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为什么学医(100句)
一、朱丹溪
1、朱丹溪,他名叫朱震亨,元代(公元1281~1358年人)浙江金华义乌人。因为他住的地方有条美丽的小溪,叫做「丹溪」,所以他晚年被称为「丹溪翁」。
2、医治心情的小验方|阅素灵
3、大家看,朱丹溪实际上是给老师延寿延了很多年,而且把他的病治好了,让他身体恢复了,还生了个儿子,这是挺好的事儿。那么这个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倒仓法。这个倒仓法怎么回事呢?是这样的,朱丹溪论述非常详细,他说我们脾胃,大家每天吃东西,脾胃接受受纳,然后运化,这个脾胃每天太累了。我们每天吃东西,人吃五谷杂粮,有的人胡吃海塞,什么食物都往里装,脾胃它的工作也特别繁忙,如果它运化正常的话,它总是保持清洁状态,你进去我该吸收吸收,不吸收就排出去,那就好了。
4、百病由心生,养心可以治病
5、在朱丹溪的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朱丹溪往往在医案的开端处,就点出这个患者的性格特点,这说明朱丹溪在看病的时候,是十分重视患者的性格特点的,这是高手的看病方法,看到你的心里去了。
6、还有一例,说一名男子,小便不通,医生用常规利尿的方药来治疗,反倒更重了。
7、指出男女的生理差别:“男以气成胎,故气为之主。女以血成胎,故血为之主。”故从丹溪留世的医案中可以看出,丹溪常用四君为底方治男子诸病,以四物为底方治女子诸病,正是源于男女先天生理的特征。
8、丹溪强调“阴升阳降”,《格致余论·臌胀论》言:“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之人。”又言:“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泰卦为坤卦在上,乾卦在下,为天地交泰之象,丹溪将之应用于人体,是十分典型的医易思想。在用药上,丹溪将脾胃看作泰否升降的枢纽,欲使阴升阳降,必先顾护脾胃,因此尤其善用人参白术。据统计,丹溪留世的医案中,用人参、白术、黄芪的医案有203则,占比达70%。
9、所以,后世有人说:杂病用丹溪,就是说在杂病方面,朱丹溪的贡献最大。朱丹溪的弟子们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最擅长治疗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的问题,气血我们大家都理解,这个痰,是我们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我们讲过了,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朱丹溪极大地丰富了治疗痰的理论与经验;同时,他最擅长的,就是治疗“郁”,朱丹溪认为,人体的“气血冲和,则万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这个郁的产生原因,主要就是情志怫郁,影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结果导致了身体的各种疾病。
10、初夏时候要养心|罗大伦
11、朱丹溪是个聪明的主儿,人家从理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为中医的情志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中医理论中,外感病和内伤病是两大分类,而内伤病的主要病因就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大哥为饮食劳倦的调理确立了万世典范,而朱丹溪则对情志的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但奇特的是,朱丹溪不用一般涌吐、泻下的猛烈药物来「倒仓」,而是选用文火煮了很久的公黄牛的肉熬成的汁,让患者空腹大量饮用。
13、回到杭州后,他的一位好友知道了他这几年的经历后,大笑说,你不用费那么大的功夫,附近就有医学大师,这个人就是同一郡的罗知悌先生,人称「太无先生」。他精通医学,得到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又兼通张从正、李东垣两家学说。也就是说,朱丹溪之前的金元三大家,罗先生都通了。
14、为什么现代女性健康会出现这么多复杂问题?
15、所以在未来的若干天里边,我会把朱丹溪的医案一个一个给大家讲,然后尽量去分析,当然不是像学校上课一样,学校上课会讲得很细,我们这个讲是面对老百姓的,所以尽量通俗的去讲,尽量大家能了解朱丹溪治病到底有多少个方法,他是怎么去调理人的身体的。
16、感冒的真相:长期不感冒=身体好?
17、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18、“疾”是外来的箭,“病”是心生的鬼,99%的人不知!
