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古代乐器的诗(100句)
一、乐器有关的唐代诗词
1、唐乐俑琵琶。来源/《博物馆里的大唐之美》插图
2、唐代音乐诗中,我们看到的筝大多是十三弦筝(图5仿唐十三弦筝),这种筝用手指弹。还有轧筝用竹片轧,皎然的《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用的就是轧筝。筝的演奏方法很多,指法也很多,据焦文彬先生在《秦筝史话》中的统计,这些指法主要有:“掩、抑、抽、拨、打、拍、遏、按、撮、批、拂、抚、挑、捻、推、弹、掐、回旋”等,卢纶的《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就在诗题中写到筝的演奏指法是拍。
3、牛矾琼汤声声陈晓栋张梦沈子涵
4、这出剧高度还原了文物形态、古乐器和服饰。让存在于永陵石刻上的“二十四伎乐”在沉睡千年之后重新奏响走进剧场,不仅是一出国乐观念剧,更是成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表达。
5、成都西郊永陵,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的和第一个经过正式发掘的帝王陵墓,其文物具有十分崇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尤其地宫中室棺床四周雕刻的「二十四伎乐」。
6、《听崔七妓人筝》唐朝·白居易
7、注: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8、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9、但是,贾岛的这首《听乐山人弹易水》一出来,立马颠覆了我们对古琴的固定印象,呈现出不一样的力量。
10、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11、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12、东、西、南、北,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13、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七首描写中国传统乐器的诗词,感受这份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的美!
16、“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听李凭弹箜篌(其一)》(图2莫高窟第220窟《药师经变》箜篌伎)
17、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
1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9、”,就算不自己弹,听别人弹也是很好。中国人自古有遇“知音”的美好理想,自己弄琴可以遇听琴者为知音,听而不弄者也可以寻弄琴者为知音。
20、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二、带古代乐器的诗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蛾今夜,故故随人,似斗蝉娟。
3、正喝着,忽然一位梨园班头带着十几位女弟子登楼,也来这里宴饮,三位诗人就回避到了里间。
4、在唐代,琵琶既有“跳脱看年命,琵琶道吉凶。”的占卜功能,又有“尽理昨来新上曲,内官帘外送樱桃。”的娱乐功能,感时伤怀的宴请中,有关于它的《琵琶行》,咏物惜志的画舫里有为它而写的《六幺》。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但是,辛弃疾不仅能写出诸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这样豪迈雄壮的诗句;
7、古筝弹奏着久已中绝失传的曲调,乐曲清越绝伦。
8、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9、三千名宫娥在船上载歌载舞,撞钟击鼓之声震得宫殿发出轰鸣。
10、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11、月下一叶孤舟独对枫林,吩咐弹奏鸣筝以排遣客情。
12、唐代音乐的大发展,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视,它们派人到中国来学习,现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乐器,就是中日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1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5、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16、也可以写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这样旖旎的篇章。
17、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18、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19、詹永明是当今笛坛杰出代表人物。几十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並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及讲学,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更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当今杰出的演奏家”。
20、从一位现代女子为让遗失千年的前蜀古韵再度奏响切入,古老音乐与抽象现代舞交融,复活出“二十四伎乐”的绚丽华美。
三、包含乐器的唐诗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唐代丰富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所谓“牢笼千载,衣被后世”大抵如此。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那些隐藏在唐诗中的乐器。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
5、因为造筝的蒙恬是秦人,所以古筝又叫秦筝。筝音量很大,“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当年李斯《谏逐客书》中对筝的评价。看起来筝好像有点不雅,一边弹一边拍大腿,还嗷嗷而呼。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说“奏秦声则叹羡而慷慨”,岑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说“汝不闻秦筝声最苦”,柳中庸《听筝歌》也有“无限秦人悲怨声”。(图6轧筝)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琵琶的形制却有史可考,杨荫浏先生说:古代琵琶这一名称,在从秦、汉直至隋、唐一段时期间,它适用于很多弹弦乐器,如长柄的、短柄的、圆形的、梨形的、木面的、皮面的、弦数多一些的,弦数少一些的,都叫琵琶。(图3曲项琵琶和大琵琶;图4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琵琶在古代仿佛是一个概括的乐器种类的名称。
8、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9、题解: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萌哒哒。周瑜不但是大将还是音乐家,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或许这首诗就是受到这个启发而作的吧。
