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镜片型号(头盔镜片型号大小)
头盔镜片型号怎么选
光学人生
陪你一起走过你的光学人生
梦想:即时交流,努力打造最大的掌上光学互助平台。
原创:RandyOrton
在未征得作者同意,请勿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目前VR头盔的价格差距很大,从只要几美元的谷歌Cardboard,到预计售价350美元的Oculus消费者版本,但他们的原理基本相同,最主要的部件都包括屏幕,陀螺仪,光学镜片以及一些塑料部件。其中对用户沉浸感影响最大的部件是两对光学镜片。在各类型的智能硬件中,大部分元件都是电子元器件,很少包含光学元件。较为困难的是,评价其质量的指标不能用常见的内存大小,主频高低,内核的数量等很直观的指标来衡量。看似简单的两个圆形镜片想要达到理想的成像效果,也包含深奥的学问。
笔者曾体验过多款VR头盔,对该领域较为有兴趣,加之是光学专业科班出身,工作中经常需要设计各类型的光学系统,在研究综合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几款VR头盔产品后,对VR头盔中的重要元件镜片做简单分析,并给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对VR爱好者在产品时能有所借鉴。
简单来说,VR头盔的两个镜片可以看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放大镜,如下图1光路剖面图所示,人眼处于左侧实线与光轴的焦点处,中间的为双凸镜片,右侧为屏幕,由于镜片有弯折光线的作用,人眼看到屏幕最上方x位置,而给人的感觉是沿着虚线从更高的位置进入人眼的,仿佛把屏幕放大到了x’的那么大,VR头盔强调的沉浸感,一方面取决于屏幕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镜片弯折光线的能力。因此,就引出了可视角(FOV)的概念,这也是广大VR厂商经常宣传的一个参数。
FOV
目前主要厂商宣称的FOV统计如下:
可以看出,大部分厂商的FOV都在100°左右,但笔者认为这个参数并没有非常大的实际价值。首先,不像内存或硬盘的大小,FOV没有一个可以明确测量的方法,厂商是否会虚标用户无法确定;第二,人在观察不处于视野中心的目标时,更倾向于转头,而不是斜眼看。引用百度一张人眼视角的示意图2可见,人眼水平最大视角甚至可以超过180度,而单眼舒适视角只有大约60度,在这个方位内人眼视力最敏感,超过了这个范围人会本能的转头。所以大家不必太纠结于该参数的大小,而更应该关注60度中心区域内的图像的清晰程度,以及实际使用佩戴的感受。一般来说,镜片尺寸越大,人眼会越不容易注意到透镜边缘,沉浸感更好,用户可以较为直观的比较该参数,目前绝大多数VR头盔镜片的尺寸都在50mm左右。
清晰度
作为VR界的标杆,DK1在初期镜片边缘图像的清晰度常常被用户诟病,这正是由于光学设计中的轴外像差所致。为了精确的测试DK1镜片光学设计的质量,本人曾经委托浙大光学系的老师在专门用于测量镜片成像质量的设备,传递函数(MTF)测试仪上定量的测量过其成像质量,从分析结果上看,离开中心区域稍远一些,其成像质量就大幅下降。这就好比我们使用质量一般的放大镜时会发现,边缘图像的会变模糊,其原因在于受到轴外像差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公司的处理方法是将透镜前后两个面都做非球面设计,如下图所示,尽可能降低轴外像差,提高边缘图像的像质。
目前塑料镜片的压模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压制出光学质量非常高的塑料镜片,因此像DK2等都采用了双面非球面的设计,用户可以关注VR头盔的镜片如果采用了非球面设计,在清晰度上一般会远高于非球面。当然,仅仅有优秀的光学设计也是不够的,制造工艺业对镜片质量的稳定性也有很高的影响,因此,如果VR厂商能够寻求大的代工厂为其加工镜片,也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之一。
色差
现在绝大部分的VR头盔在使用时候都会在边缘区域(边缘位置)出现红绿蓝的色边,也就是色散现象,这在使用高折射率材料时很容易出现,就像是白光在经过棱镜后会被分成五颜六色的光线。在DK1中,该现象尤为明显。从光学设计的角度来说,需要两种或更多的材料才能消除色散,因此原理上来说单镜片(一种材料)是无法解决的,DK2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图像显示之前,先用软件做了一个相反的颜色补偿,如图4所示,基本解决了该问题。
该方法仅仅是在软件层面做了修正,但会对图像清晰度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图像上的每一个像素都需要做一次反向色散的处理,增加了硬件负担,会降低图像的帧率。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多组材料不同的镜片组成消色差镜组,用光学的方法消除色边。这在镜头设计中已非常成熟,如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ic objective),能够完全消除图像的色差。
