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教案(100句)
一、苏幕遮周邦彦
1、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沈,现写作沉。
2、今天我们学习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篇的第136首诗,周邦彦的《苏幕遮》,背过的诗友别忘了在篇末投票打卡啊~~
3、Yè shàng chū yáng gān sù yǔ, shuǐ miàn qīng yuán, yī yī fēng hé jǔ.
4、(老琴书法·观字悟理)
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道:打鱼的大哥,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7、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8、“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荷塘景色。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9、(Sòng) Zhōu bāng yàn
10、况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范仲淹的《苏幕遮》,正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词作,也确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11、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12、多少次梦回故乡,依然是划着轻巧的小船驶向荷塘。杭州西湖上的“十里荷花”闻名天下,杨万里曾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词人生长于斯,他对荷花的记忆是与童年的水乡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13、王国维先生认为,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的极美,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且先不说是不是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只说这圆润可爱的字句,就足以流传千古。而词人之所以能把荷花写得如此形象逼真,正是因为他的故乡芙蓉遍地,这便引出了下半阕的思乡之情。
14、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15、周邦彦的《苏幕遮》的赏析如下:
16、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17、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18、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是这个词牌的代表作,但词牌并非周邦彦创作的。“苏幕遮”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19、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20、(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二、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3、京城夏日雨后荷塘的景致牵动了词人对故乡最亲切的回忆,荷花成了词人思乡的媒介,同时将这首词的上下片联成一气,成为一篇写荷绝唱。这首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
4、但是希望对你能有帮助哈!
5、不复制,该句活灵活现地描写了荷叶上隔夜的水珠,清静圆润,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的景致.
6、“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说:我本是南方吴地人,却长期在北方做官。“吴门”指苏州,这里用来代指南方。“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久作长安旅”是说自己长期客居在京城做官。明明是作者长期客居,思念家乡,可是他偏偏不说自己,而是从家乡的朋友着笔,说“五月渔郎相忆否?”旧历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词人写这首词的季节。“渔郎”,这里指从前跟作者一起钓鱼或打鱼的朋友,不知你们还想念我吗?这里还含有作者在想念这些朋友的意思,这个意思通过“相忆”的“相”字透露出来。作者怎么想念呢?
7、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8、这几天的北京或是骄阳似火,或是闷热无比,让人深切地体会到盛夏的来临。暑热让人烦躁,但夏天也能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事物,例如水面上清圆的荷叶,屋檐欢叫的鸟雀,夜里留在荷叶上的宿雨,还有清晨映在雨珠上的初阳。
9、整个诗作上阕写景,每一句都是一副山水画,美不胜收。
10、Jiā zhù wú mén, jiǔ zuò cháng ān lǚ.
11、这首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这在周邦彦以雕饰取胜的词作中当为别具一格之作,词人这份恬淡的胸襟不正是故乡“天然去雕饰”的荷花所赋予。
12、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3、运用了动静结合、比拟的表现手法。。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运用比拟,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下阕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园,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表达了作者久居长安,思念家乡的情感。
14、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15、下阕采用了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16、“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17、“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18、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9、家 住 吴 门, 久 作 长 安 旅。
20、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
三、苏幕遮周邦彦翻译
1、在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细焚沉香,以驱散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似乎在庆祝天气由雨转晴,我听到鸟儿们在屋檐下的“言语”。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叶上,昨夜在荷叶上停留的雨珠一下溜掉了。水面上,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一一举起了绿盖。
2、小楫(jí):指短小的船桨。
3、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梦入芙蓉浦。这芙蓉浦,就是荷花池。
5、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
6、词人通过“风荷”这一典型的意象巧妙地将眼前景与想象中的故乡景联系起来,一实一虚,实者清丽明朗,美不胜收;虚者如梦似幻,激人无限遐想,而二者又统一于“风荷”这一典型意象之中,扩大了时空,尺幅千里,堪称妙笔。
7、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燎沉香,消溽暑”两句,点明季节。“沉香”是一种香料,“溽(rù)暑”指湿热的夏天。这两句说:点燃(燎)起沉香,来驱除夏天的湿热之气。作者在室内闷热难忍,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
8、“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
9、(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
10、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至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一直客居京师,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11、(编辑:孙慧,李贤静)
12、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13、下片转入思乡的愁怀与回忆。眼前的荷塘,勾起了词人的乡愁:故乡遥遥,就在那莲叶田田的江南,羁旅京师已经很久,何时才能归去?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荷塘唤起了词人的思乡浓情,思绪飞回故乡,不知儿时的玩伴是否还记得五月同游西湖的情景?
14、五 月 渔 郎 相 忆 否?
15、戳蓝字“每天一首古诗词”关注我们哦!
