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古诗赏析(100句)
一、登高诗词鉴赏及解析
1、⑻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2、诗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勾画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夔州向来以猿多著称,峡谷以风大闻名。它是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的。尾联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增多,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
3、全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因此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
4、说那么长...你好,你看过新浪网上的考生在线吗?请你把上面的2节关于诗词鉴赏的课给听一听,用不了你多少时间,15分钟左右。然后翻开你复习资料上的,只需记术语,顶天45分钟。1个小时搞定古诗词鉴赏。你在拿题目操练一下。我试过,考试的时候的确觉得赏鉴诗词很有方向感。
5、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6、birds are flying homeward over the clear lake and white sand,
7、杜甫《登高》虽是一曲悲歌,但毫无哀婉自艾之心,悲途末路之感,相反却激昂悲壮,壮怀伟烈,一扫凡冗,独标雄奇,隐然有凌云之意,每每读来都不禁让人为之气夺。胡应麟誉之为千古七律第实不为过。
8、装帧精美书香玉坠精致礼盒
9、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他出生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10、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1、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12、浊酒:混浊的酒,指劣酒。
13、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14、独登台:时逢佳节,诸弟分散,好友先死,孤客夔州,举目无侣,故云。
15、“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茱萸”,又名山茱萸,是著名观赏和药用植物,秋天红果喜人,枝叶可以祛病避邪,自古以来就有重阳日插茱萸的习俗,古代很多诗词都有描述,最著名的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花宜寿”指的饮菊花酒,可以长寿延年,这个习俗也很古老,知名诗词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是指的饮菊花酒。此句大意是:到处游人如织,男人们插着茱萸,饮者菊花酒,相互祝福健康长寿,盛装的妇女云鬓高起,插着翡翠凤钗,吊坠微微颤抖,犹如凤凰起舞,愁态可掬,是不是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16、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7、初遇《登高》,至于今日,弹指二十三年,总是想书写一下对《登高》的观感,但数次提笔都茫然不知所云怅然辍笔而退,扪心自问,以我的才力学识,想要说清登高的好处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当初上海辞书出版《唐诗鉴赏辞典》,兴兴然翻找《登高》的鉴赏,却发现通篇只是翻扒了胡应麟的分析,舍此殊无新意乏善可陈,便又悻悻然撇在一边。后来又见过一些鉴赏分析《登高》的文字,虽不乏可观处,但也都流于泛泛,用比较普遍的说法分析十分特殊的《登高》,其言不及意难以搔到痒处也就可想而知了。于是自己不免又要不自量力地提起笔来,试着说说对《登高》的理解,虽不敢说搔到痒处,但异于二三子者还是不忍珍为敝帚的。
18、前四句重点是写景,但景中亦含情。
19、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20、主要是学习诗词格律方面的东西,写写诗,填填词,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常识、文学概论、写作、鉴赏,意境分析之类得等等
二、登高古诗赏析
1、“君子登高必赋”,老杜当然不忘孔夫子的教诲,何况老杜自知“诗是吾家事”。回到草堂,老杜心事浩茫,铺纸研墨,提笔作诗。
2、 当然,这种尽收天地万象的伟大诗心,并非一味收纳容摄的“贪婪”,而是吐纳自如的挥洒奔放。从万里悲秋中,我们看到了那磅礴大气的喷放与张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专写此心此身,心是悲秋心,身是多病身,但是身的有崖与心的无限再一次彰显了诗人的伟大与坚贞不屈,百年极言其去日无多,多病极言其每况愈下,但如此情形,其心不侮,尤心系万里,志念悲秋,恢宏气魄卓然大度不可一言以蔽之。流寓之客,多病之身,尤不能困厄这雄奇壮烈的诗心,江天浩荡,万里间关,诗人的情愫依然深沉宏大,恢宏鼓荡。登台一望,虽然也是故国千里的苍凉感慨,去国怀乡的忧思浩叹,岌岌乎去日无多的绝望孤寂,但无一能遮蔽洋洋乎万里悲秋的天地诗心。
3、《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4、杜甫20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回洛阳应举,不第,后再漫游齐赵.此时,唐朝国力强盛,杜甫年轻力胜,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从《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便可看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5、老杜西南天地间,立言不朽万世传。千年而后我们回望唐朝,回望西南,回望夔州,历史的风烟湮没了太多的风流人物,而老杜宛如一个文化坐标卓然天地间,他的《登高》则如滚滚江河中永恒的浪花一朵。
6、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南国不一样的重阳景致,这是孤独感伤的老杜心中的夔州风景。一“哀”字,奠定了首联的基色。“急”以言秋风之速、猛、冷,“高”以言秋天之清、远、旷,高天急风中衰弱的老杜听猿啸而哀从中来;“清”以言渚所在江水的清澈、清冷、清寒,“白”以言岸边沙地之白净、白素、白冷,“回”以言急风中鸟飞之回旋、回还、回翔,在既“清”且“白”的冷色调中那在急风中羽翼凌乱的飞鸟,像极了夔州高台上思绪起伏的老杜。
8、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9、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10、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11、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12、无边落木4萧萧5下,不尽长江滚滚6来。
13、后四句重点在于抒情,但情中又寓景。
14、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15、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16、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17、“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如此高度赞扬老杜的《登高》。
18、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19、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2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登高古诗解析
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2、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3、"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4、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5、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6、滚滚:相继不绝,奔腾不息。
7、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8、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等诗.《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忧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感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者思家,“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者悲己,忧国、感时、思家、悲己的情绪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杜甫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9、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高
11、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2、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13、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14、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15、潦倒:犹衰颓,因多病故潦倒。新停:最近方停。时杜甫因病戒酒。
