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田园生活诗句(100句)

2023-04-29 19:55:2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田园诗句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A(解析)A.“无奈归隐的悲愤和乐观放达的心境”错。“误落尘网中”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并非“归隐的悲愤”。

3、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4、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5、①远近结合。前两句写近景,扣题交待过湖的时令,渲染香暖和悦的氛围;四句写远景,远处若隐若现的山色如同水墨画横在天地间,一只白鸥由远处飞来,增添了画面的诗意。远近结合,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情趣。②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实,叙事写景,小舟离开岸边荡起波纹,日暖风香正是梅花飘落的时节;第三句诗人调动想象,远处的山色缥缈迷蒙,如同水墨画上的色调。虚实结合,调动读者用想象去补充山色、白鸥之外的画面空间,富有诗情画意。③动静结合。波纹荡开,梅花飘落,白鸥飞过,都有幽微的动感,行文灵动有趣;若隐若现的山色如同水墨画横在天地间的卷轴上,自有一番安静和谐之美。动静相宜,美不胜收。

6、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7、游山西村(陆游)

8、原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9、原文: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0、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1、在本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1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3、过故人庄(孟浩然)

14、(译文)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像龙鳞一样。

15、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16、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17、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田家行》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9、“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这两句是说,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20、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二、田园生活诗句

1、“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意思是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村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天末稻云黄”,一望无际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携锄”“筑圃”“稻云黄”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农家生活场景。

2、①借事抒情。人们互相呼唤着去修筑打谷场,小孩子们则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以此突出人们忙于准备秋收的喜悦。②借景抒情。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叫得正欢,远远的村中炊烟袅袅;田野上林木与野草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渲染了秋收前田间地头欢乐的气氛。③直抒胸臆。尾联“乐哉今岁事”,直接点出“乐”的情绪。④以景结情。田野里的金黄稻子,像云彩一般,一直铺到与天相连,丰收已经在望,以景作结,强化了快乐的情感。

3、秋中雨田园即事(耿湋)

4、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5、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6、(解析)第三句“山色蒙蒙横画轴”,意思是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空蒙山色犹如展开的横卷画轴,将蒙蒙山色比作一幅画轴,写出了群山若隐若现的特征,“横画轴”写出了“山色蒙蒙”之广阔,透露出作者寄情山水,为早春的风光而沉醉的情感。

7、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土:指被开垦的土地。这两句是说,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10、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11、C.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12、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13、樵客1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14、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15、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6、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17、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18、《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9、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20、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三、田园诗句大全20首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淇上田园即事(王维)

3、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4、落叶;秋季或秋收前。

5、归嵩山作(王维)

6、“日暖风香正落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7、《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9、本诗构思巧妙或含蓄委婉。无一字写“静”,却句句写“静”。

10、编辑: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

1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2、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13、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1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5、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6、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17、诗歌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静的?“静”的内涵是什么的?

18、都是一件极享受的事情。

19、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20、B.“墟”,即村落,夕阳将余晖撒于其上,给人以凄清冷落之感,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诗句。

四、惜时诗句

1、D.颈联抒写游园感受:置身幽林,暑气顿消;乘舟环游,仿佛水路无穷无尽。

2、(注释)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霰(xiàn):小雪粒。莽:草。

3、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诗歌第二句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5、“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这两句是说,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依依不舍。

6、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7、读完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8、诗的颈联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9、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10、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11、译文: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12、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13、C(解析)C.“喜忧参半的语调”错,应该是“悠然自在的语调”。

14、借景抒情,诗人描写了吕逸人居住的清幽的环境,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15、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16、桑树枝叶稀疏,楝花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17、移居(其二),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说明诗中所叙的是一年四季生活中常有的乐趣。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登高赋诗,欣慰自得。末二句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自然之道。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以写乐为主,终以勘为根本,展现了诗人任情适意的自然之乐。

18、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9、C.“此理将不胜”承接上文,转入议论说理,诗人认为人生哲理也不应该被忽视,展现了诗人在移居后对躬耕劳作和生命哲思的双重追求。

20、夕阳斜照村落,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奠定基调。“归”统摄全篇,总领后面的几幅图景。

五、乡村田园诗句

1、尽情的享受微风轻抚,绿荫下的凉爽吧!

2、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3、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蚕上楼时桑叶少,水鸣车处稻苗多。

7、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8、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

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10、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11、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12、《栾家濑》唐朝·王维

13、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14、A.首联起笔展示山间佳境,青翠枥林,潺潺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个字中绘出。

15、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6、小船儿离岸,水纹儿清轻。阳春日暖,落梅染香了和风。远处黛青的山色,像一幅横展的画轴;白鸥飞处,又牵来一缕诗情。

17、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8、在那一刻,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然,顿时神清气爽

1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20、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