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100句)

2023-04-14 19:31:3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归去来兮辞原文

1、生9:还有一个他在描写农村的人群的方面,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3、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形意动,对……感到高兴,以……为快乐。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琴书,名作动,弹琴、读书。

5、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6、生5:在《五柳先生传》中写到了“著文章以自娱”,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临清流而赋诗”。

7、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8、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9、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10、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相为表里,成“双美”之势。

1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2、师:那我们用环境来概括这一方面。还有吗?

13、警六用之无成,自一根之返流。

14、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

15、生11:其实也不应该是经历影响的,作品是同一时间,经历应该是相同的,我觉得应该是文体形式的不同,一个是辞,一个是传,传描写现实情况,辞的话应该是描写内心的情感。

16、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或,有时。命,派,吩咐人驾车。巾车,有布篷的小车。棹,本是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17、“辞”长于言幽怨之情,偏重于抒情;“赋”体物写志,偏重于状物叙事。

18、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

19、(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20、师:为什么说在溪流边是一个陶冶情操的事情?

二、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1、生19:就是我想到一个问题他为什么选择松菊而没有选择其他的意象,从文化意象说松和菊都选自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这两种事物的特征就是统一象征坚韧芬芳,包括和自己的节操所在。就如同苏东坡形容他自己一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陶渊明以松菊自喻,是为了表达他内心的高洁以及他不愿沉浮于宦海的傲骨,这种傲骨同样也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的人格的体现。

2、《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明)马轼纸本水墨纵28厘米横60厘米

3、④皆口腹自役(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宾语前置)

4、再说田园之思,从《归去来兮辞》的情感发展来看“乐—悲—乐”,回到田园后陶渊明身心愉悦,但生命短暂易逝,让田园之乐走向了悲伤。而陶渊明的思想也体现在他对悲伤的化解中。

5、师:那为什么说旗彩坏?

6、你看他:拄着拐杖,随意走走停停;时而抬起头来,望望远处的景色;举凡白云出山,飞鸟投林,都足以发人遐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作者就像那出岫之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归飞之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

7、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8、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9、两相比较,兰亭环境乃静态而赏,陶诗的田园可动态而观,田园环境是由一个个生活场景组合而成,有焦急瞻望渴盼已久的屋舍,有欢心等候的僮仆和稚子,有亲人陪伴,有暖心的家宴,平淡真实。

10、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可利用形旁推断词义。

11、(译文)回去吧,家中的田园就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归!既然(为了衣食)让心灵去做躯体的仆役,为何又郁郁不快,独自伤悲?觉察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而安排未来的生活却可以补救。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对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船儿飘荡轻快地行驶,微风轻飘飘地吹拂衣服。向行人探问前方的道路,只恨晨光还是这么朦胧不清。

1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吟诵诗篇。

13、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14、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15、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

16、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7、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8、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19、生10:我觉得态度不太一样,比如说前两点,一个说“性嗜酒”就是说我这么爱喝酒,但在《归去来兮辞》中说道“有酒盈樽”显然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而在第二个中显得有点表明自己的情感。

20、⑤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

三、归去来兮辞原文

1、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2、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而”

3、(明确)在作者充分突出了辞赋文体的特点,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有所选择的。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李格非《笺注陶渊明集》卷五),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同时,本文也善于用典,如第2段中“三径”“容膝”分别用了蒋诩归隐不仕和北郭先生辞聘的典故,似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毫无用典之痕。

4、生11:我觉得《五柳先生传》自己给自己写一个传,它是以现实、真实的情况来描述的,而《归去来兮辞》是他在官场满怀欣喜回家之后看到所有东西都充满新意,所有我觉得《五柳先生传》描写的情况是真实的,《归去来兮辞》应该是他自己看到现实生活之后的满心欣喜。

5、则似用苏门山隐士孙登长啸如鸾凤之声的故事。作者分别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这是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结论。虽然不免消极,但确乎发自内心,而且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带有过来人正反两面的深刻体验;因而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6、迷途:名作动,误入迷途。

7、(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8、知盗窃之何有,乃掊门而折关。

9、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10、师:你就想说这个意思,他是经历的不同影响了情感的变化。

11、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12、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13、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14、生8:我觉得还有他爱好读书这一点,在《五柳先生传》里“好读书,不求甚解”,在《归去来兮辞》中是“乐琴书以销忧”。

15、师:所以还是居住环境的这一方面。

16、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

17、师:所以我们说《五柳》是现实世界,是理性化的、窘迫的、成年后的生活现实。《归去》是内心世界,是理想化的,诗意的、孩童般的田园牧歌。我在第一次上这个课时,我的学生还问我“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陶渊明刚回乡下,哪来的稚子侯门?哪来的童仆欢迎?”

