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西湖的诗(100句)
一、杨万里
1、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2、唐诗实在太宏大,太丰盛,太深厚,宋朝的诗人们在高山仰止的崇敬中也有了无路可走的困惑。“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没了能让万邦来朝的国力做后盾,连文化都失去了那样令人震撼的精神活力。宋朝的诗人们开始钻进书本,转向学术,曾经是诗坛主调的慷慨高歌渐渐化作富于哲理的深思低吟。“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自然也耐咀嚼,只是和唐诗相比,总少了些活泼泼的生气。
3、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4、|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5、杨万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时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
6、杨万里在一本正经的南宋诗人中,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
7、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8、自然的一切虽然没有人的灵魂,却像是有情的个体,在这首《小池》中展现着自然的和谐之美。
9、喜欢读杨万里的诗,因为他的诗中,总是藏着生活的小确幸。
10、为什么说他是“一代诗宗”呢?因为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其后又逐渐摆脱了“江西诗派”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世谓之“诚斋体”。
11、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
12、诚斋先生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13、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4、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5、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
16、底个短檐高帽子,青莲居士谪仙人。
17、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主张抗金。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
18、他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千虑策·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
19、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20、也因此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饱含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富含深厚的哲理。
二、杨万里西湖的诗
1、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词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庆元五年(1199年),因已过退休的年龄,便请求致仕。三月,升宝文阁待制,允其致仕。 次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
3、这一年,杨万里作为接伴使,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
4、投稿请在后台键入“投稿”查看要求。
5、杨万里,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
6、哪篇文中?杨万里是一位爱国诗人,他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并非谥美之辞。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写出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备受我国人民喜爱。
7、在阳光的映照下,大片的荷花塘,显得那么壮美而阔大。
8、醒来一看,自己根本就不在西湖,只是午睡一会儿,而惊醒他的,是急雨打着池中的荷叶。
9、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10、张浚大概也没那么烦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后来入相,将杨万里升为奉新知县,“县以大治”。
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2、他离开了政治,却不能完全忘怀政治。他毕竟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南宋危如累卵的国势让他无法真正出世。家里人知道他忧心国事,怕他心情不好,不许报送时政消息的邸吏进门。一天亲戚来访,他才知道宰相韩侂胄已出兵北伐。有志恢复中原自然再好不过,然而韩侂胄独断专行,将帅乏人,朝内官员各怀异志,仓促出兵无异于以卵击石。
13、乾道九年(1173年)四月,转将作少监。
14、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被召为国子博士,自此开始在京任职。
15、这首诗的内容虽然看似很平淡,但是读起来却是回味悠长,它的亮眼之处在于,杨万里善于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归纳和总结,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趣味地展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6、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17、四世:杨延宗。杨延宗生有三个儿子,长子俗名叫四十一郎,次子俗名叫四十二郎,三子叫杨广。杨延邦生有七个儿子,北宋进士、中奉大夫杨存便是他的孙子。
18、若杨万里,可谓不失其赤子之心。
19、宋朝人爱花,杨万里大约是其中最笃者。他赏别人的花,也赏自己的花,为了不误花期,他把每种花开放的日期都写在记事本上,为赏海棠的“晓妆”,他不惜“破雾急来看”;他剪了紫薇花,用青瓷瓶插来赏;他贪折梅花,“折来折去花多子,忘却前花与后花”,折回家的梅枝,插瓶赏也就罢了,他还别出心裁,用灯将梅影投至墙上赏。据统计,他一生的咏花之作,大约有三百多首。他咏兰花:“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咏樱花:“樱桃花发满晴柯,不赌娇娆只赌多。”他还咏水仙,咏瑞香,也咏菜花,咏扁豆花。他咏花,字句间无不透露出极爱花的情怀。当然,有的咏花诗,似亦有所寄意,比如他五十岁在老家吉水养病期间所作的这首《夏日绝句》。
20、苏轼作为一位逐臣,四处漂泊、无家可归,但这里却让苏轼有了归宿感。一个“活”字,这里作使动用法,不仅是活命的意思,还让先生的精神振奋、灵魂重生,可谓天作之美。
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2、南宋朝,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点击左下角“好评”,谢谢您的采纳。)
3、中国古代10篇最美的古文,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4、载酒堂在海南儋州,名字取材于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这里曾经是苏轼在儋州的宿舍,条件非常简陋,后来就改造成为著名的东坡书院。
5、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6、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炼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
8、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他向皇帝一再上书,痛陈国家利弊。他为官清正廉洁,遇事敢于直言,常常针砭时弊,因此受人排挤,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他的诗作风格生动活泼,被称为“诚斋体”。
9、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10、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 杨万里于二月携家离开常州,待次近一年。
11、杨万里的诗句“忽到秋林野店边”,出自《炊新林望见钟山》。全诗如下:早炊新林望见钟山(宋)杨万里辞奉锺山一月前,如何知我北归轩。不通姓字殷懃甚,忽到新林野店边。
12、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13、全诗如一幅清新活泼的暮春画面。
14、写罢,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气绝,年七十九。
15、是年四月,孝宗采纳了翰林学士洪迈(字景卢,号容斋。《容斋笔记》的作者)之议,欲以吕颐浩(南宋初年的一个宰相)等人配飨高宗庙祀。而杨万里却力争应让主战派名相张浚配飨,并指斥洪迈独断专行,指鹿为马。结果惹恼了孝宗——他是我任命的宰相,你说他“指鹿为马”,那不就等于说他是赵高,那我不就成了秦二世了吗?于是,孝宗就很不高兴地质问了他一句:卿以朕为何如主?然后,就把他赶出了京城,出为绢州(今江西高安)知州了。
16、秧苗根部还不牢固,一定要照管好鹅和鸡,以免它们来破坏。
17、●BRTV诚信北京15晚会连办七届,今年首次聚焦网络诚信!
