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和故事(100句)
一、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
1、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就是由他发明的。
2、勤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不论个人,家庭,公司,国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不奢侈无度的家或国或公司才会繁荣昌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养成勤俭节约,让家和国都越来越富强!
3、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4、赵匡胤教女俭朴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6、即便如此,1984年,陈新杰匿名向厦门市少年儿童基金会一笔就捐出了20元,差不多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7、与此同时,惜福镇调度中心2号校车随车照管员王沛沛在校车上开展了一堂“节约,从点滴做起”主题流动课堂。首先,乘车学生跟着随车照管员王沛沛一起朗读《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句句整齐的诗句在校车上飘扬,有学生主动举手讲解了《悯农》这首诗的含义,活动的最后,乘车学生纷纷表示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碗中的一米一粒,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8、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9、司马光从这些史实中得出结论:讲奢侈者,“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必然落得个“败家丧身”的下场。
10、奶奶虽是清末女子,未曾读书识字,但家训极其严谨,其中一条便是勤俭节约。
11、0 苏东坡: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12、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
13、太史公评价: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14、勤俭是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节俭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认为“俭近仁”。中国古代节俭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俭省、泯灭人欲,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承认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否定贪欲,用理智克服物质利益对内心的诱惑,从而涵养内心。故诸葛亮《诫子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16、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7、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
18、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19、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他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20、那是一个很冷的晚上,奶奶她们已吃过晚饭。门外有个女人牵着个小男孩,两人站在门外一直颤抖,说一一直沿途过来,没人给过一点食物,已几天没东西落肚,小孩饿得快撑不住,希望奶奶能施舍一点食物给小孩。奶奶是热心肠的人,赶紧让母子俩进屋暖和一下,让姑姑马上去煮饭。
二、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和故事
1、晏子“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同僚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肉菜之外,主食是“脱粟之食”即只去壳没有精制的糙米,蔬菜不过是“五卯、苔菜而已”。晏子做饭以够吃为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他家里,没有准备多余饭菜的晏子只能“分食食之”,结果“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晏子衣着简朴,以蔽体保暖为度,甚至“布衣鹿裘以朝”,把省下来的钱财“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晏子以勤俭之道相齐辅政,“政平民说”。
2、勤俭节约的成语: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告诫儿子节俭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3、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4、6月15日,“感恩、孝德、家风”系列教育活动之“孝德”主题活动走进振兴区红房小学,振兴区老党员讲师团成员李忠怡为学生们带来了以《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讲座,引导学生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5、6月12日,振兴区城建局、永昌街道、永昌社区、永昌大市场施工方和居民代表等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并制定解决方案。6月14日,振七街25号楼下水管道改造工程开工,将更换12条下水支管道,调整下水主管道,工期预计10天。
6、新中国成立后,朱德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依然保持着简朴的作风。他仅有难得的两身较好的外衣,也只在参加重要国家大事或者外出时才穿,只要一回到家里,就换上原来的旧衣服。
7、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签署15周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成员国坚定遵循“上海精神”,树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
8、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9、(5)通过文学作品对孩子施以影响,让孩子从大的方面知道,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地方不富裕,还有许多孩子不能上幼儿园;从小的方面知道,懂得节约的孩子是好孩子
10、01周恩来节约的小故事
11、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都得救。荀巨伯对友情的忠诚也流传千古。
12、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13、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14、本期“道德讲堂”主题为“弘扬传统美德,厉行勤俭节约”,活动共分为“省自身”“唱歌曲”“诵经典”“学榜样”“谈感悟”“作承诺”“送吉祥”七个环节。
15、来源:振兴早报(daqingguo0079)
16、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后来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给他一颗价值万贯的宝珠。崔枢埋葬了商人,却没有收下宝珠,而是将其一同埋进坟墓。他的不贪钱财后来传为美谈。
17、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一位同窗好友见他的伙食太差,便让家人送饭时多捎上一份,准备赠与范仲淹。
18、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19、拿到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20、可以从冰箱的排放、如何节约(比如光盘行动)、勤俭节约的名言名句、和古诗(比如《悯农》)划分好板块,冰箱的排放和如何节约可以大些,其余可以小些
三、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古文
1、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2、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3、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
4、振七街25号楼——下水管改造开工
5、许衡是元代理学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时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边有一棵梨树,别人都争着摘梨来吃,唯有许衡独自端坐。有人问他,他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却有主人。别人所遗失的东西,即使有丝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6、他甚至还自己参与农作,皇后也亲自采桑养蚕,宫内的开支也是一省再省,连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凤袍也经常打着补丁。汉文帝还下令对于八九十岁的老人,由国家进行供养。此外,他减免百姓租赋和徭役,废除盗铸钱令,开放山林川泽,使得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
7、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8、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0、自此,陈新杰生活中克勤克俭却慷慨捐资公益事业的行为,持续到现在已经30多年。
