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描写(100句)

2023-05-27 15:42:2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就像我们朝呼啸奔腾而来的钱塘江大潮致敬一样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3、其钱塘江水独自从天而落,波浪汹涌如同海涛奔腾而来。涛声像轰隆隆擂鼓,水花四溅像破碎了的玉山。浪潮抛开了尘土,只把雪白的浪花留在江面上。潮水过去江上风平浪静,仿佛经历了一场鱼龙大战。

4、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

5、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6、掌握自救的方法。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不要惊惶失措,要迅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带撤退,并立即向周边的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呼救。在万一落水或被潮水击打的情况下,要尽量抓住身边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卷走。

7、催试来官考较戏作宋·苏轼八月自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屋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风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8、杜甫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出自《渼陂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动人乐府诗

9、至于为何每年八月的钱塘江大潮最盛?

10、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11、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2、词的后半部分则主要是描写那些少年人弄潮的情景,他采用了白描手法,写出了动态美和弄潮儿的精气神儿,也是体现出了潘阆这个滁州参军眼中所见的滁州水军的实力。

13、郑板桥的这首《观潮行》想象丰富,意境开阔,语言豪壮有力,将钱塘潮写得波澜壮阔,气势雄伟。开篇“银龙翻江截江入,万水争飞一江急”,为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万水争流、翻江倒海的宏大场面。后面六句以夸张的笔法渲染潮水的声音、颜色和速度。

14、(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赵鼎

15、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16、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17、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二者引潮力叠加,则为大潮

18、前阵才平罗刹矶,后来又没西兴树。

19、(酒泉子(十之十))潘阆

20、也就是说钱塘江大潮在八月十八未必是最盛的,只不过千百年来大家约定习俗了,在这一天观潮罢了。

二、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描写

1、译文:浪潮声来势汹汹绵延不断,似乎是罗刹要从江面上浮起。

2、银潢翻空际天白,鲲怒鹏骞海波击。涌云噫气声怒号,万马驰车随霹雳。低昂上下如桔槔,顷刻性命轻鸿毛。赍囊负笈有夷路,一日何事常千艘。因思羊肠盘九坂,攀援蜀道愁狖猱。人生独处有万险,岂必此地多风涛。愿言夷险不须问,莫负对酒持霜螯。

3、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4、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贯休《秋过钱塘江》

5、钱塘江山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

6、冯夷,水神。沧浪,水色青苍。瓦震,屋瓦震碎,形容军威声势浩大。圆峤,传说中的仙山,常指隐士、神仙所居之地。六鳌,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澄如练,清澈的江水如同白色的绸缎。安流,平稳的流水。济时,济世救时。

7、谁穷造物意,拟访郦元经。

8、在一天之中,地球上的各地随着地球自转,其与月球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会发生潮水的涨落现象。

9、“不知来远近,但见白峨峨”

10、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一一刘禹锡《浪淘沙》

11、有人说,是八百年前“义利并举”的浙东学派

12、秋风吹雪下江门,万里琼花捲层浪。

13、潮汐现象的出现源于天体的引力作用,潮汐的产生主要来自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14、这位“陶朱公”是中国的首位商人

15、寻思物理真难测,随月亏圆亦未通。

16、“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头指顾雪成堆”

17、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

18、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约定日后,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沿着直通大海的长江航道,向东引退、回归。别让这一高雅志向与未来事实彼此违背。不应在西州路上回首恸哭,为了我而沾湿衣襟,洒落泪水。

19、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20、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

三、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或古文有哪些

1、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2、总策划:张海龙主编:陈智博

3、《初下浙江舟中口号》孟浩然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回瞻魏阙路,空复子牟心。《观浙江涛》徐凝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4、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5、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6、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7、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8、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9、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10、八月十五日映江楼潮次黄户部

11、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12、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13、《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代:苏轼

14、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15、译文: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16、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七绝·观潮》

17、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18、讲到浙江,就是讲到品牌

19、答言三千水犀弩,至今犹敢撄其锋。

20、“吴越山高紫翠重,浙江东下竦双峰”

四、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百度网盘

1、杭州旅委主任李虹|浙江语文特级教师杨明明

2、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3、为何钱塘江大潮每年八月十八前后总会如约而至?

