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古诗四句(100句)
一、端午古诗
1、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2、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3、粽子香,香厨房。
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5、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7、龙戴鲜花吃粽子
8、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9、《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宋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10、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11、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12、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13、家家户户过端午。
14、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6、弥漫思念的味道
17、有酒无菖蒲,青粽谩累累。
18、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19、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20、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二、端午古诗四句
1、斜阳余晖中,满山艾蒿浓碧流淌,入目一片惨绿,惹动伤心意绪;而从山间各处汇集来的水流中,满是落花艳红,伴随着水波荡漾,挨挨挤挤,却热闹非凡。“伤心碧”用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句,因翠绿转浓,从视觉引发心理上的落寞之感。“满意红”对“伤心碧”,可称工整妙绝。此句以喧闹的红色与寂寥的碧色对举,冲突更浓。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3、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5、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6、《乙卯重五诗》陆游·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7、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和端午(宋)张耒
8、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9、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
10、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11、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12、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13、现在我们来看看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14、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15、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16、《五日(选一)》(明•陈子龙)
17、译文: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8、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加、的是小顿,加/的是长顿
19、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0、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三、端午古诗书法作品
1、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2、吃粽子、宴饮游乐也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端午活动。在诗词中,我们似乎能闻到千百年前的粽味飘香。
3、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4、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5、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7、端午亦称端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故称重也称重午。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9、执策在千年的书院
10、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11、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2、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13、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14、内容简介:本书收录的23篇美食散文描写了作者对各种美食的体验,如《皖南味道》《舌尖上的春天》《麦子黄时》《端午,端午》等,将家常美味、地方风味,写得活色生香。书中以“食物”为主料,辅以生活的热气、人文的精髓,烹出一道道活色生香的美食,让人咂嘴回味。书中文字,不仅能勾起读者对美食的细细品味,也能让人领略到不同食物的文化故事,更能隐隐地感受到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15、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6、在他们笔下,端午节是怎样的呢?
17、《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8、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19、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2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四、端午古诗李隆基
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2、五月是端午,
3、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4、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5、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6、迁莺(宋•黄裳)
7、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8、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9、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10、摘朵鲜花送金龙
11、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1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3、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14、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15、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6、《己酉端午》元末明初•贝琼
17、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带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18、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19、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20、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五、端午古诗
1、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2、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3、古诗词经典作品鉴赏,古诗词名句赏析,唐诗宋词精选,诗词格律学习,原创诗词作品交流
4、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6、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7、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9、一个伟大的主题,
10、越人竞相传承楚人端午习俗,热闹非常,舟楫相继,不弃深渊,不舍烈阳。
1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2、《菩萨蛮》(宋·陈义)
13、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4、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5、怀念屈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内容。人们同情屈原的遭遇,感念他对于国家的忠贞,千百年了,多少人吟咏不绝。
16、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17、屈原将刻骨铭心的家国情怀、兼济天下的使命感、独立不迁的人格魅力、绝不苟且的生命态度和洋溢不羁的绝世才华完美地聚集一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诗留名青史的人,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他也让端午节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
18、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19、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20、原谅我没找来100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