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颔联表现手法(100句)
一、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1、•鉴赏诗情莫要慌调动积累细思量
2、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3、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4、明确:思乡之悲与独自出行之寂寞
5、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7、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8、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9、(1)本诗通过描写了露水坠落,寒月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愈远而愈响的泉水声,山上的鸟儿有时偶尔鸣叫一声……"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2分)描绘了一幅孤寂冷清的画面,(1分)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心境。(1分)(2)以动衬静,(1分)用泉水声、鸟儿的鸣叫声反衬了四野的空旷和寂静。(1分)更好地表现诗人内心的寂寞郁悒。(1分)。
10、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便被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长达十年之久。而对于柳宗元来说,永州却是他文学创作最集中的地方。在永州,他结交当地士子,游历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及《柳河东全集》540余篇诗文中的317篇。但政治失意所引发的苦闷和寂寞处境,始终萦绕在他的诗文中。如柳宗元的诗作《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1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12、这首诗写于元符二年(1099),时苏轼已六十四岁。据记载,苏轼于绍圣四年丁丑(1097)被贬滴到昌化军(属今海南省),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谪所。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后朝廷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人把他赶出来。于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名日桄榔庵。
13、(朗诵)友谊好声音读唐诗300首213《悯农》(其二)
14、泗阳青少年阅读会名誉主席
15、(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6、(朗诵)友谊好声音读唐诗300首212《悯农》(其一)
17、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唐代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不是律诗,更不是绝句。这首五言古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当写于在这期间。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8、将古诗歌高考备考点的准备工作贯穿于小说考点复习之间,既避免单一复习带来的枯燥乏味,又可以让学生时刻有统筹安排的意识,尽量降低其在高考备考中顾此失彼的频率。
1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掌握古诗歌鉴赏情感的方法
二、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颔联表现手法
1、友谊好声音语言艺术中心总教练
2、快速找出每首诗表达情感的词句。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西园,在柳宗元永州的愚溪住宅以西。据记载,元和五年(810年),也就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年,他才得以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构亭筑屋。西园便是住宅西面的一处菜园。所以从这首诗的次句,我们可以得知柳宗元起身打开门,面对着愚溪西边的菜园。
5、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6、(只见)一轮寒月升起在东岭,(还听见)清越的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7、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8、《江亭夜月送别》中一个“寒”字,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特点,更写出友人离去后诗作主人公心境的沉重与冷寂.希望采纳
9、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吉星高照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欢度春节
11、(朗诵)友谊好声音读唐诗300首211《后宫词》
12、•先从标题来入手再借注释来相帮
13、(朗诵)友谊好声音读唐诗300首21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4、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15、以动写静,或反衬.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望采纳
16、课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多次发现学生不能将所给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快节奏训练和紧张的情况下,总是顾此失彼。所以,此课只是引子,师者需要关注到,课后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反应敏捷起来是必须要做的。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8、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以动写静,反衬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9、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20、颌联描绘出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的画面.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颈联用“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三、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表达的感情
1、(每日一书)王忠敏书法作品《谷雨》
2、比较经典的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尤其这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被人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
3、“寂寞”就是此诗的诗眼。
4、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5、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6、“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7、每年高三语文备考复习,学生面对古诗歌鉴赏的考点总是唉声叹气,因为读不懂诗,所以无论题目出什么,都有点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教会学生读懂诗歌大概的意思成为突破古诗歌鉴赏考点的前提条件,而把握诗歌情感就成了重中之重。
8、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4分)(1)(4分)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答出4个即可得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2)(4分)以动(声)衬静。(1分)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2分)
9、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10、永州的深秋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夜半醒来,四野万籁无声,窗外亮如白昼,刚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于是诗人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11、在高三(1)班的孩子们每日读一首诗词,读了将近四五十首后,用相应的课堂教学趁热打铁帮他们总结归纳成为必要之举。
12、《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中唐·柳宗元·五古)
13、请说明“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字的具体内容。
14、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15、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16、(每日一书)王忠敏书法作品《夜到渔家》
17、月的出发点是正义的,因为社会的逼迫及一系列原因渐渐远离了他的出发点,他的下场挺可怜的L么就是个很尽忠职守的人,为了调查及消灭KILLER和DEATHNOTE牺牲了自己不过貌似有些不值。凭他的智商应该能想出更好的方法
18、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19、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总结法
20、学生找出情感词句较快,但表达不够准确
四、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1、王忠敏1961年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字云山闲人,号万物兴书斎。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教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市场报副总编,中国白居易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书法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2、通过此诗的导入,告诉学生,诗是用来传情达意的,读懂诗歌的关键点在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并让学生明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道理。
3、•情点词语要注意抓住意象析思想
4、作者通过对滴落的“繁露”,东升的“寒月”,潇潇“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的描写,描绘出一幅空旷寂寞的景象,点染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远处传来的从石上流过的泉水声似乎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偶尔呜叫一声,打破岑寂。“石泉远逾响”看似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既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夜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清幽,衬托出作者苦闷寂静的心境。(意对即可)。
5、由于读诗的任务穿插在小说考点的复习中,主要由语文科代表落实,教师偶尔抽查,这种情况下,那些学习有惰性的孩子就会混水摸鱼,真正坚持每天读一首诗并做出相应思考的只是班级中的一部分,课堂回答问题中这个反映非常明显,因而,布置学习任务,如何检查落实,也需要教师想点办法。
6、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7、了解近十年高考古诗歌鉴赏题有关情感的考查
8、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9、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10、柳宗元(773—819),唐代杰出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11、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12、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13、倚(yĭ乙):斜靠着。
1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反衬写法描写了一幅月夜西园图,营造了空旷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被贬永州寄寓谪居僻远之地、情怀无人理解的寂寞心情。
15、将标题和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连接起来
16、首句“觉闻繁露坠”,即半夜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水滴落声。时间是半夜,正是万籁俱寂的时候。但柳宗元却能听到露水滴落的声音,这就说明环境的空旷、静谧,以及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状态。所以这里的“闻”字,用的巧妙,它将诗人细腻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次句“开户临西园”。
17、成书时间:1983年/2013年
18、在读诗的过程中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
19、诗人在中夜时分起望西园,寒月下的夜景使诗人触景生情,诗人以动写静的反衬写法,写出山居的凄清、山野的空旷与夜半的寂静,从而抒发出诗人孤苦、寂寞与失落的情怀。
20、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五、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译文
1、寒月的描写与依然是反衬写法的泠泠水声,营造了幽静与凄清的意境。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觉得不错,请点赞↓↓↓
4、西园:作者在永州愚溪住宅西边的园地。泠泠:形容声音清越。逾:更。楹:柱子。
5、(再也没有睡意,)“我”斜在房柱上一直到天亮,心中的寂寞还能怎么说呢。
6、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7、近十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古诗歌鉴赏题例展示
8、时一喧(xuān宣):不时叫一声。
9、“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10、(补充内容: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一生矢志报国,收复中原,但始终壮志难酬,忧愤而卒。)
11、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12、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13、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14、作为高考备考复习课,语文科的某些考点是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等来呈现的,而这个准备过程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所以备课组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
15、这首诗构思精巧,诗人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16、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7、该诗颔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8、“石泉远逾响”,一个“逾”字刻画了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19、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20、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