16、ill fortune has laid a bitter frost on my temples,
17、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18、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19、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0、《九日登高》整体风格秀丽明快,飘逸洒脱,清新活泼,积极乐观,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四、登高 古诗文网
1、“落木”者,落叶也。若非用了“落木”这个书面语的话,整个颔联简直可以说是平白如话,无一僻字,无一生词。然而,这些平凡的词语却汇成了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天地,来自亘古,又来自中华文化的源头,来自儒学意志的深处,而老杜正是二者最佳的融合者、感悟者、表述者。眼前无边的秋意和不尽的长江,既是无限时间的“宇”,也是无限空间的“宙”,在它们之间,挺立着瘦弱而不屈的老杜。此联一出,老杜就成为夔州山头与江山日月一样永恒的存在。
2、《九日登高》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盛唐时期重阳节人们盛装出游,登高远眺的繁荣景象,也记录了唐朝重阳节的风土人情以及习俗,作者从远及近,由外而内,雨后初晴,远处青山清明秀丽,绕城河水如玉带般宛转曲折,菊花盛开,金梨缀树,霜叶红遍,人们纷纷远眺,思亲祝福,一幅繁华绮丽的盛世景象,给人们逐渐展现开来,进一步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哪怕是陶渊明的田园风光,也比不上盛唐国泰民安的安逸闲适吧。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老杜毕竟是老杜,他以万钧笔力续出了颔联。
4、当然,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全诗最后一句。这一句与上一句势成流水,而又对偶颇工。早年我曾为潦倒所惑,以为是诗人刻意渲染自己的愁苦艰难,因此以为是全篇瑕疵。后来得知当时杜甫因肺病刚刚戒酒,新停浊酒杯云云是近乎白描的直书境遇,便对此句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前六句激昂震动,势隐风雷,第七句微言大义,以国运身世为憾,寄意深远,都曾一见之下便深深地震撼了我,那么这一句清新自然,率真质朴,实在不是当初少年如我能够深切体会的。在艰难苦恨繁双鬓的萧索中,不得不因病戒酒,想要借酒浇愁也不可得,这个纯粹个人性的缺憾,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个人暮年绝望感伤中的最大甚至全部慰籍,这中间的谈言微中举重若轻,无限悲凉,曲笔为之,尽在环中,实在是让人气夺。
5、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6、翻译: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7、《登高》杜甫古诗翻译是: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8、这就是《登高》,或者更确切地说这就是我对《登高》的理解。其实这也是一些点滴之见,我想对《登高》而言还有很多可说,但我才学见识有限,也只能言尽于此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答案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9、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10、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11、李瑛云:前四句凭空写景,突然而起,层叠而下,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澎湃潆回,不可端倪。而以六句承明作客,登高情事,是何等神力!末二句对结,“苦恨”与“新停”对,“苦”字活用。(《诗法易简录》)
12、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13、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4、杜甫的诗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感,但无论是豪气冲天的《望岳》、感时忧国的《春望》、悲己伤怀的《登高》,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所以,我们在赏析诗歌时,一定要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一定要知人论世.
15、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16、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17、自766年4月来到夔州,一年多来,老杜曾无数次看夔州奇异的风景,听江峡轰鸣的涛声。他已经很熟悉他所身处的南国。但他又不能不思念着他的北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7岁的王摩诘写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老杜才是刚满6岁的幼儿呢。而今,老杜漂泊西南已近10年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四年前老杜兴致勃勃设计的归乡路线图,至今还没走完一半。
18、意思是: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19、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20、杜甫《登高》这首诗既描写了深秋万物萧条的自然“悲”象,又写了自己年老体弱多病的悲观和凄凉。尤其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引人入境。
五、登高古诗词鉴赏
1、《登高》写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年杜甫居住在夔州,在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诗人登高远眺有感,遂写本诗。
2、⑹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4、萧萧:风吹叶动之声。
5、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7、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9、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10、“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如此精细分析老杜《登高》的颈联。
11、个人以为,《登高》的特殊处在于寥寥八句,书写秋气悲怀,上不得仲宣《登楼》,下不济永叔《秋声》,却另标新意,壮怀激荡,读来不禁令人气夺,声势气魄何至于此?其间自然有杜甫心绪操守气节风骨,自然也有章法格局起承转合,二者缺断不会如此非史非野,于文质彬彬之间彰显如此强劲的震撼力。杜甫自称早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诩晚年“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如《登高》这样举重若轻,随意挥洒竟然卓然成恢宏之势的神来之笔,想便是杜甫老去浑漫与的潇洒风流的真实写照吧?
12、此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3、2018/10/15榆木斋
14、况且秋高万里,落木无边,伤时忧世,困病缠身,凡此种种,诗人慨以当慷,挥洒义气,志出八荒之表,神游六合之外,昂然举首顶天立地,吞吐天地的气魄胸襟,去日无多,尤不忘国难之伤,几近乎超人,突然转而为一杯酒感叹,平实亲切,自然真挚,既没有堂堂大言的矜夸,也没有飘飘高世的自许,而是一个平常的多病老人。这婉转跌宕的收笔,不更显得六句奔雷之势一句黍离之情的难能可贵吗?不更显得伟大的诗心生自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的惊心动魄与一往情深吗?这一句想要喝酒不可得的慨叹,宛如劫火度尽后的山青水碧,轮回出落后的鼻直眼横一般,每读一次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每读一次都让我重新品味太白固不可及,至如少陵又何尝可及的绝望慨叹。
1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6、作品意境浑厚感人,语言凝练含蓄,格律工稳严整,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17、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18、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这期间他目睹唐王朝扩充兵力,开疆拓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其中《兵车行》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19、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我以为当以“立言”为第一不朽。凡真正立言者,当然即是立功,自然即是立德。
20、in a sharp gale from the wide sky apes are whimpering,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