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山推推土机型号及参数)

2024-04-01 18:08:2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推土机型号参数大全
  2. 山推推土机型号及参数
  3.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表
  4.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详解
  5. 推土机型号规格及功率
  6.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图片
  7.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大全
  8.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解读

推土机型号参数大全

推土机系列:产品有420、320、230、220、180、160、130、100、80马力9个档次,型号有SD42-3、SD32-5、SD18-5、SD23、D23S、SD23R、SD23B、SD22、SD22S、SD22C、SD22R、SD22E、SD22D、SD22F、SD22H、SD16、SD16L、SD16F、SD16R、SD16E、SD16B、SD13、SD13S、SD13B、SD08、SD08U、SD08B,有标准型、湿地型、超湿地型、沙漠型、高原型、电厂型、森林伐木型以及环卫型等变型产品。各种型号的推土机可根据客户的要求配置直倾铲、角铲、U型铲、环卫铲以及空调驾驶室、防翻滚驾驶室、简易驾驶室和三齿松土器、单齿松土器、铲运机等附属装置。

山推推土机型号及参数

发动机功率115kw等。由东方红802x2推土机参数表得知:东方红802x2推土机参数为发动机功率115kw,发动机型号D6114ZG5B,发动机额定转速1800r/min,整机使用质量17500kg,推土铲宽度3270mm等。推土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挖掘、运输和排弃岩土的土方工程机械,在露天矿有广泛的用途。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表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标准

2.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开挖基坑(槽)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规程

2.3术语

2.3.1机械挖土

用合适的挖掘机、运输车辆、推土机等机械对基坑(槽)及管沟土方进行挖除。

2.3.2坡度

土方边坡的高宽之比值。

2.4施工准备

2.4.1 技术准备

2.4.1.1 施工技术人员应对土方开挖中具备的资料逐一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2.4.1.2 对设计或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

2.4.1.3 测设开挖边线桩、外放控制桩。控制桩应避开机械行驶路线,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2.4.1.4 根据地质资料还应做好下列工作

a)若施工区域、机械行驶道路、机械停置点地表下较浅处有墓穴、空洞以及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应在开挖前处理。

b)若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标高,开挖前还应做好降水工作。

1)地下水位和基底基本持平时,可采取开挖到基底后在基底人工修明渠集水,由明渠将水流引至集水坑再集中用水泵抽水的方法控制水位,方便下一步工作。

2)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采取井点降水。即在基坑(槽)管沟开挖边线外2m~3m处四周布置井点。来水方向可多布置井眼。布井数量、井深可根据水位、流量等计算确定。

3)水位降至基底标高以下不小于0.5m后方可开挖。

2.4.1.5 确定机械行驶坡道

a)分层开挖时应根据现场大小、地形、运输车辆的出口位置确定合理的施工坡道。

b)坡道有三种位置及形式:见图2-1所示。

 

 

 

 

 

图a 外坡道       图b 内坡道       图c 内外坡道

图2-1 坡道位置及形式

2.4.1.6合理安排运输车的行驶路线和弃土场。

2.4.1.7 土方平衡计算: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挖、填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调配,减少重复挖运。

2.4.1.8 人员及机械配备:根据工程规模大小、难易程度、运距、工期、质量等要求配足施工所需的挖土机械、运输车辆、整平机械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手。形**员和机械配置的合理组合。

2.4.1.9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报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批。

2.4.1.10 完成图纸会审工作。

2.4.1.11 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4.1.12 填写开工报告并报送监理或建设单位批准,确定开工日期。

2.4.2物资准备

2.4.2.1 定位用木桩、龙门板、线绳、20#铅丝、白灰等。

2.4.2.2 基坑(槽)作简单支护时所用材料。

2.4.2.3 雨季施工时应准备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

2.4.2.4 冬季施工时应准备基底保温覆盖材料。

2.4.3施工设施准备

2.4.3.1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自卸汽车等。

常用挖掘机型号参数见表2-1。

常用推土机型号参数见表2-2。

2.4.3.2工具用具

主要工具用具: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铅丝等。

2.3.3.3监测装置

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坡度尺、钎探设施等。

2.4.4作业条件准备

表2-1 推荐几种型号挖掘机性能参数

型号

EX200

PC220---5

EX300

  标准斗容量(m3)

0.8

1.0

1.38

最大挖掘高度(m)

9.17~9.60

8.9~9.70

10.22

最大挖掘深度(m)

5.98~6.67

5.54~7.73

7.38

最大垂直挖掘深度(m)

