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的作者是谁(100句)
一、过华清宫
1、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日夜兼程、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挥汗如雨,苦不堪言,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另一方面,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2、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也擅长创作咏史绝句。《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3、下周一晚上八点,优爸将带你一起到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欣赏杜牧的《过华清宫》。
4、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5、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6、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7、展开全部chang2an1hui2wang4xiu4cheng2dui1,shan1ding3qian1men2ci4di4kaiyi2ji4"不读其,音同记"hong2chen2fei1zi1xiao4,wu2ren2zhi1shi4li4zhi1lai数字代表第几声,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一"字本来读第一声,在和第四声一起则读第二声,例如一个
8、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9、华清宫位于今天陕西临潼东南骊山上,是唐朝帝王游幸的别宫。初名“汤泉宫”,唐玄宗更名华清宫,后世称“华清池”。
10、次句承"绣成堆"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11、过华清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朝廷的奢侈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从而想到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达到借古讽今,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荒淫无度的生活的不满。
1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13、译文: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14、⑴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用来祀神。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⑷骑:读jì,古代一人一马为一骑。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
15、《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
16、《过华清宫》是杜樊川经过骊山华淸宫时有感而作。是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华淸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西元七二三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17、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8、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2113原文:(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5261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玉碗盛残4102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拼1653音解读:(guòhuáqīnggōng)chūnyuèyètíyā内,gōngliángéyùhuā。yúnshē容ngzhūluòàn,shíduànzǐqiánxié。yùwǎnshèngcánlù,yíndēngdiǎnjiùshā。shǔwángwújìnxìn,quánshàngyǒuqínyá。
19、在历朝皇帝中,唐玄宗对其情有独钟,每年10月11月都会来,平时也回来。时间长了,还会在这里办理公务,有一些政府机关也搬到骊山来。只是安史之乱后政局突变,皇帝们来这里的就少了,华清宫因此衰落。
20、✦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二、过华清宫的作者是谁
1、云雾缭绕,红色的窗格显得很暗淡,阶石断裂,钱形的紫苔歪歪斜斜。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赏析华清宫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的骊山之上。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把温泉引入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扩建包括长生殿在内的大批殿台楼阁,并改名华清宫。唐玄宗每年都要携带杨贵妃及部分宠臣到这里游乐,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方止。《过华清宫》 的 “过”字,作 “至”或 “访”解。这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之“过” 字用法是一样的。
3、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4、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5、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6、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应直奔长安。然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7、朝元阁:唐代宫殿,在华清阁内。
8、玉椀(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一作“玉碗”。残露:残余的露水,此指残余的酒。
9、建议六点半市区出入大概七点半到兵马俑,过节期间兵马俑8点上班,要是出发的晚,三四个小时都堵在路上,去的早景区相对人会少点,兵马俑逛完了在去华清池,
10、回望的时候,不仅看到草木郁郁葱葱,更看到了无数的楼台殿宇,所以“山顶千门次第开”。在这个骊山之上华清宫里有无数的门次第打开,意思是说华清宫的繁华、宫门之多都起过了长安,不然为什么要说长安回望呢?当然,实际角度不能超过,诗人这里是夸张的手法。
11、华清宫,依骊山山势而建,规模宏大,楼台殿宇,遍布骊山上下。唐玄宗每年都要到此游幸。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逐渐衰败,之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到此游幸。解放后,政府进行了修缮,现为陕西省一个著名景点。
12、因为这两句的铺垫,三四两句就理所当然,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妃子是谁呢,当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杨贵妃确实是得到了专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当然实际的数字可能远远不止三千人只是看中了杨贵妃。
13、当时玉碗里兴许还留有剩酒,银灯恐怕也亮着,外面围着薄纱。
