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锄禾全诗翻译(100句)
一、锄禾古诗原文
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月缺月圆后,花谢花又香。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5、唐朝时候,湖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
6、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
7、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8、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9、乡村四月(翁卷)
10、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塞下曲(唐)卢纶
15、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16、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17、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1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9、谁有针和线?帮我补一补。
20、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二、古诗锄禾全诗翻译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4、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白天打麻将,晚上斗地主。
7、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原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作者是清代的张潮。
9、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6、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8、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9、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20、这是李绅的两首《悯农》诗其中之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三、锄禾古诗的意思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2、具体的写作背景已经无从考证了,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回乡偶书(贺知章)
5、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6、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唐朝宰相、诗人。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8、注释:①禾:谷类植物的统称。②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9、游园不值(叶绍翁)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1、渔歌子(张志和)
12、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赏析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
13、忆江南(唐)白居易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5、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16、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7、“寻欢体”打油诗12首
18、枫桥夜泊(张继)
19、亲人家中望,游子日月长。
20、背到街上卖,一斤两毛五。
四、锄禾这首古诗意思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风吹又日晒,一生伴黄土。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诗中的第二首,全诗共四句,后两句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前两句的主要涵义有一是诗人怜悯农人为了根除田间杂草,而不顾天气炎热,趁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挥汗如雨地锄草,以便让太阳晒死杂草,使杂草不能复生,才能起到根除的效果。为后边兩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起到铺衬效果,进一步阐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指出粒粒粮食都是农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所以要珍惜粮食。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
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⑴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3、(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
1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5、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16、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锄禾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们顶着烈日酷暑在田间锄草间苗,汗水如雨一滴滴洒进了禾苗下的泥土里。有谁知道碗中那香喷喷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用汗水辛勤浇灌得来的啊!(名称)《锄禾》(年代)中唐(作者)聂夷中(体裁)五言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原文:
1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锄禾古诗原文及翻译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3、总想赢大的,结果输精光。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寻欢体”打油诗14首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8、奔波走四方,几时赴小康?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10、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2、锄禾日当午古诗名字: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译: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3、锄禾日当午,差点就中暑。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6、(二年级上册第十八课)
17、李绅(shēn)作诗精简有力。《悯农》共两首,是他早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当时农民穷苦命运的关心。这首诗描写农民在田里辛劳工作的情形。诗人的原意是揭露当时农民受到剥削的社会问题;现在我们常用此诗来告诉人们,要珍惜农夫辛勤耕种的每一粒米粮。
18、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9、农民伯伯在烈日炎炎的农田里为小苗除草,一滴滴的汗水落进土中湿润了干枯的小苗。谁曾想过桌上那盘、碗中满满的饭食,哪一颗、哪一粒不浸泡着农民伯伯的汗水辛劳?
2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