5.14~6.05

4.97~7.07

6.48

最小回转半径(m)

3.53~3.54

3.63~3.64

4.45

注:最大挖土高度、最大挖土深度及最大垂直挖掘深度取决于前臂的长度。

表2-2 推荐几种型号推土机性能参数

      型号

T120

T140

T160

功率kW

88

103

122

铲宽(mm)×高(mm)

直铲3776×960

直铲3240×1075

角铲3640×934

直铲3416×1110

推土铲最大提升高度(mm)

直铲1010

直铲913

角铲960

直铲1110

最大牵引力(kN)

122.8

135

163

最大切入深度(mm)

510

400

545

2.4.4.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4.4.2 建(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自检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4.4.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2.4.4.4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后才能开挖。

2.4.4.5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4.4.6 确定土方机械时,应综合考虑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等因素,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为原则。

2.4.4.7 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2.4.4.8 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应配备人工进行。

2.5施工工艺

2.5.1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艺流程见图2-2。

2.5.2操作要求

2.5.2.1测量放线

a)基坑(槽)及管沟尺寸应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一般基底尺寸应比模板设计尺寸增宽1.5m左右。当基底为渗水土质,槽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当不设模板时,可按基础尺寸和施工操作工作面、最小回填工作宽度要求确定基底开挖尺寸。根据基底尺寸和坡比换算出上口开挖尺寸。

b)测设开挖边线桩,外放控制桩。控制桩应避开机械行使路线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做好放线记录。

c)采取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平面布置图放出井点位置。

2.5.2.2确定坡度

a)当土质为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且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槽)及管沟时可不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

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2-3的规定。

b)挖方深度超过表2-3规定的且在5m以内,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2-4的规定。

c)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

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

图2-2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流程

表2-3 基坑(槽)和管沟不加支撑时的容许深度(m)

项次

土 的 种  类

容许深度

1

2

3

4

5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

硬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及粉土

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

坚硬的黏土

硬塑、可塑的黄土

1.00

1.25

1.50

2.00

2.50

表2-4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

序号

土的类别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25

2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粉质黏土

1∶0.67

1∶0.75

1∶1.00

4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

1∶0.50

1∶0.67

1∶0.75

5

硬塑的粉质土、黏土

1∶0.33

1∶0.50

1∶0.67

6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1.00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5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

2-5确定。

表2-5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50

一般性黏土

1∶0.75~1∶1.00

硬、塑

1∶1.00~1∶1.25

1∶1.50或更缓

碎石类土

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

1∶0.50~1∶1.00

充填砂土

1∶1.00~1∶1.50

注:1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

2 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3 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

2.5.2.3设置排水系统与降水

a)基坑(槽)及管沟开挖应在四周或两侧围以土堤或截水沟,安装接通临时排水管道,以防地下水再渗入基坑。

b)地下水位高时采用大口径管井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基坑标

高以下1m左右方可开挖。

2.5.2.4土方开挖

a)开挖上口线:在施工中上口开挖线经常被散土层覆盖看不

清楚,放线员要立即补撒未挖部分已看不清楚的边线并保证其准确无误。

    b)上下层有错台要求时,下层开挖前应重新放好该层的开挖

边线,并做好控制桩加以保护。

c)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或台阶形。

d)城市挖方因临近建筑物限制无法放坡,采用护坡桩时要有护坡桩施工方案。

e)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

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

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果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f)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30cm左右为宜。

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土,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g)开挖方式:宜采用纵向由里向外先两侧后中间的方式开挖,见图2-3所示。

 

 

 

 

 

 

 

 

 

图2-3 开挖方式

h)分层开挖:开挖深度超过机械一次挖掘深度时应分层开挖。

1)地下无障碍物时,分层原则宜上层薄下层厚,这样便于运输车辆重载爬坡,但分层厚度不宜相差太大,否则影响挖掘机的最佳挖土深度效能。

2) 地下有建筑物、构筑物等障碍物时,分层原则宜上层稍厚下层稍薄。这样挖掘机拔杆伸的相对较远,方便清除障碍物和清理基底工作。

2.5.2.5边坡检查修整

a)边坡检查: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开挖的边坡坡度,随时

校核。

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用按设计边坡坡度制作的三角靠尺或仪器检查。三角靠尺见图2-4所示。

 

 

 

 

 

 

 

