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原版二泉映月时长(100句)

2023-02-03 14:25:0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原版二泉映月

1、这,才是我中华民族文化足以傲世之精髓部分!所以无需一个字的争辩解释就能让全人类接受赞赏和永传后世,而不是封建儒教糟粕部分。

2、1978年,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到访中央音乐学院,当他听到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立刻掩面而泣,从坐着的椅子上起来就跪了下去,并虔诚的说道:“听这种音乐应当跪着听,坐著听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

3、父亲则以师傅的名义把他抚养成人,直到临终,才向儿子吐露实情。命运的捉弄,让阿炳一度自暴自弃。最终,他染上重病,双目失明,人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4、《二泉映月》是阿炳(原名华颜钧)的代表作,最开始没有曲名,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和演绎,并结合自己坎坷的一生逐步创作而成的,这首二胡曲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手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纷飞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此曲深刻地表现了瞎子阿炳悲惨的身世。

5、一部伟大的作品就是一部心灵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

6、三个月后,阿炳离开人世。大地一片清辉,掩埋了所有的伤悲。

7、道,胜于术,此之谓也!

8、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9、惟有这琴弦解离愁,晨昏常相伴

10、岁月消逝人烟留,年少青丝

1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民间艺人阿炳的经典曲目。阿炳本人演奏《二泉映月》用的是丝弦,即内弦用老弦、外弦用中弦演奏,其定弦音高为内弦定G、外弦定D,比现代标准定弦低一个纯五度。此曲所用的二胡在定弦上要比普通二胡低一个纯五度,弦式为l一5弦,但定调却是1=G,因此定弦必须是g—d。用现在普通二胡金属弦很难将其定为g—d。因此建议尽可能换用丝弦。此外,还可订购专用的“二泉琴”,这种二胡与普通二胡相比,其琴简略大,蟒皮略厚,琴杆略长,弦线略粗,非常适合演奏阿炳的乐曲。附《二泉映月》曲谱,供参考:

12、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声低吟一

13、纵然人似黄鹤,一抔净土惠山丘噢,

14、一抔净土惠山丘噢,此情绵绵不休

15、1⃣️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

16、年年岁岁乐无忧,纵然人似黄鹤

17、阿炳因为1950年那次录音而保留了他创作的6首曲子,即现在广为世人所熟知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这是一件万幸的事情!

18、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19、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0、转瞬已然变白头,苦伶仃

二、原版二泉映月时长

1、听《二泉映月》,最好是在黄昏。琴弓的马尾,揽住夕阳最后的光辉;微风穿过窗棂,满屋都是青草的气味。

2、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3、惟有这琴弦解离愁,晨昏常相伴苦乐总相守。

4、https://music.1com/#/song?id=60630&market=baiduqk

5、呵呵,这是一般资料上的写法,我们中国音乐史上不是这么写的。哈哈。阿炳吸毒哦。当时那个录音如果不给他买大麻他是不录的哦。

6、阿炳整个人生都是悲剧,道士的私生子,3岁丧母,21岁父亲去世前才知道身世,于是开始放任自流,吃喝嫖赌抽,眼睛也是这时候因为梅毒害的,失去了道观当家的位置,最后街头卖艺为生,和一个寡妇相依为命。

7、《二泉映月》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8、“瞎子阿炳”(真名华彦钧)是一位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精通二胡、琵琶,一生编创的乐曲很多。《二泉映月》是先有曲,后有名。二胡曲《二泉映月》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经杨荫浏、曹安和录音记谱得以保存下来。阿炳自幼双目失明,到处流浪,以卖艺为生,这首乐曲集中表现了他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心境。原曲并无名称,由记录者据无锡有名的“二泉”取名。

9、又似泉水匆匆流,又似泉水匆匆流

10、《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11、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

12、黎松寿教授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说:1950年9月2日,我和妻子陪着杨荫浏、曹安和两位先生找阿炳录音,那天从晚上7点半才开始录。录音的时候,阿炳因为身体很不好,手劲也不够,琴也是临时找的,所以录音保存下来的《二泉映月》却偏偏并不是阿炳拉二胡效果最好的,

13、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14、纵然人似黄鹤,一抔净土惠山丘噢。

15、家家笙歌奏,年年岁岁乐无忧

16、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升空,与之一同奔月的还有其搭载的30首经典音乐作品,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位列其中。届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

17、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

18、还是日本占领无锡时期他的良民证上的照片,也是他终身传世的唯一一张照片,我们能看到一个饱经沧桑的饭都吃不饱的中年男人流浪艺人的形象。

19、这就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真正有艺术价值的永恒真艺术的魅力:无需说教无需任何条件就能进入人的心灵深处,而且永世不忘。

20、阿炳的原版是最经典最好听的。阿炳简介。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曾一度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间乐曲。阿炳原版。原版由于阿炳为街头艺人,二胡破旧,加上当时录音机效果也不好,所以不是很好听,但是经过灌制唱片后,二泉映月就是最动人的声音。其他大师的版本虽然也很不错,但是只有经历过苦难,双目失明的流浪艺人阿炳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中的情真意切!

