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拼音版(100句)

2023-04-15 12:03:5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南园十三首其五

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子曰师说: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3、本诗是其中第五首,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4、雕虫:原指琐碎的小事,这里比喻作诗赋。

5、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写出反衬的笔法,又写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6、“收取关山五十州”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7、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8、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9、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10、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1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

12、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3、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

14、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15、nányuánshísānshǒuqíwǔ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tánglǐhè男儿何不带吴钩,nánérhébúdàiwúgōu收取关山五十州。shōuqǔguānshānwǔshízhōu请君暂上凌烟阁,qǐngjūnzànshànglíngyāngé若个书生万户侯?ruògèshūshēngwànhùhóu

16、“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请你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万户侯?

17、✦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位唐开国功臣的画像。

18、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19、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20、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二、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拼音版

1、“21天·每天一读”阅读小任务打卡邮箱:cdws21tdaka@1com

2、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3、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这里泛指宝刀。

4、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5、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6、各式各样的广式点心,搭配丰富的美味菜肴,价格实惠,环境优雅。相信旅途中早已厌倦美式快餐的你,一定会爱上这家正宗的广式餐厅。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释:"我"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但愿合你的心意!

8、李贺〔唐代〕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9、小题1:写出了春雨过后琉璃瓦上光线浮漾碧色浓绿的情景,为抒发春愁渲染了特定氛围。小题2: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是一般的客观描摹,而是赋予人的情态,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一夜细雨的滋润,娇嫩的花草已经感到受不了了。一个“含”,一个“卧”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态,传出了它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惜花心情也包孕其中了。略

10、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11、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12、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

13、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14、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5、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16、“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17、taoliguoxuetang

18、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心愿和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19、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20、《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十一园》是《南园十三首》中的第五首。

三、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1、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3、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由于他的诗有很多神仙鬼魅题材,因此也有人称他为“诗鬼”。

4、玉弓:指下弦月,形状就像一把玉弓。

5、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6、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为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夏之交。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7、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8、全诗的字面意思: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9、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10、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11、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12、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春夏之交。

13、其五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春夏之交。

14、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15、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6、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17、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18、点击音频,听宫园源朗读全文

19、《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四、南园十三首其五

1、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2、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3、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4、不是南园12首其是《南园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品。

5、“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6、点击上方蓝色字“品听经典”关注后,即可收藏,欢迎转发,谢谢支持。

7、指中唐时期被藩镇割据的河南以北五十多个州。

8、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9、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10、其中,“花枝”高,“草藤”下垂,一个强壮,一个柔软,蹒跚,有数千个姿势。李贺的诗歌巧妙地构思出来,在这方面很明显。第二句“小白长虹”写出了花的颜色,意味着它更红,更少白。“女性侄女越多”就是由此产生的联想,将精致的花朵与美丽女性的脸颊进行比较,赋予物品一定的品质,使其显得格外活泼。

11、“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12、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

13、“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最后一句使用拟人方法来描述花的非自愿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致力于春风,不需要匹配媒人,没有任何堵塞,就像一厢情愿。事实上,鲜花愿意离开这个分支,随风漂流,只是时间过去了,无法支撑,春风吹来,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

14、该组诗前十二首全以七绝行篇,在“南园”的统一命题下,状物抒怀交替互摄,寄旨侧重略呈小异,即以上述几首入选诗作而言,或对景兴发容华易谢的嗟叹,或直言宣泄恃才不遇之愤闷,或展示自己闲居家园的慵懒心情,末篇则以五言律诗作结,以更广的视野展示当地一天自朝至暮物候景色的变化——那就是诗人可爱的故乡。

15、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17、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18、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

19、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20、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五、南园十三首其五翻译

1、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2、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3、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4、马诗二十三首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表现方法属比体.《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5、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6、“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还是使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7、这个咋说好呢。。。就是先画个数轴,标上..;然后,所有数都向前看,也就是说2和4中间的三连音向2看;七连音向4看;十五连音向8看;......举个例子,比如五连音,就要向4看,也就是:十六分音符的5连音=4个十六分音符,也就是一拍平均分成五个音八分音符的5连音=4个八分音符,也就是两拍平均分成五个音四分音符的5连音=4个四分音符,也就是四拍平均分成五个音其他的同理。。还有二连音和四连音,都向3看,也就是八分音符的二连音/四连音都等于三个八分音符也就是附点四分音符平均分成2/4份。。。。额。。看懂了吗?不懂再问吧。。。

8、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9、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10、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11、唐朝皇宫内的殿阁,唐太宗让画家阎立本将长孙无忌、魏征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在凌烟阁上,并亲自写了画赞,以表彰他们的功勋。

12、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13、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14、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

15、《南园十三首·其五》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为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夏之交,属于七言绝句。

16、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7、小题1: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朝径”“夜烟”点明是清晨,柳花飞舞、麦田水涨则是白天所见,“钟声”“悬月”已是黄昏,尾联则写渔家劳作到深夜。小题2:①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营造了一种浑厚深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宁静、淡雅的心绪。②“疏钟”“破月”,一声一色,视听结合,自然真切。③“度”写出了钟声由远及近的传递感,化虚为实;“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形象生动。

18、nánérhébùdàiwúgōu,shōuqǔguānshānwǔshízhōu。

19、《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