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诗话 作诗用事(100句)
一、西清诗话
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2、何颉尝见陈无己,李廌尝见东坡,二人文字,所以过人。若崔德符、陈叔易,恐无师法也。
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4、凡装点者好在外,初读之似好,再三读之则无味。要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则中边皆甜也。装点者外腴而中枯故也,或曰「秀而不实」。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又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臞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
5、煮鹤焚琴,汉语成语,拼音是zhǔhèfénqín,意思是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6、严羽评: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7、梅圣俞诗云:「远钟撞白云。」无合有合。
8、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9、《戏答元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10、新烧□火案:「□」字字书不载。谓之「煴火」,见〈苏武传〉。烧汤谓之「燂汤」,见《内则》。灶中烧火谓之「炀灶」,见《战国策》。晓天赤如霞者谓之「阴沦」,见《尔雅》。案:《尔雅》无此文。王逸《楚词注》引陵阳子《明经》曰:「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又《广雅》引之作「渝阴」。此盖误《广雅》为《尔雅》,又舛乱其文耳。汗曰「盐汗」,浮沤曰「覆瓯」,见《淮南子》。
11、叶集之诗云「层城高楼飞鸟边,落日置酒清江前。」明不亏诗云:「故乡深落落霞边,雁断鱼沉二十年。写尽彩笺无寄处,洞庭湖水阔于天。」「落霞边」不如「飞鸟边」三字不凡也。评:明诗首句已藏末句在内,此所以佳也,奈何以「飞鸟」、「落霞」较量工拙耶?即叶诗亦未见不凡也。
12、十八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刘沧、吕温亦胜诸人。李濒不全是晚唐,间有似刘随州处。陈陶之诗,在晚唐人中,最无可观。薛逄最浅俗。
13、诗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论诗的文体,狭义的诗话是指诗歌的话本,即关于诗歌的故事,随笔体,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广义的是指诗歌的评论样式,崛起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诗歌体制特别是唐代律诗高度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
14、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5、四二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耶?诗道本正大,孟郊自为之艰阻耳。
16、「耻为家贫卖宝刀」又云「不为家贫卖宝刀」,「耻」字不如「不」字。
17、"迎旦东风骑蹇驴"决非盛唐人气象,只似白乐天言语,今世俗图画以为少陵诗,渔隐亦辨其非矣,而黄伯思编入杜集非也。少陵有避地逸诗一首云:"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题下公自注云:"至德三载丁酉作此",则真少陵语也,今书市集本并不见有。
18、三八集句唯荆公最长,《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
19、意思是离别很容易但相见就很难了。;
20、七大历之诗,高者尚未识盛唐,下者渐入晚唐矣。晚唐之下者,亦随野孤外道鬼窟中。八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二、西清诗话 作诗用事
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十一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
4、凡文章先华丽而后平淡,如四时之序,方春则华丽,夏则茂实,秋冬则收敛,若外枯中膏者是也,盖华丽茂实已在其中矣。
5、话说这天苏轼去拜访王安石,正赶上王安石在睡午觉,苏轼便在书房里等候。
6、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拂拭之则自然波峻,读之铿锵。盖杜之妙处藏于内,苏、黄之妙发于外,用工夫体学杜之妙处恐难到。用功而效少。案:「用工」以下有脱文。
9、「功曹非复汉萧何」,不特见《汉书注》,兼《三国志》云:「为功曹当如萧何也。」此说甚分明。刘贡父云:「萧何未尝作功曹。」刘极赅博,何为不能记此出处也。
10、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呟于旁门小法(禅家有金刚眼睛之说),辨家数如辨苍白,方可言诗(荆公评文章,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
1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幼年闻北方有诗社,一切人皆预焉。屠儿为〈蜘蛛〉诗,流传海内,忘其全篇,但记其一句云:「不知身在网罗中。」亦足为佳句也。
13、徐师川云:「工部有『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之句,于江莲而言摇白羽,乃见莲而思扇也。盖古有以白羽为扇者。是诗之作,以时考之,乃夏日故也。于天棘言梦青丝,乃见柳而思马也。盖古有以青丝络马者。」庾信〈柳枝词〉案:《庾集》作〈杨柳歌〉。云:「空馀白雪案:《庾集》作「独忆飞絮」。鹅毛下,无复青丝马尾垂。」又子美〈骢马行〉云:「青丝络头为君老。」此诗后复用支遁事,则见柳思马形于梦寐审矣。东坡欲易「梦」为「弄」,恐未然也。
