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整首诗的意思?(100句)
一、七律长征每一句诗的意思
1、►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赏读《蝉》
2、►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赏读《过故人庄》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预习方向的明确,要引领性的出现一定的问题,学生们对症下药,达到预习的最高目的;
5、过渡: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6、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
7、品读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生:乐滋滋的、暖融融的、非常高兴。
9、“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10、(1)男生读:你们读“千里雪”“尽开颜”升降结束,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的自信喜悦。
11、师:好一个无畏的战士。还有怎样的感受?
12、原文: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3、想象当时的画面,描述画面。
14、师:(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呀,来,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
15、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16、师:请坐。同学们,这两句诗啊,其实写的是长征中的两个经典故事,一个是巧渡金沙江,一个是飞夺泸定桥桥。我们先来看巧渡金沙江。
17、但是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高昂,让人虽为巍峨的雪山,寒冷铁桥所胆怯,但是依旧想像诗中的红军一样,用自身的勇气,坚毅的意志来克服这些困难。
18、师:这两个字啊,都是走之底,还有两个字是
19、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20、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还是不太浓厚,对于诗歌的内容还没真正理解,也没有真正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七律长征》整首诗的意思?
1、师: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2、师:好一个乐观的战士。来,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是:
4、师:你这个是蜿蜒还有一点陡峭。蜿蜒还是画出来了,你要给他改一改,是不是啊?快!改一改!快速的。
5、“开颜”是生动的动作、神态描写,读到这里,我们眼前似乎浮现出战士们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这些笑成花儿的脸庞上还有抹不去的疲惫,还有伤痕,还有血丝。可它们又是最美的笑,这笑里满是自信乐观,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6、 大意是,红军不怕长征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只把它们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的山路虽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但在红军眼里就想腾起的细小的浪花。乌蒙山虽然气势宏伟,但在红军眼里,却像滚动的小泥丸。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的悬崖绝壁,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只横着一座铁索桥,使人看后心惊胆寒。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白雪皑皑,红军过后,个个喜笑颜开!
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场面。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布置作业。抄写《七律·长征》。
8、抓关键点,感受诗人笔下的长征。
9、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10、师:大家看这是长征中的一些数字,看了这些数字,你对长征产生了什么样的印象?
11、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2、师:哦,和你想象的这两座山一样吗?
13、红军不怕长征中上的艰难险阻,
14、师:诗人用的又是哪一个词?
15、备课|2020统编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各课文主要语文要素
16、“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写法,是诗人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17、师:好,谁来读?请你读好不好?
18、师:红军长征经历了山山水水,还经历了哪些水?你说。
19、(诵诗文)体会诗人情怀,熟读成诵
20、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三、七律长征的整首诗的意思
1、生:我从磅礴一词看出翻越乌蒙的艰难。
2、师:曲折、陡峭、高大,是吧?好,你去画乌蒙山。其他同学看看她们画的这两座山,跟你脑海中想的像不像?
3、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备课I开学季,汇集统编备课资源,取您所需!
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6、师:对,这就是无畏。(板书:无畏)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7、►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梅花》
8、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9、《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扩展资料:作者以点带面地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山的征服。
10、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11、(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从“只等闲”一词中体会出来的。)
12、►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赏读《宿建德江》
13、师:喜悦那么在这一首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这种喜悦?
14、师:同学们练得真投入。来,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满怀豪情一起朗诵《七律长征》。
15、指导朗读,总结全诗
16、师:同学们,1935年10月当红军们翻过千里雪山,红军长征即将走向胜利的时候,每一位战士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个时候毛主席登山回望这一年来的长征历程,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七律长征》同学们看着我。
17、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
18、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9、►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赏读《长相思》
20、师:那你看出了什么样的乌蒙山?
四、《七律长征》诗句的意思
1、(一生读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师:金莎大度算什么,看我红军智勇双全,所有的男同学站起来,你们也是男红军,我们一起诵读这首七律长征。
3、而这首七律作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的前夕,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
4、 红军不怕远征难,
5、生:心里有点痛的感觉。
6、尾联意思: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7、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8、师:如此长征在毛泽东的眼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这首诗,争取做到正确、通顺,开始。
9、►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望天门山》
10、生:天上有敌机的狂轰滥炸,地上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11、师:好,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请你说。
12、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腾五岭山走乌蒙山渡金沙江夺泸定桥喜爬雪山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点面结合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很全面地反映复杂的活动场面,让场面更加具体、生动。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大扫除的场面。
13、它表示词牌,曲牌,诗体名和题名之间的分界,又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等。
14、“沁园春”是,“长沙”是。
15、“只等闲”是因为我们的红军有坚强的意志,有化解困难的智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16、七律长征中从描写巍峨的雪山,寒冷的铁桥等表达了对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优秀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写出长征时的艰辛。
17、当时确实是曙光在眼前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在1935年10月,而这首七律创作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18、师: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我们读诗就应该这样读。这首诗当中,我们毛主席用了56个字,就写进了漫漫长征路在长征当中经历了这么多的山山水水,这首诗中选取了哪些山?哪些水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诗中找出哪些山?哪些水?
19、(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这可都不是平常的山,平常的水啊,再加上物资匮乏,还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整个行进过程困难重重,危机四伏。
五、七律长征这篇古诗的意思
1、(解诗题)——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全诗共56个字,第8句最后一个字押韵。这首诗共八句,律诗每两句是一联,分别为:
2、万水千山→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分述)
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赏读《鹿柴》
4、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师:你真会发现,这一暖一寒又是一组对比,(课件出示:暖和寒加点)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
6、交流预习,回忆学诗的方法: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想画面、诵诗文。
7、《七律·长征》白话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9、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
10、师:非常凶险,这个词用在山上面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词?
11、师:嗯,有读诗的感觉了,好,同桌之间照着刚才的样子,练一练,争取读出诗的节奏,现在开始。
12、这些山水在红军战士的眼中何等平常呢?来看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小的波浪,而高峻巍峨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是一粒泥丸罢了。
13、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
14、这些可爱的红军战士在翻山越岭之后,在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5、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16、回答:七律长征表达的情感
1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8、师:是啊,你逶迤的五岭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这就是只等闲。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19、►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敕勒歌》
20、►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赏读《赠刘景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