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的诗句(100句)
一、以动衬静手法的诗句
1、(释义):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雨过后,山中寂静得可以听到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以动写静,空寂感跃然纸上.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以动衬静最著名的诗句是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鲁老师简评:虽没有以动衬静,但是能够用声音这个动态的有声的角度去观察描写夏天,构思新颖,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夏天在你的眼中比别人眼中更多了一个层次的美。
4、有的是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6、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7、动与静是中国传统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它体现在诗词当中的动态感和静态美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对比,给人们呈现了兴味无穷、妙不可言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彰显了动与静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这种手法巧妙的艺术表现力,为世人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典范。其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诗词的叙事写景之中。杜甫的作品,就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又如“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再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等等。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就是动态感在诗中的具体呈现。
8、表达技巧宽泛理解就是表现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等。
9、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10、同理,月出和鸟鸣亦是以动衬静,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字里行间,它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后来苏轼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也是同样的一种表现手法。由于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在盛唐时期,所以也暗喻了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11、人物形象题:人物特点+具体分析+作者情感
12、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1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5、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描写角度四类。
1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17、王维内心的闲静契合了山间春夜的幽静。所以他在词句中,紧接着便说“夜静春山空”,即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间是空空荡荡的。它是王维心境和环境相契合,又互相作用下的感受。也就是说,万籁俱寂,都陶醉在夜的幽静中了。结合首句“人闲桂花落”,显然,王维前两句诗是以花落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
18、例:(诗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19、白话文释义: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20、电扇叶片飞速转动的声音
二、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的诗句
1、中山公园的水池像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像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澄的天空分成两半。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夏夜,一场大雨刚过。窗外,稀稀拉拉的雨滴声还不时传来。但,明显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我赶快打开各个房间的窗户,竭力地想让室内燥热的空气散发出去,而让那凉爽沁人的带着草木气息的清新空气光临这久违了的空间。啊,多么爽神怡心的空气呀。它把我一天来闷在屋子里的烦躁不安,稍稍消淡了一些。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靠着阳台的窗口,凝望着这凉爽的静谧的迷人的夏夜。远处,电视塔静静地矗立。朦胧的黄与荧荧的绿组合的轮廓,犹如一支彩色的蜡笔插在了灰黑色的天幕中,像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心绪;近处,北濠桥路上,守候在雨夜中的一盏盏路灯,默默地闪着黄乎乎的光轮。光圈下闪闪发亮的路上,不时有几辆小轿车,公共汽车,“哧哧”地一滑而过……。
3、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的那首歌就是夏天。
4、曲奇饼干在烤箱中烤好的提示声
5、“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6、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7、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
9、六两句,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到在这清溪里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但话声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静。
10、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11、夏天不只在扑面而来的热浪里,
12、老子尝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阴阳互补、刚柔相济是世间万物同生共荣的基本规律。阳极生阴、动而思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静态美一样能够怡人眼目,动人心神。比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等等。月下清江、深山幽鸟、闲人桂花、千山荒径无不给人以静默安宁、祥和悠闲之美感。当然,古人在营造这种意境时,也不是纯粹的以动写动亦或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为静,化静为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3、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14、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2113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5261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维4102《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1653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专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属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作者:山东淄博六中都建刚
16、用动的景物反而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用这样的手法创造出来的意境,既单纯优美又不寒俭枯涩;既安恬平静又不死气沉沉;既绝少人迹又不幽僻冷寂。
17、借景抒情,寓情与景都属于表达技巧中的抒情手法。就是使人把自己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通过景色的描写含蓄的表露。二者区别不大,通常一起说的。比如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剧中没有说惜别或伤怀,但诗人的伤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动衬静,比如说那个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个很好判断的。本来是静景,但写出点声音来,像风声鸟声,或平静水面的微波之类的,都是以动衬静。。
1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9、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20、有的是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古诗
1、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白话文释义: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2、静与动: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景以静赏为主,园林中的静态水体有湖、海、池、潭等,平静安详,微风吹拂之时激起波光点点,营造出宁静幽远的意境。另外,平静的水面犹如明镜,倒映出岸边景物的倩影,为景致增添无穷魅力。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和池鱼的引入,引人驻足静观。激流、瀑布、涌泉等均为动态水体,其流动、活泼的性质,给人以振奋、豪迈和欢愉之感,是生机勃勃、引人入胜的景观。造园中常借助动态水体激活过于平静的水域,如将园外活水引入园子,或利用地形落差造瀑、挖泉等,使水体流动更新。。
3、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景物形象题:翻译+景物(意境、氛围)特点+作者情感
6、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巴金《家》)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8、例: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9、王维在《鸟鸣涧》这首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写夜晚安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还是惊动了沉睡中的鸟儿,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显得这夜晚的安静了。
10、诗歌如书画,既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和。所以诗歌创作中,常常会用到一种以静衬动,或一种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事物的精神内涵。像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便是从静态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显然,它是以静衬动表现手法妙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11、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12、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比较著名的一首诗,这两句诗也成为以动衬静的范例。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
14、08:诗歌的两大特点之二:艺术夸张
15、7对比(色彩对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静结合(有动有静)
16、冲刺|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
17、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18、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所吸引,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19、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写夜晚安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还是惊动了沉睡中的鸟儿,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显得这夜晚的安静了。
20、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四、以动衬静写法的诗句
1、12:怎样读诗词——怎么读?
2、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4、对比双关互文用典顶真反复通感象征
5、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6、(第二部分题型与答题建议)
7、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8、表达方式就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9、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10、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11、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
13、20:格律诗要素之押韵
14、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15、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16、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17、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18、16:格律诗的专用词语
19、即时消息关注“语文月刊”微博,多转发、分享给朋友!
20、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五、以动衬静的手法的诗句
1、以动衬静来写声音,声音越真切、越清晰!尤其是微弱的声音,越发显得安静。这样的艺术效果,是那些一味突出“静”和“无声”的描写所难以达到的。
2、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3、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点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条线 窗寒西岭千秋雪时间上 门泊东吴万里船空间上 从点到线,从时间到空间,有动有静,动更衬静,描绘出一副美好的图画,此诗本人认为最佳,最符合楼主需要了。
6、妈妈打开冰箱时瓶子叮叮当当的碰撞声
7、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
9、首句“人闲桂花落”,即内心娴静,桂花无声地飘落。我们说桂树枝叶繁茂,但是花瓣却很细小。本来花落就不易察觉,更何况是在夜间。所以这里的“人闲”就很重要,它不仅说明了山间夜晚没有人事的烦扰,还说明了王维当时内心的娴静。而有此作为前提,王维才能察觉到桂花的落下。至于具体如何察觉,或凭花落在衣襟上引起的触觉,或凭花落的声响,或凭花落后的一丝丝芬芳。
10、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1、你若喜欢本文,请分享并点个在看
12、我认为,练字题答题技巧就是“表现手法+本义+句意+感情”;炼句题、全诗如何写什么的、表现手法与思想感情题就是“表现手法+内容概括+感情主旨”。下面是我布置都建刚老师所做的表现手法与答题技巧的概括,大家参考。——山东淄博/王玉强)
13、《鹿柴》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第一句先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描绘山中的杳无人迹,侧重表现山的空寂。紧接着第二句以“人语”之响,反衬山之寂静。《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4、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沈从文《边城》)
15、①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②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16、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17、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18、竹里馆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诗句: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19、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20、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