14、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5、 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16、隐岩〈古松〉云:「劲节端为百木长,治朝无复五株封。」又〈和上元〉云:「化国风光原有象,春台人物不知寒。」立意下语好。
17、四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五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
18、明不亏案:明不亏姓名诸书不载,未详何人。〈题画山水扇〉诗云:「淋漓戏墨堕毫端,雨湿溪山作小寒。家在严陵滩上住,风烟不是梦中看。」,后二句《骚》、《雅》。
19、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0、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三、西清诗话
1、诗话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论诗的文体,狭义的诗话指的是诗歌的话本,即关于诗歌的故事,随笔体,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广义的诗话指的是诗歌的评论样式,崛起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诗歌体制特别是唐代律诗高度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诗话写作之风,盛行于宋代,明清两代次之。最著名的有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清朝袁枚的《随园诗话》等著作。《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辑集了历代重要的诗话著作。“诗话”还是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宋、元时印行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它的特点为韵文与散文并用。。
2、白乐天诗云:「紫藤花下怯黄昏。」荆公作〈苑中〉绝句,其卒章云「海棠花下怯黄昏」,乃是用乐天语,而易「紫藤」为「海棠」,便觉风韵超然。「人行秋色里,家在夕阳边。」有唐人体。韩子苍云:「未若『村落田园静,人家竹树幽』,不用工夫,自然有住处。」盖此一联颇近孟浩然体制。
3、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凡作诗如参禅,须有悟门。少从荣天和学,尝不解其诗云:「多谢喧喧雀,时来破寂寥。」一日于竹亭中坐,忽有群雀飞鸣而下,顿悟前语。自尔看诗,无不通者。
6、七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
7、二十六太白诗:“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乃岑参之诗,误入。二七太白《塞上曲》“駵马新跨紫玉鞍”者,乃王昌龄之诗,亦误入。昌龄本有二篇,前篇乃“秦时明月汉时关”也。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10、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1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骈《对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12、万籁俱寂:意为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13、(示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八回:“怜香惜玉无情绪,煮鹤焚琴惹是非。”
14、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
15、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6、吴申李诗云:「潮头高捲岸,雨脚半吞山。」然头不能捲,脚不能吞,当改「捲」作「出」字,「吞」作「倚」字,便觉意脉联属。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九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十最忌骨董,最忌趂贴。
19、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
20、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四、西清诗话姚嗣宗
1、四十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至於刘玄休《拟行行重行行》等篇,鲍明远《代君子有所思》之作,仍是其自体耳。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你好!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南宋后期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著名的宋代诗话。
4、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5、狭义的诗话是指诗歌的话本,即关于诗歌的故事,随笔体;广义的是指诗歌的评论样式。总之,诗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论诗文体。诗话的写作诗话之风始于宋代欧阳修,唐代以后,诗话直接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
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7、「北岭山矾取次开,清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谁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山谷诗。学者云:「自公退食入僧定,心与篆香俱寒灰。小儿了不解人意,正用此时持事来。」韩子苍云:「全用此一句,有甚意思。不欲其此时持事来,用得此语甚妙。」「故人相见眼偏明」,子苍云:「当有律度,岂容如此道。」
