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杜甫的古诗意思(100句)
一、登高唐杜甫古诗的诗意
1、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2、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3、“学人之诗”:宋诗选读之绝句篇之七
4、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5、今年立秋这么热,唐诗中的立秋为何辣么凉
6、全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因此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
7、李葆国无名韦树定耿立东师红儒阿朱屈杰
8、这首诗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其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悲哀之情。
9、第四卷:七言乐府(14首)
10、秋高气爽,风声急促,猿啼凄切悲凉。清澈的水中小洲一片凄清,白沙满地,鸟儿们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着。
1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清·张世炜《唐七律隽》:四句如千军万马,冲坚破锐,又如飘风骤雨,折旆翻盆。合州极爱之,真有力拔泰山之势。
13、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4、(古诗词里的秋天)第二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悲秋”这两个字好有力量,其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来还有很多美好,但是此刻的杜甫满眼看到的都是悲凉。远离家乡,面对悲凉的秋色,暗自叹息自己漂泊之苦。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欣赏秋色。
16、杜甫56岁那一年,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杜甫自己的生活依然是颠沛流离,再加上生活贫困,年老多病,各种苦涩堆积在一起。秋日杜甫独自登高,借景抒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17、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8、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张云:此孙仅所谓“夐邈高耸,若凿太虚而号万窍”者。
19、第一卷:五言古诗(33首)
20、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二、登高唐杜甫的古诗意思
1、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前四句写景,何等魄力。
2、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二碎,四整,变化笔法。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拟之境也。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3、莫真宝李伟亮王纪波王海亮莫雨涵韩倚云
4、张奕朱思丞田幸云曹谦潘松彭中文邓寿康
5、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实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不像有的古诗词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而是很容易理解。下面用诗意的语言译为现代文: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6、首联对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7、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8、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
9、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0、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远客悲秋,又以老病止酒,其无聊可知。千绪万端,无首无尾,使人无处捉摸,此等诗如何可学?“风急天高猿啸哀”,发端已藏“独”字。……“潦倒新停浊酒杯”,顶“百年多病”。结凄壮,止益登高之悲,不见九日之乐也。前半先写“登高”所见,第五插出“万里作客”,呼起“艰难”,然后点出“登台”,在第六句中,见排奡纵横。
11、清·黄叔灿《唐诗笺注》:通首下字皆不寻常。
12、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13、熊东遨杨逸明李树喜范诗银周笃文刘征
14、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一六二:《登高》起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收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之句,有万钧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
15、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一联蜂腰,后一联鹤膝。
16、其次,从格式塔理论看意象的整体性解读。格式塔理论解读诗歌其实就是强调诗歌解读的整体性。
17、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1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两个字一下子就把人的心抓住了,仿佛来到了大风天的夔州,满耳听到的都是凄厉的猿叫声,又因为地势是在山谷中,所以还有回声,那种悲凉的感觉立刻有了。
19、只有2米的小山为什么这么红
20、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三、登高唐杜甫古诗原文
1、“学人之诗”:宋诗选读之绝句篇之八
2、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景是何等景,事是何等事?宋人乃以《九日崔氏蓝天庄》为律师绝唱,何耶?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5、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如杜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是也。
6、唐诗三百首|174王维《酬郭给事》
7、前日听诗每晚听首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启蒙古诗精粹特辑
8、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9、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0、第六卷:七言律诗(53首)
11、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
12、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深曰:杜格高,不尽合唐律。此篇声韵,字字可歌,与诸作又别。蒋一葵曰:虽起联而句中各自对,老杜中联亦多用此法。吴山民曰:次联势若大海奔涛,四叠字振起之。三联“常”、“独”二字,何等骨力!周珽云:章法句法,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笔战。
13、傅占魁褚宝增邵天柱冷迎春文裳谢郎周向东
14、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5、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16、陈楚明秋水柳金虎汪时健晓梦田野王映锦
17、清·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18、(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全集(共137集)
19、明·王夫之《唐诗评选》:尽古来今,必不可废。结句生僵,不恶,要亦破体特断,不作死板语。
20、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四、登高唐杜甫古诗内容
1、杜甫的《登高》吗?风急天高猿哮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是这个吗?首联和颔联描写秋景。秋风呼啸而过,天显得高远,猿猴的叫声格外哀伤,水中的陆地上有鸟儿停留。落叶片片飘零,只有长江来了又去从不停息。颈联和尾联抒情。我远离故乡,飘零客游,一生遭遇无数困难,在这深秋时节登高远望。此时已经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为衰病最近刚刚戒酒。全诗情景交融,秋季的凄凉景色中蕴涵了对生活艰辛悲愤。
2、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3、“学人之诗”:宋诗选读之绝句篇五)
4、《登高》的诗意解释:
5、落雪听禅刘泽宇董学增郭定乾姚晓明东阁茶
6、蒋世鸿张庆辉胡水莲华慧娟侯兴黉海天风
7、这是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8、chírìjiāngshānlì,chūnfēnghuācǎoxiāng。
9、楚家冲楚成祁丽岩周维芳半隐庐何芳何强
1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
12、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13、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高
15、第三卷:七言古诗(28首另加杜甫7首)
16、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17、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18、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19、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20、杜甫的七律,如书法中的《兰亭序》,是无数后人不断学习的楷模,此诗算是楷模中的楷模了。
五、登高唐杜甫古诗赏析
1、登高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七律)类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注解):渚:水中的小洲。回:回旋。百年:犹言一生。潦倒:犹言困顿,衰颓。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晚年一直肺不太好。“艰”“难”“苦”“恨”四种愁绪,一起出现,可见当时杜甫有多愁。每一个字里都饱含着孤独和寂寞。
3、(古诗词里的秋天)第六辑|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5、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6、曹继梅时玉维安儿陶永德非也何鹤郑邦利
7、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8、熊盛元胡迎建刘庆霖宋彩霞潘泓段维江岚
9、颔联和颈联都是标准的对仗,颈联的词性对仗稍宽一点,但这在格律诗中是完全允许的。尾联并不对仗,但“艰难”与“潦倒”相对,让句式看起来十分工整,所以才会有人让为此诗八句皆对。
10、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人,后迁居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1、《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中心思想是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12、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3、林丫头何其三宁静何静倾一阁廖海洋王旭
14、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5、最好的喜欢,就是你的点赞
16、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17、唐诗三百首|175杜甫《蜀相》
18、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堵上高台。
19、《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20、看过张若昀、陈道明、李沁主演的电视剧《庆余年》的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情节吧,穿越回古代的范闲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当场给他们书写了一篇七言格律诗,震惊了现场的所有人,这就是被誉为古今七言格律第一的《登高》。这首诗是诗圣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作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当时是在严武幕府谋差,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幸有当地都督的照顾,他在夔州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