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含乐器的诗(100句)

2023-01-27 18:32:0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带有乐器的诗词

1、“印记中国”学生篆刻大赛

2、琵琶这种深入人心的受欢迎程度和令其他很多乐器都望尘莫及的音乐成就,仅仅它凭借唐诗宋词里的频频现身,就可见一斑。而这,得益于琵琶自身乐器属性的优秀:

3、再如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4、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5、唐诗《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6、《千秋绝艳图》(局部)明·仇英

7、题解:古琴的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多鼓琴,所以留下非常多的诗词歌赋。白居易不一定是弹琴的高手,但绝对是写琴诗有的高手,这首《听幽兰》中,白居易知琴,知意,追求“身心俱静好

8、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20人成行,上限30人

10、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11、琵琶,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

12、而琵琶的另一重性格,是属于江南丝竹的悠扬婉转,是更贴近女儿情的一种委婉动人。

13、唐代诗词中,有关弹拨乐器的不胜枚举。不同类型音乐包含了不同的文化思想:箜篌诗多承载了上层统治者的怡然趣味,琵琶诗寄予了文人们不遇的悲愤与闲适的逍遥,古筝诗展现的是时尚和流行。

14、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15、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16、题解: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这首诗描写扬州的美景,在美景中箫声悠扬传播,也许是羡慕友人有闲情逸致,也可能是对扬州生活的眷恋。

17、落盘珠历历,摇佩玉铮铮,

18、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19、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

20、27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二、含乐器的诗

1、边塞的琵琶声,还有王昌龄《从军行》中写的:

2、探索儿童教育十余年。学习后现代心理学,华德福幼儿师资培训结业。现在首师大学习汉语言文学。乐意把生活、自然的美好与他人分享。期待与大小朋友共学音乐诗词。

3、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6、正因为“琵琶”这个词所指的是演奏手法,所以,在秦汉至唐早期,一称“琵琶”,就不仅仅单指我们今天所专称的这种竖抱、木制、四弦、半梨形音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的乐器——而是如本系列介绍阮的文章所说,阮咸这种乐器,在那时就叫“秦琵琶”,当时,无论圆形音箱还是梨形音箱的、无论横弹还是竖弹的,只要是符合“批把”演奏手法的弹弦类乐器,就统称“琵琶”。

7、它可驰骋弦惊马上的纵情,“琵琶弦急对秋清,弹作关山久别情”;

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9、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0、西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使那里出产的葡萄甘甜异常,所以将士们豪饮的“葡萄酒”,这就点明了诗歌所唱的疆域所在。“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一句如同前文讲《释名·释乐器》中所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西域胡人是怀抱琵琶在马上弹奏的。至于这个“催”字,是说催征人上阵迎战、还是喻指琵琶弹奏急促,历来有着不同的释义。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12、比如唐代李商隐的《相和歌辞·王昭君》写:

13、20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14、和洒脱不羁的阮咸有一些相似,实际上,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声调,就是对洒脱之人的应和。

15、北京密云燕山学堂基地及周边山野

16、谁家玉笛暗飞声(诗说古乐·笛)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唐郎士元《听邻家吹笙》:“凤吹笙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19、注:张哲老师会根据报名人数和学习者所选择的乐器,组建3人左右的音乐团队。

20、秋月又照了长城,春风又忘了边关,生命又逝了一岁,家乡又远了一年。

三、含有乐器的诗句有哪些

1、琵琶演奏技法在唐诗《琵琶行》中的表现

2、而在琵琶声里,戍客们痛饮豪歌、暂忘生死,确实是诗人亲临营地才能写出的纪实心情。今朝有酒今朝醉、美酒千杯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将士表面加倍的疏狂,也是诗人笔下加倍的心酸。

3、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5、主人新邸第,相国旧池台。

6、它可托举塞北男儿的豪情,“万里故人明月夜,琵琶不作亦沾襟”;

7、总之,在唐时,琵琶既有通神的祭祀之用,也有宫廷宴请的礼仪之用,更有稀疏散落在寻常百姓家的娱乐之用。它的用途之广,品类之盛,我们后世望尘莫及。

8、笙既可以吹奏单旋律,也可以吹奏和弦,如同七色彩霞。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彩虹也是七色重叠,乐音也有七个,七种乐音对应七色彩霞,绝妙的比喻。

