为《阿炳曲集》写的乐曲说明中说:"《听松》可能也是阿炳自己的作品。"据《阿炳传略》说,人们听到阿炳演奏此曲的时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19、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享誉世界。
20、二泉的月色究竟是黄色还是蓝色。
三、关于天下第二泉的诗句
1、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与大文豪苏轼在“二泉”斗茶,足谓天时地利。
3、“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是出自唐·顾况《过山农家》。这两句大意是: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小桥,淙淙的泉流声不绝于耳;来到农家的时候,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鸣咯咯,似在欢迎来客。诗句表现访问山农的情形。首句截取山行途中一景,句中没有出现“山”字,只写出与之相关的板桥、泉声等,山行环境立即出现在眼前。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次句表现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新鲜感觉,茅檐点缀以鸡鸣,使深山的农舍充满了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名句可供表现淳朴的农家风光时借用。
4、高9cm口径9cm足径1cm
5、饮一杯阳光吧,怀春的少年,你会热血沸腾。
6、喟然长叹,只好,我于岁月的枝头,撷取一朵孤独。
7、我想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当中的一句: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鸟鸣声。滑:形容乐声宛转流畅。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低沉、呜咽断续.这句的意思就是,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2:我感觉一句不足以表达我的内心感情,我再奉上几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请参考!
8、对一株树,太多的肥料不是命运。对一个人,太多的装饰不是伟岸。
9、蔡襄在其著述《茶录》中,将点茶技艺分为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焴盏、点茶等程序。具体言之,首先必须用微火将茶饼炙干,碾成粉末,再用绢罗筛过,茶粉越细越好,“罗细则茶浮,粗则沫浮”。“候汤”,即对水沸程度的把握,是点茶成败的关键,故有“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的说法。点茶前须用沸水冲洗杯盏,“令热,冷则茶不浮”,然后将适量茶粉用沸水调和成膏,添以沸水,边添边用茶匙击拂,使茶汤表面泛起一层沫饽(浮沫、汤花),沫饽多者且能较长时问凝于杯盏内壁不动者为佳。汤花散去,壁留水痕,水痕出现得越晚越好。
10、好茶泡进好水,其汤色就如同映照着天上明月的清泉一样,清澈,明净,透亮。想来茶汤色泽清亮,清沁肺腑。
11、一张凌厉的嘴化作船头;一对锋利的爪化身双桨,几经风浪的磨砺,仍然具有石头般的硬度。
12、1928年1月22日,正值除夕之夜,刘天华邀请了一些因经济困难等原因留校度寒假的学生到他家中过年。当时的他在几年不懈的努力下,在民乐改进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刚刚与同仁一起成立了"国乐改进社",在理想一步步靠近现实的过程中感到了极大的欣慰,对未来、对胜利充满了希望。而室外,鞭炮四起,还不时传来孩子的嘻闹,一片过年时的喜气洋洋的景象。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情境之下,刘天华随手拿过二胡,任意拉着乐曲。拉着拉着,他忽然站起来,匆忙拿起纸笔,飞快地记下所拉的乐谱。就这样,边拉边记,边记边改,二胡独奏曲《良宵》就写出来了。
13、直到这时,我才感知,一生雄伟的鹰,它最后的奉献有多么悲壮!
