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孟母断织教子翻译(100句)

2023-01-06 13:49:3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孟母断织教子

1、①殆:几乎。②抔:捧,把。

2、采石江头,李太白墓在焉。往来诗人,题咏殆(dài)①遍。有客书一绝云:“采石江边一抔(póu)②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亦确论也。

3、如今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对这一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果凡事都要遵照父母的意志去做,孩子只有服从的份儿,甚至强求孩子学习名列前茅,那么势必会导致揠苗助长,扼杀孩子个性,其后果可想而知。

4、?小学生古文100篇㈥|两小儿辩日、曹冲称象、杨氏之子、破瓮救友、读书

5、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

6、收藏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

7、刘向初以父荫任辇郎,后擢任谏大夫。宣帝时选为儒俊材,曾应诏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因屡次上书言事,弹劾宦官弘恭、石显及外戚许、史,曾两度下狱,被免为庶人,闲居十余年。

8、曾子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他的母亲就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给你杀猪吃。”(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阻止说:“(我)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杀猪做菜了。

9、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10、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答案么,……题目是什么?。

11、?小学生古文100篇㈧|车胤囊萤夜读、宋濂嗜学、欧阳苦读、王冕好学、鹿乳奉亲

12、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促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xuān)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④,复得。”其母引⑤刀裂⑥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⑦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3、?小学生古文100篇㈢|猫捕鱼、猫斗、得过且过、枭逢鸠、二犬情

14、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所撰的《列女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5、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

16、答:一个人是否成功,先天的天赋不是最重要的,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只要经过后天的苦心教育,是可以成功的。而这种后天的努力,关键在父母的培养。父母的指引会影响孩子。同时我们要主动地学习。

17、吴国有个姓赵的人。家里很富有,有很多收藏品,他有三个儿子。他的儿子们仗着父亲有钱就每日挥霍不务正业。有一位老人好心劝告他说:“你的儿子都游手好闲,一旦你死去,将靠什么自食其力?应当告诫他们学习本事,以后才能(有本事)独立生活。”(但是)姓赵的人不听,继续放纵儿子们。不久赵某死去,他的儿子们更加挥霍无度。不久,资产都被挥霍空了。三个儿子有的在街市中乞讨,有的偷邻居的东西,有的饿得趴倒在路边。人们(都)说:“这是自作自受!”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在计划孩子的未来时见识太短(的缘故)?

18、青岛贝高文化培训学校是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青岛市民政局注册的民

19、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

20、孟母教子是古老的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二、孟母断织教子翻译

1、同样,人若在年少时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劳役,是没有出息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旷世学儒。

2、......好了,小朋友们,今天就学到这儿,我们下次接着学。

3、?小学生古文100篇㈨|卖身葬父、哭竹生笋、怀橘遗亲、闵子骞、陶母责子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

5、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小孩贪玩的本性渐渐显露出来,有时侯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家了,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子,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通过母亲的断机教育,孟子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发奋努力,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6、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7、启示:孟母断杼告诉我们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

8、初一的?评价手册?既,已经斯,这子,古代指你立,树立B孟母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十分害怕,问母亲她要剪断布的原因1)后天教育很重要2)学习环境决定一个人学习的好坏3)在父母重视之下,子女才能学有所成

9、韩婴,男,西汉燕(今属河北)人。

10、?小学生古文100篇㈣|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共工触山、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

11、申请时请填写好想要进的学习群

12、采石江头,李白的陵墓就在那里。来来往往的诗人(在那里)写诗吟诗的几乎到处都是。(其中)有过客写了一首绝句道:“采石江边一个坟墩头,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也是确切的评论啊。

13、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回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答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14、《列女传》比较著名的两个版本,一部是指西汉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这部书一共七卷,记载了上古至西汉约一百位左右具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

15、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16、(活学活用)孟母不惜~,真是用心良苦。

17、据班固《汉书·刘向传》载:向睹俗弥奢淫,而赵、衞之属(师古曰:“赵皇后、昭仪、衞婕妤也。")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师古曰:“孽,庶也。嬖,爱也。”),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18、现已开启入群方式仅限群内邀请

19、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20、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三、孟母断织教子文言文

1、?小学生古文100篇㈦|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疑、教学相长、铁杵磨针、怀素写字

2、涛哥用最悦耳的声音讲童话

3、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

4、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有时候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寻找丢失的东西。

5、(妙语点拨)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6、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7、“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

8、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韩《易》两好之,更从受之。

9、《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10、启示是:一个人是否成功,先天的天赋不是最重要的,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只要经过后天的苦心教育,是可以成功的。而这种后天的努力,关键在父母的培养。父母的指引会影响孩子。同时我们要主动地学习。

11、(求解驿站)多用来形容学习、做事应坚持不懈,切忌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12、相传这一故事源自明朝年间的实事,但邮票告诉我们一个更权威的说法。

13、点击赞赏给涛哥更大鼓励

14、然后李老师会邀请你入群

15、有一天,逃学的孟子背着书包假装从学堂回家。母亲叫他过来,问:“娘织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却见母亲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织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两段。