19、实际上,可观地说,我们的欲望没错儿,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都顺着人欲,那我们的健康就没有指望了。都想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顿顿龙虾鲍鱼,估计寿命就跟历史上的诸位皇兄们一样了。
20、于是就给她用了黄芪、当归、升麻之类补气血、升提的药物,同时又用了具有收敛作用的五倍子,熬成汤药来洗病患的部位,使它的皮收缩起来,子宫就回缩上去了。
二、朱丹溪为什么学医
1、朱丹溪的修为,就这个人就特别纯粹。在他的好朋友宋濂,这是朱丹溪的谋臣,宋濂对朱丹溪是非常尊重的,当时的大文人,宋濂写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里边,去世以后写他的墓碑上的传记,写的时候写得非常详细,他描述朱丹溪这人讲话切中要害,而且特别有感染力,谁都愿意听他讲话,老人、孩子都愿意听他讲道理。朱丹溪这人也乐于讲道理,他自己清修苦节,饮食很简单,穿的很简单,对人都很热诚,对患者非常热诚。听说你有病了,你还没请我,我自己去给你看病去,到那儿没钱我一样帮你治,对患者非常好。有的时候刮风下大雨,仆人说这天你还去出诊?朱丹溪说患者“度刻如日”,度一刻钟像一天一样痛苦啊,我们怎么能够“自逸”,自己在那儿舒服?所以对患者非常好,大家会感受这个温暖。
2、这个细节特别感人,为什么呢?古代这些学者讲究平衡、讲究方正,性格特别正直,为人特别端正,所以在最后的时候,可能因为生理问题,要去世的弥留之际,眼神斜了,往斜旁边看了,给人看的印象就不好,这是什么呢?一辈子端正,最后不能留下这个印象,所以朱丹溪是非常直的人,老师端正目光,结果许文懿明白弟子的意思,人家师徒心都相通的,马上目光端正,然后闭上了眼睛。这是什么呢?一辈子端正,最后一个印象就是端正,这个小细节非常感人。
3、首先,痰瘀久了就积聚成了有形的东西,依附在肠胃里。依附在这么回环曲折的地方,就不是一般的丸散能搞得定的了。
4、他就买了15斤新西兰牛肉,跟着朱丹溪这个方法做,熬,熬的特别烂糊,然后过滤,喝,喝了好几十碗,喝完就忍不住的吐,吐完以后泻,没想到泻出那么多东西来,什么颜色都有,哗哗哗的泻。泻完了以后,按照朱丹溪的方法做完了以后,首先第减体重减的特别好,这个体重减下来了,精力充沛了,自己回韩国以后,又做了几次,后来这个老师再见这个学生,这个学生以前有些白发都黑了,面色红润,说身体特别好,状态非常好。而且给自己太太也尝试过一次。
5、他的老师许谦,本就不是热衷名利的人。教授学生也懂得因材施教,因此学生都各有所得。一次,老师许谦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很久了,如果不是精通医学的人,是不可能治好我的。你的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
6、朱丹溪笑了笑,说:“勿多疑,待以日数,力到当自止”。结果,又过了四天,呃逆就停止了,同时滞下也好了。
7、如果要建立好自己的医学框架,掌握好法度,必须得学习《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自己家乡这一带似乎缺少掌握好经典的人。
8、所以,朱丹溪的这些养心的理论对于我们就更加适用了。朱丹溪告诉我们,要学会“正心、收心、养心“,这样就可以减少外界的刺激对我们的心理的影响,这样就减少了我们患内伤杂病的机会,这是正道。
9、《说卦传》中牛取象为坤,故丹溪以坤为牛论倒仓法:“牛,坤土也。黄,土色也。以顺为德,而效法乎。”由此提出牛肉属坤,所以有重厚和顺的性质,可以治饮食过量、营养过剩引起的种种疾病,具体方法为将二十斤母黄牛肉煮烂滤除渣滓,让患者按节律喝下数十碗,使其吐或泄,以此“浮莝陈朽皆推逐荡漾”“一洗而定”,这是易学指导临床用药的典型体现。
10、所以说,中医很多病的治疗,关键是在道理上面能不能想通,能想通,就好办了。
11、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定,气机紊乱。
12、"宁静",自古就是中国人修身养心的关键
