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咏史龚自珍(100句)

2023-04-13 19:08:4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咏史

1、注:重泉城为吴起修。吴起,卫国人,战国初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仕魏,征战河西大片土地,修重泉城(今之蒲城地)。

2、《咏史·郁郁涧底松》,西晋诗人左思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3、左思的《咏史》诗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咏史》诗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第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第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4、注:周公旦,周文王第四子,西周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制作礼乐,经营成周,讨伐叛乱,辅助周成王,是孔子最为敬服之古代圣贤。

5、嵇康诗||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

6、注:秦官宦,大奸臣。搞沙丘政变,扶二世,逼死公子扶苏,蒙恬、李斯。后为秦王子婴除掉。

7、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辆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8、虽然经常放在一起提及,但是咏史诗和怀古诗歌两者具有一定差别,咏史一般多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往往会有自己的观点融入,具备相当主观色彩,其中的议论性更强。怀古诗则一般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主要是借古喻今,这种写作方式的抒情性更强。

9、注:百里奚,春秋虞国政治家、思想家。晋灭虞,身为奴。秦穆公以五张羊皮换回,封大夫,称王羖大夫。

10、是由作者杜牧看到“折戟沉沙”后想到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郎方便二乔就要被曹操锁入铜雀台,于是睹物伤怀,觉得历史有很大的偶然性,曹操也很有可能胜利,历史也有可能被改写,很自然的引起了对历史的咏叹,从而借史实以吐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和不平之气。“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11、尾联直接评论点破:英雄一去豪华尽。人非而物是:惟有青山似洛中。此处也用典,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之句。“惟有青山似洛中”,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不同了。结束语创作咏古诗一般要注意这几处,找到与古迹相关的人物和典故,注意描写今日的景物,与过往的对比。然后加以评论,评论也要注意像王安石那样以翻出新意为佳。

12、注:白起?-前257年,为战国时四大名将之首,替秦昭王征战六国,破韩魏,战长平,功勋赫然,惜杀人过多,未善终。

13、注: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少有名,受大臣排挤,遣事长沙、梁怀王太傅,以不得志郁郁而亡,有“过秦论”等名篇传世。

14、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15、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16、注:西汉开国功臣,名将,继萧何为第二代相国,有萧规曹随之称。

17、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盻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18、注:商鞅,战国时政治家、思想家,惜助秦变法而未善终。

19、yuǎnqùbúféngqīnghǎimǎ,lìqióngnánbáshǔshānshé。

20、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词为:“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答案)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二、咏史龚自珍

1、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2、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3、注:著名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兵家四圣之西汉三杰之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以功高盖主被杀。

4、“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左思著名的《咏史》诗中的第二首.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其态度之激烈、笔锋之尖锐,在整个西晋六朝都是不多的.

5、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这两句是说:如果朝廷看重贤臣良将的话,何必要看重琥珀枕和珍珠车呢?琥珀枕:用琥珀制成的枕头。《南史•宋武帝纪》:“宁州献虎魄(琥珀)枕,光色甚丽,价盈百金。时将北伐,以虎魄疗金创。上大悦,命碎分赐诸将。”类似的记载又见于《宋书•武帝纪》。號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褐或红褐。可用来作装饰品。珍珠车:战国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说自己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自己所珍惜的对象是贤臣良将,“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6、jǐréncéngyùnánxūnqǔ,zhōnggǔcāngwúkūcuìhuá。

7、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8、这些诗提炼典型史事,分咏各朝,而这首诗则包容了对整个六朝兴亡的感受,可以说是以上分咏各朝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不再胶着于讽刺议论,而是将这段历史化为深沉叹息,出以无穷感慨,表达了诗人合上史书后的心情。

9、注:范睢,魏国人,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为秦远近攻战略制定者,却为私仇逼死白起。