16、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燎沉香”即烧香。
17、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湿润潮湿。
18、当雨开始收集的时候,晨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第一天,圆荷叶,绿如拭子,亭子里的荷花,风一个一个地颤抖。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在读者面前再现了一幅生动而清晰的画面。作者仅用几笔画就达到了这种情况,而莲花的动态则在举字中被描绘出来。
19、燎 沉 香, 消 溽 暑。
20、翻译: 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四、苏幕遮周邦彦拼音
1、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2、举个例子吧,大约在周邦彦52岁左右的时候,他也写过一首思乡的
3、今天是头伏第一天,标志着我们进入了这一年最热的一段时间。所以,我想带大家读一读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去一去暑热,体会一下古代没有空调和电扇的盛夏时节。
4、思乡之情。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5、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啦。
6、“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一个江南游子,常年北漂的辛酸无奈,就通过这几句词,淋漓尽致的流露了出来,即然词人说到了北漂的艰辛和思乡的痛苦,那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周邦彦这位北漂一族的代表,在他的北漂生涯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吧。
7、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赏析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8、这些生活中很容易被忽略的美景,都是诗人体会到的美丽心情,希望你也能像个诗人一样,拥有这样动人的片刻。荷花是夏季宝贵的礼物,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美丽的馈赠。如果你的城市也有荷塘,别忘了去走走看看,去之前别忘了读几首荷花诗,感受这个夏天带给我们的诗意生活。
9、“久作长安旅”一句要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之后,下片三句又回归了清灵和淡雅。“五月渔郎相忆否。“五月正是仲夏季节,从结构上来说,这一句正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因为五月也是入暑初发、风荷正举的时候,所以词人才会有此五月,联想到记忆当中故乡的五月。“水面清圆,风荷正举,京城的夏季和故乡的夏季风景是如此的相似,怎不令游子倍增思乡情愫呢?因此”相忆否“的反问是将情感加倍一层的写法,言下之意是不能不忆呀。有了这一句的过渡,接下来在继续写回忆当中的江南夏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就更显得自然浑成了。
10、“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有何妙处?
11、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12、gù xiāng yáo,hé rì qù。jiā zhù wú mén,jiǔ zuò cháng ān lǚ。wǔ yuè yú láng xiāng yì fǒu。xiǎo jí qīng zhōu,mèng rù fú róng pǔ。
13、侵晓:快到早上时。
14、这首词的主题即是久旅汴京而思念家乡杭州。历来思乡之作大都充满哀愁和悲凉,但因周邦彦此时尚在青年,涉世尚不深,愁情的积淀还不浓厚,所以本篇抒情的主调基本上还是清丽明快的。
15、《苏幕遮》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上片写从“鸟雀呼晴”起,则是一觉醒来晨光初兴,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从所闻到所见,时间慢慢拉长到正午的“风荷举”,突出以香消之夏日长昼的寂静,为下片抒情铺垫。下片直抒胸怀。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长安”,即汴京,虽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因此有不如归去的思乡之意。“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自己思念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是精彩的一句。结句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以虚构的梦境强调思乡的强烈,虽虚而实。
16、词句依托《解连环》的牌子,巧妙地引典故入词,脱胎换骨,颇得江西诗派作法。词从情中写出景,又在景中设情,浑融一体,仅在无端联想中,亦见真情流露。词人用意象,极尽缥缈幻想之能,又丝丝入人心扉,回环往复,终能归一。
17、紧接“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
18、“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四句写静中有噪,“呼”字,运用比拟,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19、“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20、《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苏幕遮周邦彦主题思想
1、在中国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的循环来记录时间,例如今年是丁酉年,丁就是天干数,酉是地支数。古人不像咱们现在这样,按照星期去计算日子,他们把每一天都用天干地支的计数方法来命名,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庚日。在每一年的夏至过后,当数到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就是入伏了。
2、此词是北宋写上元佳节的名作,上阕字字斜酌,言辞华美旖旎,选用典型节日里的典型事物渲染出一派欢腾的景象。下阌由“因念都城放夜”一句引起下文,紧接着便是对汴梁的追忆,“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与眼前所见不同的是,汴梁的灯节“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暗指男女的美好邂逅和幽秘情事。寥寥数笔将上京汴梁的盛况一一道来。“清漏”三句收束全词,收回思辕,振奋精神。忘掉昔日情怀,亦不去看眼前明月彩灯交相辉映的景象,乘着车子飞快回到府邸,留下那些沉醉于欢笑的人独自狂欢吧。悲凉伤感之情不含而露。
3、呼晴:唤晴。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的说法。
4、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5、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6、上次咱们讲的《兰陵王》是周邦彦告别京城时候的伤别之词,而这首苏幕遮的主题呢恰恰相反,是周邦彦第一次离开家乡,作为北漂一族,客居京城的思乡之词。那词当中“久作长安旅”这一句语气听上去很平淡,但一个“久”字到底又蕴含了北漂青年多少不为人知难以为外人道的酸甜苦辣呢?既然《兰陵王》和《苏幕遮》一连两首词多和周邦彦的北漂生活相关,那我觉得,再仔细解读这首《苏幕遮》之前,不妨再隆重介绍一下周邦彦这位北宋词坛殿堂级的大咖。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宋仁宗嘉佑元年,也就是1056年出生于钱塘,也就是今天浙江的杭州。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1121年。
7、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
8、吴门:旧时苏州为吴郡治所,称吴门。
9、《兰陵王》是周邦彦自创的新声,借咏柳以抒发离别之情。本词极尽婉转曲折,先写柳荫景致,再写别时意绪,最后引发无尽离恨。
10、①根深叶茂,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11、想必那里是有作者众多的童年回忆了!
12、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13、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微风吹过,微微颤动着更显丰姿绰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
14、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丰四年(1089年)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年)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后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卒年六十六。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词风浑厚和雅,缜密典丽,对后世影响较大。词作集为《清真集》。
15、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16、接着写屋外的荷塘:叶上初阳干宿雨。这画面感满满吧?!
17、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沈,现写作沉。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18、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雨后风荷(呵呵呵……个人认为!)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19、诗友们,你们知道关于“程门立雪”的典故吗?今天就让小美给大家讲讲
20、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