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中药的名人名言或谚语(100句)

2023-01-31 15:04:4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中医药的名言名句

1、胃中热则杀谷,胃中寒则腹胀.甘温除大热.

2、——〔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3、病有六不治:骄怒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4、不为良相,必为良医。(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5、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清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6、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7、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8、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9、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清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10、(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11、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汉·张机《伤寒论》)

12、(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13、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14、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骛。入主出奴,各成门户。

15、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16、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17、修合就是指中药的采集、加工、配制过程,它涉及到药材的产地、成色、质量、加工等因素,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修合”在古语里是制药的意思,“修合无人见”就是你制药的时候没人能看见。

1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19、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万全而后止。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

20、中医药文献研究“四有”原则:有渊源有依据有类比有归纳

二、关于中药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1、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贵专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2、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4、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万病》)

5、——〔先秦〕扁鹊见《医述》

6、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7、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8、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9、倪海厦论癌:我不管肿瘤在哪里,按经方对证治疗总可解决!

10、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11、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2、——〔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13、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14、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15、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16、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17、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18、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

19、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20、董洪涛:从中医的角度谈运动养生的方式

三、有关中医的名言

1、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素问·生气通天论》)

2、——〔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十四治病》

3、为什么孩子吃得越好,抵抗力反而越差?

4、石膏非大剂则无效。(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伤寒兼有伏热证》)

5、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慎独慎言,利己利人。

7、惊则气乱。(清·何梦瑶《医碥·气》)

8、——〔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

9、“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11、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12、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4、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5、——〔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16、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17、描写友谊的中国汉成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心心相映,友谊长存。情同手足,礼尚往来。同舟共济,和谐相处。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形影不离,齐头并进。志同道合,攻守同盟。忘年之好,襟怀坦荡。休戚与共,不离不弃。良师益友,始终不渝。生死与共,始终如一。过从甚密,两小无猜。亲密无间,互利互惠。秦晋之好,互通有无。难分难舍,患难之交。情深似海,患难与共。精诚团结,肝胆相照。供参考。

18、10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19、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明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四、中医中药名言

1、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2、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

4、阳虚之甚者,先回其阳,继而渐加补阴之药,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

5、真寒之脉,必迟弱无神;真热之脉,必滑实有力。(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篇》)

6、态度决定高度,专业铸就伟业。

7、语见《孔子家语》。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8、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9、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1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11、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12、倪海厦:谈七种癌之起因

13、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至真要大论》)

14、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15、医宗伊尹,查药性而制汤液。医圣仲景,审六经以辨伤寒,

16、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17、百病多由痰作祟。(清·汪昂《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18、半夏有三禁,渴家汗家血家是也。(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春温夏热病大法》)

19、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清·吴谦等《医宗金鉴·乌梅丸集注》)

20、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五、中医药名人名言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清〕周学海《读医随笔》

3、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4、天赋中药材,御赐磐五味。

5、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6、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灵枢·营卫生会》)

7、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8、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南齐褚澄《褚氏遗书》)

9、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藏别论》)

10、阴中有阴,阳中有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11、牙痛长,腿痛短。

12、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13、——〔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14、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15、吃神农本草药,治天下百姓病。

16、——〔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匮;寒热》

17、神农健康梦,本草养生情。

18、这是《本草纲目》的“枸杞篇”,收集的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刘禹锡不但是诗人,而且颇通医理中药,著作《传信方》。

19、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20、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