14、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15、为什么一骑红尘来,杨贵妃会笑呢?据史书记载,杨贵妃啊,特别喜欢吃荔枝。我们知道,现在的荔枝栽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当初一千多年以前,荔枝只能产于南方,所以要让杨贵妃吃到鲜嫩的荔枝而不变质,那就必须快马加鞭。所以无论是从广东,无论是从四川,无论是从我国南部的任何一个地方,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荔枝不变味地送到京城,那就必须要置骑传送走数千里。那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唐代要靠一批接一批的快马来传递。从一个驿站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再从一个驿站到一个驿站。这就是唐代的特快专递,现在的特快专递走飞机,当时走的是人力马力、财力物力。
16、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17、起句就写登骊山往访:“长安回望绣成堆”,意谓登上山腰,回望长安,只见宫殿巍峨,市井繁华,甲第良宅无数,处处是明池修竹,真是花团锦簇,宛如锦绣成堆。为什么登骊山而要回望长安?一是出于畿辅之地的登山习惯,一是为了揭示唐玄宗的奢靡之心,荒唐之举。
18、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19、《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三首诗的译文:其一: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其二: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其三: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20、也正是因为杨国忠等人掌握了权力,而唐玄宗沉湎于酒色当中,使得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这也正如白居易所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农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揺揺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国忠被禁军所杀,而杨玉环在马嵬坡被玄宗赐死,落得一个“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结局。
三、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1、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2、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原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3、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原文为:
4、《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6、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7、杜牧写的《过华清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朝廷奢靡生活的深恶痛绝和不满,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奢侈淫逸的生活。《过华清宫》 唐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杨贵妃最爱吃的水果,而且要吃新鲜的,为此,唐玄宗命令手下从岭南到蜀地沿途特设一个个驿站飞骑传送,以保证荔枝是新鲜的。
8、我们先介绍了华清宫,以便我们理解这首诗。那么,我们回到杜牧的这首诗,这写诗的角度啊,非常独特。因为杜牧在写这一首诗时,他本人是在华清宫。诗的题目叫《过华清宫》,但他写诗时候的构想,却是想象从长安回望华清宫,所以他说“长安回望绣成谁”。从长安望向远在骊山的华清宫,又看到骊山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应该说是花团锦簇,草木葱茏,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总而言之,“长安回望绣成堆,”就是从长安遥望华清宫,遥望骊山,感觉这边风景如画,春光明媚。
9、结束了江南数十个驿站的路程,在将要天亮的时候,来到了华清宫。
10、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11、1华请宫:位于现在的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华清宫最早在周代的时候,就是周天子的游幸之地。后来历代皇帝对它多次修葺,建筑规模很大。到唐玄宗的时候,又进行大规模改建,赐名华清宫。
12、根据现在的考古发掘,我们看到在华清宫内,既有杨贵妃专用的“海棠汤”,唐玄宗专用的1御汤”又叫“莲花汤”,还有太子专用的"太子汤”,及百官使用的“星辰汤”“尚食汤”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曾经对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里洗浴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诗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礙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意思是说,到了冬天的时候,或者到初春乍暖还寒之际,玄宗就会到华清池来赐浴。这时候,杨贵妃正是玄宗最宠幸她的时候。
13、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一共三首,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14、过华清宫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相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15、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君王宠爱自己的贵妃无可厚非,但是宠爱背后付出的是什么就需要认真探究了。常言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的家人,包括杨国忠,杨贵妃的姐妹: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她们并承恩泽,想尽荣华富贵。而且朝政就是在他们的手中走向腐败、堕落。真是像白居易说的一样:“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16、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17、http://cdn.tiegushi.com/posts/cf331b16c07fd31cbd01383a?from=groupmessage
18、一首万口流传的好诗,有时却弄不清它的作者。这在文学史上并非个别现象。这首《题华清宫》就曾被当作唐代作品而收入了《全唐诗》和《唐诗别裁》,而《千家诗》收录这首诗时,又标明为王建所作,其实此诗的作者是杜常,生活在在北宋时代。据厉鹗《宋诗纪事》引《河上楮谈》,可知作者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九月二十七日宦游秦、凤时,路过华清,留下《题华清宫》、《夜雨初霁》、《温泉》、《骊山》等四首诗篇,前题“权发遣秦、凤等路提点刑狱公事太常寺杜常”,后有跋云,由邑人“勒诸方石,以垂不朽。”这一材料应属可信。
19、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20、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四、过华清宫其三原文及译文
