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古诗鉴赏800字(100句)
一、登高古诗鉴赏
1、古诗词鉴赏的理论知识→形象鉴赏系列→语言鉴赏系列→表达技巧鉴赏系列→内容主旨与思想情感鉴赏系列
2、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3、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歌中诗眼考察答题模板归纳!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夜未央,流星落,情已殇
6、诗词鉴赏:超赞的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助力高考冲刺!
7、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8、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9、②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诗词鉴赏: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形象鉴赏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11、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12、纵观杜甫的一生,年轻时登高,凌云之志正盛;壮年时登高,忧国之思已深;及至暮年登高,只余“艰难苦恨”。恨不能匡君辅国,恨百姓受苦太深。前面的四句环境描写都是为渲染感情而铺垫,颈联写自己人生迟暮,尾联直抒胸臆。全诗浑然一体,后人盛赞其为“古今七律第一”,第一的不是它的文法,而是诗歌中饱含的对时代与个人命运的悲情,其境界与情怀,是其他诗歌难以企及的。
13、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14、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15、诗词鉴赏: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高分必读!
16、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7、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18、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9、杜甫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忧愁的。24岁那年他东游泰山,登泰山之巅而小天下,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不朽绝句,千百年来激励着多少年轻人勇攀高峰,追求梦想!40岁那年,也在一个深秋,他在京城与高适、岑参等几个朋友一起登上慈恩寺塔,登高抒怀,杜甫当时就在诗里写道“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作者说到泰山将崩,泾渭原本分明,但现在整个世道都浑浊一片,再难分清。果然,仅仅3年之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诗人心底里始终放心不下朝政,始终牵挂着老百姓的安危。他希望自己能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杜甫却作了王朝盛极而衰的见证者,是以到了“艰难苦恨”的绝境。
20、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二、登高古诗鉴赏800字
1、诗词鉴赏:高考50个诗词意象整理!太全了,强力收藏贴!
2、全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因此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
3、你也可以在文末留言处直接写出自己的想法哟~
4、《登高》全文诗文翻译/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作者:杜甫(唐代)
5、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6、诗词鉴赏:常见命题类型及答题技巧,必须看一遍!
7、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8、"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9、诗词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
10、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词描写手法考点应用举例!
11、(名称)《登高》(年代)盛唐(作者)杜甫(体裁)七言律诗登高⑴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艰难苦恨繁霜鬂(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1)(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2)
12、《登高》的首联是句内对举,“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联间“猿啸”与”鸟飞”倒是对仗,但整体又不对仗,因为“哀”与“来”都是平声,且已入韵。这种句式工整中又富于变化,显示出杜甫出神入化的格律运用手段。
13、《登高》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14、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15、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1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满分答题万能模版!
18、内容主旨与思想情感系列:
19、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20、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见意象70个
三、登高古诗鉴赏题目和答案
1、“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2、(诗文解释)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词语解释)猿啸:猿长鸣声。落木:落叶。萧萧:形容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和状态。(诗文赏析)萧瑟的秋风中,水清沙白,回旋的飞鸟徘徊在江中渚洲上。诗人登高远望,想到了自己一生漂泊,备尝潦倒艰辛之苦,经历了国难与家愁,到如今已两鬓成霜,百病缠身,因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此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其中首句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的佳句。
3、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词语言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4、诗词鉴赏:高考二轮复习必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3)
5、《登高》中的“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
6、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7、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8、诗词鉴赏:你与诗词满分之间,可能就差这“七看”!
9、杜甫晚年,因避乱入蜀,在当时镇守四川的严武幕下任职,并在成都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约居住了七八年时间,但生活一直较为困顿。广德三年(公元765年)严武去世,杜甫随即离开成都,至夔州暂住。在夔州不到两年的时间,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共写诗430多首,约占现存作品的30%。《登高》作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诗人56岁之时。
10、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11、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12、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诗圣杜甫时年55岁,他流落江湖,于酒醉之时登高望远,无边落木,滚滚长江,大自然已是深秋。杜甫此时漂泊万里,孤穷多病,一生潦倒,杜甫自己也走到了深秋。
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登高作者不是韩愈,是杜甫。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该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15、◎唐宋日历·仅供参考◎
16、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
17、诗词鉴赏:高考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知识点梳理!
18、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得高分的10大秘籍!
19、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0、诗词鉴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四、登高古诗鉴赏500字
1、诗词鉴赏: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术语超全汇总!
2、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3、第一题选c应该是颈联第二题选c“常作客”说明诗人经常来这里登高抒怀错了,应该是“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4、每天一首原创音频陪伴你
5、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6、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受的遭遇文章的类型和思想(托物言志,思乡,报国,借景抒情,伤春等)修辞的手法(比喻,拟人,移情,通感,顶真等)描写的角度(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
7、秋兴八首·其作者: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涌塞风云接阴丛菊两泪孤舟系故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全诗秋作统帅写暮飘泊、病交加、羁旅江湖面满目萧瑟秋景引起家兴衰、身世蹉跎慨;写安盛世忆今昔比所引起哀伤;写关注家命运、目睹家残破能所、能遥忆京华忧愁抑郁全诗于凄清哀怨具沉雄博丽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令荡气肠典型表现杜律特风格高艺术希望能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8、③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9、《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10、2019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廿二。
11、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2、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13、(古诗词鉴赏)专题板块
14、⑦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5、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17、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18、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扩展资料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19、高分必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易混淆?一文看完全明了
20、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五、登高古诗鉴赏300字
1、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2、《望岳》.对自然造化神奇的赞叹。对泰山向往已久的崇敬和仰慕之情。它莽莽苍苍上与青天相接,连绵不断横亘于齐鲁大地,雄浑沉稳,伟岸挺拔。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登高》到秋色无边,落叶飘零,江水涛涛,想到自己也像树—样,已经到了生命的晚秋。颈联转写身世遭遇,转中有承,承“无...“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
3、④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4、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5、全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7、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8、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9、诗词鉴赏:高考二轮复习必备古诗歌鉴赏理论知识一览表!
10、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炼字”题型解析!
11、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12、“悲”指自然之悲象(秋)、人生之艰难(霜鬓)。自然之悲象体现在诗的前四句,人生之艰难体现在诗的后四句。“独”指诗人独知人生之悲怆,独自承担苦难的情怀。全诗用苍凉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飞、叶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的悲苦、孤独的感伤情怀,全诗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越。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历来被赞为七言律诗第一。
13、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14、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题的这三种套路,送给还在死记硬背的你
15、全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诗词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模板!
17、颔联和颈联都是标准的对仗,颈联的词性对仗稍宽一点,但这在格律诗中是完全允许的。尾联并不对仗,但“艰难”与“潦倒”相对,让句式看起来十分工整,所以才会有人让为此诗八句皆对。
18、诗词鉴赏: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两大命题答题诀窍教给你
19、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2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