畸变
畸变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图像扭曲变形,给人以中间凸出(桶形畸变)或是凹陷(负畸变),这也属于像差的一种,是由于入瞳(也就是人眼)处于光学系统中的前后位置不同造成的,对球面镜片来说,该像差是不可避免的,如下图左侧图所示,并且随着FOV的增大,边缘图像畸变会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非球面的设计,如下图右所示,它可以大大降低图像的畸变,而且还能大大减轻镜的重量,这也是目前高度数眼镜片不再如瓶底那么厚的原因。
但由于单片式的镜片能够用来优化的参数极其有限,在满足提高清晰度,增大FOV的情况下就很难同时又满足消除畸变的目的。如何折中三者之间的得失就成为了镜片设计者所要重点关注的。鉴于目前的VR头盔方案都借鉴于DK2,从它的方案可知,它采用的依旧是类似于消除色散的方法,在图像呈现在使用者之前,先做一次桶形畸变用以抵消镜片带来的枕形畸变,如图6所示,从而使使用者感受不到由于镜片畸变造成的不真实感,经过分析DK1的SDK可知,其内部设置了4个畸变系数(k0~k3),组成一个畸变补偿方程,通过控制这四个量的大小来适配不同畸变程度的镜片,从而达到该SDK通用不同镜片的目的。
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缺陷,由于图像在显示中边缘的图像就已经被压缩了,因此经过透镜后虽然消除了畸变,但空缺的信息无法恢复,会出清晰度的下降问题,并且因为每一帧都要经过软件的后处理,对硬件性能的要求更高。最好的方式为镜片不要产生畸变,从而省略该预处理步骤。
近视调整
目前中国的近视发生率已超过33%,在高中以上的人口中更高达70%,而VR头盔的使用人群都集中在高学历人群中,他们在使用时如果不佩戴眼镜,往往看不清屏幕上的文字,更谈不上体验所谓的沉浸感了,因此会降低VR设备的普及度。
然而真的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了吗?笔者认为不然,其实该方法早已使用在很多单反相机中,如图7上图所示,单反的目镜边上有一个称为屈光度调节的旋钮,通过转动该旋钮,在一定范围内的近视使用者也能看清取景器里的图像,而无需佩戴眼镜。其原理如图7下图所示,取景器内部由多个独立的镜片组成,旋转旋钮相当于调节某两个镜片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改变进入人眼中光线发散或会聚程度的作用,它可以等效于一个变焦镜头。而这类型镜头的设计方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相当成熟的,如果VR头盔的镜片也由一片以上的镜片构成,则经过设计也可以达到调节屈光度的效果,用户不需要佩戴眼镜即可使用。
笔者经过多年的光学设计工作,体会到一个优秀的光学设计者必须在各种限制因素中做最好的权衡,如上文所提到的FOV,清晰度,色差,畸变等,还包括材料,体积,重量,价格,公差,可加工性等等因素。并且无论再优秀的设计也不能将所有指标同时达到最优,需要针对使用场合做一定的取舍,无数次的实验,以及和软件设计者协同工作。很多时候需要设计者有丰富的经验。一款优秀的VR头盔中的镜片往往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的好坏。
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在售的所有VR头盔的镜片都是单镜片,但限于能用于优化的参数过少,镜片的成像质量很难提高,像色散畸变这类像差,单镜片几乎是无法消除的,为此,镜片组的方案是未来的VR头盔中镜片的发展趋势,它除了能极大提升成像质量以外,还可以实现左右镜片分别调节屈光度,使得左右眼近视度数不同的人也能体验虚拟现实的真实感。
就在近日,微软研究越为Oculus提供设计了新的镜片,它就采用了四片两组的结构,可以大大提升图像清晰度,消除色散与畸变,如下图所示。
当然,由于镜片数量的增多,设计难度会更大,微软的设计方案的缺陷之一就是降低了FOV,但这并不是必然的,通过更优秀的设计方案可增大FOV。此外,多镜片的成本显然会高于单镜片,微软的镜片价格高达200美元,而DK2总价只有350美元,笔者相信随着光学设计方案的成熟,价格上还有很大下降余地。另外可以预见的是,多组镜片的安装公差会更严格,如同轴度,变焦槽精度等等,这都会要求有精度更高的模具与更细致的安装步骤,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设计时间与经费。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必然是VR头盔镜片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仅仅对VR头盔中的镜片做了简单的分析,影响一个VR产品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技术因素还包括屏幕的分辨率,跟踪算法,佩戴舒适度以及是否拥有充足的内容支撑等等,看似简单的产品其实包含着极高的积淀,这也是Oculus沉寂了两年才刚刚发布其消费版的原因。
-END-
光设群:纯光学设计的专业话题群,群人员为200人以内,版主做简要的判断后,邀请入群!