10、过了会儿,果真轮到那位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只见她轻启朱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嘿!”王之涣一拍大腿,“我的《凉州词》啊!怎么样?我没说错吧!”三位诗人哈哈大笑。
11、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12、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3、一位歌女率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甭问,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听了就很得意,伸手在墙上画了一道:“我的。”
14、话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天,下着小雪,三位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结伴去酒楼小酌。这三位大家应该不陌生,都是赫赫有名的边塞诗人。
15、大唐乐舞时代已然远去,但我们相信,不论何时何地,
16、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
17、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8、它不仅是一座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更是中国本土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互融合的集大成作品。
19、第二位歌女又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这首诗咱们不熟悉,是高适的一首悼亡之作,朋友不在了,自己看到遗物,泪洒衣襟。高适听了,点点头,也伸手在墙上画了一道:“我的。”
20、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四、关于古代乐器的诗歌
1、演奏乐器包括20种23件(套),分为三大类:弦乐有琵琶、竖箜篌、筝3种;管乐有觱篥、笛、篪、笙、箫、贝6种;打击乐有拍板、正鼓、和鼓、齐鼓等10种;另有吹叶1种。
2、多次成功举办民族管乐独奏音乐会。与多位著名作曲家合作,首演和演奏了唢呐协奏曲《走西口》、《怒沉》、《大风歌》、《黄河谣》、《敦煌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支山歌给党听》、《翻身道情》、《绣金匾》、《梁山随想》、《气冲霄汉》及管子独奏《云山如梦》、《小白菜》、《山歌仔》、《老山谣》等民族管乐作品。
3、琵琶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刘熙认为琵琶出自西域应劭认为琵琶出自本土。琵琶究竟是外来乐器还是本土乐器至今无解。
4、报名投稿邮箱:549531965@qq.com
5、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6、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7、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8、当年的唐诗,配上当时的乐器,都是能唱的,
9、左翼伟,著名管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唢呐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任上海电影乐团民乐队队长,上海东方广播民族乐团团长,上海民族乐团副团长,上海东方广播中心资深督导。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1、尾声《月白江心》是引子主题的再现。音乐又回到了开始时的意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最后四声泛音如余音一般缭绕,一曲虽终,而其音乐魅力却并役有消失,“此时无声胜有声”,它留给听众的是无限回味的空间。
12、©点击上方绿色音频聆听
13、而为了“让文物活起来”,音乐家、文博专家、考古学家、乐器专家、演艺人,汇集一堂,研究、共鸣,希求以特别方式,艺术地展现古乐的漂泊史与华丽奏鸣。
14、深宫的高楼高耸入云,宫殿中的大柱子上盘着金龙。
15、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16、分为八孔箫与六孔箫,六孔箫指法与竹笛类似,现多使用八孔箫,在六孔箫的基础上添加二六孔,使筒音作3和筒音作6指法不必再按半孔,方便转调,目前专业演奏领域也多是八孔箫。
17、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8、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19、悠久的中国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厚底蕴,在此基础上孵化的中国古典音乐更是长久响彻天籁。
20、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五、关于乐器的古诗有哪些
1、等第三位歌女开口,众人一听,又是王昌龄的绝句,哈哈,王昌龄边画边嘚瑟:“我两首了。”
2、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3、题解:二胡的前身是奚琴,欧阳修在听了一首乐曲之后发出了“谁道丝声不如竹”的感慨。哪种乐器的音乐好听,不能光看乐器本身,而是人的表达。虽然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但是这样总有些偏颇,不能一概而论的就说什么不如什么,一个大帽子就扣上不好摘了,也许扣帽子是一个“传统”。
4、唐朝文章慰风雨,响彻九州颂山河。
5、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
6、但是当今之圣明天子,要留在都城与民同乐。
7、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8、*中华楹联报第97期“兴隆杯”对联擂台出句
9、二十四伎乐”作为宫廷乐舞,融合了中亚、西亚的音乐舞蹈,呈现出一幅辉煌、异彩纷呈的盛宴画面。改版的整体造型创作,将通过色彩、面料、廓形和细节来呈现,用丰富创新的发型和复古妆面,以及精美的饰品,凸显出宫廷乐舞的华丽神韵和中西结合的丝路风情。
10、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11、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12、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13、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
14、试想,当你漫步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见到一个身着旗袍、头绾青丝、面带微笑的古典美女,袅袅婷婷地坐在古筝前。
1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6、9月24日(周五)19:30(售罄)
17、乐器复原大师根据24伎乐石刻复原了古乐器,这项工作前后持续了两年,如今的演出完整复原(仿制)“二十四伎乐”石刻的所有乐器,这些乐器不仅可以演奏,还根据古籍仿制了纹样,而且《伎乐.24》的音乐,全部由成都作曲家针对古乐器的特点创作。
18、若是白居易知道如今霓裳羽衣曲已然散佚,也不知是何心情,此曲虽为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且有无数有关诗歌文章流传后世,但来历依然众说纷纭。
19、永陵博物馆官网首页的石刻画像
20、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