13、那么这样你身体就开始出问题了。大家知道脾主四肢,这个时候脾胃出问题以后,四肢也受影响。所以他认为许文懿老师的腿动不了,跟脾胃里面积的痰、瘀血这些东西有关,所以怎么办呢?应该往外排,给它清出来。这个清出来呢,一般的病,朱丹溪当然会化这个东西,像保和丸、越鞠丸,他都特别擅长使用,我化各种郁结。但是有的年头太多了,像他老师可不简单,好几十年了。我觉得许文懿老师,他伙食应该是不错的,应该是学生供养他,吃得应该挺好,正常不至于积成这样,容易积累在里面。这个时候朱丹溪用的倒仓法,这是历史上特别有名的方法。
14、仁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
15、肠道病症的心理对应规律
16、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
17、我们研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一定要从一个养心的角度来出发,这是朱丹溪的学术思想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朱丹溪有着深厚的理学功底,他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领悟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朱丹溪治病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就是一个解郁,他就把郁给分成了六郁,即:气、血、痰、火、湿、食六种,然后分别用药给化解开,但是,这些都是方法,是术,而在方法之上的思想精髓,就是养心。
18、这种脾气,大家看看,其实是很不利于养生的一个性格,结果怎么样呢?吃完了饭,两天后,患了滞下这个病。滞下是痢疾的一个别名,这位赵立道一边泻肚子,一边还很口渴,于是就自己用冷水,调了些蜂蜜来喝,觉得很痛快,结果滞下还真的有点缓解了,可是就是不能完全好。
19、这个秘方,救了无数心脏病、血管硬化、三高的人
20、所有的身病,都是心病的外延(荐)
三、朱丹溪简介
1、朱丹溪治病的效果,让原来那些嘲笑、排斥他的医生们心服口服。不久,他的声望就传开来了。
2、这里,真可称得上《大医精诚》的那一段:「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3、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4、于是想到用肉汁。因为肉汁可以渗透,无处不到,借助肉汁的润滑,还可以推逐、荡漾胃肠里的陈垢宿秽,通过上吐下泻排出体外。
5、所以朱丹溪他从儒家思想,程朱理学,从朱熹的思想里边,把调心的部分给拿来。因为当时儒家特别重视控制欲望,他发现欲望是个问题,他有句名言是什么?“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灭”有点说的绝对,灭是我们的愿望,但是灭不掉,欲望总是出来。但是控制欲望是对的,为什么?因为确实是我们欲望滋生,引起了我们各种的行为开始失常了,“我要当处长,我要挣小目标一个亿,我要拼了,我要怎么怎么样”,各种欲望出来。就包括简单的饮食,你看到红烧肉你控制不住自己,这都是欲望,食欲,所以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五官等等给我们带来各种欲望,眼睛看的是色欲,鼻子香的,舌头味欲,听的美好的声音等等。
6、朱丹溪的医德还相当好,对来他家看病的患者,他真能做到不问贫富贵贱,普同一等。各地来请他看病的人,朱丹溪也是不分寒暑,不分昼夜,不管路途多么艰险,天气多恶劣,只要他抽得出身,都一定前往治病。
7、朱丹溪知道以后,并没有放弃,相反更有诚意。当时他已经45岁了,却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站在罗太无先生的门口等待他的接见,从早到晚,风雨无阻。这样坚持了几个月,杭州城里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们一齐去向罗知悌求情,再加上罗知悌也确实被朱丹溪的精神感动了,终于接见了他。
8、所以,对中医的很多治法,我们不要想当然认为,这怎么可能?