8、历史典故 > 待伴与羞明
9、二八孟浩然有《赠孟郊》一首。按东野乃贞元、元和间人,而浩然终於开元二十八年,时代悬远,其诗亦不似浩然,必误入。
10、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11、老杜诗云:「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傍。」与〈竹枝词〉相似,盖即俗为雅。
12、《唐诗镜》:浑浑不落边际。四惬当,浑若天成。
13、十二诗难处在结裹,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裹,若南人便非本色。
14、元祐间,荣天和先生客金陵,僦居清化市,为学馆,质库王四十郎、酒肆王念四郎、货角梳陈二叔皆在席下,馀人不复能记。诸公多为平仄之学,似乎北方诗社。王念四郎名庄,字子温,尝有〈送客〉一绝云:「杨花撩乱绕烟村,感触离人更断魂。江上归来无好思,满庭风雨易黄昏。」王四十郎名松,字不凋。仆寓京师,从事禁中,不凋寄示长篇,仅能记一联,云:「旧菊篱边又开了,故人天际未归来。」陈二叔忘其名,金陵人,号为陈角梳,有〈石榴〉诗云:「金刀劈破紫穰瓢,撒下丹砂数百粒。」诸公篇章富有,皆曾编集。仆以携家南奔避寇,往返万馀里,所藏书画厄于兵火。今屈指当时诗社集六十馀载,诸公佳句,可惜不传。今仅能记其一以遗宁川好事者,欲为诗社,可以效此,不亦善乎?
15、二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语病古人亦有之,惟语忌则不可有。
16、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真实而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说:“《颜氏家训》云:‘别易会难,古今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李后主盖用此语耳。故长短句云:‘别时容易见时难’。”由此可见,“别时容易见时难”,既是李煜独特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现,也是对普遍存在的离愁别恨的高度概括,这又正是它千百年来能够打动读者的原因。
17、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18、三七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唐诗僧有法震、法照、无可、护国、灵清江、无本、齐己、贯休也。
1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0、东坡豪,山谷奇,二者有馀,而于渊明则为不足,所以皆慕之。
五、西清诗话的作者
1、少陵与太白独厚于诸公,诗中凡言太白十四处,至谓"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其情好可想,遁斋闲览谓二人名既相逼,不能无相忌,是以庸俗之见而度贤哲之心也,予故不得不辨。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解释):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4、(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5、班婕妤《怨歌行》,文选直作班姬之名,乐府以为颜延年作。孔明梁父吟“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乐府解题作“遥望阴阳里”,青州有阴阳里;“田疆古冶子”,解题作“田疆固野子”。
6、(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表示不爱惜财物,随意糟蹋
7、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8、十四《西清诗话》载:晁文元家所藏陶诗,有《问来使》一篇,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藂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予谓此篇诚佳,然其体制气象,与渊明不类,得非太白逸诗,后人谩取以入陶集尔。
9、十四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十五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当观其集方知之。
10、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
11、〈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之作〉,末句云:「独抱遗编校舛差音叉。」盖郎中惠诗云云,次韵解之,末句云:「真成句践胜夫差音茶。」两「差」字不同音,何故作同音押韵?必有来历,姑记之以俟知者。诗见建本重编《南昌文集》卷第四十一。押韵「夫差」不音茶,当以押韵为證。案:押韵二句似后人所注。
12、南北朝人惟张正见诗最多,而最无足省发,所谓虽多亦奚以为。《西清诗话》载晁文元家所藏陶诗有《问来使》一篇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予谓此篇诚佳,然其体制气象与渊明不类,得非太白逸诗?后人谩取以入陶集尔。
13、伊本傲洁清雅文人都爱拿她说话
14、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15、歐陽公、錢先生、兩位老師真是心境相通。
1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7、于是,苏轼在感叹自己当初对王安石的轻薄同时,也决定当面向王老前辈承认错误。
18、作者亡国后,凭栏远眺故国江山,感慨江山失去容易收回难。
19、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0、老杜句语稳顺而奇特,至唐末人,虽稳顺,而奇特处甚少,盖有衰陋之气。今人才平稳,则多压塌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