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言名句经典(100句)
一、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1、(网盘资源)唐宋金元医书大成23本PDF版
2、气属阳而无形,血属阴而有形。(明·张介宾《类经·经络类》)
3、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4、荣者血也,卫者气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痈疽病诸候》)
5、(网盘资源)徐文兵视频音频全集
6、——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7、火郁发之,木郁达之,金郁泄之,土郁夺之,水郁折之。
8、踈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
9、——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10、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素问·五脏生成篇》)
11、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12、内不坚则善病风。
13、治病先调气,久病要开郁.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腑病责脏用,脏病则腑用.
14、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15、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16、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17、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18、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19、胃中热则杀谷,胃中寒则腹胀.甘温除大热.
20、百病皆由痰起.百病皆因于气.久病有瘀,怪病有痰.
二、中医名言名句经典
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3、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5、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6、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7、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9、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医以济世,术贵乎精。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10、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生气通天论》)
1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12、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素问·至真要大论》)
15、医之用药犹将之用兵。兵有法,良将不拘于法;药有方,良医不拘于方,非曰尽废其旧也。(金·李杲《东垣试效方》砚坚序)
16、——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17、(网盘资源)中医课程复习资料
18、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19、——〔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
20、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三、中医经典名言
1、大凡名家亦有偏处。当日雨田先生善用凉药,非无用温处,用至七分止矣;性天先生善用温药,非无用凉处,用至七分而止。两家对待,各具至理。雨田先生曰:一分热邪不除,便为不了之病,易戕正气。性天先生曰:一分阳气不亏,不受阴邪为病。当时两家论治最好看,然亦须有学问去领会,无学问者安能识此奥旨,而两家亦终不相通。
2、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3、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济世救人,诚信处事。
5、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6、——朱丹溪〈格致余论〉
7、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溪〈格致余论〉
8、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9、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10、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11、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篇》)
12、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喘》)
13、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14、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5、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
16、(东垣)其法大概有曰明经、别脉、识证、处方而已。(金·李杲《东垣试效方》王博文序)
17、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素问·至真要大论》)
18、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19、1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20、——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
四、中医名言200句
1、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2、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3、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4、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7、解读:这是古人论及的高级养生术,即是借助各种方式来全方位修身养性,调理身体: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利于养肝;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可以养脾;针灸按摩可以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可以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果断的品性,可以养胆。
8、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9、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10、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11、少阳属肾,肾上连肺。
12、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13、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14、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15、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1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17、其慓悍者,按而收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8、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19、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20、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五、中医医家名言
1、尊重生命,崇尚科学。
2、(网盘资源)军队文职复习考试资料
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4、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李士材
5、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凡脾胃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明·赵献可《医贯·后天要论》)
7、1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8、一袭白素衣,一双纤纤手,一颗炽热心。在如花般的流年里,见惯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深谙生命的可贵,揣一个天使的梦想,青春不悔,岁月依旧。
9、爱心相连,服务永远。
10、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11、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1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13、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15、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16、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清·叶桂《外感温热篇》)
17、10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1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19、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20、阳道实,阴道虚。(《素问·太阴阳明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