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窦娥冤戏曲第三折(100句)

2023-01-06 15:06: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窦娥冤戏曲

1、悲剧不是悲哀,不是悲惨。它不是灾难剧,也不是苦情剧。悲剧是在个体生命的挣扎、对抗、毁灭的过程中,得到的关于生命在更高维度的价值。

2、从语文教学原则着眼,各类文体包括戏剧在内,有共同遵循的原则。比如,确定教学设计的起点,找到课堂教学的起点,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从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定位着眼,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教学有差异,也有其共同性。我们再来看两个案例:

3、很多地方戏曲如徽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桂剧、滇剧编演的《六月雪》,汉剧的《羊肚汤》、《斩窦娥》,川剧高腔的《金锁记》,也都是取材《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改编作品。此外,各种说唱艺术,如鼓词、宝卷、子弟书等等,也都有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者。《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关汉卿。

4、首先,窦娥的出身。他有一个儒生父亲,三岁上没了娘。7岁那年,穷酸父亲借了钱还不起,就把她送给债主蔡婆婆做童养媳。蔡婆另外送了10两银子给亲家作赴京赶考的盘缠。

5、很多地方戏曲如徽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桂剧、滇剧编演的《六月雪》,汉剧的《羊肚汤》、《斩窦娥》,川剧高腔的《金锁记》,也都是取材《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改编作品,此外,各种说唱艺术,如鼓词、宝卷、子弟书等等,也都有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者。

6、蒙元时期,文人地位一落千丈,大批文人下水从事戏曲创作和演出。有了专业剧作家的加入,原本一直由传统剧目和民间地方戏苦苦支撑的中国戏曲,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7、《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窦娥冤》是中国著名悲剧之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zinch

8、备注:窦娥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9、刽子手甲: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10、从怨妇成长为复仇女神,使得窦娥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代言着一种女性生命的成长。因为毕竟她不像普通的怨妇一样只会怨天怨地怨命,她不仅看到命运的悲剧,还看到了社会的悲剧:“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11、“兀那厮,靠后!”(张驴儿初进家门拜见她时她的回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这个混蛋,滚一边去!”)

12、中国没有悲剧,并不是说中国没有悲剧作品。

13、窦(疑惑的抬起头):这位相公,你是谁?怎知我窦娥名也。

14、“夫王者有过,异见于国;不改,灾见草木;不改,灾见于五谷;不改,灾至身。”(《论衡·异虚篇》)

15、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能避免恶,人的心灵不会改变,不合理和罪恶源自人的心灵本身。”

16、一位高中教师异地执教《雷雨》一课。上课学生语文基础很好,教师请学生搜集有关《雷雨》的课程资源,提前自读课文,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课堂分组展示学习成果。结果学生写出了30多篇有关《雷雨》的文章,课堂上展示的学习成果异常精彩,得到听课教师好评。

17、对于外国剧作可以采用不同译本的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人物语言的理解。

18、齐读:(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9、2017年参加平川区中恒少儿平台演出荣获一等奖,2020年在靖远“农商杯”首届秦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平川区“麒骏杯”秦腔大奖赛获二等奖。

20、三是立足于专题阅读的语文学习活动:

二、窦娥冤戏曲第三折

1、《窦娥冤》是根据《列女传》“东海孝妇”的故事改编。

2、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窦娥冤》课程内容在思维品质提升上具备训练价值。由于传世的元杂剧剧本以晚明臧懋循所编《元曲选》影响最大,故而在文本认定上存在不小分歧。国内文学史研究基本以此书为依据,但海外汉学态度相反,如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认为:“这些作品经过了晚明的大量修订,反映了编者而非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思想观念。所以,对于杂剧、散曲,本章只讨论那些可以明确系年于元代的文本”“元杂剧”在这部文学史中实际是缺席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全球视野是发展趋向,故而以元杂剧的这一纷争作为思维训练的题目、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3、这种物质崇拜,在文中还有多处体现:譬如桃杌,给告状的人下跪,把他们当作衣食父母;譬如窦天章,拿女儿抵债并换取盘缠进京求取功名;譬如赛卢医,为逃二十两银子的债而杀人;譬如窦娥,指望用今生的吃苦修行换取来生的平安幸福……

4、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妇女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还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

