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原文朗读拼音版(100句)
一、登高原文朗读
1、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2、《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文诵读)
3、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5、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6、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诵读)
8、如今引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时候,使用普通话读音是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更加适合。但是作为一首律诗,押韵是硬性要求,我们知道当时的发音是押韵的就行了,并不妨碍现在的单句朗读。
9、《寡人之于国也》与悲悯情怀(课文诵读)
10、卖油翁(课文诵读)
11、杨氏之子(课文诵读)
12、尾联“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巨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故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这里诗人将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巨,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13、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诵读)
14、周亚夫军细柳(课文诵读)
15、沙滩上的童话(课文诵读)
16、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诵读—音频版1)
17、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诵读—音频版2)
1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9、小小的船(课文诵读)
20、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气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显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朴素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二、登高原文朗读拼音版
1、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说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潜居宅,有人送酒。诗人行军在外,自然没有这个福分。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遥”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沈德潜说可悲在“战场二字”。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可悲”。
2、深秋的太阳在云端散步,
3、囚绿记(课文诵读)
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诵读—视频版)
5、我们来赏析杜甫的《登高》,看看他与如此高的赞誉是否相称。
6、《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7、最后一课(课文诵读)
8、注:请自备百度网盘;本资料只能用于公益,不可作商业目的之用!
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1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12、作者:右耳草的记忆(现代)
13、念奴娇赤壁怀古(实景视频•课文诵读)
1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5、更没有菊花酒可以品尝,
16、父母的养育之恩一生难报
17、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18、我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19、木兰诗(课文诵读)
20、最后一次演讲(课文诵读)
三、登高读音全文朗读
1、父母啊看着您的饱经风霜
2、沁园春·长沙(课文诵读)
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文朗诵)
4、青蛙卖泥塘(课文诵读)
5、且说他老人家早期的诗作吧,那首写于24岁的诗作《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没有50多岁的暮气,但似乎也少了些20来岁的朝气,并不像一位阳光青年的那种脱口而出的感性,隐隐透着一种老持稳重的理性,这可能是与性格有关吧。
6、此诗的「新停」当为(新亭),即新亭对泣、哀叹南北朝分裂之义。这是全诗的根本背景,诗眼所在。
7、小公鸡和小鸭子(课文诵读)
8、脑海却翻滚着它的琼浆,
9、离骚(舞台视频•课文诵读)
10、重阳寓意长久值得登高享宴重阳之所以要登高,据魏文帝《与钟繇书》说是:“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是以重阳含有长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会”的说法。重阳日登高辟邪气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这也有一种说法。因为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这种税法不免牵强附会,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13、《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课文诵读)
14、在节日里,我没有去登高,
15、我知道做为父母此刻的心情
16、秋风倩影来年如今又是重阳节
17、女娲造人(课文诵读)
18、原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9、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摹仿草木飘落的声音。
20、岳阳楼记(课文朗诵)
四、《登高》朗读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那个星期天(课文诵读)
3、除了平仄、韵脚,律诗在格式上的要求还有对仗。一般要求颌联、颈联对仗,后来因为太难,就只要求颈联对仗了。但是这首《登高》,八句皆对。
4、链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
5、将心与心的接触压缩到零距离
6、《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文诵读)
7、传统吟诵|赵元任常州吟诵《诗经·关雎》
8、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律第一?前言咱们的老祖宗评价前人作品时总喜欢夸张,动辄送上第一的桂冠,后人又断章取义,常常读者们搞得稀里糊涂。例如王闿运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说其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后来惊人演化出”孤篇压全唐“的说法,仿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成了唐诗第一。
9、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曲。回:回旋。
10、梅岭三章(课文诵读)
11、月是故乡明(课文诵读)
12、蜀道难(课文诵读)
1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文朗诵)
14、朱德的扁担(课文诵读)
15、用老白干祝饮他们悠远隆昌。
16、(语文园地7)月亮姑娘做衣裳(课文朗诵)
17、月迹(课文诵读)
18、这段时间是他穷困潦倒的时期,又身体抱恙,但“文章恨命达”,这也是他诗作爆发的阶段。无论平仄、对仗等体式,还是起承转合的文法,都是信手拈来。他的诗句在格律中游刃有余,功力已臻化境。
19、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诵读)
20、有人说过“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过”,读了这三首诗,好像也的确如此。《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写于766年,那年杜甫54岁,写《登高》时55岁。对于当时来说,可能是处于老年阶段吧,所以在同一首诗中才有了“凋伤”“萧森”“接地阴”“他日泪”“孤舟”“寒衣”等等较为萧瑟的词句。
五、登高原文朗读在线试听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坐井观天(课文诵读)
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诵读)
4、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5、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6、乌鸦喝水(课文诵读)
7、望海潮(课文诵读)
8、而太子并不这样看。大唐是当时的亚欧大陆领导者,其垮塌会导致整个丝绸之路经济体系的崩盘,这是大食帝国、河中城邦、回紇帝国等国际性势力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更愿意看到唐朝平叛成功,并在新的体系里获取最大利益。经过娴熟的外交运作,大食帝国派兵帮助平叛,西域唐军得以抽调回国;草原丝路上的回紇人最终也同意站在唐朝一边。安史之乱最终并没有演化成南北朝。
9、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10、也不知望穿了有多少秋水,
11、站在2020秋学期这个全新起跑线上,珠之雅诵读社全体成员愿和大家一道,在诵读上勇敢尝试、努力探索与实践,在新高考背景下,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为语文课堂诵读教学奉献绵薄之力。我们始终相信:一群人可以走得更好、更远。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您的关注和支持将激励我们更奋然前行。
12、与朱元思书(课文诵读)
1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4、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5、母鸡(课文诵读)
16、明王世贞撰《艺苑卮言》: 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清代吴昌祺 《删订唐诗解》:太白过散,少陵过整,故此诗起太实,结亦滞。结语
17、从我们提供的试音篇目中任选一篇进行录制(mp3格式),音频清晰无杂音,有简单配乐、背景音等音效处理为佳。
18、秋阳温馨胸怀,老泪洒向红叶。
19、我爱这土地(课文朗诵)
20、意志的绳索仍旧坚硬如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