1、开头两种,概括交代这一趟行程,“晓风残月”日夜兼行的氛围,也点出了凄迷景色,为历史悲剧的抒写作了铺垫。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起句,接着最精彩的两句出现了:“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从朝元阁到长杨宫,首先是由唐溯汉,拉开了时间的距离,广阔的历史背景令读者生深邃之感。汉、唐并称盛世,而今汉家宫苑、唐朝殿阁,都只成了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的荒凉陈迹。两句一笔勾出千成年盛衰兴亡的历史,含蓄丰富。
2、次句才落笔眼前:“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是只有仰望山林宫殿才能看到的特有情景:山林宫殿,外低内高;从内向外,千门层层,按照“次第”而打开了。如果不是山上宫殿极多,是绝对看不到“千门次第开”的;如果是平地宫殿,更绝然不会见“次第开”之情景。
3、蜀王出奔还没有消息的时候,泉边上就已经长出了水芹的嫩芽。
4、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5、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6、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7、这时候,朝元阁上刮起了西风,大风卷着雨滴落入了长杨宫中,远远得可以听到凄清的雨声。
8、也正是因为杨国忠等人掌握了权力,而唐玄宗沉湎于酒色当中,使得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这也正如白居易所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农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揺揺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国忠被禁军所杀,而杨玉环在马嵬坡被玄宗赐死,落得一个“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结局。
9、2号东线游客肯定很多,建议早上早点出发,最好7点左右出发,避开人流。先去兵马俑,停车场早点去停车位充足。最好现场购票,窗口多。吃饭附近选择较多,秦俑村及附近农家乐或者临潼城区都可以。之后再去华清池骊山。
10、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11、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过华清宫第二首(新丰绿树起黄埃)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译文:唐玄宗派的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身后扬起滚滚黄尘.一曲霓裳飘到“千峰”之上,等到“舞破中原”时才归于平静下来.过华清宫第三首(万国笙歌醉太平)杜牧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这首诗三段讽刺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12、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13、如果喜欢,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14、这首诗是作者于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在江南通过艰辛长途跋涉,旅越数十个驿站的路程,终于披星戴月,冒着冷冷的晓风来到了西安华清宫。看到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已是凄清的景色,在凛凛西风下一片荒凉,长阳宫的白杨树林也雨声潇潇,仿佛在讲述着此时的历代王朝的兴衰和无情的更替!因此激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15、妃子:指杨贵妃。《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16、(作者)李约(朝代)唐
17、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18、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太和二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最高,尤其擅长七律和绝句。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19、✦知是:一作“知道”。
20、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五、过华清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杜牧在写这一首诗时,他本人是在华清宫。诗的题目叫《过华清宫》,但他写诗时候的构想,却是想象从长安回望华清宫,所以他说“长安回望绣成谁”。
2、⑸知是:一作“知道”。
3、(注:朗诵视频里,“骑”字音读错,应读jì。)
4、泉:指温泉,即华清池。芹:即水芹,夏季开白花,性喜温暖潮湿,茎叶可作蔬菜。
5、《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三首诗的译文:其一: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其二: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其三: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次第:依次。一骑:指一人一马。
8、⑻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9、诗词文本从《全宋诗》,《宋诗鉴赏辞典》诗题作“题华清宫”
10、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这道题异中求同,问考生它们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读全诗,不难看出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将宫内与宫外(或空间)进行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将今昔(或时间)构成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1、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12、下面,优爸与你一起先预习一下这首诗:
13、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14、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也极为擅长写咏史诗、咏史诗有很多种不同写法。这首诗尤为巧妙,并无一字批判唐玄宗,并无一字批判杨贵妃,但是字里行间从侧面道出应该汲取的历史教训。可谓是咏史诗中的佳篇佳作。
15、绣成堆:指花草树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16、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17、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秦皇汉武,包括明初,无不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优势时修建长城的。这说明,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实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对于北方的游牧部落,"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
18、紫钱:紫色像钱形的苔藓。明何景明《画钱赋》:“松团碧盖,苔断紫钱。”
19、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20、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