14、他的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是我觉得他对于作品思想、内涵的把握很准,表达得也声情并茂。遂请他录音给我。
15、在江南,我看到孤单单的乌篷船,供游客驾驭它渡河游玩。
16、蔡襄《即惠山泉煮茶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7、乌篷船,这鹰不死的灵魂,此刻,正驮着我的好奇心,踏波而行。
18、黄河岸边,一些树手挽手,抵御沙子。
19、这蔡、苏二人之间的斗茶,有好水有好茶,且二人皆是才情俱佳之辈,自然也就成了斗茶中的顶级赛事。
20、来来回回,琴弦拨动无情的月影,我要打捞那轮湿漉漉的月,照亮失去迷失在琴弦上的五音前程。
四、天下第二泉的诗
1、宜兴窑二泉款诗句温壶
2、答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3、阿炳在十六岁时已经成为无锡道教界的有名乐师,而在中年双目失明之后,他走上了卖艺、乞讨之路,成为中国普通百姓命运最悲惨的一类人。不过,他仍是无锡城里技艺最出众的艺人,启用艺名“瞎子阿炳”行世。
4、安详的乞丐在长街长眠,带走微弱月光,谁的泪珠悄然滑落。
5、飘零,比浮萍还无根,你的根在琴弦,飘荡来回的凌乱是你的流浪脚步。
6、我们曾经最喜欢的社火,是不是现在怀念
7、沙子无孔不入,在继续逼近、渗透。
8、题净因寺宋陶弼歌吹深秋节,香灯古佛园。细泉初落石,远岫正当门。秋晚游谦上人庵四首宋张嵲两岸乔松上冷烟,诛茅远在乱峰前。居人不识新庵路,欲入山门寻细泉。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宋苏轼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观冷泉亭放水宋楼钥冷泉浅浊使人愁,开放黄波去不休。岸侧细泉穿乱石,始知别是一清流。头清音亭宋胡榘天柱峰头吐细泉,清音亭下玉琅然。可能为涤肝肠滓,容我超摇五洞天。山泉宋陈藻山山迸出细泉流,更泻高峰瀑布幽。尽入大溪滩石里,古今翻复几人舟。山寺引泉唐曹松劈碎琅意有馀,细泉高引入香厨。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浅井唐方干夜入明河星似少,曙摇澄碧扇风翻。细泉细脉难来到,应觉添瓶耗旧痕。
9、鱼的骨头沉进了水里,鹰的骨头,却不知被扔到了哪里。
10、“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营造了一个萧瑟、苍凉的秋境,如同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镜头很快又切换成了一副温暖、恬适的江南图景,这个图景是由“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所营造而成的;镜头停留片刻,又切换到了萧瑟、苍凉的秋境,只是意象换成了“古道、西风、瘦马。”显然第一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是眼前的实景,是实写,第二个镜头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看起来是九个静态意象简单地排列,诗人艺术的运用了虚实交替手法是意象静中有动,增添了小令的韵味,在画面的对比中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羁旅天涯的愁怀。
11、或许,你是喝酒的,还是喜欢绍兴花雕之类的酒,另外还传说你也吸几口鸦片,潦倒的日子,就像泣诉无告的二胡曲子。
12、江苏无锡惠山下的泉水,世称“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之中还令人感动,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一生的经历。
13、二胡十大名曲分别是: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十首曲子。
14、《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15、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广为后世传颂,这首小令是匠心独运、大巧若拙,无雕琢之痕迹,有自然之天成。马致远写自己的人生体会,也写出了天下读书人的世相和心酸,很容易引起后世读书人的共鸣。
16、远去的阿炳,请让我为你将严冬驱散,把春花开满你的前路。
17、这斗茶除了对茶、水、器的讲究之外,讲的便是“点茶”技艺的比拼了。
18、「音苑二胡艺术课堂关注艺术教育感受艺术之美」
19、如果你渴了,茶杯里盛着热气腾腾的阳光,怀春的少年。
20、接下来的第五六句被称为“颈联”,“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品了泉茶以后,有点飘飘然了,上山看太湖,心情也是顺着萦回的石路起伏陶醉,好像踯躅在九龙脊上。而到了峰顶,眺望山下水光翻动,此时犹如自己骑在龙身上翻滚于五湖天边,心情极其澎湃洒脱,兴致到了极点,这是来试人间第二泉后产生的奇效。此诗也描述了九龙山与具区太湖的区位关系,在天上看,惠山就像是出没翻动于五湖中的一条苍龙,活灵活现,无锡是这样的灵动传神。苏轼把无锡的湖山写得如此之美,他是写无锡美景的高手,第一人。
五、关于泉的古诗四句
1、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嗜饮二泉水,又为此专辟“水递”,着令驿站从千里之外把二泉水运至京城供帝王与达官贵人享用。时皮日休有讽诗作证曰:“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围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2、把小龙团茶比作小团月,寄寓此茶为无上妙品,犹如来自天上,这种夸赞很含蓄,又因形状相似而显得自然。
3、现在,我用左手轻轻地爱抚着在颤抖的右手,而左手亦自颤抖着,就更像其在悲悯着她受了伤的伴侣的,啊,一只伤心的雁。于是,我复用右手轻轻地爱抚着左手……在天空中翱翔的说不定是雄鹰呢?但雄鹰是成排的还是成队的吗?!
