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初中动静结合的诗句(100句)

2023-05-27 15:44:0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动静结合的诗句

1、简要分析下面杜甫《漫成一首》诗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手法。

2、动静结合的诗:《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4、欢迎大家关注,请多提宝贵意见。

5、我住的枫林绿洲小区真是“名副其实”,小到不知名的灌木,大到高高的枫树,无一不生长在我们的小区里。光是春夏秋冬开的花,那都是多得数不清。

6、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7、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8、绝句二首杜甫〔唐代〕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10、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1、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12、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关于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诗句如下:

1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6、(诗词微塾)浅谈格律诗的“六要六戒”

17、怀孕的时候保持运动的习惯,孕妇不但体力较好,而且会发现自己的肌肉也更有弹性。因此,孕期进行运动应该从怀孕的第一个月就开始了。为了宝宝的安全,最好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简单的伸展操或是散步,就很适合。但孕妇应注意劳逸结合,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劳动量过大的工作;也不宜做下蹲或长时间弯腰的工作,因为这种姿势会增加腹部压力,影响血液循环,压迫胎儿,不利其生长发育。但也不可静坐不动。

18、作者在诗词中使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安宁的田园风光中散发的勃勃生机。

19、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20、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二、初中动静结合的诗句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最后两句诗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化静为动,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护”加以“绕”字,写出小溪像母亲双手呵护着小孩一样环绕绿油油的农田的美景,“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写出深翠欲滴的山犹如刚从远道而来的朋友兴冲冲闯向庭院来的情景。

3、王维是状元诗人,他年少时就才华横溢,还经常是王公大臣们的座上宾。后来张九龄被李林甫等人排挤,他也预感到朝堂中风云突变,从而激流勇退,半官半隐。虽然无法做一个彻底的禅者,但心中早已有皈依佛门之意,所以这首诗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禅境的向往,以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愿望。

4、在古典诗词中,经常通过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并把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互相映衬,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5、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6、以静写动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7、最妙的景色,要有其灵动之处,即有生命,有灵性,否则刻板之景,是无趣的,没有灵魂的。而这“活”与“灵”二字若是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主要的手段就是写景时的动静结合,二者是相互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安静与淡雅,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你写出的景色才会传神动人,在做风景画时,经常山有水相伴,月以云依托,这就是动静结合。

8、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9、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0、草叶努力地从土地里钻出来,高高抬起头,挺直了胸脯,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草丛中一如既往地冒出了一朵又一朵的小蓝花,花瓣像是湛蓝的天空,花蕊像是金色的阳光,让人感到清新舒服。

1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2、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13、《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绝句》唐·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1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7、(诗词微塾)七言诗写作技巧

18、《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绝句》唐.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0、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

三、观沧海动静结合的诗句

1、(作者)张继(朝代)唐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剖析和践行,

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5、什么是动和静+动和静分别写什么+本诗动和静的关系及表达作用

6、以动衬静是古诗出现频率较高的写景方法之运用此种手法而形成的名句很多。

7、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古典诗词中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10、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动静结合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11、以静衬动是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突出动态的写景手法。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段落:

12、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13、世事纷纭、变幻无穷,人生在世,总要为各种事情操劳烦心。如果一直劳心劳力,不愿意休息和调整,却反而欲速则不达。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懂得张弛有度,例如苏轼在杭州时,就经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邀请好友去西湖边一边赏景,一边饮酒赋诗。

14、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1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16、(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7、《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全诗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写了一场新雨过后,山谷里明月朗照,清澈的山泉在山石之间淙淙流淌的清幽空灵的境界。

18、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19、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20、动静结合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的写景方法。动静结合既是写景抒情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高考古诗鉴赏题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按照动态写景与静态写景的关系,动静结合可分为以下六种写法。

四、使用动静结合的诗句

1、此诗前两句写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两山排阔送青来”,意思是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它不只青翠欲滴,竟似扑向庭院而来,兴奋热烈地送上礼物。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到了秋天,我们小区又呈现出了“火树金花”的景象。红红火火的枫树,近看是一片片五角形的红叶,好像小朋友的小手掌,远看则像一团团火焰,风一吹,树叶也跟着风儿舞蹈起来,那”火苗”就更加红火,仿佛是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6、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

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8、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9、"青天"下,以立于柳树枝头叽叽欢叫的黄鹂鸟,与奋飞直冲青天的白鹭,作为动态景物,雪后初晴,万里银装,以从窗户看到的西山岭及岭上的"雪",和"门"及门外"东吴地界的船,作为静态景物

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11、江中月影近船、风灯照夜、宿鸟栖息都是静景,前三句着力刻画江夜的静谧,末句以鱼跃之声打破了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静谧,又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12、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3、东晋的陶渊明隐居乡间时,虽然心境淡泊洒然,却依然要每日躬耕陇亩。王维却没有衣食之犹,整天诗酒琴茶,还参禅打坐,生活要更显惬意。

14、(诗词微塾)写好古诗词必须掌握的十条规律

15、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6、~喜欢就点赞,爱就转发吧~

1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8、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

19、动静结合诗句?动静结合的诗句《绝句》唐·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无情对:汉字的无穷妙趣和博大精深

五、江南春动静结合的诗句

1、(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王维的。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6、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动静结合的诗句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0、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11、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12、樱花是日本的国花,美那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啦。一颗颗盛开的樱花树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是那么的纯真。在桃花和杏花的衬托下,樱花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13、龙门对:对联与书法的完美结合

14、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15、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情,有条不紊,收放自然,通过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琴歌之美。

16、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17、这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一首七绝,写夜泊江边之景,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之情。第一句写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鹭,突出环境的幽静;第四句写船尾鱼儿跳动的声音,反衬静谧之境。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全诗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

18、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x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19、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0、王维《使至塞上》动静结合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静),长河落日圆(动)”。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