图2-4 三角靠尺

1)三角靠尺检查方法:用靠尺斜边靠在边坡上观察吊线锤是否与竖直角边重合,若重合说明坡度符合要求(见图2-4);若吊线锤在竖直直角边外,则坡度大于标准要求,此情况施工中不应出现(见图2-5);若吊线锤在竖直角边内,说明坡度小于标准要求(见图2-6),此情况施工中可以校正。

 

 

 

 

 

 

 

 

图2-5 坡度大于要求的情况  图2-6 坡度小于要求的情况

2)上下层有错台要求时下层开挖前应重新放好该层的开挖边线,并做好控制桩加以保护。

b)边坡修整:施工中应随挖随修整,最后再进行一次全面修坡。

2.5.2.6修帮、清底

a)机械挖土时,为不扰动基底土的结构,应在基底标高上预

留20cm~30cm厚土用人工配合清理至基底标高。

b)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2.5.2.7验收

a)基坑挖完后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

b)一般用表面检查验槽法,必要时采用钎探检查(钎探方法见附录A)或洛阳铲探检查,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经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返修并重新验收。

2.5.3季节性施工要求

2.5.3.1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必须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2.5.3.2 雨季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5.3.3 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浇筑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2.5.3.4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季施工。如必须在冬季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期施工开挖要求进行。

2.5.3.5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

2.5.3.6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2.6质量控制标准

2.6.1主控项目

机械挖土的标高、长度、宽度、边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6的规定。

2.6.2一般项目

机械挖土的表面平整度、基地土特性应符合表2-6的规定。

2.6.3其他质量控制要求

2.6.3.1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2.6.3.2 基底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2.6.3.3 施工顺序: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

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2.6.3.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

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2.6.3.5 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

表2-6 机械开挖土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验方法

基坑、基

槽、桩基

挖方场

地平整

管沟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

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500

-150

+100

经纬仪

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设计

要求

设计

要求

 用坡度尺检查

1

表面平整度

20

5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土样分析

或观察

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2.7产品防护

2.7.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

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其是否正确。

2.7.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

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2.7.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2.8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

2.8.1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2.8.1.1 施工现场出入口旁设置简易洗车装置,主要有存水箱、洗车机、排水沟、沉淀池等。

2.8.1.2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及时洒水。运输车辆行驶公路前车箱应包裹严实,防止路途遗撒;车轮泥土冲洗干净;安排专人清扫出入口和运输沿线道路。

2.8.2危险源控制措施

2.8.2.1 特种机械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8.2.2运输车辆出入的大门口、作业区域边缘距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较近的、现场储油罐、配电箱等有危险的地方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告标牌,储油罐、修理车间及易引起火灾的地方应配有灭火器。

2.8.2.3 开挖的基坑(槽)管沟四周应设置安全围栏并保证其牢固可靠。

2.8.2.4 配合机械施工的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2.8.2.5 施工机械必须按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8.2.6 施工现场应有专职负责安全的安全员。

2.9质量记录

执行本标准应形成以下质量记录:

A1001 土方开挖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04-B1008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批表

04-B1016 开工前施工图纸会审记录

04-B1019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B102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C1106 地基验槽记录

C1201 规划部门的定位坐标、高程控制摘录

C1202 施工放线控制网记录

C1203 施工放线验收记录

 

注:以上表式采用《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所规定的表式。

2.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开挖基坑(槽)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规程

2.3术语

2.3.1机械挖土

用合适的挖掘机、运输车辆、推土机等机械对基坑(槽)及管沟土方进行挖除。

2.3.2坡度

土方边坡的高宽之比值。

2.4施工准备

2.4.1 技术准备

2.4.1.1 施工技术人员应对土方开挖中具备的资料逐一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2.4.1.2 对设计或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

2.4.1.3 测设开挖边线桩、外放控制桩。控制桩应避开机械行驶路线,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2.4.1.4 根据地质资料还应做好下列工作

a)若施工区域、机械行驶道路、机械停置点地表下较浅处有墓穴、空洞以及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应在开挖前处理。

b)若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标高,开挖前还应做好降水工作。

1)地下水位和基底基本持平时,可采取开挖到基底后在基底人工修明渠集水,由明渠将水流引至集水坑再集中用水泵抽水的方法控制水位,方便下一步工作。

2)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采取井点降水。即在基坑(槽)管沟开挖边线外2m~3m处四周布置井点。来水方向可多布置井眼。布井数量、井深可根据水位、流量等计算确定。

3)水位降至基底标高以下不小于0.5m后方可开挖。

2.4.1.5 确定机械行驶坡道

a)分层开挖时应根据现场大小、地形、运输车辆的出口位置确定合理的施工坡道。

b)坡道有三种位置及形式:见图2-1所示。

 

