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100句)

2023-01-06 13:50:0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

1、与诸弟书(节选)(10分)

2、(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4、字词解释(填空)+翻译句子+情景交融写法例析(简答)

5、九《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6、(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7、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8、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9、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品析说明文的语言;内容拓展与延伸

10、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民间疾苦,一心为民的好官。 郑板桥的一生很不一般,轶事也比较多看也看

11、陈毅:“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荆。”

12、②有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前后句各1分,正确译出“从”,“乐”的意思才得满分)(2分)(出处:21教育名师)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14、作用: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15、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16、①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前后句各1分,至少两句各翻译一个关键词:“是故”,“谋闭”,乱贼“,”作“)(2分)

17、(3分)(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18、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20、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二、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

1、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不久

2、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3、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

4、(解析)《岳阳楼记》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乐”,乐趣;“得”,动词,可译为“领会”;“寓”动词,寄托。(2)句中“相与”,共同;“于”,介词,在;“于庭”,状语后置。所以两句翻译为:(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

6、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7、附录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从去年的31篇增加到40篇,增加了9篇。增加的篇目为:《关雎》、《木兰辞》、《登幽州台歌》、《次北固山下》、《黄鹤楼》、《夜雨寄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8、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9、上海郑桓公文化研究基金会

10、①玉盘珍羞直万钱珍馐:

11、字词解释(填空)+翻译句子+人物形象鉴赏(简答)

12、乐其岁物之丰成(1分)安此丰年之乐者(1分)与民同乐(1分)(共3分)

13、(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七《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5、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7、(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8、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9、备考指导: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九大能力”。

20、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三、郑板桥开仓济明翻译

1、C.若脱笼之鹄何陋之有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3、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4、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5、左右群臣都示意狄仁杰马上退下,狄仁杰说:“陛下制定了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流放、处死等不同刑罚,都各有其等级次序的标准。难道所犯罪过不应处以极刑,却要下令杀死他吗?法律如果没有准则,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那就从今天开始吧!如今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而杀死一个将军,千载之后,人们会认为陛下是什么样的君王呢?所以为臣不敢奉命处死权善才,使陛下蒙受无道昏君的声名。”唐高宗的怒气于是稍微消除,权善才因而免于一死。

6、《醉翁亭记》《丰月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7、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8、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①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

11、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2、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13、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4、(7分)海鸥与巷燕

15、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16、其中古诗词默写题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古文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现代诗文是课后要求背诵的内容。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要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17、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18、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20、(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四、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翻译

1、(3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2、(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之,前为“代词,代醉翁亭”,后为“结构助词,的”;B项,前一个表转折,然而,但是,却;后一个表顺承,然后。C项,其,前一个为“代词,代他们”;后一个“表反诘,难道”。D项,以,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无正确答案。

3、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关系。A:指示代词,那;表示反问语气。C: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D:被;对,向。故选B。

4、(3分)B(然则/何时而乐耶)

5、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6、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7、(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2分)。

8、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9、(2分)(1)清(约)(2)严

10、2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1、(1)强化背诵默写。文言文要求背诵的篇目不少,力求做到不漏、不添、不改、不错字和不颠倒语序,对一些名句、重点句(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性记忆。

12、C.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尽

13、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14、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文学作品,你班开展了“集体视听”系列活动。

15、指巧妙地利用汉字中的形同而音义皆异的多音字。如: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7、①林壑尤美()②有冀然临于泉者()

18、②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2分)

19、(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0、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五、文言文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

1、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苟:

2、郑燮,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郑板桥是一个: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人

3、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4、(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3分)B(“不以物喜”的“以”意思是“因为”,“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以”意思是“用来”)

6、(4分)①格外(特别、尤其)(1分)②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1分)③这(1分)④遮阴纳凉(1分)

7、塔中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池中采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8、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9、——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0、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2、国乐迎亲,乡茶叙情,谋发展,共建炎黄愿景,楚汉土地瑜色美。

13、概括提炼能力。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

14、花和尚唐三藏野猪林火焰山路阻败走大闹

15、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6、2015年中考试语文对联题

17、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18、郑燮,号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今江苏泰州兴化人。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五年后调任调任到潍县作官,沿途百姓长街相送青天老爷。

19、C.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20、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