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的诗或词(100句)
一、有关苏轼的诗
1、《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2、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词作。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5、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他喜爱登临游览,写景自然灵动。
6、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7、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水调歌头》毫无疑问是苏东坡最好的作品。苏东坡不能够超越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也不可能有任何人可以超越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8、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9、苏轼不鼓吹放弃个人的努力,不听凭命运的安排。他一生的实践证明,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尽可能做些事实。生命的有限他看得非常清楚,正因如此,他把有限的生命变成发光体,照亮了自己和他人的心。他的个性和才华使人倾倒。
10、刘克庄评价他的诗: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
11、然后有一次,苏东坡遇到了一个七十岁的老婆婆,她一看到苏东坡,就对苏东坡:“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大学士啊,你以前的富贵不过是一场春梦罢了。)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13、来源|人民论坛网(rmltwz)
14、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x0d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x0d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
1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6、在生命的最后,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
17、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18、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有关苏轼的诗或词
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3、第3首:符老风流可奈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4、苏轼写景、感怀饮湖上初晴后雨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7、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8、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以上三首算是苏轼最短的经典诗词了。
10、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11、很多人认为,如果欧阳修把这首诗赠送给苏东坡,那么苏东坡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毕竟苏东坡的才华在宋代那是公认的。
12、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4、苏东坡在海南做官的时候,前去拜访黎子云,中午吃完饭后回家。但是没想到半路遇上大雨,遇上苏东坡就从附近的农民家借了斗笠,慢慢的走着。
15、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他驰骋纵横,我行我素;在坎坷的仕途中,他依旧满腔豪情,笑傲人生。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6、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7、苏东坡听了后十分感慨,连连点头:“对的,对的。”然后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大家都喊那个老婆婆叫“春梦婆”。
18、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19、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20、(主要词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行香子·过七里滩永遇乐(明月如霜)西江月·重九满江红(江汉西来)满江红·怀子由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洞仙歌(冰肌玉骨)浣溪沙(山下兰芽浸溪)西江月(顷在黄州)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望江南(春未老)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贺新郎(乳燕飞华屋)阮郎归
三、有关苏轼的诗词名句
1、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儋耳》苏轼
2、可以说,这首诗对王安石可谓是推崇备至,甚至有点溢美之辞了。但是对仗工整,让人拍案叫绝。
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你从苏轼身上学到了哪些处世哲学?
6、戳蓝色字“夜间读吧”关注我们哟!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周紫芝这首诗就是从这个轶事出发,说苏东坡前身就是牧羊的苏武(因为都是姓苏),表示只有王维这样的大画家,才能够画出东坡戴笠图的潇洒神韵来。
9、苏轼一生坎坷,但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诗、词、书、画大家,他每个时期都有不乏功力深厚,艺术精粹的作品,而我们接触他的作品毕竟不是太多,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还受到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获取的知识信息还过于单对任何事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大环境即主观因素的影响。于是,无论是提问也好,答题也好,没有形成客观的逻辑关系,我们固有的思路是片面而不清晰的。
10、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11、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2、苏东坡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修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提高修养水平最关键的是躬行实践。只有经受反复的实践磨练,才有不断接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窗外云卷云舒”之境界可能。
13、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14、此诗写诗人的惜花之情。
15、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16、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间万事万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学识以及智慧的不同,看待事物就有种种不同的层面。从佛法的角度来讲,智慧越深力,看待事物越全面越真实。佛法中所讲的真实常住不灭的本体,这个才是诗人所向往的庐山真面目。
17、名人文化郭大哥 | 喜欢的话请多点赞和转发——多谢粉友支持!!大家好,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达人。
18、苏轼被贬谪到蛮荒之地的岭南,却不改达观心境。
19、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监。
20、但是对于这个世界,人人都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如此一想,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又何必执着于每一次的分别呢?
四、苏轼写的名诗有哪些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苏轼的诗词,像茶,像晨,让人冷静,清醒,淡然,说尽人生各种滋味。
3、在密州,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重修城北旧台,命名为“超然台”。登上超然台的那一刻,怀旧、思乡、壮志未酬的伤感一股脑全涌了上来。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6、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7、用西施之美来形容西湖之美,独具匠心,“遂成西湖定评”。
8、八风也作四顺四逆,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遇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愁怅。人若是为“称誉”而陶醉,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而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而所迷,人的尊严就会被利乐所葬送;人若是为“衰苦”而折服,人就会为被衰苦所打倒。
9、与其怀旧,郁郁不得志,不如怜惜眼前,吟诗醉酒,倒也不负春光。
1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
11、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
1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14、下联:《水调歌头》苏轼情。请对出属于你的上联,唱响对苏东坡的敬仰与怀念!
15、谁能铺白簟,永日卧朱桥。
16、当时就有很多人把这个情景画成了画,流传一时。东坡自己还写了个自赞:“人所笑也,犬所吠也,笑亦怪也。
1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8、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9、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0、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五、有关苏轼的诗词句
1、如果人们要因为不能十全十美而感伤,那是大大的没必要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2、此诗写苏轼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又是因为苏辙。之前说苏轼从杭州被调任密州,这显然是降职了,可苏轼并不懊恼,因为这会离苏辙更近,兄弟团圆也就方便些。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东栏梨花——北宋苏轼
7、望江南·超然台作
8、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9、如此美妙的句子,谁会不为之着迷?谁会不被苏东坡的才华所折服?
10、而路边的小朋友看到苏东坡这样一个文化人穿着农家蓑衣戴着农家斗笠,都一路跟着一路笑嘻嘻,小狗也在路边不停的叫唤。
1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2、千百年来众多好诗流传在人间,有很多好诗被埋没,没有被普通百姓所了解。
1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的作品,写的是苏东坡的一段轶事。
1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5、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16、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苏轼才高八斗,为万世敬仰,但也正是这八斗高才,害得他一生波折不断。比如就因为给王安石改诗歌,落得个贬职发配的下场。此后被贬就伴随他的一生。在苏东坡的所有作品中,《水调歌头》是最令人难忘的,是最令人喜欢的。
1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18、有一次,苏东坡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不觉喜从中来。遂按捺不住激情,铺笺挥笔,写了一首诗:
19、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20、事物的主、客观条件相辅相成。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