18、师:你能具体说下松菊这个意象吗?

19、师:这边说“家贫不能常得”意思就是没酒喝,这边的“有酒盈樽”写的是有酒喝,写的时间也差不多,情景也差不多,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

20、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四、归去来兮辞原文注音及翻译

1、生5:“抚孤松而盘桓”,这个是外界的植物。

2、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3、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4、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5、回来吧,学陶渊明那样回乡隐居,让我同外界人断绝交游。世道同我意愿不合,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心喜亲戚所说的知心话,喜欢弹琴读书借以消解忧愁。农民把春天到了的信息告诉我,就将要到田间去耕种。有时乘着篷车,有时划着一叶小船。

6、就文章来说陶渊明流露出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在陶渊明以后的一些诗作中,他不仅表现了“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歌颂那些历史上的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刑天舞干器,猛志固常在。”赞扬那些为理想壮烈牺牲的人物:“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正是他不能忘怀“俗世”的有力明证。“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先师遗训”、“朝闻夕死”。如此看来,辞中所谓“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其实正是陶渊明“壮志难酬”、“抱负难伸”的曲折反映。难怪鲁迅先生说:“他并非整天整夜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

7、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8、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生15:她是从表达方法上来说的,《五柳先生传》偏重于记叙,《归去来兮辞》偏重于抒情。

10、生2:首先在《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里面在《归去来兮辞》里面说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性格的相似。

11、(6)靡途:没有门路。

12、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3、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14、点击上方绿标聆听诗词朗读

15、qīngùduōquànyúwéizhǎnglì,tuōrányǒuhuái,qiúzhīmítú。

16、迟子建: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17、(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8、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靠近清澈的溪流尽情赋诗。姑且顺着生命的变化走到尽头,高高兴兴地接受天命还有什么怀疑。

19、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20、(5)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五、归去来兮辞原文朗诵

1、师:同学们好,请坐!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一课吧。

2、《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3、本文在语言上也是匠心独运而不见斧凿之痕,语言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在遣词造句上,作者是字斟句酌,很多双声词、叠韵词都是经过锤炼推敲的,却又丝毫不露痕迹,正如明代孙月峰评、闵齐华注《文选》中所说:“其妙处乃在无一语非真境,而语却无一字不琢炼”。

4、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5、——《语文学习》2021年第12期

6、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

7、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8、其实作者的所谓快乐是一种无奈的表现,他无力改变社会黑暗的现实,但是却有着一个地位不错的老丈人,于是他去避世,试想,一般的人连饭都吃不上何谈资本避世啊,他不是不想出去,但是他无力回天,于是逃避了,写出一些飞鸟相与还的句子。其实就是无奈而已。

9、生8:关于自己对书的爱好。

10、(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11、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12、陶渊明还描写了“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田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是用典,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三径”暗含“归隐”之意,“松菊”隐喻陶渊明的品格,“松”色青而品韧,“菊”色淡而品洁,“松菊”与“三径”将作者笔下的田园意象化,不只是日常的生活,更多了一份隐者之“清”,《论语·微子》就曾谈及:“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孔子以“清”来评价隐者,《说文解字》中解释:“清,朗也,澄水之貌。”《释名》中亦曰:“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此处松菊志高品洁,便是对去浊远秽之“清”的最好诠释,所以此处意象化的田园环境用“清”字便可言明。

13、治废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还。

14、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

15、生7:《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是隐居人士,与他相交的人真的很少。

16、师:所以我们再上课时不能只听老师的,还应该听同伴的声音,她到底在说什么?明白了没有?你是离她最近的人,不一定是最懂她的人。她关注的是什么问题?

17、生26:首先,这首诗是江总的《雨雪曲》“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他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在边塞诗中主要有两类情感:一类是我要为国家效力,一类是我非常想念家里的愁苦。这首诗表现的是后一种愁苦的心理,天寒是冻不坏旗彩的,但会把将士们思乡心冻坏的,而在这样一颗被冻坏的心里,眼前一切的景物不管多么的鲜艳也会黯然失色的,何况还是这样一边处在边疆的旗子呢。

18、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

19、归去来兮,请终老于斯游。

20、(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