9、唐文人大多有很高的音乐素养,王维、白居易、李群玉等人音乐造诣非常深,中唐以后蓄妓风盛,更推动了音乐与诗歌的繁荣。

10、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11、琵琶,令塞外男儿弦惊马嘶,令出塞女儿声断泪残。

12、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13、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4、二泉明月霜满路,浪淘尽,双弦诉。

1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6、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到唐、虞、夏、商诸朝代,发展以数根的竹簧之管参差插入葫芦之干壳内制成(今云贵边疆的苗、傜民族,仍存用此种笙)。

17、深入洞箫抗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

18、26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19、////////////////////////////

20、似劝怀中物,如含林下情。

四、古诗带有乐器的诗

1、主要负责“节气音乐诗词”的课程设计/执行、音乐老师团队组建、音乐诗词课带领。

2、尾声《月白江心》是引子主题的再现。音乐又回到了开始时的意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最后四声泛音如余音一般缭绕,一曲虽终,而其音乐魅力却并役有消失,“此时无声胜有声”,它留给听众的是无限回味的空间。

3、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琵琶就是这样一件在诗里、在画里、在乐队里、在歌舞里、在南在北、在古在今,都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优秀乐器。

5、边愁听不尽缭乱,大漠吹不尽风寒,琵琶弹不完沧桑,关山写不完离愁别绪。

6、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7、译文: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8、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在唐诗中,也经常看到琵琶的身影。如正面描写边塞军中琵琶的是孟浩然的《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10、这样的叙述,正如中国十大古曲之琵琶曲中著名的《十面埋伏》所奏情景一样,乐曲是在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时最后的垓下决战,汉军以十面埋伏的阵法击溃楚军,刘邦取胜,项羽自刎。慷慨悲歌,仿若史诗。

11、琵琶的形制却有史可考,杨荫浏先生说:古代琵琶这一名称,在从秦、汉直至隋、唐一段时期间,它适用于很多弹弦乐器,如长柄的、短柄的、圆形的、梨形的、木面的、皮面的、弦数多一些的,弦数少一些的,都叫琵琶。(图3曲项琵琶和大琵琶;图4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琵琶在古代仿佛是一个概括的乐器种类的名称。

12、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3、闲抱琵琶,似是含羞带怯,本就是一幅画面美;

14、如果说,在北地豪情中,马上琵琶最有风味;那么,在南国柔情里,水上琵琶最具情致。

15、他保有一颗童真的心,理解接纳孩子。他用音乐和歌声与每一个在场的人相遇。把鲜活的、充满疗愈性的音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在音乐中让孩子去体验自己的性情、与他人、大自然、社会的关系等。

16、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17、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19、江清月白,船轻灯暖,众人添酒静候,幸得琵琶一顾。

20、瑟,汉族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五、带有乐器的古诗词

1、25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3、19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4、题解:据庄永平编着的《琵琶手册》中的统计,唐代诗作中出现与琵琶相关的较有名的作品有近百首。最出名的应该就是《琵琶行》了,里边的经典诗句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也成为描写琵琶的经典。

5、3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17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7、?大自然是音乐和诗词的来处。学习音乐和诗词,回到它最本源的地方,更好的联结诗情歌赋背后的精神和情怀。

8、31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9、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10、和亲匈奴的十八年里,与昭君终身为伴在异域荒烟的,只有来自故乡的琵琶私语。

11、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1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3、关于乐器演奏的诗句有:

14、琵琶这件乐器因为惯识了军中狼烟,所以它也具有金戈铁马的杀伐之音。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录汤应曾弹奏琵琶曲《楚汉》时的情景说:“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1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6、2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17、琵琶的马上弦索,不仅止于男儿的一脉遒劲,也有属于女子的一抹嫣红。那就是昭君出塞时的琵琶相陪。几乎所有的昭君出塞图,都是身披红色大氅的昭君怀抱一只琵琶,眼望前方,天苍地黄。

18、习一颗诗心和玩味一生的乐器

19、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

20、辽东小妇年惯弹琵琶解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