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诗句(100句)

2023-01-31 15:27:4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岳阳楼洞庭湖的诗句

1、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2、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3、湘楚大地靓丽画卷心中留

4、流尽兴亡、淘尽豪杰,江湖放荡此登楼。

5、此联悬挂于岳阳楼二楼内西南面金柱上,李荣丙撰联,吴獬书。李荣丙湖南岳阳人,官至广东候补通判,光绪十七年曾经参与编纂《巴陵县志》;吴獬:湖南省临湘市桃林镇人。

6、左右的男女们都在喧哗,有的还因饥饿哭声啾啾。想到如非那北归的吸引,怎会羁留此地忍受忧愁。

7、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8、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9、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11、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孟浩然《经七里滩》

1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4、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5、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16、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17、翩飞的白鹭激起了诗的灵感,又见青山隐现在天的尽头。

18、此联悬挂于岳阳楼一楼内北面外金柱上,由熊少牧撰联,何绍基书。熊少牧(1795—1878):长沙人,道光十五年举人,道光、咸丰年间以诗闻名。

19、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险像好似被阻碍着山丘。现在清谈虽可驱散饿感,平生梦想却是来之无由。

20、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二、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诗句

1、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2、第二句中,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此时的洞庭湖远远望去犹如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一样。

3、昔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

4、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5、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6、十月的时候冷锋极盛大,北风的吹拂完全没停休。在这苍茫的洞庭湖岸边,你我相傍分别系着小舟。此时雾雨晦暗争着落下,湖面波涛怒击如同对投。小舟四周的鸡犬难鸣吠,你我船上的粮绝无处谋。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险像好似被阻碍着山丘。

7、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8、我们在感叹自然风光的美好时,也不得不感叹诗人高妙的艺术手法,更感叹于诗句表现出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情思与韵致。

9、这首诗本是首干谒诗,孟浩然的本意是借洞庭湖之景起兴,引出自己临渊羡鱼之叹,表达希望张丞相援引自己进入仕途的政治愿望。但此诗的亮点却全然集中在前四句对洞庭湖壮丽景观的描绘上。

10、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11、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12、江风吹雨濯征尘,百尺阑干爽气新。

1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4、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15、是啊!因为爱情,夜色也正美,战友的呼唤,夜风也温馨。我已不贪恋酒香山成仙的美酒,喝一杯银针茶吧,怀揣家乡诗人谭元春的“临湖不饮湖,爱汲柳家井。茶照上楼人,君山破湖影。”诗中情怀,展开诗的翅膀,去拥抱未来。

16、诗人刘禹锡这次来观赏洞庭湖的风光,正是在一个清秋月夜,而且是风平浪静的时候。秋夜是最明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水是最平静的,所以此时呈现在刘禹锡眼前的洞庭湖风光,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湖光月色了。

17、铜镜就是古时候人们用铜做成的镜子,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新铸的铜镜表面虽然平整但不光滑,并不能照用,只有经过反复的擦拭抛光之后,镜面才会光彩照人。

18、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9、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杜甫《宿青草湖》

2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李白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岳阳楼李商隐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三、洞庭湖畔岳阳楼诗词

1、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2、想起去过的地方,有的一见而过了,有的则因为某种特定的因素让人余音缭绕、记忆犹新。比如岳阳楼的诗文,君山的竹,我就想起岳阳楼,想起与之摇摇相对的君山。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自唐以来,诸多名家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篇佳句,我感觉岳阳楼集聚历史的凝重、文化的厚重于一身,在我们思维的视野里,那样庄严而壮美,那凌空的飞檐,恰如诗的翅膀飞翔于亘古的洞庭湖上。

3、红日斜照着岳阳楼的楼窗,看那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4、这是一首登临遣怀之作。上片写无边美景、惬然游情,下片叹人间多变、国事衰微。

5、而后三句并非实写,但如此景色让诗人心生顺流上天的愿望,反而更衬托出月下湖景之美。后两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奇思妙想,洞庭湖中月影之美,让诗人都放弃了顺流上天的愿望,已经可谓高妙绝伦!