11、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为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爱幼的著名典故。
12、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生存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13、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谚语
14、教师们结合历史典故、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了自己对勤俭节约的深刻感悟。
15、最后,胡老师倡议大家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能源。
16、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
17、其实,育人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中华家教的经验,也是中华家教的传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18、出身贫苦农家,十分倡导节俭。
1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20、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四、勤俭节约的典故和美文
1、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
2、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4、因为孩子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较少,出现了节约的内在需求,有时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去节约,缺乏必要的节约经验、节约手段和节约方法
5、毛泽东要求别人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6、华侨领袖陈嘉庚俭朴过日子
7、奶奶会用典故告诉我们,勤能致富,懒便贫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道理来教育我们和父辈从小开始养成勤俭节约。
8、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9、奶奶更用她的一个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10、中央政治局委员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安排会议活动和调研要简约、俭朴,不得奢华,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组织专场文艺表演,不安排超规格套房,一般不安排接见合影,不赠送各类纪念品或土特产,不安排宴请,不上高档菜肴,自助餐也要注意节俭。中央政治局常委外出考察时根据工作需要可由空军安排飞机,也可乘坐民航飞机;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外出考察乘坐民航班机,如有特殊情况需乘坐空军飞机,须报中央批准。
11、出身贫苦农家,十分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
12、公元1080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
13、当天上午,记者来到振七街25号楼。该栋楼楼前紧邻振七街,楼后便是永昌大市场。几位居民正站在单元门前,议论下水管道改造一事。“没想到区里能这么重视,我们这块心病终于可以除去了。”“改造方案比较合理,我们都满意。”居民们边说边笑。
14、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
15、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16、6月14日,开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苑学伟一行到头道桥街道标牌小区党支部进行考察学习。标牌小区支部书记申传兴对小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将标牌小区党支部创作的《共产党员党性养成教育教材》《“两学一做”五常做法》等学习资料赠予他们观摩学习。
17、他说:“俭能立名成业,侈必随落自败。
18、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这个词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家长给予孩子极大的满足,很多家庭把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丢了,铺张浪费习以为常。然而在西城街道桥头社区却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在生活上提倡勤俭节约,朴素大方,精打细算,好家风代代相传,这位老人就是黄玉清。
19、刷牙时不关水龙头,吃饭时要面子叫一大桌菜吃不完也不打包带,走买了很多衣服刚回到家就不喜欢就放起来不穿了,平时会买许多垃圾又没营养的东西吃
20、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够穿了”。
五、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成语
1、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2、不过母亲虽不受宠,但是母凭子贵嘛,儿子是非常争气,并没有走上怀恨在心,报复的歪路,反而贤明勤俭,才成就了后来的帝王之路。
3、可奶奶是精明亦是懂得勤俭节约之人,她不懂耕种,便与我大姑从某地贩卖大米和米酒,白天挑着大米和米酒邻近各镇去卖赚取那丁点儿差价;留二姑和三姑在家耕种,当时,四姑和我父亲年纪少,并未能帮上什么忙。不论白天点疲惫,每个晚上,奶奶和几个姑妈并未会闲着,几个人轮流用手动织布机织布,用织的布去换取金钱,她们日耕晚织,既勤劳又节俭,那几年终究未尝过捱饿的苦,还有了些许积畜。
4、在中国古代社会,人地关系一直高度紧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自古就是传统经济伦理和道德风尚的重要内容。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三宝”之便是“俭”。《左传》曰“俭者,国之宝也”,古语云“节俭之行,君子攸先”。
5、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皇帝就应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但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在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6、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7、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8、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9、就是勤劳节俭而得的那些许积畜,救了因失收而沿途讨饭的两母子。
10、对于活动心得体会,大多数同学表示: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11、的确,大多数人一听到「节俭生活」,直觉反应就是要过苦日子或穷人的专利,事实上,这并不是正确的观念,因为节俭生活其实是种生活态度,与其说是省,不如说是理性的适度消费
12、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13、班会课上,老师们精心准备PPT,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了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了“世界粮食日”的相关知识,认识了世界和中国以及宝应的粮食生产、供需概况,感受了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现状;同学们则在课上分享了勤俭节约的名人典故和名言警句,交流了生活中践行的节俭细节,列举了让人深恶痛绝的浪费陋习。课堂上气氛严肃、庄重,在课堂总结阶段,全体同学一致表示:坚决响应国家号召,遵照学校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14、据说有一次他打算建造一个露台用来欣赏山水风景,结果听说建造费用需要大约十户人家的收入,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16、在“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北宋中期,司马光“独以俭素为美”。在劝导儿子司马康崇尚节俭的家训《训俭示康》中,司马光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并对《左传》中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进行了深入阐释。司马光认为,节俭是品德高尚的标志,“有德者皆由俭来也”,节俭寡欲,可以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利益所惑,这就是“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而奢侈是罪恶的源泉,“侈则多欲”,奢侈必然导致欲望过多,“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或是“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或是“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17、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18、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19、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0、毫无疑问,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司马光训子是为了“齐家”,他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只会养成一些纨绔子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