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蝉的诗句还有哪些(100句)

2023-02-04 15:56:3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蝉的诗句还有什么

1、栏目主编:毕光荫/责编:李悦

2、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3、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4、关于“蝉”与“禅”之间的关系,有人留下这样一首妙诗:

5、古人以为,蝉春生则死于夏,夏生就会死于秋天,生命如此短暂,自然引发其怜惜生命的情愫。

6、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7、白话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8、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9、眼前湖景呈秋色,背后山林衬碧霄。

10、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1、审校:周敏璐付婷婷/美编:马云

12、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新、旧《唐书》本传)。

1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其中,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14、可是那些树呢,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是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1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梁·王籍《人若耶溪》。这两句大意是:听到蝉和鸟的鸣叫声,山林之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这两句诗很有名,是以动写静的著名例句,其中蕴含着辩证的思想。为仕么有“蝉噪”和“鸟鸣”,山林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呢?这是与人声嘈杂的闹市相对而言的。正因为这里没有闹市中的人声嘈杂,所以蝉噪和鸟鸣之声才会分明可闻。由于这种反衬手法运用得入情入理,因而常受到后人的赞赏和借鉴。

16、注:蒿忧,为世事忧虑。语出《庄子·骈拇》,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清魏源《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曰:“劳臣荩士,蒿忧瑰画,粲矣,具矣!”平水韵下平八庚。此诗2020年9月14日作于合肥。

17、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18、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

19、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20、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二、蝉的诗句还有哪些

1、注:忽焉,突然、很快的样子。宋陆游《十月暄甚人多疾十六日风雨作寒气候方少正作》诗云:“忽焉风雨恶,纵击势莫当。”惊秋,秋令蓦地来到或迅速地凋零衰败。宋戴复古《豫章东湖宋谦甫黄存之酌别》诗云:“杨柳萧疏多困雨,芰荷憔悴早惊秋。”平水韵下平十一尤。此诗2020年8月21日作于合肥。

2、注:碧霄,青天、碧空。宋苏轼《虚飘飘·其一》诗云:“露凝残点见红日,星曳馀光横碧霄。”平水韵下平二萧。此诗2020年9月5日作于合肥。

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4、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

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⑤秋风。

6、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7、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司空曙《新蝉》

8、《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

9、雄蝉在夏季不停的叫,目的只是为了引雌蝉来交配,交配受精后,雌蝉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里面,几周后,雄蝉和雌蝉就会死掉。

10、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

11、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12、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

13、原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4、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15、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

16、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17、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18、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19、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20、古今有关于蝉的诗歌还真不少,但我比较喜欢的大概有三首。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

三、蝉的诗句是什么

1、总有一声蝉鸣,一马当先、先声夺人地领唱,一句三叠,高低分明,然后才会引来万声相竞,万句相和,若金声玉振,不绝于耳。

2、风高知响急,近树觉声连;

3、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4、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5、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6、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

7、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9、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

10、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11、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12、——(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13、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14、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

15、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16、蝉(唐代虞世南诗作)作者托物寓意,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17、苇密湖边小径东,花开槛外两支红。

18、在当时,虞世南深受皇帝器重,确实有资格“居高声自远”;从他得以善终、全身而退的经历,也可以证明这位老臣的政治智慧;以不起眼但形象高洁的蝉自比,能读出诗人谨慎之余藏不住的一点点傲娇来。

19、3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唐代:毛文锡(释义)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20、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四、还有哪些写蝉的诗句

1、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稍作停留后便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2、高柳夕阳收,繁弘秦未休。

3、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4、白话文释义: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苹飘散着浓浓的香风。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5、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6、禅本无形依万物,蝉虽草虫历千险。

7、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8、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

9、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

10、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11、置入容器,用冷水将虫体泡软。去除外衣及虫体上的硬壳,保留虫体及菌丝体并洗净。注入清水适量,隔水蒸(或煮)约40分钟,倒出汤汁即可食用。再次注入清水蒸(或煮)40分钟,汤汁可连同虫体、菌丝体一同食用。早晚各服一次。

12、咏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屈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还有诗句中带蝉字的: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13、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14、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早蝉》

15、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16、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17、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8、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19、红树依依古驿西,一声长是报秋期。

20、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五、关于蝉的诗词有哪些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2、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3、如何不管人孤寂,却把繁声暗里牵。

4、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5、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王安石《鱼儿》眼似珍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章孝标《鲤鱼》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杜甫《浣溪沙》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江南曲》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6、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7、要悟禅机先悟蝉,知了二字莫轻言。

8、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9、红旗满眼襄州路,此别泪流千万行。

10、秋风还没开始吹,悲伤的情绪就已从心底泛起。

11、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13、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4、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15、籍是凭借、依靠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蝉的鸣声可以那样响亮,传得那么遥远,并不是靠着秋风推送之力。诗人在这句里,想说的是:蝉声远播,一般人会认为是秋风帮忙,实际上,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比如权势、地位、高贵人物的帮助之类,自身人格高尚,声名就可以远扬。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诗人以蝉自喻的心思,十分明显了。

16、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17、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18、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19、“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是出自唐·白居易《宴散》。这两句大意是:残存的暑热被夏蝉的鸣声全部催走,清凉的新秋被南归的鸿雁带了回来。夏去秋来,是自然界的规律,这里却说残暑是蝉鸣声送走的,新秋是被归雁带来的,十分形象而富有感情色彩。可用于表现夏秋之交季节的变换。

2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唐·李商隐《霜月》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