16、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

17、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18、本群仅提供学习交流,严禁广告等行为

19、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20、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在背书,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背诵起来。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叫住他问:“为什么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了。”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了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次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十分专心,不再忘记了。

四、孟母断织教子原文

1、孟子小时候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习惯,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

2、......五代后晋时,燕山人窦禹钧,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得到人们的赞誉。

3、启发:一个人是否成功,先天的天赋不是最重要的,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只要经过后天的苦心教育,是可以成功的。而这种后天的努力,关键在父母的培养。父母的指引会影响孩子。同时我们要主动地学习。~~~~其他故事有(买肉啖子)(断机教子)

4、中国古代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体现了贯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言语理解篇。

5、这一次,孟母带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就喜欢上了读书,每天都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6、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7、因为孟母让孟子背《诗经》和《论语》但孟子反复的只背一句话,孟母知道他不好好学习,因此孟母很生气。教育他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如今不学习将来就不免于做如今孟母的劳役。

8、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

9、康涛,清乾隆年间人。后更名焘,字逸斋,一字康山,号石舟,又号既济生,晚号天笃山人、莲蕊峰头不朽人、茅心老人、荆心老人,钱塘(今杭州)布衣。是一位清代画家。以孝闻。工画,精仕女,姿态静逸,在能妙之间。

10、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地学习,写字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乐。于是,他逃学了,常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你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他逃学了。妈妈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地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了。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有织完的布剪断了,说:“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我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成了一个著名的学问家。

11、小学《三字经》里不都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讲,孟母为给孟轲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数次搬家,当孟轲半徒而废是用织好后剪断的布来教育他!

12、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起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13、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14、宋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将要被行刑,母亲来和他诀别。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乳,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母亲可怜他(答应了),把乳头给他吮,不料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满地,母亲死了。行刑的人说:“你为什么如此狠毒?”盗贼对行刑的人说:“我小的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都会对我的这种不良行为感到高兴,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会有今天的下场。因此我怀恨她,把她杀了。”

15、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6、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17、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

18、①临:将。②诀:最后的告别。③且:将。④啮:咬。⑤毒:狠毒。⑥因:于是。⑦检:检点。

19、①恃:倚仗。②殁:与后面的“卒”同为“死”的意思。③恣:放任。④寻:不久。⑤或:有的。⑥仆:向前倒下。⑦岂:难道。⑧计:策略。

20、2020年2月8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剪纸》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第1枚“三娘教子”。在这枚邮票上印着一段文字:“《三娘教子》出自‘孟母教子’的故事,讲述了母亲通过断织等行为教育孩子努力上进,懂得感恩。”也就是说,“三娘教子”并不是发生在明朝年间的实事,而是将战国时期的“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改编成明朝的戏曲故事。

五、孟母断织教子作文

1、有一次孟子又早早的逃学回家,母亲正在织布,孟母知道他又逃学了。于是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

2、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3、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天资聪颖,但他的父亲不让其学习学习,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可见后天的教育及努力是十分重要的。(出处:《韩诗外传》)

4、“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讲的是,幼年的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5、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

6、成帝即位后被启用,拜中郎,使领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刘向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甚为成帝嘉许,但终不能用。其为人平易朴实,不重威仪,廉洁乐道,潜心学术,昼诵《书》《传》,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

7、另一个是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汪道昆所编写的《列女传》,他是在西汉刘向《列女传》的基础上编写的明版本《列女传》,这部《列女传》共有十六卷,增加的部分主要以安徽汪姓女子居多。

8、如有违犯,立刻送机票一张哦!

9、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10、......后半段话说的是:

11、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12、......前半段话说的是:

13、答:学习群只能通过内部人员邀请。

14、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促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5、赵某者,吴人也。家富多藏,有子三。其子恃①父多金,朝夕挥霍,不务正业。有一叟善意相劝,曰:“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殁(mò)②,将何以自食其力?当诫之从学,而后自立。”赵某弗听,恣(zì)③子放荡。寻④赵氏卒,其子益挥霍无度。未久,资财尽。三子者,或⑤乞食于街市,或盗窃于邻人,或饿仆⑥于路侧。人曰:“此乃自食恶果也!”然岂⑦非其父之计⑧短也!

16、答:启示是孟母为了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举家搬迁,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见孩子成长的环境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岳飞的母亲为了教儿子爱国,在他的背上刻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警醒他,一直爱国,保卫国家不懂可以问老师

17、孟母有奇气,孟子才大成。

18、(延伸阅读)孟子有一天看见邻居“嚓嚓”地磨刀,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呀?”孟母当时在忙,笑着随口说:“杀猪给你吃猪肉啊。”说完就后悔了,这不等于在教儿子撒谎嘛。孟母心想:要培养儿子诚实的品质,我这个做母亲的首先就得讲诚信啊。第二天,孟母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19、关注中小学好资料订阅号,每天推送小学生精选学习资料!

20、......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下面,我们再把今天学习的这段三字经一起朗诵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