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要的八个字(100句)
一、中医八个字的名言
1、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2、什么叫道?可以先把它理解为天地自然的大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那个道。这里的法是效法。
3、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
4、外湿表散,内湿宜淡渗。
5、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6、《国学养心文化大讲堂》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以易、医、农、儒、释、道、宗教、哲学、历史、以及琴棋书画等“人生八雅”为主题的公益讲座.
7、火动风生热,筋挛脉急,风煽火炽,而炽乱神迷,外
8、而气,在古代,大概就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微观的物质单位的代称,气的存在,有两种形式——散则为气,聚则成形。所以,人的形体,无非就是气聚而成。
9、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10、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
11、国家级名中医徐再春:50岁后要少动,休息才是最好的运动
12、第八句: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德国恩格斯《恩格斯语录》
14、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15、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一天到晚,先不说虚无这两个字,就是恬惔,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做得到?工作、学习、供房、供车、炒股,精神完全外放了,神外越,则真气也随之外越而耗散。
16、有一种锻炼法,可让人人活过100岁!(人民日报力荐)
17、指人天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
18、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19、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20、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老老恒言》
二、中医重要的八个字
1、解读: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烦躁时,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绪不稳时要自我克制,这样有益于你的健康。
2、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3、开始讲过一个理念,叫做神驭气,气驭形,当你从恬、惔、虚、无,一层一层往里放空,实际上就是元神越来越清净,气的运行就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有序、这就是真气从之。
4、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5、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6、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7、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9、白话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0、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李时珍《本草纲目》
11、平治权衡,察脉之浮沉;
12、疗伤必备三不须强分内外
13、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14、李时珍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
15、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16、所以说,志闲而少欲,这体现了孔子所讲的:中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17、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18、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
19、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20、六淫之速,莫过风、火。(牢记此句,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或许有用)
三、中医医生格言8个字
1、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2、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3、《医法圆通》:治癫贵于养心,兼于行痰;治狂务于祛邪,灭火为要。
4、上古就是远古时代。而天真,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5、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谢灵运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韦应物壮志因愁减,衰容与病俱。──白居易
7、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8、(66)由规矩以求班,因縠够以求羿。(《名医类案》序)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妇科有问题?“月经拖后”?有个好办法!
11、1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
12、肝病最怕这三种碱性食物,每天用水泡2分钟喝,一辈子不得肝癌
13、百病皆由痰起。百病皆因于气。久病有瘀,怪病有痰。
14、这养生谣言不知害了多少人!你中招了吗?
15、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6、第四句: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1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木叩金鸣,土中泻木。
19、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0、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四、中医名言200句
1、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火不降为病者,滋心之阴。《吴医汇讲》
2、「和于术数」,术数有两种解,按照教材的通常解法,多半是说,是各种养生方式方法。其实,术数还有另外一种解,术是指方术,数,指气数、数理。
3、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4、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5、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息以敬,心火自足;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寿世青编》
6、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7、恶寒非寒明是热症。
8、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0、第六句: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1、(71)小儿经方,千古罕见,钱乙……为幼科之鼻祖。(《四库全书目录提要》)
12、多记损心,多言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散;初虽不觉,久则为弊;——(同上)
13、《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14、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疏肝莫忘麦芽(我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5、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荣则不痛,不荣也痛。
16、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7、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古今医案按/俞按》
18、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19、10四季脾旺不受邪。
20、有节,是饮食,起居,性生活等方面。注意,《黄帝内经》并没有叫你禁欲,当然,更不主张你纵欲,所以找一个得中和之处,叫做节欲,就是对欲望有所节制。
五、赞美中医四字名言
1、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2、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3、疗伤必备三不须强分内外(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久病必瘀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
4、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5、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6、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7、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8、如何做才能达到心身康健而长寿,这应该是大家感兴趣,也一直在追求的话题。
9、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10、艾灸灸除多年顽疾!你也可以~
11、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12、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13、㊙绝技:3天让近视丢掉眼镜!疼痛正骨秘诀大公开!15课程.赶紧亲身来体验!还有艾灸刮痧课等你来!
14、解读:中医理论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15、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
16、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17、脉络空虚贼邪不泄。
18、美国杜克大学: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19、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20、这句是说具体表现,就是趁着酒劲儿纵意男女之事,因色欲过度而耗竭精气,造成真元败散,这是不懂得保持旺盛的精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