18、最天真活泼的诗:《宿新市徐公店》
19、(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
20、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四、杨万里最有名的十首诗
1、杨万里的朋友,著名词人姜夔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2、颈联尤其精彩,值得细读。诗人不仅赞赏苏轼杰出的文学成就,而且高度评价其高风亮节。作者更钦佩东坡在忧患相仍的年代里,表现出豁达不羁的情怀,并幽默地把他与诗仙相提并论,可见杨万里对他的评价之高!
3、以往我们学习过的他的诗,多数都是对自然和生活细节的观察,不仅细腻入微,还非常具有童心童趣。
4、他一直在朝廷干了下去。虽然南宋国势艰危,但名臣辈出,也还守得住半壁江山。他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闲来也写写诗,把他那孩子般的好奇和天真缀入诗句,江南山水在他笔下一幅幅绘出——不是淡雅含蓄的水墨画,而是妙趣横生的儿童画,在天真烂漫之余,还带着一点中国传统文人身上十分罕见的幽默感。
5、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6、出自宋·杨万里《晚寒题水仙花并潮山》。炼句是写文章必不可缺的步骤,但是仅靠这些,还是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的。
7、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韩侂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
8、意思: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原文:《插秧歌》杨万里〔宋代〕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9、出自宋·杨万里《和李天麟二首》。学习诗词不能被文字束缚,做到不囿于俗见自然而然的便会富于独创。
10、开禧元年(1205年),宁宗又召杨万里赴京,他再次推辞。
11、第一句“莫言下岭便无难”,总结了上山时艰难攀登的过程,正因为上山难,人们往往觉得下山比上山轻松。这句就像是针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
12、当年苏轼被流放到儋州,虽然生活艰难,他却随遇而安,不仅毫不气馁,而且还在当地开办学堂、筹建书院。苏轼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后不久儋州就产生了第一位进士。
13、一个儿童急急地追着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14、这是一首借事寓理的哲理诗,诗人通过写登山的感受,寄寓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15、最慵懒的诗:《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16、一天,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到一同僚家串门,在桌子上发现了杨万里写的一个工作汇报,不由大为赞叹,说:“想不到我朝还有这等人物!”于是,就推荐杨万里做了国子博士。
17、代表作 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18、杨万里还是太孩子气了。姑且不论把洪迈比作赵高是否恰当,在宋孝宗眼里,这就相当于把他比作昏昧无能的秦二世。
19、对国事的无奈,都在这最后两句中了。
20、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五、杨万里简介
1、出自宋·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闭门苦苦思索,不是写文章的好办法,需通过旅行,才能写出好的诗文。
2、杨万里抓住两个孩子稚气的瞬间,写下此诗,充满情趣,也展示了孩子的聪慧和可爱。
3、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4、出自宋·杨万里《庸言》。看见别人犯了错误,就知道自己身上的错误了;听见别人有什么缺点,就知道自己身上的过错了。说明应当从别人的失败中,借鉴经验教训。
5、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
6、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另一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7、意思: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原文:《小池》(作者)杨万里(朝代)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
9、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10、他的诗不像很多宋诗那样喜欢絮絮叨叨地讲理,只是一幅小景,一段行程,一只立在荷花花蕾上的蜻蜓,几缕拂过池面的柳丝。他的笔墨活泼得近乎天真,看上去简直不像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子,而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看任何事物都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
11、杨万里早年从江西派入手,中年以后,转而批判江西派的弊病,进而走上师法自然的创作道路,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被世人称之谓“杨诚斋体"。
12、杨万里(1127年一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曾历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太子侍读等职。因奸相专权,他毅然辞官,后忧愤而死。他的诗作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流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他的词作风格清新、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13、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同年冬,闽"盗"沈师进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称为"仁者之勇",赐直秘阁。
14、画的中间是一个小小的池塘,池中有一汪泉水,清澈平静的水面上,一棵树在水面投下一片树阴,晴朗而温柔。
15、这一天,他经过皖南山区的漆公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要说下山容易呀,骗得行人空欢喜一场。就好比走在群山之中,走过一山,发现还有一山拦着呢!
16、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17、嘉定六年(1213年)十二月,朝廷宣敕,赐杨万里谥号"文节"。
18、在不同人的眼中,荷花从来不只是一种美。
19、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20、七世:杨堪。杨堪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叫杨希甫,次子叫杨希方,三子叫杨希开,四子叫杨希向,五子叫杨希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