5、追寻爱情的小寡妇,智撕渣男的风月女……这都是唐宋诗人不敢或不屑于写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为了向宋代名流致敬,关汉卿还把柳永(南宋词人)搬上舞台,主角当然是柳永的情人谢天香,风流才子柳永则是个呆头呆脑的傻姑爷形象。

6、张晓红,1969年9月11日出生于河南省三门峡英豪,1990年毕业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是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老师亲传弟子。中国共产党员,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的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艺德标兵,洛阳戏曲协会理事,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洛阳市优秀专家。现任洛阳曲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副院长。

7、《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此剧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张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8、二是立足于朗读的语文学习活动:

9、戏剧教学要定位于剧本的文学性

10、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11、天地给了人们报应,她仍坚持复仇,让父亲为自己伸冤。(中国式的仇恨:一个都不宽恕!)

12、“不提防”(信任官府,羊入虎口)

13、临刑之时,满腔悲愤的窦娥再次道出自己的冤屈,在最后无果的情况下,她狠狠的说:我今将含冤赴死,特许誓愿三桩,一是我冤血溅白练,二是我冤六月飞雪,三是我冤死后大旱三年。果然,窦娥的冤屈惊了天地,在窦娥死后,她的三桩誓愿也被天地感动的一一实现。

14、凤凰台“锵锵三人行”的节目里曾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1997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在陕西境内伏虎山区的一条公路上,一个女司机开着一辆满载乘客的长途客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车上三名歹徒侮辱漂亮的女司机,女司机情急呼救,全车乘客噤若寒蝉。只有一个瘦弱的男子挺身而出,却被歹徒打伤在地。男子呼吁全车人制止暴行,却无人响应,任凭女司机被拖至丛林被强暴。女司机回来后无情地驱赶瘦弱男子下车,然后加足了马力,将车开下四百米深的悬崖,女司机、歹徒和全车乘客无一生还。

15、总之,我们主张把戏剧教学定位在剧本的文学性上,而不是当作表演艺术;剧本的文体确定性在整体上决定了教有定法,剧本的文本特殊性决定了教无定法。戏剧教学作为语文学习活动,在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戏剧文本的静态研究与学习活动的动态生成。在把握好戏剧教学的根本特点和能力导向的前提下,采用的语文学习活动方式才可能是恰切的,否则事倍功半。

16、(摘要)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到育人之本的高度,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贯彻与体现,显得尤为重要。《窦娥冤》剧作的语言是元代北方口语的代表,具有当行本色的特点,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对元杂剧文本传承方式的探寻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汉卿在剧作关目上的精心设计则蕴含了中国古代戏剧审美的独特倾向;“天人感应”是窦娥冤屈得雪的逻辑基础,它同时还是东方智慧的凝聚,钱穆、季羡林两位先生都曾对此有过阐述,因而不乏文化传承的意义。

17、诗人:我怎敢取笑你,我是诚心想帮你。

18、开展剧本配音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展现自己对剧本中人物的理解和把握。

19、个人简介:韦晓云,澄城县剧团专业演员,澄城县冯原镇西社村人,国家三级演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澄城县第六届政协委员,澄城县2016十佳百人,县剧团工会主席

20、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关注“大鼎豫剧”公益号,免费观看经典戏剧、曲艺、新闻轶事及深度哲文,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

三、窦娥冤戏曲鉴赏论文2000字

1、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

2、执教者表现出了较好的教学素质。第他自身有大学时代演话剧的底子,因此懂得从戏剧语言的品读入手进入文本,尤其是跟学生分角色品读关键对话,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第贴近文本分析文本人物性格。老师请学生根据课文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学生讨论得十分热烈,也自然没有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入文本,分析论证,各执一词,言之成理。这使得课堂流程顺畅,避免了课文长、没有时间朗读全文的不足。其实,这个问题隐含的逻辑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就要读课文找证据,这恰好符合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这节课得到评课专家的肯定,关键在于抓住了戏剧中最富特点的对话去分析人物,既迁移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又彰显了剧本的案头特色。

3、这一块也由于估计课堂时间不够而舍弃了。

4、中国古代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般可追溯到先秦的巫觋传统,但完整的戏曲文本却迟至元代才出现。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的翘楚,如同时代的熊梦祥即赞其“为一时之冠”故其作品是元杂剧既有成就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戏曲早期文本形态的凝聚。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文学进化论”的观点被普遍接受,《窦娥冤》的文学价值得以揭示和认可,如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该剧“既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即从“世界”与“悲剧”两个角度加以肯定,经典地位不可撼动。

5、实际上,在周青死后的第三年,新任东海郡太守为表白前任对于周青的错判及孝妇的忠烈之情,在郯城为孝妇周青修建了东海孝妇祠,以及东海孝妇冢。“东海孝妇”的事迹也由此开始颂传,最后被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列入其著作《烈女传》中。

6、窦:这位相公,你就先走吧,你这番苦心,窦娥来世再报答。(转向甲乙)两位哥哥,为何还不动手,你们既然要杀我,又为何迟迟不动手,眼看着我泪眼枯干,悲壮散去,你们以为这个游戏很好玩么?