9、何兆武:真理就是真理,没有中西之分
10、“重阴思想”是对阴阳关系的探讨,《易》提倡重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但其中仍然存在重阴的观点,损卦彖辞言:“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此外,河图中蕴含“天一生水”之理,一为数源,为五行生成之首,故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结合朱丹溪所在的时代背景,这些重阴思想客观上加深了丹溪对“阴”重要性的体会,并奠定了丹溪学派的主旋律,这便是“与时偕行”的体现。《丹溪心法》中提到:“水包天地,前辈尝有是说矣……自上而下,三焦脏腑,皆囿乎天一真水之中。”
11、从这段话里边我们可以看出来什么?就是朱丹溪当时已经有地位了,说“君居江南而失此人”,在江南你却不认识这人,那你将来有点跌份。所以说朱丹溪在儒家里边,在朱熹的学术传承里边,应该是有一定地位的。这说明什么呢?他的学术根基,是以儒家思想为学术根基的。
12、参心宽则病自痊愈——浅谈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13、同时,这些情绪过度,还会具体地导致我们人体气机的紊乱。比如:怒则气上。《黄帝内经》里面就记载过“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还有悲则气消。这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悲伤导致的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乏力懒言等。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定,气机紊乱。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导致气机结滞,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运化不利等。恐则气下。会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禁等。
14、朱丹溪用什么方法治疗呢?这个方法叫做「倒仓法」。「倒仓法」曾经在一部很热的韩国剧《大长今》之中出现过,不过大长今的故事年代,比朱丹溪的年代要晚。
15、本文原载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10月第45卷第10期,参考文献略
16、恐则气下。会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禁等。
17、《黄帝内经》中没有“肝主疏泄”这个词组,也没有讲到“疏泄”是由肝来主的。“肝主疏泄”最早见于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这个理论至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比如情绪抑郁、脾胃不运、气机不通、血脉瘀阻,乃至女性的月经、男子的排精等,都涉及到“肝主疏泄”这个功能。。
18、朱丹溪对患者要告诉他们养心的道理,戴良的《丹溪翁传》记载,“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厉之不暇。”就是说当患者来看病的时候,朱丹溪不仅仅是用药物给他们看病,而是还给他们讲述养心的道理,告诉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调整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治病先治心,当患者获得了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的时候,他就不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了。
19、但是这个方法尝试的人特别少,后世很少有人尝试,为什么呢?我跟大家聊一聊,是这样的,这个方法里面最难的在哪呢?最难点在喝这个牛肉汤,牛肉熬完汤以后,你把这个汁过滤出来,再给它浓缩成琥珀色,喝几十碗,那个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个东西,不一定那么好喝,一般人承受不了。喝的这个过程,确实有人体会过。我们上海一位教授,他的韩国学生体验过,韩国学生学中医,当时在上海,在一个韩国商社里还任职,任总经理职务,他就特别崇拜朱丹溪,觉得这个方法很厉害,自己正好当时在上海应酬,吃得很胖,觉得精力特别衰退,韩国人就有这种实验精神,你们不试,我来试,我吃。
20、作者简介:罗大伦,著名中医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
四、朱丹溪安胎圣药
1、☼罗博士讲朱丹溪医案音频
2、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3、7以坤土论“倒仓法”
4、国医大师张志远:黄芪用到极致的威力
5、我们会不会觉得这个方法有点匪夷所思呢?或者解释起来不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呢?但关键是看疗效!
6、其实理学思想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但是被这句话给毁了,“灭人欲”,可能吗?把情欲灭了,有本事你朱熹别找老婆了,别生孩子了,可是朱熹同志显然也做不到,因为他的后代还很多啊,所以合理的解释是“控制人欲”。
7、1阳有余阴不足论
8、在《格致余论》这本书里面,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fú)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9、朱丹溪更是将人身的郁证分为六种,也就是气郁、血郁、湿郁、痰郁、火郁、食郁。其中,气郁最为关键。朱丹溪创立的「越鞠丸」,就是统治六郁的。
10、罗大伦:不修好自己的心,孩子一定爱生病!
