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以动衬静的古诗(100句)
一、运用以静衬动的诗句有哪些
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的那首歌就是夏天。
4、妈妈打开冰箱时瓶子叮叮当当的碰撞声
5、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7、窗外风雨交加,雨点拍打着窗子,似在催促我们快快答题;室内同学们或奋笔疾书或凝眉深思,连笔触在纸上点击桌子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偶尔有人挪动桌子,刺耳的声音吓人一跳。
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10、同理,月出和鸟鸣亦是以动衬静,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字里行间,它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后来苏轼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也是同样的一种表现手法。由于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在盛唐时期,所以也暗喻了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11、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用白描手法,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12、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13、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14、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15、王维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但作者并没有孤立地写静,而是采用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花落”、“鸟鸣”的动景反衬出春山之夜的无比宁静。
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7、“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18、本诗的第四句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19、著名文学理论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编委会主任。擅长文本解读,提出“还原法”“比较分析法”,对语文教学影响深远。孙教授在文本解读方面的著作有:《文学文本解读学》《解读语文》《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月迷津渡——古典诗词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等。
20、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二、运用以动衬静的古诗
1、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2113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5261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维4102《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1653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专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属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进入“每日一战”开始答题咯!
3、挂在店门口的椰子和风铃碰撞,
4、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
5、纵观王维这首诗,所写的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不过在以静衬动表现手法的妙用下,我们可以感受到月夜春山的幽静,以及王维内心的一种闲静。而这种闲静,归根结底还是与王维的禅心与禅趣息息相关。因此王维的这首诗,仅仅二十个字,但是却可以说是写出了“静”的至高境界。
6、——王籍 《入若耶溪》(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7、(释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8、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9、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10、夕阳的余晖正在流动,种在楼下的花,还微微闪光,手指爬上了树干,从轻轻的触摸,到略微使力,然后捡起苍老大树掉落的时间的碎屑,夕阳就这样一点一点流进来,来不及收回的手指上缠上了夕阳,那么简单的、干净的一缕。
11、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12、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3、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1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15、以静衬动的句子是“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三句是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
16、不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鸟鸣涧》,却是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妙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出自于唐代诗人王维之手,是王维游历江南时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其实王维是一个写“静”的高手,尤其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过很多关于“静”的名篇,所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7、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18、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19、不教:不叫,不让。教,让。胡马:异族军队。
20、AAAC错
三、运用了以静衬动的诗句有哪些
1、图文参考:网络(侵删)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题李凝幽居》
4、《出塞》这首诗中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5、有以静衬动的写作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三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惟第二句则从静态的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尤其是动词“挂”字更为传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
6、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7、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讲解老师:附小通榆路校区马莉
9、此诗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动中有静.。
10、例:《红楼梦》中《西江月》
1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2、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
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4、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中,以静衬动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意思是,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1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6、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7、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18、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19、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20、③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如“云孙捧出南箕簸,月姊舂来北斗量”,“一山如龙入云起,一山化作长江流”等句,化静为动,化无生命为有生命,使形象新颖流动。
四、关于以静衬动的诗词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王维《鸟鸣涧》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
3、没有人知道春天从什么地方开始。春天不像赛跑者那样有一个起点。大概是在艾佛格来的多水的荒野,在奥岐绰比湖以南,春天形成了,蓬勃了,蔓延开来了;在向北伸展时,步伐越来越有力,色调越来越鲜明。在这里,在美国的南端,春天的来临并不突然,不像有些新英格兰山谷那样,刹那之间便开满了罂粟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花。在这里,时令的递嬗是缓慢的,季节的钟摆摆得慢,摆动的弧形线也不那么长。
4、(有关内容根据网络整理)
5、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6、《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
7、天上的明月、石上的清流、浣女的欢笑、莲叶的晃动,真是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画,难怪作者在这首诗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最后一句。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走进诗人的心里,仿佛听见诗人在说什么?(相机出示表格内容)
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9、AABBA
10、本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以动写静,描写的是流动的静景,月光穿松林而至地面,照耀清泉流淌而过的石头,非常生动,但是无人而扰,透着几分恬静与舒适。
1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13、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14、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15、注:①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②人心:指尘心,俗念。③万籁:指一切响声。
16、此诗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诗人旨在描写春夜山洞的幽美静谧,却有意打破常规,纯用动境处理。从“花落”到“月出”,再到山鸟的“惊”和“鸣”,无不有动有声。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的动态和声响,有力地衬托出“人闲”、“夜静”和“山空”。
1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最典型的以动衬静。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8、以动衬静的古诗名句举几个:
19、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2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五、采用以动衬静写法的诗句
1、王维内心的闲静契合了山间春夜的幽静。所以他在词句中,紧接着便说“夜静春山空”,即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间是空空荡荡的。它是王维心境和环境相契合,又互相作用下的感受。也就是说,万籁俱寂,都陶醉在夜的幽静中了。结合首句“人闲桂花落”,显然,王维前两句诗是以花落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
2、生:产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3、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所吸引,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4、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5、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6、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7、此外由于我的专业是古代文学,讲写作时也结合古诗文,分析诗歌中的意境,不仅让学生可借鉴,也可提高阅读理解古诗文的能力,为初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8、A、杜牧B、杜甫C、贺知章
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0、夏夜,一场大雨刚过。窗外,稀稀拉拉的雨滴声还不时传来。但,明显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我赶快打开各个房间的窗户,竭力地想让室内燥热的空气散发出去,而让那凉爽沁人的带着草木气息的清新空气光临这久违了的空间。啊,多么爽神怡心的空气呀。它把我一天来闷在屋子里的烦躁不安,稍稍消淡了一些。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靠着阳台的窗口,凝望着这凉爽的静谧的迷人的夏夜。远处,电视塔静静地矗立。朦胧的黄与荧荧的绿组合的轮廓,犹如一支彩色的蜡笔插在了灰黑色的天幕中,像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心绪;近处,北濠桥路上,守候在雨夜中的一盏盏路灯,默默地闪着黄乎乎的光轮。光圈下闪闪发亮的路上,不时有几辆小轿车,公共汽车,“哧哧”地一滑而过……。
11、大师说文|《蜀道难》真的表达了诗人爱国情怀吗?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更有‘诗天子’之号。”
1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17、“吸溜吸溜——啊哈——”
18、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9、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20、我信心满满地答题,一想到考入前十名妈妈就会奖励我一辆新赛车,就抑制不住地兴奋啊!突然跳出一只拦路虎——古诗接句,我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额头微微渗出汗水。一想课本就在书桌内,触手可及,于是一个小偷爬上了我的心头——就抄这一次,回去一定好好学。刚有此念,就觉得自己脸发热,我悄悄环顾四周,只见大家都在低头认真答题,室内静得连某人放下修正带的声音都清晰可辨。我小心翼翼把卷子往书桌上方推,一只手伸进书桌,“当啷”一声炸雷在脚下响起,我吓得一哆嗦,是笔被我碰到了地上。此刻我手心浸出了汗水,“怦,怦,怦”的敲鼓声从我胸腔里升起,比窗外的雷声更震耳欲聋,原来那是我的心跳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