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虎丘记翻译(100句)

2023-01-06 15:04: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虎丘记翻译

1、这里曹的意思是班、组。分曹,分班、分组。分曹部署,就是按照班组安排。《楚辞·招魂》中有“分曹并进”的话。也是分组进行的意思。

2、第3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义;②追溯,是后起义。蹊:①小路;②蹊跷。及:①到达;②赶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顾及。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据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溯溪行”,即“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为“逆流而上”;“蹊径狭”,即“小路狭窄”,“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屦可及者”,即“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可到达的地方”,所以“及”为“到达”;“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为“早晨”。

3、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4、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1)钱基博,《钱基博集·国文教学丛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6、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7、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9、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10、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11、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所以我的建议是,语文教材当以文学发展的观念来编,文言文一本,白话文一本,翻译文学又是一本,各以时代先后来排列,每一个时代前照钱基博的办法加一个绪论,谈谈本时期的文学概况与重要作家和作品。不应该混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有了文学史的观念,也知道自己所学的作品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还有一种办法,是按照体裁来分,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各一个分册。这个办法现在已经有人做了,虽然没有列为国家教材,但在社会上取得了广泛的好评。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我想,不论是按体裁来编,还是按文学发展来编,都要比目前的按思想专题来编要更符合语文这一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内部逻辑。

13、目前的教材都以专题分,在专题下放入文言、白话、翻译三种类别的文字,这是很不好的。我们的教材编订者所拟定的专题,都是思想性的,而将文章系于各种思想之下。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的一种做法。为什么?因为语言文学应当以“文”为本,而不是以“道”为本。

14、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15、①甚矣,汝之不惠(慧)。(列子《愚公移山》)

16、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17、②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18、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环境,匡庐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庐山,自然是绝胜之境。

19、寥寥百字,从实到虚,从有限到无限,显出中秋之夜游乐场景的美不胜状。

20、(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二、虎丘记翻译

1、②“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促织》)

2、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以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中间,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3、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4、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1)贮故书在壁间()

6、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7、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8、③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

9、在这一短短一段,出现了很多普通学生无法了解的问题,如雅、颂,清庙,商、周、鲁颂,诗书六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令人感到非常陌生。还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学生也不能简单靠注释就能明白其中的问题。所以如果不是从先秦两汉往下学,就处处都是障碍,即便由教材作了注释,讲授时候教师再加以解释,也脱不了生吞活剥的嫌疑,学生于这些问题始终不能通贯。

10、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1、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12、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13、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

14、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

15、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艳丽像少女的面颊,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观看,不知不觉眼睛和心都醉了。

16、翻译句子,第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17、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1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1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2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三、虎丘记翻译简短

1、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2、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4、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5、(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6、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7、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8、以下语句和选文所写节日不同的是(b)

9、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10、甲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太和山即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内。山中殿宇规模宏大,自然风景绝佳。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一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11、①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12、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写下了很多着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13、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如织。中秋时节就更加繁盛。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坐在厚厚的坐垫上,把酒放在路边。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14、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鸿门宴》)

15、(2)徒见其浩然无涯()

16、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7、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四字作答。

18、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19、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0、(雷辊)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

四、虎丘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2、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3、第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4、第7题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发现文集”“借书回家”三个要点概括叙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两点中的某一点,得到书的经过便说得不完整。如“从李家讨得韩愈的文集”或“发现几本破书就借回家读”。

5、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6、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7、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8、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9、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10、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11、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12、我认为这一点讲得也比较好。我们的教材中文言文里似乎还未出现这样的问题,倒是白话文的选择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就完全不是胡适的风格。这篇文章是徐志摩的劝勉下胡适作的纯文学的尝试,这是他的回忆录的开头部分,在这一段之后,他就又回到自己的简练明快的史学风格上去了。所以这篇文章的选择是很有问题的。既不是胡适文章的名作,又不属于他一贯的风格。很不合适。

13、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14、⑨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

15、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16、夫礼者,民之纪是判断句。

17、他的一生,是治国学的一生,也是教授国文的一生。在他长达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密切关注文言文教学。他的遗著中对文言文教学也多有论及,如关于文言文的编选原则,教学方法,教材中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比例问题,白话与文言的互翻问题,文言阅读与朗读的方法等,都是他教学、治学切磋琢磨的结晶,值得我们加以吸收学习。本文仅就钱基博关于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编选原则加以梳理,从而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今日教材编写质量的意见,供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18、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人,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满井游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19、当然很多人会担心先秦两汉文字的古奥,是否很成阅读的障碍。钱基博认为先秦、两汉的文字,因为作者没有前人文字的积累因袭,因此没有多少隐晦的典故可寻,只需要随文注释,读一句就知道一句的意思。反而方便了解。即便是有些奇字僻字,也是查字典能够解决的。如此从源头读下来,再读到唐宋明清人的文章之后,就能对其运用经、子的字句及文化典故的来历大彻大悟了。所以我们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这一思路,虽显费劲,但或许正可以收到长期稳固的效果,毕竟我们教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的方法技巧,同时获得思想。而不是蜻蜓点水,学点琐碎的皮毛。

20、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啊!

五、游虎丘小记翻译简短

1、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3、顺丰包邮,货到付款!购物“0”风险!

4、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5、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7、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8、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9、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

10、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熟悉它们的义项;在结合具体的文言句子进行解释时,注意选出符合上下文的义项。

11、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12、⑩无情郎安在?(李朝威《柳毅传》)

13、③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史记《鸿门宴》)

14、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15、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16、⑧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李朝威《柳毅传》)

17、找出侧面描写歌声的句子。

18、(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9、出自袁宏道写的一本小说《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20、译文:这几条都是用兵的大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