11、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12、朱丹溪诊了他的脉,说:「这是积痰之证,积的痰在肺里。肺属上焦,而膀胱属于下焦,上焦闭塞时下焦也会不通,譬如滴水的器具,必定要在上边的孔打开之后、下边孔里的水才能流出。」
13、3以既济、未济卦论水火关系
14、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15、当年我写文章,大家看前边故事的时候,因为当时只是一个小学者,条件非常差,我还没有去过朱丹溪的墓前去拜谒。后来因为上了《百家讲坛》以后,大家知道,罗博士讲了这东西,所以当地请我去过,我到坟前拜过几次,去焚香跪拜过几次。应该说我当时心里是非常激动的,流过几次泪,到那儿以后非常非常激动。而且朱丹溪的后人也都在,我们在一起都成为好朋友,非常非常开心。当地也在着力保护朱丹溪的遗址,而且当地的电视台也把我《百家讲坛》讲的朱丹溪的内容播放过几次,包括我讲课的内容,去讲朱丹溪的故事的内容大家也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6、朱丹又称朱华。将朱砂捣研为末,入水洗去污物杂质,再研磨成极细粉末,以水漂之,按色轻重,分别装入几个容器中,水内色淡者称朱华,色稍浅者称三朱,色更深者称二朱,最深者称深朱。红色系颜料。
17、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
18、电视剧:神医朱丹溪年份:1991年播出平台:中央电视台8集古装电视连续剧《神医朱丹溪》由秦燕影视创作室1993年与杭州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剧根据张宝瑞剧作拍摄,讲述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一生发生的故事。导演:秦燕
19、只用三年,他靠自学中医治好了自己的心脏病!(李宁先)
20、据说,这位罗先生还曾经对人说:「我一生所学,多亏有了这个徒弟,才不愁没有传人了。」
五、朱丹溪是什么派
1、我拿这个医案要说明什么呢?中医认为,很多病都是我们内心所生的,我们人活着最好的状态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如果我们养心不够,心里面不安定的话,那么很多情绪就会过度,那么这种过度的情绪,就会损伤我们自己。
2、所以你说有没有人试过?有人试过。但是后世医家,一般也不大提倡这个方法,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因为朱丹溪给他的老师治的是瘫痪的病症,所以后世有些人瘫痪,比如说脑中风这种情况,觉得既然朱丹溪治瘫痪,老师都动不了了,两足都偏废了,那么吃好了,我给我的脑出血的患者我给他吃呗,结果一吃出危险了,为什么?中医所有的方法都要讲究辨证的。
3、“心”没了,疾病就没了·心烦了,皮肤就坏了!
4、可以说,朱丹溪是个热血青年。因为他每次领头的事,都有理有据,他也能说会道,所以反欺压行动往往成功,朱丹溪自己也有点沉浸在这种状态。
5、所以,后世有人说:杂病用丹溪,就是说在杂病方面,朱丹溪的贡献最大。朱丹溪的弟子们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最擅长治疗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的问题。
6、可是,茫茫人海,真正的医学大家在哪呢?朱丹溪打点行囊,从八华山出发,渡过钱塘江,千里迢迢到了苏州,后来又到了安徽,再辗转到南京,前前后后访寻了大半年,也没找到一位名医。一天,他来到杭州这个地方,有人告诉他这有一位名医叫罗知悌,不过这位老人脾气很古怪。朱丹溪满心欢喜地去拜见罗知悌,可是没想到罗知悌不肯见他。
7、朱丹溪的这些让大家养心的理论,在今天其实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比如,今天我们食物的丰富程度,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我们现在老百姓的手中富裕了,这些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可以敞开了吃了。
8、朱丹溪告诉我们,要学会“正心、收心、养心”,这样就可以减少外界的刺激对我们的心理的影响,这样就减少了我们患内伤杂病的机会,这是正道。
9、那为什么要用公牛呢?这里也有讲究,我们知道脾胃坤土要行通,怎么行通呢?《周易》有句话叫「天行健」,也就是天以行为健。天属于阳,为了对应,牛肉也要用公牛肉,才有属阳的特性,才具有行通的能力。
10、朱丹溪本来是准备走仕途的,但参加了两次乡试,都未能上榜。他认为自己尽过力了,得失皆有命,也就绝了仕途的念想。
11、你的心念,决定了你的健康
12、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13、所以,人家朱丹溪老爷子那真是牛啊,在那么早以前,就天天喊着“养心”了,仔细看看古今文献,在这方面最突出的,还真就朱丹溪一个人,所以,人家被称为“一代宗师”。
14、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规律
15、为什么劝你不要压抑情绪?因为很多疾病,都是心病
16、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17、朱丹溪诊了他的脉,就告诉他说,你这是真热假寒的病。于是让他服了辛凉的药,吐了一升左右的痰,盖在头上的棉被因此减去了一半;之后再用散体表、清里热的防风通圣散给他服用,病就好了。
18、想起金庸先生的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朱丹溪青少年时代的侠义之心,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用在了行医救民。
19、“相由心生,病从心起”,所有的病都是你的心病!
20、但是,我们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对美食的喜爱,适当地摄取食物呢?恐怕未必,各种翻着花样的烹饪手段,更增加了我们的食欲(注意,这就是欲望啊),所以我们往往会摄入超出我们的身体负荷的美食,这也就是现在很多和营养代谢相关的疾病急剧增减的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