6、岳阳楼就在洞庭湖边上,去君山有公交车51路,在岳阳火车站外广场有坐,(不是高铁站),岳阳火车站附近也有10路车到岳阳楼。您是说那种小游艇吧,那个安全系数小些咯。

7、三年来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叶小舟。

8、这也正是这首诗历久弥新,在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后,仍然能焕发出新的光彩的原因,这也是让人们在读到这首诗后,一下子就被诗中那美轮美奂的洞庭湖风光深深吸引的原因。

9、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极尽洞庭湖的动态之壮,而李白的“南湖秋水夜无烟”却写尽了洞庭湖的静态之美,让人望尘莫及。李白的另一首《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为同时期的作品,虽未直接描绘洞庭之景,但富有无穷的遐想空间。

10、意思: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1、这是一年的端午节,偶然想起阔别30多年的战友,便想去周边的战友家乡转一转。湖南与湖北南北隔江相望,长江上八百里洞庭,两省临水相依,岳阳市在洞庭湖之滨,岳阳楼于城墙之上,“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就此机会,观光一下风景,也是一件爽心悦目的事。我们从天门城区上随岳高速,只需两小时路程,就到达战友等候的岳阳高速路出口处,战友相见,虽然岁月改变了当兵时年轻娃子的模样,但笑容的轮廓里更显出曾经的亲密感,千言万语化为一路的问候,一会儿便到达岳阳楼门前。

12、《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13、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14、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15、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将画面集中在君山之上,月光之下,君山青翠、湖水清澈如同一个一盘,而君山就像一颗雕刻玲珑剔透的青螺,山水浑然一体,仿佛一间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想象奇特,别出心裁地把洞庭湖山水美景勾勒而出,一诗出便犹如画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16、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17、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8、美好的事物并不遥远,只要用心去感受,总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因为洞庭湖就在诗人身边。诗人俯仰湖光秋月,远眺洞庭山水,这秋天的夜晚是有多美啊。

19、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0、“和”字也将洞庭湖自然风光的美极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天空中的月面和洞庭湖之间有着遥远的空间和距离,但是月光将两者勾连在一起。

四、岳阳楼洞庭湖的诗句是

1、洞庭湖的潋滟的波澜和壮丽的景色、恢宏的气势与浪漫的柔情激发起诗人们的无限情思,他们抑或泛舟洞庭,抑或登上岳阳楼鸟瞰洞庭,抑或抒发他们的诗人情怀。

2、可怜洞庭湖,恰到三冬无髭须。

3、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贾岛《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

4、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5、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

6、诗人眼中的洞庭湖,就好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用来妆奁的铜镜,也好像是一件做工精美的极具艺术感的银盘,而被洞庭湖水环抱的君山,又像是一枚镶嵌在银盘中的青螺。

7、释义: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8、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韩愈《寒食日出游》

9、呼来风月、招来神仙,诗酒重逢应识我;

10、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

11、释义: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

12、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13、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14、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15、诗中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写澄彻空明的洞庭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表现出千里洞庭湖在月光下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朦胧之美。

16、释义:站在岳阳楼上,周围的湖面和山峦尽收眼底;此时此刻想到的是老百姓的忧愁与快乐。

17、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18、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19、作者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此词是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20、但看着天上云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却自在悠悠。若此刻暂能停雨见晴天,这就已是我无上的祈求。

五、有关岳阳楼洞庭湖的诗

1、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2、此诗在明人五律中可称佳作。诗通篇笔墨都是为洞庭湖的“气象万千”图形传神,堪称是一首真正的山水诗。

3、再来看李白笔下的洞庭湖:

4、第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5、不向岳阳楼上醉,定知未可作诗人。

6、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9、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⑻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10、这副楹联悬挂于岳阳楼一楼《岳阳楼记》雕屏两侧金柱上,窦垿撰联,何绍基书。书写者在清咸丰初曾任江西道监察御使。该联102个字,概括了与岳阳楼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以及位于洞庭湖旁的岳阳楼美丽的自然景观,并由此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11、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我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12、文赋有《岳阳楼记》,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几首写在洞庭湖和岳阳楼的经典唐诗,第一首便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4、释义: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15、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

16、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17、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古诗文名句或对联: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湘籍)写的一幅长联是这样的: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膝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那、儒那、吏那、仙那?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楼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向谁领会得来?李白为岳阳楼写过联句:“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18、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9、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0、这是作者自江州赴忠州任刺史,经过岳阳时留下的作品。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写湖光山色的风景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