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100句)
一、鸟鸣涧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1、好了,《鸟鸣涧》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巩固一下知识点并熟悉的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2、山野空旷,幽谷安详。这是诗人独辟蹊径,精于创设艺术意境,他巧妙地赋予静态的场景以动态之美,以动衬静,使画面的壮美达到极致。
3、这一组诗中,以《萍池》与《鸟鸣涧》意境最胜。《萍池》用简单的20字,“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描写出池中青萍密密飘浮着,轻舟划过水面,青萍随着水面被分开又合拢,一阵春风吹来,低垂的杨柳又将它们拂扫开来,画面感极强,展现出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也体现出诗人细腻的情绪与感受。
4、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5、⑵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6、全诗突出的主题就一个“静”字,表现他闲适、愉悦的心境,诗人是在尽情地表达他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因此,这首诗充分体现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7、王维漫游若耶,触景生情,联想到前人描写若耶溪的名句,欲与古人争胜厘毫,“出蓝”而“胜蓝”,于是有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一联以动写静的精彩诗句。从《鸟鸣涧》诗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分析,此诗应作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为王维青年时代的作品。
8、在《鸟鸣涧》这首诗中,王维以娴熟精炼的笔法,用“以动衬静”的表达手法,营造出静谧的意境,仅仅用二十个字便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幽静宜人的春山月夜图。起初,诗人感受到的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忽然,月光穿云而出,仿佛给大自然披上了一层轻盈的薄纱。
9、(美声·诗词)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有一次王维来到别墅找皇甫岳,两人聊了很长时间,不知不觉天色黑了下来,院子中的桂花花瓣被微风一吹,便飘飘扬扬地往下落。山谷中静悄悄的,当月亮缓缓升起,有几只山鸟惊叫着飞向了远方,王维猜想,可能是月亮惊扰到了它们。那几只山鸟,在看不见的山涧中鸣叫。
11、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号摩诘居士。河东蒲pú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qí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12、朋友你好,前几期节目我们赏析了王维很经典的两首诗,今天,再和你分享一首王维特别优美且朗朗上口的诗《鸟鸣涧》。
1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诗句中的“人闲”二字用得精妙。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夜间凋落并不容易让人觉察,这暗示着诗人内心有一份闲静。或许是桂花落在他的身上;或许是花落发出了细小的声响,亦或是花瓣在飘落时散发出丝丝的幽芳触动了诗人,使他很享受这份宁静。
14、《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答: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15、正沉浸在夜晚的宁静之中时,一轮明月破云而出,顿时,幽柔的清光洒满山林,栖息的山鸟竟然被月色惊扰,偶尔让清脆的叫声在山涧回荡。
16、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17、天籁(tiānlài):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声、水流声、鸟啼声等。籁(lài)。
18、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19、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20、“夜静春山空”一句,寂静的山谷在底色中空空荡荡,看似一片虚无,又仿佛包罗万象。是啊,花、草、树、鸟兽、山泉……一切都隐匿在夜色中。这个“空”字,一方面指空寂无声,写出山中的幽静,另一方面也暗藏着伏笔,为下文的“动”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二、鸟鸣涧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
1、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yē溪)的作品。
2、越: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浙江东部,后扩展到浙江省北部、江苏全省、安徽省南部及山东省南部。后来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剧。
3、沈德潜《唐诗别裁》:诸咏声息臭味,迥出常格之外,任后人摹仿不到,其故难知。
4、当时的王维属于青年时代,到现今浙江绍兴住了一段时间。王维和一个名叫皇甫岳的人关系很好,常常应邀到皇甫岳的家“云溪别墅”做客,在“云溪别墅”四周,都是高高的山。
5、佛教自汉代进入中国以来,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唐代,佛教思想影响了一大批诗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王维也深受影响,被后人誉为“诗佛”。他的诗作中有的直接援引禅理、禅机、有的将佛学典故化为诗句,有的将禅的哲理应于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营造出一种生动自然的哲学意境。以《鸟鸣涧》为代表的诗作中,与此类似的以景达意,充满哲学思考的句子比比皆是。
6、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7、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8、⑴鸟鸣涧jiàn: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9、●“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
10、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1、《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12、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下二句只是写足“空”字意。
13、桂花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14、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15、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昔人谓“鸟鸣山更幽”句,静中之动,弥见其静,此诗亦然。
16、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诗以优美著称,一向被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7、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18、王维很喜欢眼前的这幅景象,马上提笔写出了《鸟鸣涧》这首诗。现在和老师再来一起读一遍这首诗吧!