 

 

 

 

图a 外坡道       图b 内坡道       图c 内外坡道

图2-1 坡道位置及形式

2.4.1.6合理安排运输车的行驶路线和弃土场。

2.4.1.7 土方平衡计算: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挖、填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调配,减少重复挖运。

2.4.1.8 人员及机械配备:根据工程规模大小、难易程度、运距、工期、质量等要求配足施工所需的挖土机械、运输车辆、整平机械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手。形**员和机械配置的合理组合。

2.4.1.9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报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批。

2.4.1.10 完成图纸会审工作。

2.4.1.11 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4.1.12 填写开工报告并报送监理或建设单位批准,确定开工日期。

2.4.2物资准备

2.4.2.1 定位用木桩、龙门板、线绳、20#铅丝、白灰等。

2.4.2.2 基坑(槽)作简单支护时所用材料。

2.4.2.3 雨季施工时应准备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

2.4.2.4 冬季施工时应准备基底保温覆盖材料。

2.4.3施工设施准备

2.4.3.1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自卸汽车等。

常用挖掘机型号参数见表2-1。

常用推土机型号参数见表2-2。

2.4.3.2工具用具

主要工具用具: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铅丝等。

2.3.3.3监测装置

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坡度尺、钎探设施等。

2.4.4作业条件准备

表2-1 推荐几种型号挖掘机性能参数

型号

EX200

PC220---5

EX300

  标准斗容量(m3)

0.8

1.0

1.38

最大挖掘高度(m)

9.17~9.60

8.9~9.70

10.22

最大挖掘深度(m)

5.98~6.67

5.54~7.73

7.38

最大垂直挖掘深度(m)

5.14~6.05

4.97~7.07

6.48

最小回转半径(m)

3.53~3.54

3.63~3.64

4.45

注:最大挖土高度、最大挖土深度及最大垂直挖掘深度取决于前臂的长度。

表2-2 推荐几种型号推土机性能参数

      型号

T120

T140

T160

功率kW

88

103

122

铲宽(mm)×高(mm)

直铲3776×960

直铲3240×1075

角铲3640×934

直铲3416×1110

推土铲最大提升高度(mm)

直铲1010

直铲913

角铲960

直铲1110

最大牵引力(kN)

122.8

135

163

最大切入深度(mm)

510

400

545

2.4.4.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4.4.2 建(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自检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4.4.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2.4.4.4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后才能开挖。

2.4.4.5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4.4.6 确定土方机械时,应综合考虑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等因素,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为原则。

2.4.4.7 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2.4.4.8 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应配备人工进行。

2.5施工工艺

2.5.1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艺流程见图2-2。

2.5.2操作要求

2.5.2.1测量放线

a)基坑(槽)及管沟尺寸应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一般基底尺寸应比模板设计尺寸增宽1.5m左右。当基底为渗水土质,槽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当不设模板时,可按基础尺寸和施工操作工作面、最小回填工作宽度要求确定基底开挖尺寸。根据基底尺寸和坡比换算出上口开挖尺寸。

b)测设开挖边线桩,外放控制桩。控制桩应避开机械行使路线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做好放线记录。

c)采取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平面布置图放出井点位置。

2.5.2.2确定坡度

a)当土质为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且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槽)及管沟时可不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

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2-3的规定。

b)挖方深度超过表2-3规定的且在5m以内,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2-4的规定。

c)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

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

图2-2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流程

表2-3 基坑(槽)和管沟不加支撑时的容许深度(m)

项次

土 的 种  类

容许深度

1

2

3

4

5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

硬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及粉土

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

坚硬的黏土

硬塑、可塑的黄土

1.00

1.25

1.50

2.00

2.50

表2-4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

序号

土的类别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25

2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粉质黏土

1∶0.67

1∶0.75

1∶1.00

4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

1∶0.50

1∶0.67

1∶0.75

5

硬塑的粉质土、黏土

1∶0.33

1∶0.50

1∶0.67

6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1.00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5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

2-5确定。

表2-5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50

一般性黏土

1∶0.75~1∶1.00

硬、塑

1∶1.00~1∶1.25

1∶1.50或更缓

碎石类土

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

1∶0.50~1∶1.00

充填砂土

1∶1.00~1∶1.50

注:1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

2 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3 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