7、了解了情况后,父子两居功求赏耍起了无赖,要一同入赘:

8、(诗人出,张望法场,蓦然发现犯人,高声叫):刀下留人!

9、“没来由”(清白做人,枉陷死罪)

10、“跨界”艺术非戏剧教学的选项

11、从文体知识角度查找“戏剧”的词条,《辞海》的文学分册中找不到,要到艺术分册中找。这表明,戏剧是被当作综合艺术而划归艺术门类的,只有剧本才算是文学四分法中的一类。语文教学就应该着眼于戏剧的剧本文学性来“搭台唱戏”。

12、当地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13、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14、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

15、插入后现代课本剧:劫法场的浪漫。(学生现场表演)

16、窦:这位相公,窦娥已是将死之人,你就不要再取笑奴家了。

17、1998年,某高中校内教研活动,一位古代文学功底不错的青年教师执教《窦娥冤》(选场),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女生身披白布扮演窦娥,在讲台上声泪俱下地诵读“滚绣球”等唱词。

18、在艺术特色上,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19、父,女:日思念 夜思念

20、所以,《窦娥冤》本质上不是一个冤案。窦娥高举着儒家人格的妇道,孝道,以一己之肉身去对抗荒诞的世道。这里面分明就是西方悲剧所推崇的庄严的悲壮。

四、窦娥冤戏曲鉴赏

1、之后,三兄弟把安的遗产全部捐给了学校,学校用这笔钱设立了一个外国留学生心理研究基金。而卢刚的后事,也得到了妥善而周详的安排。

2、窦:你若诚心想帮我,就去求刽子手哥哥快些将窦娥斩首。到那时(作烈士状)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雪飞六月,亢旱三年!我要是跟你走了(失落地),我的誓也白发,愿也空许,岂不让楚州父老讥笑……

3、剧本描写窦娥因家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婚后丈夫因病而亡,与婆婆相依为命。蔡婆出外讨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欲灭口赖帐,被张驴儿母子所救。蔡婆婆为感救命之恩,收留无依无靠的张驴儿母子。张驴儿欲霸占窦娥为妻,窦娥不依,便从赛卢医处弄来毒药,想将蔡婆婆毒死,再强占窦娥。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母亲,张驴儿反诬告蔡婆婆毒死他母。赃官桃杌收受贿赂对蔡婆婆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酷刑,自己违心认罪,被判斩刑。窦娥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三年大旱。窦娥死后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娥父亲窦天章做官返里,查明窦娥冤案,处决了贪官污吏和张驴儿、赛卢医等一批真凶,正义终得伸张。

4、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

5、一是立足于写作的语文学习活动:

6、《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7、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8、(问道语文课)|戏曲教学:敢问路在何方?

9、西方戏剧历来将话剧、歌剧、舞剧分得十分清楚,中国戏曲却是一门歌、舞、剧、诗高度综合的艺术。有人说,中国戏曲是诗化的歌舞剧,从这点来看,中国戏曲有点相似于目前在西方流行的音乐剧。但是,中国戏曲同西方音乐剧又有着本质的不同,由于中国戏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深刻地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强烈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鲜明特色,同西方戏剧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区别。

10、除了以上这些差别之外,如果将《窦娥冤》同《哈姆雷特》相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戏曲悲剧同西方传统悲剧之间巨大的区别。如前所述,在西方,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最重要的类型,自古以来都受到推崇。从古希腊开始,悲剧和喜剧之间就有着严格的界限。

11、这样的复仇十分彻底,一个都不宽恕,而且毫不留情。而看到这里,笔者甚至有点同情张驴儿了,他其实并非十恶不赦,自始至终他都并未玷污窦娥,如果他想强行霸占她,机会有很多。