光学群:全开放的大群
版主已经为光学事业奋斗了27年
更多交流,敬请期待
光学群:全开放的大群
专业群:请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进入下记专业群!
非诚勿扰!以免占用有限资源!
更多交流,敬请期待
头盔镜片型号大全
点击上方蓝色“KOC”关注我们
头盔是骑行装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车友们也都是对自己的头盔爱护有加,但是再仔细的呵护也避免不了头盔的损伤。比如日常中因为不小心而造成各种的磕碰,以及骑行中的风沙的磨损都会伤害到您的头盔。而其中最容易磨损和受伤的就是头盔的镜片,一旦镜片受损大家往往就只能更换了事。
可是高阶头盔的价格不菲,其配件更是不便宜。拿大家熟知的SHOEI和ARAI的头盔来举例,一个原厂透明镜片的话,哪怕在某宝上也要卖到四百元左右。如果稍微受到损坏就要更换的话,长此下去对车友来说多少也多少是笔负担。就算是有些车友“有钱、任性”不在乎花钱多少,但是其需要的镜片万一在当地没有现货的话,这个等待到货的日子也是很让人头疼的。
那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以上的问题呢?当然可以!
现在就告诉大家如何只用4步就可修复损伤的镜片:
注:文中举例的头盔为八云自己的SHOEIX12,其原厂镜片的材质和市面上大多数头盔镜片的材质一样为聚碳酸酯,这种材料硬度很高,比较容易修复。
上图是八云在日常使用中不小心挂伤了镜片,刮痕并不很严重,且受损区域也没有对视线造成遮挡。但是不管他吧,自己看着难受(笔者强迫症重度患者);换新的吧,又觉得浪费;于是乎就仗着以前玩模型的时候打磨零件积攒下来的经验,便试着手修复已成“鸡肋”的镜片,正好也能将修复的过程分享给大家。
修复所需材料:
1000目的砂纸若干
1500目的砂纸若干
2000目的砂纸若干
(最好选用日产田宫水砂纸,国产砂纸往往虚标标号)
模型细目打磨膏一管(如没有的话可以用车漆抛光蜡代替)
手指头若干
抛光毛巾一条
小技巧:
砂纸沾水后打磨效果更好,并且不容易起粉尘
第一步:
首先用1000目的砂纸初步打磨,将被划伤镜片凹凸不平的地方全部磨平。
第二步:
用1500目的砂纸继续打磨,让被初步打磨过的镜片表面变得平整。
大家可以看到,这时候的镜片已经看不到划痕了,但是过粗的砂纸颗粒让镜片表面变成了“磨砂”的效果,看上去非常的模糊,这说明镜片表面还是不够光滑、平整。
第三步:
用2000目的砂纸精细打磨。
这个时候镜片上的划痕已经基本看不到了,没有了“磨砂”的感觉,而且镜片也已经变得透明了。但仔细看的话还是会发现细微的划痕,让镜片看起来不够通透。
第四步:
上打磨膏用抛光布来给镜片抛光。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费时的一步,在镜片被砂纸打磨过的地方均匀的涂上打磨膏不停的摩擦、抛光,使其变得光滑、平整。
注意不要一次性将打磨膏涂得过多,要多次涂抹,多次抛光。
其实对于这种精细的抛光来说,最好用的工具就是手指的皮肤,用手指来反复摩擦的抛光效果是非常好的。
不过八云比较懒,就用小型电钻装上羊毛轮来代替手指了,虽然效果不如手指摩擦来的效果好,但是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最终的成果了,上面照片中修复过的镜片在灯光的照射下还是会有一点“太阳纹”但是已经非常不明显了。如果最后一步抛光用的是手指的话,基本上是看不到这些"太阳纹"的。
最后:
如果你的镜片损伤的不是特别的严重,镜片本身没有开裂或是说划痕的深度没有超过镜片厚度1/3的话,不管是国产镜片还是进口镜片,基本上都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在家里自己动手修复。
让我们一起动手挽救我们的镜片吧。
TheEnd
头盔镜片型号对照表
头盔镜片拆除一共分为五步。1、先观察一下安装的位置,确定好箭头方向,推的时候按箭头方向推,箭头两端有都是卡洞,并确定好卡洞位置。2、确定好镜片的安装方向。3、先把镜片卡在箭头方向的一端,并把卡梢放进卡洞,一定要按下去,要不然按不进去。4、都卡好之后,有两个手指在没有卡好的一端使劲往下按。有时候可以一下子按下去,按不下去时可以退一下箭头的位置,手没劲可以用东西推。5、当两个卡端都卡好的时候就安装好了,卸下的时候推箭头的位置就可以了。头盔外部清洁:头盔表面会经常粘有灰尘和不小心弄的污渍,需要我们经常擦拭,我们一般是用柔软的布料擦拭,或者是用湿纸巾擦拭。如果是头盔上有擦不掉的污渍或者是大小不一的刮擦时,首先先用抹布把污渍或者是刮擦的地方擦拭干净。实在擦不干净的话可以去网上买汽车专用蜡擦拭,或者是去汽车4S店去打蜡。
头盔镜片型号怎么看图解