2.5.2.3设置排水系统与降水

a)基坑(槽)及管沟开挖应在四周或两侧围以土堤或截水沟,安装接通临时排水管道,以防地下水再渗入基坑。

b)地下水位高时采用大口径管井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基坑标

高以下1m左右方可开挖。

2.5.2.4土方开挖

a)开挖上口线:在施工中上口开挖线经常被散土层覆盖看不

清楚,放线员要立即补撒未挖部分已看不清楚的边线并保证其准确无误。

    b)上下层有错台要求时,下层开挖前应重新放好该层的开挖

边线,并做好控制桩加以保护。

c)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或台阶形。

d)城市挖方因临近建筑物限制无法放坡,采用护坡桩时要有护坡桩施工方案。

e)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

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

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果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f)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30cm左右为宜。

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土,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g)开挖方式:宜采用纵向由里向外先两侧后中间的方式开挖,见图2-3所示。

 

 

 

 

 

 

 

 

 

图2-3 开挖方式

h)分层开挖:开挖深度超过机械一次挖掘深度时应分层开挖。

1)地下无障碍物时,分层原则宜上层薄下层厚,这样便于运输车辆重载爬坡,但分层厚度不宜相差太大,否则影响挖掘机的最佳挖土深度效能。

2) 地下有建筑物、构筑物等障碍物时,分层原则宜上层稍厚下层稍薄。这样挖掘机拔杆伸的相对较远,方便清除障碍物和清理基底工作。

2.5.2.5边坡检查修整

a)边坡检查: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开挖的边坡坡度,随时

校核。

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用按设计边坡坡度制作的三角靠尺或仪器检查。三角靠尺见图2-4所示。

 

 

 

 

 

 

 

图2-4 三角靠尺

1)三角靠尺检查方法:用靠尺斜边靠在边坡上观察吊线锤是否与竖直角边重合,若重合说明坡度符合要求(见图2-4);若吊线锤在竖直直角边外,则坡度大于标准要求,此情况施工中不应出现(见图2-5);若吊线锤在竖直角边内,说明坡度小于标准要求(见图2-6),此情况施工中可以校正。

 

 

 

 

 

 

 

 

图2-5 坡度大于要求的情况  图2-6 坡度小于要求的情况

2)上下层有错台要求时下层开挖前应重新放好该层的开挖边线,并做好控制桩加以保护。

b)边坡修整:施工中应随挖随修整,最后再进行一次全面修坡。

2.5.2.6修帮、清底

a)机械挖土时,为不扰动基底土的结构,应在基底标高上预

留20cm~30cm厚土用人工配合清理至基底标高。

b)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2.5.2.7验收

a)基坑挖完后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

b)一般用表面检查验槽法,必要时采用钎探检查(钎探方法见附录A)或洛阳铲探检查,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经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返修并重新验收。

2.5.3季节性施工要求

2.5.3.1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必须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2.5.3.2 雨季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5.3.3 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浇筑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2.5.3.4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季施工。如必须在冬季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期施工开挖要求进行。

2.5.3.5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

2.5.3.6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2.6质量控制标准

2.6.1主控项目

机械挖土的标高、长度、宽度、边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6的规定。

2.6.2一般项目

机械挖土的表面平整度、基地土特性应符合表2-6的规定。

2.6.3其他质量控制要求

2.6.3.1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2.6.3.2 基底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2.6.3.3 施工顺序: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

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2.6.3.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

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2.6.3.5 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

表2-6 机械开挖土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验方法

基坑、基

槽、桩基

挖方场

地平整

管沟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

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500

-150

+100

经纬仪

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设计

要求

设计

要求

 用坡度尺检查

1

表面平整度

20

5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土样分析

或观察

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2.7产品防护

2.7.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

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其是否正确。

2.7.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

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2.7.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2.8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

2.8.1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2.8.1.1 施工现场出入口旁设置简易洗车装置,主要有存水箱、洗车机、排水沟、沉淀池等。

2.8.1.2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及时洒水。运输车辆行驶公路前车箱应包裹严实,防止路途遗撒;车轮泥土冲洗干净;安排专人清扫出入口和运输沿线道路。

2.8.2危险源控制措施

2.8.2.1 特种机械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8.2.2运输车辆出入的大门口、作业区域边缘距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较近的、现场储油罐、配电箱等有危险的地方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告标牌,储油罐、修理车间及易引起火灾的地方应配有灭火器。

2.8.2.3 开挖的基坑(槽)管沟四周应设置安全围栏并保证其牢固可靠。

2.8.2.4 配合机械施工的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2.8.2.5 施工机械必须按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8.2.6 施工现场应有专职负责安全的安全员。

