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100句)

2023-01-06 14:47:4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1、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2、再也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

3、(不是唯独弹琴是这样啊,贤良的人也这样。即使有了贤才却没有人交接,贤才怎么尽忠呢!千里马不自己跑千里,是等有了伯乐才显现它日行千里的才华。)

4、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5、《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6、只是为了“顺应”这一观点,上课时,我补充了以下两个片段:

7、荀子《劝学篇》中亦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8、A.弄断。B.尽,穷尽。C.独特的,少有的。D.极端的

9、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10、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师襄子是不是也有所获?

11、伯牙鼓琴的中心意思就是,历史上伯牙与钟子期留下了深刻的“高山流水”的典故,彼此之间相知相惜的灵魂精神共鸣。

12、还有,句中的“听”前面有修饰语“子之”,“之”是标志,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如果“之”是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的话,那就应该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以,句子中的“听”是一个名词,应该解释为“听力”(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13、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14、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1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伯牙绝弦《伯牙绝弦》,钟子期,话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1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15、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6、方:正当;在......时候,正在

17、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18、伯牙鼓琴泽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9、曝:曝书炽曝曝晒一曝十寒

20、(注)“造”本来是“创造、制造”之类的意思,因为后面的宾语是“音”,是“音乐”,从搭配的角度,这里的“造”应当解释为“弹奏”。

二、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包括明代冯梦龙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明代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就了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

3、当然,这个文言文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当然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我们也来看一下吧。

4、(以上内容可上下滑动查看)

5、念:心里所想的。

6、乎:语气词,相当于“啊”。若:……一样。少选:一会儿,不久。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7、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8、角:jiǎo角落jué角色

9、第一部分: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10、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撰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1、正面刻画伯牙的句子:伯牙善鼓琴/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12、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13、轴:画轴轴心轴线车轴转轴

14、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15、伯牙鼓琴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了,讲的主要是俞伯牙和锺子期两个人成为知音的一个小故事。知音这个词语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它本来的意思就是精通音律的人,但是在这个故事里,知音的意思就成为了,真正了解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现在也是这个意思。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后来也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知音难觅,还有一个就是形容乐曲高雅动听。

16、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17、之:代词或是结构助词"的“

18、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19、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20、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三、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新版

1、伯牙是一个重义的人,锺子期是个重情之人,“伯牙绝弦”表达了两人的深厚友情,也阐述了重情重义的道理。

2、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和成连先生学古琴。那时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味,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3、点亮底部“在看”,坚持每日一读

4、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5、五音一般指五声音阶。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6、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7、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8、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9、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种子一起成长

10、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2)伯牙破琴绝弦()

12、提示:点击上方"大赞语文"↑亲情关注!

13、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14、《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15、表现出远处的炊烟,月亮的皎洁,流水的潺潺,徐徐的清风,波光的粼粼,青青的芳草,皑皑的白雪潇潇的春雨。

16、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1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8、初中必背内容点击收听:

19、选自《列子》,为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20、(注)现代汉语中,“穷”的常见意思是“缺乏财物”,迥异于其古义。“穷”本身有“极、尽”的意思,句中“穷”带了宾语“趣”(旨趣),“穷其趣”中的“穷”应该是动词,解释为“穷尽”。

四、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人教版

1、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2、选出下列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

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4、哉:善哉壮哉怪哉妙哉呜呼哀哉

5、赞曰:本文的重点是围绕“善””(文眼),刻画人物——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6、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7、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8、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9、本句中,“江河”一词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古汉语中,“江河”是专用名词,其中,“江”往往专指“长江”,“河”多专指“黄河”。有前贤以时代为分界,如,王力教授指出:“在上古时代,‘河’专指黄河。即使在后代,除非用于双音的河名,或‘河山’、‘山河’连用,否则一般仍指黄河。”“‘江’字一般总是指长江,即使在后代,除非加上另一个江名,或加上数目字,或‘江山’连用,否则仍指长江。”本句中,继续这样翻译自然是好的——“好啊!浩渺宽广的样子啊,就像是长江黄河!”这样还可以与上句中的“泰山”呼应,都是指具体的对象,可以更具体而生动地突出钟子期对音乐的过人的感悟能力,突出“善听”,抒发由衷的佩服、赞美之情。

10、太山:泛指大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11、叠词通常有确切性、形象性和音乐性等作用(专家用语),这些作用在这两个句子中依然明显。个人觉得,简单地说,一是起渲染、强调作用,二是增强语言的音韵美。文中来看,“峨峨”强调其巍峨高耸,“洋洋”强调其浩渺壮阔;二是赞美琴曲情趣、境界的高妙,三是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在这方面,“兮”也很有味道哦)。

12、伯牙听到他的话,眼神中散发出激动的神情,终于有人能够听懂我的琴声了!伯牙想。他不禁又弹了一曲《流水》。只见锺子期一脸沉醉于其中,一曲结束,才慢慢抬起头来,赞叹地说道:“您弹得真好啊!就像流水一样浩荡!”伯牙又佩服又激动,赶忙对子期说:“只有你才懂得我的乐曲,和我的心声,你可真是我的知己啊!”说完,两人结拜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去子期家拜访他。

13、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14、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5、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6、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17、“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出自唐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18、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19、(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20、B.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乎若流水

五、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赏析

1、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2、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3、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

4、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注)“逃声”句中,“声音”不是动物,不具有“逃”的特质,所以应该解释为“使……逃脱”,是使动用法。

6、除了清、淡、中、和、远剩下三个是自己翻译的清:clear(高罗佩翻琴声十六法,下淡、中、和也是)微:(想表示精微的意思)或许imperceptible、sensitive subtle澹:simple ethereal(这个词翻译空灵倒是不错,淡如果是古淡恬逸的淡就不合适了)小辞典作of ancient elegance远:profound(高罗佩翻的幽)或用remote中:balanced正:firm(采坚实之意)平:smooth和:harmonious

7、有人说本文突出了“知音的珍贵”之类的,这自然是对的(选文最后一句就隐约有此意)。但我总是觉得,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为这里最多也就说了子期是伯牙的知音、知己。至于知音难觅、知音珍贵,要珍惜友谊之类的感悟,应该是延伸和拓展了。

8、原文:《伯牙鼓琴》(作者)佚名(朝代)未知

9、(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10、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11、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爱的琴摔碎,把琴弦挑断,终生不再弹琴。

12、好了,文言文看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对这篇文章的改编吧。

13、(汤(shāng)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14、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5、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16、《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160篇,本书是研究先秦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珍贵资料。

17、伯牙与锺子期、管仲与鲍叔牙、廉颇与蔺相如、元伯与巨卿……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友情故事,令人动容。

18、▼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19、(1)俞伯牙打破了琴,折断了琴弦,这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2)知音(3)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以为这个世上没有让他值得弹琴的人,便打破了琴,折断了琴弦,这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

20、(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表现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