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以动衬静的诗句有什么(100句)

2023-01-31 16:02:5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初中以动衬静的诗句

1、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情感/思想: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6、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情感/思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8、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1、传说贾岛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有一天骑驴到郊外,触景生情,吟出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时候,贾岛的脑海中浮现一幅画:月夜幽静的山林,飞鸟在池边的树林里栖息了,万籁无声,一个和尚匆匆而归,来到门前,是“推”还是“敲”呢?贾岛觉得诗中用“敲”用“推”两字都恰当,但一时不知用哪个字更好。就一边思考,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料冲撞了时任京都长官的韩愈的车队,贾岛连忙赔礼,并将因“推”“敲”二字专心思考而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韩愈听了深思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显得夜深人静”。韩愈选择“敲”,是为了突出“静”,用“敲”声来渲染诗所描绘的“幽静”的意境,突出月夜的宁静。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1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14、情感/思想: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5、花落应扫,而家童未扫,不是不扫,而是因人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

16、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7、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19、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二、以动衬静的诗句有什么

1、◆初中文言文必考实词汇编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唐代以苦吟出名的诗人贾岛所作的著名诗篇《题李凝幽居》:

4、此句以花的灿烂和鸟的娇啼这些美好的春光表现诗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7、《滁州西涧》——唐代 韦应物

8、(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9、我国传统画技之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0、“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

11、即可获得更多学习干货资料!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13、◆诗词鉴赏答题时的常见雷区

14、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5、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6、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17、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8、今天《七彩语文·中学》编辑部就带大家学习古诗词中常考的表现手法并附上鉴赏示例。

19、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

20、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三、以动衬静的诗句大全

1、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的是欲扬先抑。

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中,就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因为有“宿雨”,所以“花落”。

5、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6、●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古诗文言)高分必备!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

8、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0、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1、情感/思想: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1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13、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14、情感/思想: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15、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7、●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高分必备!

18、我国传统画技之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1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四、10首关于以动衬静的诗

1、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2、情感/思想: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5、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8、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课外及课内外对比阅读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10、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2、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1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7、★2019年江苏省中考诗词鉴赏专题

18、情感/思想: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20、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五、以动衬静的写法的诗句

1、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汇总。赶紧收藏备考!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白话文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6、③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如“云孙捧出南箕簸,月姊舂来北斗量”,“一山如龙入云起,一山化作长江流”等句,化静为动,化无生命为有生命,使形象新颖流动。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9、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

10、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11、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2、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13、情感/思想: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14、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1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1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

17、情感/思想:凄凉哀伤的象征

18、以动衬静最著名的诗句是王维的《鸟鸣涧》:

19、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20、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