三、原版二泉映月歌曲全程演唱

1、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2、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一声低吟一回首。

3、阿炳的最后一次演出是1950年9月25日,也就是录音后的第23天,好像是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文艺演出。阿炳支撑着病体出门,由于他走得慢,到会场时演出都快结束了。我扶着阿炳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面。这是阿炳平生第一次面对话筒演出,也是惟一的一次。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后来台下有人叫着要阿炳拉二胡,我和妻子就叫阿炳注意身体,不要拉。阿炳说了一句:“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接着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我记得满场都是人,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演出结束的时候,台下掌声和叫好声不断,阿炳听见就脱下头上的帽子点头示意。

4、《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5、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6、原版的的确没有半小时,大概六分钟左右,我给你个视频的链接先看看吧,如果需要音乐文件,请留下你的电子邮件,我能发给你

7、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8、然而,天妒英才,人间凡是太美好的事物都是不完美的。

9、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10、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狄洲

11、“艺术要不得一点浮躁,阿炳艺术成就的萃成,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深入民间的体会体察,更有传统艺术的深厚浸润,所以研究阿炳“苦难”的成功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对现在的艺术人是一种启发。”

12、词中描写了阿炳悲苦的生活,这就是《二泉映月》的内函!请欣赏:

13、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

14、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只喜欢这一首二胡曲。

15、这是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半个多世纪前去世前的绝唱原版,人类独一无二的版本,真正的艺术。

16、你的琴声还伴着泉水流。

17、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他失明前在一次月明之夜,带着二胡到惠山二泉亭,触景生情即兴创作出来的。这位个性刚强的阿炳在长夜茫茫的风尘中,还谱成了二胡名曲《听松》、《寒春风曲》;还有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舟》等。

18、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19、二泉:无锡二泉池设有漪澜堂、二泉亭等建筑。农历每月望日前后,月恋水,水怀月,同辉水韵。佳景天成。

20、3⃣️苦伶仃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四、原版二泉映月MP3

1、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泉映月》。

2、苦乐总相守,酒醒人散余韵悠

3、大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过协奏曲《二泉映月》后,说“此等二胡曲应当跪下来听”。

4、半个世纪以来,阿炳个人的命运,在婉转幽咽的曲调中,已化作皓月当空的大爱,唤起全人类共同的悲悯。一腔凄楚,超越了时间,超越了国界,此曲只应天上有!

5、另有一说,《二泉映月》并不是阿炳独创,而是阿炳改编自窑子中的艳曲《知心客》。

6、只见月照芦狄洲,只见月照芦狄洲。

7、这是华彦钧先生留给世间最好的礼物。一位潦倒的艺人,把无限的温柔和凄苦,都倾注到这首曲子里。琴声似水,从斑驳的树影中涌出,前尘、往事洒落一地。

8、最后再听听他的《听松》:

9、莫说壮志难踌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10、共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

11、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

12、阿炳得到了永生。这就是真实、真理的价值!一切虚假的不真实的道德教义文化或强权利益权术骗术的掩盖都是掩耳盗铃而已,无论多么强大无论多长时间愚弄欺骗成功过多少人哪怕是某些阶段的多数人,也最多给你带来暂时的虚幻的满足。真实、真理的价值,是无穷巨大的,除非人类要逆进化要消亡了,事实是人类社会还是永远都在不断进化进步的。

13、此情绵绵不休,天涯芳草知音有。

14、2⃣️四海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15、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16、你的琴声还伴着泉水流!

17、此情绵绵不休,天涯芳草知音有,

18、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19、这是他一生唯一一张照片:

20、因为它一定是真实的、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性情,一定是真能直接超越国界超越阶级超越组织超越时代超越语言超越权钱名利情而直接穿透进入你的心灵的。

五、巜二泉映月 阿炳独奏原版

1、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因三十五岁双目失明,被称为“瞎子阿炳”。阿炳在音乐上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他最著名的曲目是二胡独奏《二泉映月》。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2、今天,我们无法统计,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在听到《二泉映月》时,会为之心碎,为之流泪。他们都应该是阿炳的知音吧。

3、这首旷世名曲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华彦钧)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并制成唱片,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风靡全国。《二泉映月》向世人描绘出一位盲人风餐露宿,饱尝人间疾苦的思绪情感,这是中国民间艺人二胡表演的集大成之作,将二胡的独特魅力无限放大,给人一种别样的音乐盛宴。关于他的出生年月,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清光绪十三年七月初也就是1887年8月25日,这种说法源自于他解放前的“身份证”。第二种说法是清光绪十八年七月初也就是1892年8月30日,这种说法源自于他的家乡无锡市的户口清查记录。第三种说法是1893年8月20日,这种说法源自于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阿炳曲集·阿炳小传》。

4、在众多的演奏形式中,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5、有美妙的歌声,有触动你心灵的旋律!

6、来年(1951年)杨荫浏和曹安和来到阿炳家里准备录制其他曲子,此时阿炳已经故去!!因此,上百首藏在他脑海中没来得急录音的中华民曲失传,阿炳只流传下这六首乐曲,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二泉映月。

7、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8、莫说壮志难踌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9、喜欢的亲们,记得点赞分享

10、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

11、1985年在美国灌成唱片,位于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榜首。

12、《二泉映月》是一支二胡独奏曲。“二泉”是指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人称“天下第二泉”。当年我国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去江苏采集民间音乐,听说了华彦钧的音乐才能,于是找到了华彦钧,并为他录音。当华彦钧充满激情地演奏完一首乐曲之后,杨荫浏被深深地打动,问起这首乐曲的名字,华彦钧回答已记不清楚,后来杨荫浏便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乐曲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一个盲艺人用弦音向人们倾诉他坎坷的一生。

13、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14、共祝五洲四海斗争烟收,家家笙歌奏、

15、让我们以虔诚而干净宁静的心静下来听一次将超越国度永传人间的二泉映月:

16、这个原版的录音已经不是他的最高水平,因为当时他重病在身状态不好,连二胡都是临时找来的,但是依然能够听出他的心酸和痛苦。

17、以后的日子,无论是阳光由赤红褪成淡金,还是天空从黛青变成湛蓝,都和阿炳无关。在黑暗的深渊,音乐成了他最大的慰藉,也给了他向死而生的力量。

18、如今的大部影视剧和音乐等艺术,甚至各行各业,有多少是不浮躁的?

19、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20、《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