10、左思的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咏史诗,而是颇有深意的咏怀诗.所咏之怀包括两个元素:叹穷和言志.诗人从三个维度抒写困穷处境:对造成困穷处境原因的辩白、对摆脱困穷处境的期待、对身陷困穷处境的超脱;从三个层面表现人生志趣:立功扬名、著书立说、隐居高蹈.叹"穷"和言"志"共同构建了真实的心灵史,因而使诗歌不仅有对"穷"的不平之气,更有一种壮逸之气,而这种壮逸之气不仅包括立功扬名、著书立说的雄壮之气,也包括隐居高蹈的超逸之气.由于巧妙地运用赋、议论、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11、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写出了人是变化的,而自然景物时亘古不变的。咏史诗内容可分述古、怀古、史论史评三类。

12、注:蒙恬,秦名将,中国西北的开发者,宁夏开发第一人。第一勇士,毛笔的创造者,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后为胡亥逼杀。

13、这些诗提炼典型史事,分咏各朝,而这首诗则包容了对整个六朝兴亡的感受,可以说是以上分咏各朝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不再胶着于讽刺议论,而是将这段历史化为深沉叹息,出以无穷感慨,表达了诗人合上史书后的心情。

14、注:姜嫄,黄帝孙高章氏之元妃,

15、注: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与子王贲一并为秦始皇灭六国之大功臣。

16、注:李,楚国上蔡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师荀子,相秦,为统一六国有大功;为统一后国家治理亦有贡献:废封建,行郡县,统一文字,制订法律等。始皇死后,为赵高所害,腰斩。

17、尚有:尚且还有。绨(tì)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18、这两句一反传统,在文坛立刻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前人都是惋惜王昭君的、攻击画师毛延寿 ,王安石替王昭君感到高兴的、攻击皇帝可算是开了先河。 王安石的这首诗可以可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之三》对比来看。

19、《咏史》唐·李商隐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20、怜:同情。范叔:范雎,字叔。战国时期的范雎。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三、咏史其一左思拼音版

1、前两首都是咏人物,下面看看咏古的诗,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南朝金陵的达官贵人所居之地,到了唐朝时,乌衣巷失去了过去的繁华。刘禹锡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物,第三句引入了一个特别的意象“王谢燕”,以今古对比抒发了兴亡之感。

2、怀古诗则需有历史遗迹、遗址、或某一地点、地域为依托,连及吟咏与之有关的历史题材”。

3、注:古代名医。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杀害。

4、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见范雎的贫寒是多么惹人同情。

5、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6、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这两句是说:短短三百年里先后换了好几个朝代,其短暂如同做了一场晨梦,钟山哪里有什么龙盘虎踞的气象呢?三百年:当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晓梦:清晨做的梦。比喻南朝各代统治的时间短促。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东郊。据张勃《吴录》:刘备派诸葛亮出使,诸葛亮看了金陵的形胜后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

7、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到了洛阳,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也在写三都赋,就拍着手直笑,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这里有一个粗鄙之人,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将用它来封盖酒瓮呢。”等待左思的赋写出,陆机从心底叹服。

8、是杜牧的那个《赤壁》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个吗?这个的话.意思很简单明了啊.就是杜牧路过赤壁写的一首怀古诗,主要就感叹历史.前两句写他大发感慨的原因.算做铺垫.后两句议论如果周瑜不是借东风之便,只怕是国破家亡了.并以次诗抒发自己的情怀.杜牧本知用兵.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怀,没有周郎的东风之便.

9、“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

10、郭沫若定为是中国最古的文字雏形。

11、这首诗的特点在于一是表现为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二是表现为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三是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12、等到《三都赋》写成,当时的人并未重视它。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张衡逊色,左思担心因为自己的地位低微会导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没,安定的皇甫谧在洛阳有很高的声誉,左思前往拜访,把《三都赋》呈给皇甫看。皇甫谧称赞赋写得好,为他的赋写了序。

13、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客居昆山,俯仰东南士风,感慨颇多,所以在诗中着重讽刺了江南一带“社会名流”争名逐利的卑劣品行以及官场为小人所把持的现状。