4、田野上茵茵绿草给你的启迪,不亚于流行歌曲吧?怀春的少年,唱歌是一种美丽,跳舞是一种壮观,花季虽然短暂,却留下了绚烂的回忆。
5、弦声以里,是孤独却无悲凉的心境。泣鹭宿风鸭,想寒池泛秋,此刻的肉身像一枚叶子落在生命的手掌上,但有热烈又执着的,有料峭又随意的,也曾慷慨也曾消沉。
6、无从知晓,阿炳嘴角边是一丝苦笑还是半世自嘲。
7、苏轼诗中提及的“小团月”,即为御赐贡茶“龙团”的小规格者。帝为龙子,故喻“天上”。庆历七年(1047年)春夏之交,蔡襄从福州郡首任上改为福建路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始造小片龙茶。欧阳修《归田录》云:“其品精绝,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惟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米人分之。宫人往往金花帖于其上。”一个小茶饼竟然要八人分之,每人只得二两,可见当时“龙团”之精贵之难求。
8、当它把我安全地载到岸边,又去载渡别的游客。
9、梦至江淮,月吟凉秋。寒雨涛涛连绵,夜色逾涅。嘶然暗声起,江上深巷,青苔红漆,有二泉映月回折。然临目阁楼,卅世之前,何来此曲?惊醒哑然,怆然,潸潸然。白翁三忆,江南尽好,十里少红烟花。纵渔火似星,欠良人如月。逢清秋冷雨正来,粼波江心,不见月华。酒余温,梢头仍氲。阆苑为家。乌蓬断咽,梦回处、莲池风华。挟天际仙女,飞剑逍遥,人间野马。能恰岫间初霁,雁忘笺,回北再发?待来年归去,翎底月伴雪花。——————————————————衰草无力戏墙荫。粉谢红凋,倩谁笑迎人?枯枝不耐来年迟,苟此残绿自作春。莫吟姑苏夜泊人。枫叶欲燃,何必错怪春?水暖鹭飞好晚照,愁亦无恙入重门。
10、乌篷船啊,你颠簸在波涛之上的身影,忽然就塞满了我的内心,如先生鲁迅的一枝利笔,如没有眼泪的鱼,摇响一声呜咽……
11、高5cm口径4cm足径8cm
12、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1920年代,二胡开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13、静静独处时,孤独变成了四月里的微风和细雨,那么纯粹,不带一丝污杂。滋润干裂的大地。这时候,心灵激动的语无伦次,一堆词语在心中泛滥,就只是淡淡地微笑,生命怎么这么好。
14、这首诗创作于10年前,那是2010年12月,初来东莞半年多,不认识几个朋友,没人请我宵夜、喝啤酒、吹牛,每天晚上在报社四楼的办公室里码字,大约两点钟下班。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办公室里,播放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写下了这首作品。
15、《月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一生中创作的第二首二胡独奏曲。1918年完成初稿,1924年定稿,通过对皓月当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此曲最大的特征是作者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而正是在这看似"宁静"的背后却又隐藏着一种心潮汹涌、思绪万千的兴奋与激动。这正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知识分子那种矛盾心理的写照。乐曲真正具备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境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描绘了江南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又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16、他在江南孤独前行,用心曲二泉映月,传来天籁之音,催人泪下,为情为爱终会响彻千年。
17、id:xiliangchengzhu
18、孙文明与阿炳一样也是一个盲艺人,在黑暗的旧社会,同样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这首乐曲正是作者本人遭遇的真实写照,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正如作者所述,《流波曲》表现了过去流落他乡的困苦生活。孙文明在身世、遭遇等方面与阿炳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他的作品也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音乐韵味,阿炳二胡曲中的一些演奏手法(如波弓、透音)在《流波曲》中也有所运用。有意思是的,乐曲中还出现了一个与《二泉映月》非常相似的曲调,据蒋风之先生介绍说,这是孙文明在听到阿炳的作品后,有意识地将《二泉映月》中的音调吸收到《流波曲》中来的。乐曲不分段落,一气呵成。情绪深沉,节奏平稳,旋律富有叙事性,似乎是一位老人,在娓娓地给我们讲述他的一生的故事。
19、宜兴窑逸闲款诗句扁圆壶
20、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连浩瀚苍穹也已闻名的人间第二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