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秋桂花的诗(100句)
一、关于中秋桂花的诗
1、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2、《阳关曲·中秋月》宋代:苏轼
3、唐风宋雅TangfengSongya
4、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5、小兔儿爷的月饼店被一些学校列入主题阅读书目,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6、张九龄是唐朝开元时期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挤,贬谪荆州,望月怀远,写下此诗。
7、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8、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9、点击上面蓝字,关注葛欣阅读写作
10、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11、晓露秋晖浮,清应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12、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13、(释义):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14、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15、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7、译文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18、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9、三五之夜,碧空朗月,今日便是平分三秋的中秋吗?
20、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二、写中秋桂花的诗
1、古典君: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作者着力描写月光的澄彻,映照在桂树上,桂影婆娑,通过月光与桂影渲染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3、这首诗是唐代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说的是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亮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
4、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释义: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8、经行处、无穷绿水青山。
9、常被此花相恼,思共老、结屋中间。
10、一定是下雨了!想起屋外晾晒着衣服,德明和尚便起身,推开屋门。
11、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12、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13、心爱的人当会忍着苦痛询问,只见镜中二人默默相对而泣。
14、更奇怪的是,开月饼店的不是人,而是一个小兔儿爷。
15、每逢中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16、校园三剑客(经典版13册)
17、这首词的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然稍伤纤巧,亦颇见匠心。
18、“这句诗一定是和桂花有关的,对吗?”杜小默这样猜测着。
19、唐风醉我李白举杯邀明月
20、(出处):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三、关于中秋桂花的诗句
1、古典君:这是一首咏桂花的咏物词。作者借物寓怀,上片,写桂花的形象与高洁的气质。下片抒情。过片处“胜绝,君听说”。承上片趣旨,极度赞美桂花的绝佳。
2、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3、点击下面链接可直接购买:
4、“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繁星满天、花下吹箫、佳人红墙遥望,相遇那样美好的。可惜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记录着花下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而我又是“为谁风露立中宵”。望月的姿势是思念的姿势,相思的的幻灭和煎熬,像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环绕。春蚕吐丝向死,红烛流尽成灰,怕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5、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6、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7、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8、天外幽香轻漏,人间仙影难寻。
9、随风熏四野,衬叶点秋光。
10、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1、白话译文:选拔官员,都是官僚子弟优先。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在桂花的树阴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你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1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4、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
15、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16、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开篇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17、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18、黄云一抹涂秋色,遥望西山欲拜金。
19、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四、中秋有桂花的诗
1、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2、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
3、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4、从此,吴刚也就只好长期过着伐桂的生活。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5、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6、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7、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8、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9、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10、译文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11、青色的烟云,遮住了月影,从碧海般的晴空里飞出一轮金灿灿的明镜。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时,多少秋蝉零乱地嗓鸣。思念京都路远,论路近唯有月宫仙境。高卷水晶帘儿,展开云母屏风,美人的淡淡脂粉浸润了夜月的清冷。待我许多月色澄辉,倾入金樽,直到拂晓连同流霞全都倾尽。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白玉铺成的人间,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12、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1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4、月色十分圆。风露娟娟。木犀香里凭阑干。河汉横斜天似水,玉鉴光寒。
1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7、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18、《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扩展资料:《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0、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节浮想联翩,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五、中秋桂花的诗词
1、这是一首构建在想象力之上瑰丽雄奇的词作。辛弃疾的中秋词作不喜不悲、不怀不咏,没有思乡怀人,也没有吊古讽今,而是发出一串疑问,脑洞大开地把有关月亮的一些美丽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想象交汇织就一幅宏大而又绚丽画面。
2、很多名家诗人在中秋寄托哀思
3、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
4、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5、古典君: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诗人在傍晚的天色里,桂花暗香浮动,淡淡的月光透过帘栊,一阵微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月西沉,炉烟已尽,在这清泠泠的秋日,思念故园之情魂牵梦萦。
6、月色十分圆。风露娟娟。
7、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8、吴刚伐桂:月亮里有一座广寒宫,寂寞的嫦娥仙子就住在宫中,宫里长着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树,树身高达500余丈。其桂树,高五百丈,生长很快,不砍宫里就容纳不下。于是,玉皇大帝便命一个学仙修道触犯了天规的西河人,此人姓吴名刚,天天去砍那棵桂花树。但是,由于它的愈合力和再生力都很强,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
9、附带抒发了思念之情。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10、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11、我心生惬意,驻足咏诗章。
12、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13、苍苔忽生霜月裔,仙芬凄冷真珠萼。娟娟石畔为谁妍?香雾著人清入膜。
14、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唐风宋雅”,谢谢!
15、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水犀》诗曰:“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宋代朱熹的《咏岩桂》诗:“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还有就是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道出了桂花之美;梅尧臣的“空山桂花多,艳色灿然发”乃夸其色;宋代邓肃的“清风一日来无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是赞其味;明代瞿佑的“滴露研朱染来秋,轻黄淡白总是羞”,是歌其姿;唐代李德袷的“翠于生岩下,金英在世间”是颂其韵。。
16、从本词的序言中得知,这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创作的一首“送月”词。因是送月,怎么个送法,就勾起了读者无限的兴趣。
17、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18、一枝枕畔开时,罗帏翠幕垂低。
19、轻薄西风未办霜,夜揉黄雪作秋光。摧残六出犹余正是天花更着香。
20、并刀翦叶,一枝晓露,绿鬓曾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