801是摩托车头盔镜片的型号。比较常见的有789,780,602以及801-809。
摩托车头盔有不同的尺寸和样式,如果你之前的镜片坏了或者是花了,那你可以根据型号重新配一个,这样就不需要再因为镜片坏了就购买新头盔了。
如果你的说明书丢了的话,可以把头盔图片给客服,客服一看就知道你的镜片型号。
头盔镜片型号tk316的大小
辨别头盔的好坏方法如下: 好的头盔是需要从质地、内衬、佩戴舒适性、透气性、风阻效果等判断的: 【质地】头盔一般使用发泡材料(受到撞击时破碎从而吸收振动,达到保护头部的效果)铸成,并有光滑的壳面; 【内衬】就是头盔内侧与头部接触的部分,它可以在平时提升佩戴舒适感,在头部受到撞击时产生缓冲作用。做工精良的头盔其内衬覆盖面大,质地更好,和头盔内侧粘合得也更结实; 【风阻效果】:头盔将人的头发收于盔内,本身就已减小了头部的风阻,而对于热衷于提升速度的朋友来说,头盔造型对风阻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 【用处】防撞、防止树枝树叶击打、防止飞石击打、分流雨水、透气、提速。带有帽檐的头盔能够防晒,在头盔上贴上反光标志还能在夜间骑行时防止误撞; 【佩戴舒适性】主要是因为重量、内衬、系带以及头围是否合适带来的个人感觉,佩戴舒适的头盔可以极大地减少骑行者头部及颈项受到的压迫并在遭受撞击时最大限度地提升保护效果; 【透气性】头部长期处于不透气状态会对头皮产生不良影响,也会让骑行者感觉不舒服。所以好的头盔或者是孔数比较多,或者是孔的面积比较大,这都是为了提升透气性。
头盔镜片型号种类
352和399都是这两种镜片的型号,没有特别的含义。
FF352和FF399是两款头盔。看数字可知,FF399后于FF352面世,并在FF352的基础上有所改进。FF399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双镜片设置。内镜片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制成,让车友在光线强烈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保护眼睛。
两者的镜片的区别有三:
1、重量不同。FF352重350g,FF399重300g。
上:FF352
下:FF399
2、价格不同。FF352价值75元,而FF399价值160元。
3、镜片可选择的类别不同。FF352有分透明、茶色、镀银和透明防雾镜片四类,而FF399只分了透明、茶色、镀银三类,并没有透明防雾镜片这一类。
江门市鹏程头盔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和经营摩托车安全头盔的一家港商独资企业。公司占地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食堂和宿舍。公司是以生产经营“MHR”品牌为主的现代化企业。其产品为全部出口,公司拥有优良的检测设备,生产喷涂自动流水线设备,及现代化厂房和一批管理、技术人员。
头盔镜片型号怎么看
看头盔镜片型号贴在镜片的外表的那层模。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是人们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分为军用头盔、警用头盔和民用头盔等。它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中国古代称为胄、首铠、兜鍪或头鍪。2021年3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发布的头盔产品监督抽查结果表明,近四成头盔产品质量不合格。发展历史头盔,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人为追捕野兽和格斗,用椰子壳等纤维质以及犰狳壳(qiúyúke)、大乌龟壳等来保护自己的头部。以阻挡袭击。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又发明了金属头盔。国外最早的金属头盔是公元前800年左右制造的青铜头盔。而我国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铜盔,正面铸有兽面纹,左右和后边可遮住人的耳朵和颈部,距今大约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殷墟铜盔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头盔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