2.9质量记录

执行本标准应形成以下质量记录:

A1001 土方开挖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04-B1008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批表

04-B1016 开工前施工图纸会审记录

04-B1019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B102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C1106 地基验槽记录

C1201 规划部门的定位坐标、高程控制摘录

C1202 施工放线控制网记录

C1203 施工放线验收记录

 

注:以上表式采用《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所规定的表式。

扫码关注

共同进步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详解

SD13plus全液压推土机性能参数

长×宽×高(mm)(不含松土器):4492×3185×2490;

使用重量(t)(不含松土器):13.7;

发动机型号:SC8D143G2B1;

净功率/额定转速(kW/rpm):95.5/1900;

接地比压(Mpa):0.063;

铲刀型式:直倾铲;角铲;

铲刀容量(m3):直倾铲3.158;角铲2.33。

SD13plus全液压推土机适用工况:土方工程。

推土机型号规格及功率

推土机的功率和它的型号是相对应的,是国家标准。推土机的型号一般有下列几种:TY120,TY140,TY160,TY180,TY220......等。T表示推土机,Y表示液压式;120、140、160、180、220推土机等表示马力。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图片

推土机的功率和它的型号是相对应的,是国家标准。推土机的型号一般有下列几种:ty120,ty140,ty160,ty180,ty220......等。t表示推土机,y表示液压式;120、140、160、180、220推土机等表示马力。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大全

日本小松制作所的D155型、D85型、D65型三种基本型推土机。国产化后,定型为TY320型、TY220型、TY160型基本型推土机。TY220型推土机系列产品,包括TSY220型湿地推土机、TMY220型沙漠推土机、TYG220型高原推土机、TY220F型森林伐木型推土机、TSY220H型环卫推土机和DG45型吊管机等。TY320型和TY160型系列推土机也在拓展类似的系列产品。TY160系列中还有TSY160L型超湿地推土机和TBY160型推扒机等。推土机现状简介主要是通用型推土机、湿地型推土机以及适应西部大开发达高原型推土机。经历了20多年的稳步发展,我国推土机行业已形成从59kW(80马力,山推的SD08推土机,在5.12汶川地震中,由俄罗斯米-26直升机吊起到施工现场)到309kW(420马力,为山推开发的SD42推土机。主要出口到俄罗斯,山推在2009年山推将520马力的推土机纳入科研计划)规格齐全的产品系列,至今也已经研制成功。而且还出现了根据不同作业工况的需要,采用不同配置模块的变型产品,基本上满足了国内土石方工程对推土机产品的需求。另外山推的以推土机为主各类机械也不断地出口国外,已经出口至103个国家和地区,开拓了国际市场。

推土机型号及参数解读

  还记得去年8月发生的国外网友为了一张推土机照片吵翻天的事情吗?(点击查看相关阅读)

  当时利勃海尔拒绝发表意见,而现在,临近慕尼黑宝马展了,利勃海尔终于承认该推土机的型号为PR776,并确认其将参加慕尼黑宝马展。

PR776在澳大利亚的煤矿

  除了发布两张PR776的图片,利勃海尔还公布了部分技术参数,包括最大重量为74吨,配备12气缸柴油机,功率565千瓦,满足美国EPATier2排放标准,采用静液传动等。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其发动机型号为利勃海尔D9512,与R9150挖掘机所使用的相同,大于卡特D10T2的447千瓦和小松D375A-6的455千瓦。

  而采用静液传动的74吨推土机,无疑使得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静液传动推土机,因为虽然各大推土机厂商都有静液传动推土机产品,但都相对较小,卡特D10T和小松D375A都达到了70吨级,但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液力机械传动加离合器转向的方式,无疑利勃海尔PR776的性能在理论上要强于前二者。

PR776的前部

PR776的后部

  另外,利勃海尔PR776还采用了以往只有卡特彼勒采用的高驱动形式,这也是上次引发争论的原因,这个问题在此前的文章中讨论过了。

  无论如何,静液传动与高驱动相结合,将使PR776如虎添翼,成为卡特D10T和小松D375A的有力的竞争对手。当然,当前的市场形势依然很严峻,PR776想取得一席之地也并不容易,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PR776的驾驶室

  根据照片,利勃海尔PR776已经至少在澳大利亚的煤矿现场进行了测试,而另外的照片显示,其驾驶室非常简洁,由于采用高驱动的原因,驾驶室位置有所升高,使得视野更加良好。

行走/转向手柄

PR776的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