19、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鸟鸣涧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1、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
2、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3、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作品译文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4、刘辰翁《王孟诗评》:皆非着意。顾云:所谓情真者。又云:何限清逸。
5、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
6、桂花:木犀的通称。桂花种类很多,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此指春桂或四季桂。
7、(答案: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8、高棅《批点唐诗正声》:闭关时有此佳趣,亦不寂寂。
9、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0、在他的《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更具禅宗的闲适与豁达,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的图景,诗人顺水而下至水源之处,悠闲观看天上浮云,形成了人的渺小与天地之大的对比,表达了“水穷尽而有雨来,云起时而静观其变”的一种物我相融的哲学观感。
11、《鸟鸣涧》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季节,从诗中的“春山”、“春涧”的“春”字看出来。鸟鸣涧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12、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用来烘托山的幽静.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出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3、这种所见景象如此悲凉而伤感,所思也是那样广阔而渺远。把推象中的思妇情思和哀哀叹息,放置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之下用以衬托,显得格外深沉。
14、同学们今天的古诗赏析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15、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jǐshìzhōng)。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16、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19、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20、这首诗是盛唐时期,作者游历江南之时所作。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四、《鸟鸣涧》写了怎样的景象?
1、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2、现在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遍这首诗吧!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亮升起的喜悦和欣赏,让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出现一派朦胧迷人的情境,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态美和勃勃的生机。这样既描写出春夜的幽静和谐,又表现出祥和闲适的社会气氛。
8、《鸟鸣涧》是王维的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清净的山林、清雅的桂花、清澈的山涧溪水、一轮清亮的明月、一两声清脆的鸟鸣、还有一位清闲的赏景人悠然展现。这是多少奔波于喧嚣世界生活者所梦寐以求的“人间仙境”啊!
9、《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0、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11、《采莲赋》描写了江南艳丽少男和美貌女子,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出采莲的热闹欢乐情景。从全文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采莲赋》的热闹、欢快可以看出作者与现实抗争的失败,思乡是作者为了摆脱现实忧伤所做的再一次努力。
12、对于王维的这段履历,绍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维在越中事迹考》中认为:“唐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将近十五年间的王维原来在吴越漫游。有充分的理由说他的《鸟鸣涧》、《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
13、这首诗是由作者王维写于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古诗《皇甫岳云溪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迷人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14、⑸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15、描写了:桂花、月、鸟、春涧;景象:夜晚寂静的深山幽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谢谢,希望采纳
16、春末夏初。《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7、●青春期孩子不听话,这篇文章帮你解决
18、●孩子突然有这些举动,多半有抑郁倾向
19、鸟鸣涧(体裁)五言绝句作者:(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了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等景物。
20、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五、鸟鸣涧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1、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2、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3、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4、“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5、月亮出来了,小鸟被月光惊动。
6、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7、徐增《而庵说唐诗》:“夜静春山空”,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有此五个字,可不必更读十二部经矣。“时鸣春涧中”,夫鸟与涧同在春山之中,月既惊鸟,鸟亦惊涧,鸟鸣在树,声却在涧,纯是化工,非人为可及也。
8、黄叔灿《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
9、⑸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10、了解完字的解释,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诗句的解析,前两句的解析是: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后两句的解析是: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11、胡应麟《诗薮》:太白五言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1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
1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4、陆游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15、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16、《鸟鸣涧》作为王维流传最广的诗作之很自然的带有比较强烈的王维自己的风格,苏东坡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下面这首《鸟鸣涧》也印证了苏轼的说法。
17、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第一和第二句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音写景色,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
18、♬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19、《鸟鸣涧》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季节,从诗中的“春山”、“春涧”的“春”字看出来。鸟鸣涧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20、●夫妻卖掉房产全球旅游,8年后竟赚2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