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山行诗中描写了哪六种景物(100句)

2023-01-28 18:02:1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山行古诗写了哪四种景物

1、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2、《山行》描写了山石小路、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秋季的美丽的景色。《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原文: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3、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4、⑶生:产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5、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

6、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7、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衢道中》

8、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9、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10、语文园地一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习作:写日记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语文园地三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口语:名字里的故事语文园地四金色的草地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习作:这儿真美父亲、树林和鸟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掌声手术台就是阵地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11、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12、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乐游原》

14、“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5、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6、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17、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洞庭》

1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乌衣巷》

19、“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20、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诗人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二、山行诗中描写了哪六种景物

1、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2、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3、(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4、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5、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

7、余味无穷(yúwèiwúqióng):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8、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9、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0、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读、写、品“挑”,指导写“送”)

11、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12、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13、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14、(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15、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

16、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17、《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

18、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9、(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0、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三、古诗《山行》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1、大青树下的小学不懂就要问

2、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3、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4、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5、摄取(shèqǔ):吸收(营养等):~食物。~氧气。拍摄(照片或电影、电视镜头):~几个镜头。

6、(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7、《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8、(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9、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山亭夏日》

10、这首诗描写了山行途中所见,全篇画意与诗情相互生发,随着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迹展开,信笔写来,尤以最后一句意味无穷,展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极富感染力。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展现了自己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

11、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句。)

1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13、(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本资料来自www.PuxueWang.com)

14、“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15、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16、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17、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1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

19、本课是三首古诗的教学。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地分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诗歌内容,边读边想,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此外,我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的内涵,也学会了阅读。同时,我也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

2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描写了孤山寺、贾亭、水面、云、莺、树木、燕子、泥、花、草、马蹄、钱塘湖、杨树、白沙堤

四、山行这首古诗写了哪几种景物

1、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2、逶迤(wēiyí):也作委蛇(wēiyí)。形容道路、山、河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五岭~。山路~。迤(yí)。

3、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4、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5、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7、A.“排”是推、冲的意思B.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凄美的画面C.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8、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9、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

10、?统编课例|《猜猜他是谁》习作设计

1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12、楼主所讲的《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此诗展现出一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其中“霜叶红与二月花”一句更是道出“秋”的优美之处。足见诗人高怀逸致,霜叶胜花,常人所不易道出,而一经诗人道出,便留诵千口。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15、《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16、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17、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8、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19、“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20、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五、山行诗里写了哪四种景物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fán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zhuàn,膳部、比部、司勋xūn员外郎,黄州、池州、睦mù州刺史等职。

3、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4、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5、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6、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7、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8、“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9、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10、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11、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14、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15、橙黄橘绿(菊残)爱秋天

16、?(课例观摩)薛法根《走月亮》(四上)

17、《山行》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18、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9、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0、《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