12、《窦娥冤》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13、《窦娥冤》是一出悲剧,王国维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写窦娥年轻守寡,与婆婆蔡氏相依为命。波皮张驴儿欲用毒害死蔡氏以霸占窦娥,却误将其父毒死。官府听信张之诬告将窦娥处斩。临刑时,六月飞雪以示其冤。

14、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15、一般说来,文体知识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它往往可以作为指引教学的基本路径;文体知识是对文体本质特点的抽象,是在文体的诸多个体中归纳概括出来的一般性知识,反过来对文体教学也具有指导性。

16、窦娥怨天地时说:“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很显然,她认为自己是颜渊那样的好人。孔子对颜回有一句极有名的评语:“不迁怒,不贰过。”窦娥有没有做到“不迁怒”呢?显然没有。

17、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

18、彭蕙蘅老师“钟馗嫁妹”剧照

19、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20、受父亲的影响,从小耳睹目染就很喜欢听戏、看戏,河北梆子是我的最爱,特别喜欢看裴艳玲大师和彭蕙蘅老师演出的电影版河北梆子《钟馗》,对钟馗嫁妹那场戏的印象特别地深,后来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听戏看戏。直到2014年退休,我又重新拾起了这一爱好,听戏看戏成了我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绝对有戏是我每个周日必看的节目,在这里我看到了那么多的河北梆子名家,听到了我熟悉和最爱的河北梆子腔,河北梆子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食粮,

五、窦娥冤戏曲赏析1000字论文

1、窦娥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中的一个人物。《窦娥冤》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妇女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练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

2、王秀兰,第一部山西蒲剧电影《窦娥冤》,由蒲剧五大名演员王秀兰、阎逢春、杨虎山、筱月来、张庆奎等主演。故事通过一个善良妇女窦娥的冤狱,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罪恶,表现了人民反抗黑暗统治的斗志。蒲剧唱腔特色高昂,慷慨悲壮,适合表现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和愤恨凄楚的控诉,是拍摄为电影的主要原因。

3、♥精彩秦腔☟请回复关键词欣赏♥

4、“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严厉指责婆婆的失节。她用了几个贞烈女子的典故:孟姜女为丈夫送寒衣哭倒长城、浣纱女为让伍子胥安心而甘投大水、痴情女日日在山头盼望丈夫而化为望夫石,这些典故是封建时代女人们的道德行为标准,窦娥以这些正面榜样来对比批评婆婆的失节,用词毫不留情,这些批评婆婆的话就传达出了窦娥自己的观念和立场。)

5、乙:因为忏悔会让我们心慈手软,弄丢了饭碗。

6、彭蕙蘅老师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7、脑残的张驴儿觉得主要问题在蔡婆,只要把她弄死,窦娥迟早是自己的人。他从赛卢医那讹来毒药,下在蔡婆的汤里,结果恋爱中的蔡婆把汤让给张老汉喝了,当场毙命。

8、“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婆婆也,你岂不知羞!”(讥笑婆婆接纳了张驴儿的父亲)

9、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0、(音乐声中,刽子手正步走,押窦娥上场。窦娥一直喊“冤枉啊”!)

11、窦娥一上刑场就开始骂天,说老天爷瞎了眼,分不清善恶贤愚。而在后面的誓愿中她又要“靠天”,指望天地来给她印证。这又是为什么呢?

12、其实,冤的不仅仅是窦娥,还有那楚地三年亢旱中的无辜受害的百姓。如何理解窦娥的第三桩誓愿?

13、(问道语文课)|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链接)

14、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敢是不肯,我仍旧勒死了你罢。

15、“呼天”现象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色,中国人自古是敬天的,《论语·季氏》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天”始终是中国人心中的至高主宰,尤其是弱势群体老百姓,他们更是只有依靠老天爷,因此他们相信老天有眼,并且能够惩罚恶人:

16、《窦娥冤》是一部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杂剧悲剧的典范作品。

17、从人性之恶看到社会之恶,却是人类的逃避。如果我们只看到社会的不好、别人的不好,将世界黑暗的责任全部推到一个更远更大的“社会”的概念上去,其实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逃避。16世纪英国诗人兼神学家约翰·敦(JohnDonne)曾用图像化的语言描述:“没有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小片、整体的一部分。”我就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的黑暗有一部分是我的责任。

18、唱段赏析(wifi下观看)

19、(关键词)《窦娥冤》学科核心素养关汉卿元杂剧

20、(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