14、颔联中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那些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即所谓的“名流”,在当时的社会操纵全局、窃据高位。诗句中虽未具体揭示“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也没直接描写老百姓遭受欺压的苦难;但整个社会被这样一批狐群狗党所统治,不难想见这表面上繁华绮丽的金粉世界是怎样的乌烟瘴气,二者共同酿就的恶浊之风深为作者所厌憎。一“操”字、一“踞”字本无褒贬,此处却写得极富动感、极冷峻,鞭挞之意鲜明自见。

15、注:姜太公,名子牙,周武王之岳父,又称吕尚,帮周武王伐纣之军师。

16、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17、尾联作者锋芒所向是玩弄士人于股掌之间的最高统治层。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李世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朱元璋“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龚自珍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他们才是造就这些“黑幕”的总后台。作者真正可贵的思考蕴藏在最后这一问中。

18、注:秦朝待治博士,秦亡,投项梁,楚怀王,后转投刘邦,为太子太傅,邦刘邦,制朝仪,司马迁推其为汉家儒宗。

19、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金陵怀古》唐·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四、咏史李商隐

1、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2、注:丰镐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

3、反过来说,如果鉴赏的话也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加上对于作者本人创作环境的了解即可。

4、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5、周太王之末子,周文王之父。为商王文丁所杀。

6、诗中对清王朝政治的腐败透顶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当时官场的现状是朝廷大权被皇帝的左右亲贵所把持,国家经济命脉为地方幕府中的帮闲清客所操纵;士林的风气是文人士子自命风流却苟且无聊,专意追逐个人的功名利禄而对朝廷得失、国家安危漠不关心。

7、颈联写江上晴雨风云变化,暗喻人间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8、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9、注:鸿门,陕西临潼县东。

10、注:刘邦时为相,荐韩信依刘,为刘除韩信,辅刘邦治理国家有功,刘邦誉为功人,封文终侯。

11、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12、注:战国四公子中齐国的田文,号孟尝君,广招齐国人才,有食客数千。

13、注:参观宝鸡青铜博物馆。

14、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5、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

16、左思,字太冲,是齐国临淄人。他的祖先齐国的王族中有左、右公子,就以“左”为家族这一分支的姓。左思的家族世代学习儒学。父亲左雍,小吏出身,凭借自己的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胡书及鼓琴,都没有学成。

17、而咏史诗多因事兴感,抚事寄慨,所寓者多为对历史人事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咏史与怀古的区别即歌咏的触发点不同。此外,二者以正式名目出现在诗题上,时代亦有先后,相距几乎有四百年光景”。

18、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19、注:半坡展览馆,瓦盆器物上的图纹,

20、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五、咏史诗的特点

1、除书法之外,尤好文章,已出个人专集有《仓颉故事》、《字圣仓颉》、《应酬集》、《王孝文对联集》、《新吊祭文集》、《对联新编》、《应酬新编》,发表了很多民

2、你听你的雨,跟我的酒肉有什么关系||近作

3、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4、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5、怀古诗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者多为今夕盛衰人事沧桑之慨;

6、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7、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 歌声将尽、王朝的气运残衰。

9、父亲左雍对朋友说:“思儿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刺激,勤奋学习,同时擅长道家的阴阳术。左思相貌难看,不善言辞,但是写的文章却辞藻壮丽。他也不喜欢与人来往,有空就呆在家里。左思写《齐都赋》,写了一年才写成。

10、注:刘邦入关中,以约法三章,安抚民心。

11、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公元二七三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

12、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13、注:函谷关在河南灵宝;潼关在陕西。

14、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15、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我只写过词律诗写得比较少啦呵呵不好意思如果要词的话,也许可以帮到你。

16、lìlǎnqiánxiánguóyǔjiā,chéngyóuqínjiǎnbàiyóushē。

17、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

18、注:吕(前892-前235)姜姓,吕氏,卫国濮阳人,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编有《吕氏春秋》,扶持秦庄襄王即秦王嬴政之父,为相,权倾天下,为秦兼并六国有重大贡献。

19、周文王之祖父,周王朝之奠基者。

20、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