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什么(100句)

2023-01-28 18:02:3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鸟鸣涧》这首诗是怎样一动衬托静的

1、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2、一曲终了,满座寂静,如痴如醉。

3、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4、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5、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6、本诗第×联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8、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

9、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10、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的人、事和时代。

1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2、请简要分析诗中某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13、例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14、(2)(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诗人物心境的理解,要根据诗歌语言、所描写的情景来思考。《登岳阳楼》中的诗人心境,结合“老病”、“涕泗流”可知《望洞庭》则写景优美,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故而表达的感情也应该是喜悦、赞美的。

15、鹊桥:引申为能够连结男女之间良缘的各种事物,喻指爱情。

16、例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17、《鸟鸣涧》节奏划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8、成年以后,王维更是沉醉佛法,创作了大量充满禅意的诗作,惊艳文坛。例如他的《鹿柴》《竹里馆》《画》《过香积寺》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这些诗作无不空灵静谧,纯美如画,让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沉醉不已。

19、杜甫《九日五首·其一》:“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20、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二、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什么

1、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2、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3、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4、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

5、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6、赏析: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可以感受到山间春夜中的幽静而美丽;也可以感受到鸟儿们十分自在、无忧无虑,也可以感受到花朵开满枝头、艳丽夺目。

7、《山居秋暝》《相思》《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今天我们欣赏下王维的另一首山水诗代表作《鸟鸣涧》: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9、作用:①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②突出作者的情感。

10、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11、考点:辨别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常见的题型及解题策略。

12、(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③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④借用典故抒情达意;⑤咏史抒怀或借古讽今。

13、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14、重难点:分析诗歌中具体表达方式的作用,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具体赏析诗句。

15、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16、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17、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18、这首古诗中的“闲”指安静、悠闲的意思,“空”是指空寂、空空荡荡,“时”是指时而,偶尔,“山鸟”是指山中的鸟,“涧”是指两山之间的流水沟。

19、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0、月光的笼罩,惊动林中的山鸟,打破了静谧的山谷。仿佛小鸟也习惯了山谷的寂静,被月光映照有点不习惯,所以时不时地鸣叫。他们虽然被惊吓了,但只是很惊慌地鸣叫着,并没有飞离树枝。

三、鸟鸣涧是怎样以动衬托静的吗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3、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5、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6、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7、(1)《使至塞上》是作者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时所作,诗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凉;《汉江临眺》是作者受朝廷重托去黔中、岭南等地选拔官员,路经汉江时所作,诗的感情基调是开朗、欢快、积极。

8、(5)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9、例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0、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13、例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4、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5、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诗文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诗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诗文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诗文的。

16、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7、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抓住“落”、“空”、“惊”、“中”这几个字。

18、》:“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19、钮老师说:诗人想到了鱼儿的妈妈在等鱼儿回家,可是钓鱼的人没有想到,他们把钓来的鱼带回了自己的家。那些小鱼就再也回不到家里,鱼妈妈再也等不到小鱼儿了。怎么办呢?赶快喊钓鱼的人回家吧。

20、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四、鸟鸣涧以动写静是这首诗的特点

1、(2)(乙)诗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2、描绘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图画,仿佛看到了花落,月升,鸟鸣反衬出的春山的幽静。

3、首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4、易错点:混淆了古诗词中某些难度较大的表现手法,如衬托与渲染、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

5、①虚写实,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6、分析:整首诗作者以石灰为喻,托物言志,表面看句句写石灰,实际是借助石灰象征自己为报效祖国,甘愿经受苦难和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

7、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8、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白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9、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

10、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11、在唐代诗坛,应该再没有哪位诗人能比王维更爱“静”了。据史料记载,王维的母亲出生于世家大族,很有文学修养,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努力钻研各种佛经。

12、然而,命运的大手一挥,一切都突然切换了打开方式。

13、分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4、写喜乐的景物与欢快的氛围,往往反衬出男女主人公不合于时,寂寞失落的情绪。

15、(2)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前者豪壮,后者显得悲壮。

16、分析: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

17、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18、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19、《鸟鸣涧》中描写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了春涧的幽静。让人仿佛看到了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20、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五、鸟鸣涧的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什么

1、(示例二)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2、《鸟鸣涧》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开元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在好友皇甫岳居住的云溪别墅里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第一首。云溪别墅地址在今绍兴县东南平水江,平水江是,绍兴市区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溪畔青山叠翠,溪流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因此认为《鸟鸣涧》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为实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4、你好!下面解答供你参考:《鸟鸣涧》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5、例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雨夜寄北》)

6、杨柳:“柳”与“留”谐音,借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7、例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

8、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9、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10、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句。

13、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14、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表现了描写对象什么特点。

15、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

16、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17、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8、分析:末句运用了南朝陈后主所作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的典故。

19、作用:①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②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20、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的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