4、画八景·吴越山高紫翠重

5、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6、李白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是《横江词其四》,原文如下: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译文: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指海潮,这里刚刚涨潮,潮还没退,狂风又来了,浪打在天门石壁上,似乎打开了天门的大门。天门,即天门山。“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八月”一词很令人费解,诗写的是江东,写到浙江去的原因,实际上不过是用浙江潮来说明横江浪涛之大。农历八月是浙江潮最为壮观的时候,那凶险的程度非比寻

7、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8、萧山观潮城:由于潮水被丁字坝拦截,潮水冲击丁字坝和江堤,后面的潮水又推着潮头前进,能形成壮观的“回头潮”。

9、“至竟朝昏谁主宰?好骑赪鲤问阳候(水神名)”;“天然与禹凿(人工所为),此理谴谁寻?”“谁穷造物意?拟访郦元经。”海神的传说,怪兽的传说,伍子胥“驾潮”的传说……

10、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11、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12、协作单位:人民摄影、杭州图书馆、杭州知联会

1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14、海涨为潮在在均,浙江别有主潮神。声摇地脉雷霆怒,风擘崖根赑屃嗔。鲛鳄乘风喷立雪,虹霓挟雨涌横银。吾诗渠画俱摹写,试鉴工夫孰逼真。

15、地卷天回出海东,人间何事可争雄。

16、这些敢于踏上钱塘潮头的浙商

17、宽裕、便捷、快速、舒适

18、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19、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20、随风过渔浦,伴月出沧溟。

五、苏轼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而最有说服力的说法应该是历史习俗方面的原因:

2、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

3、《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

4、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不写斯人,而斯人自见,这是其精妙之处。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洄”。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可谓这两句诗的又一妙处。

5、释义:那大潮卷起的阵阵浪花像雪花般随着大风飞向了钓鱼台。钱塘江大潮涌来时,波涛汹涌,气势异常雄伟壮观,如闻十万军声,杀敌立功胜利凯旋归来。

6、虽然太阳的质量远比月球大,但是地月距离(38万公里)远比日地距离(15000万公里)近,所以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的要大,月球引潮力是太阳的17倍。

7、译文: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8、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一一王在晋《望江台》

9、再往后,作者的想象力更为丰富,他从神话、历史故事中描绘潮水的骇人气势,把钱塘潮想象为战场,让人不由得不为之心惊胆战,以至于诗人因观潮也激发起豪情逸气。诗歌最后想象潮水平息后水底的老鱼为之哭泣,又为潮水的强悍力量加上一笔。

10、没有睡过地板的,根本称不得为老板

11、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潘阆《酒泉子(十之十)》

12、老树画画丨台湾歌手杨宗纬|诗歌传唱人蒋山

13、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14、催试官考较戏作宋代:苏轼

15、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16、古代诗人词家写钱塘江潮诗词,用现在的话来说,也老“凡尔赛”了,观潮后虽常常感叹“每恨形容无健笔”。

17、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18、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19、“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钱塘江潮的赞美,也是最简略的写实。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浙江海宁盐官镇的钱塘江的大堤上,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奇观。登上钱塘江大堤,只见潮水从天水一线的远方似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展翅飞来,稍近,又似乎变成了亿万条银白色的带鱼在宽阔的江面上追逐跳跃,不一会儿,浪潮越涌越高,白浪滔天,酷似万匹白色駿马奔腾咆哮,刹那间,一堵数米高的“水墙”,以排山倒海之势,翻卷奔腾而来。整个江面白浪滔天,汹涌澎湃,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潮头高度可达5米,潮差可达9米。钱塘江潮来势凶猛,人称“涌潮”、“怒潮”或暴涨潮。

20、不仅是浙江,你们的影响甚至以最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