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恨不能相逢未嫁时前一句(100句)

2023-01-23 16:47:2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恨不相逢未嫁时上一句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度娘里说这诗还有另一个版本便是这最后一句“何不相逢未嫁时”被改成了“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一字的变动味道就全变了,更和名字《节妇吟》不搭了,一个“恨”字。要叫这丈夫听了,多难过。但是“何”是说“为何”,可以变成一个感叹词,变成一个对事实不可逆转的感叹。我已是有夫之妇,所以我只能对你这份情,感叹一声。再也不能再多了。

3、你对我呵护你对我的殷殷的爱,我真的不能接受,因为我早已没有了再爱一个人的资格。即使我心中所愿。

4、译文:君知我已嫁为人妇,仍送我一对明珠。为君缠绵之意感动,我常把明珠系在罗衫红裙上。我家就连着皇家的花园,丈夫亦值班在皇宫里。虽知你真心有如明月,但我也曾发誓要与夫君共患难同生死。因此虽不愿违君情意,仍要归还明珠,只遗憾没能在未嫁之时与君相识。

5、她只需正色击退如此轻薄又不知天高地厚的登徒子,不侵犯自己的尊严也就罢了。

6、1976年,夏梦告别了从影17年的生活,告别了香港,移民去了加拿大定居。在她告别远去异国他乡之际,金庸为此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夏梦的春梦》的文章,以祝福自己“梦中情人”。《明报》专为一个女明星的移民国外而大做文章,实在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不明白其中内幕的人会感到惊讶,只有懂得内情的人,才能理解作为金庸这位《明报》的主编对夏梦的那份不同寻常的痴心不改的爱恋之情。

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是流传比较广泛的一句唐诗,大多用来表达女子遇到钟情于自己的男子,但二人相遇的太迟,无奈女子已“罗敷有夫”,并且她又深爱自己的夫君。纵然对方情深,奈何有缘无份,相见相识时早已身不由己,只得洒泪拒绝男子,这句诗读来令人觉得十分哀婉和感伤。

8、坚持虽然很累,但放弃可能将是终生的遗憾!?

9、我们相识时,你就知道我是别人的妻。

1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示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因为时与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绝之意。而在当时的张籍,这首诗的用意,是婉谢而不愿就聘的意思。但是今天时间富于他新的意思,显而易见吧。

11、因为我分明切身的感受到诗中的女子那一份忍痛割爱的无奈和心痛。

12、班上的同学说柏树太过分了,说话不留情面。柏树委屈的跟自己的好哥们抱怨,唉,谁让当时慧也在跟前呢,我不拿出点态度,以后怎么跟她表白啊!

13、虽然我真的知道也能理解你一片真心如月,纯洁又无暇,你是真心地爱我,真心实意地对我好。可是,爱情也讲先来后到,我的生命里先有了他,这一生无论怎样我都是要与他相伴到永远的。

1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没有呼天抢地,只说一句遗憾。谁也不知道这遗憾是转瞬即逝还是穷尽一生。

15、晚十点,诗、文、酒,你有自由!

16、正因为如此,才使金庸对夏梦爱慕不已,倾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金庸完全被她迷住了,他曾说:“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但是,让金庸感到极大苦恼的是:自己对夏梦的爱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原因很简单,夏梦早已名花有主。夏梦21岁时,也就是1954年已经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林葆诚结婚了。更重要的是夏梦一向忠于自己的夫君,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许多爱慕追求者,都是一律冷若冰霜加以拒绝。

17、由两首诗改编来的。唐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绣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丈夫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鲁迅《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18、张籍的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推动。除乐府诗外,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感深意远之作;近体不事雕饰,轻快自然。他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情都十分深厚。

19、而另一位叫做苏曼殊的高僧在拒绝佳人表白这件事上更加巧妙,他的拒绝方式堪称完美。苏曼殊从小就非常有学习的天赋,对书画都非常擅长,可是在十九岁的时候却执意皈依佛教,剃发为僧。如此任性的苏曼殊在成为僧人之后也不走寻常路,前后一共三次还俗,然后又三次归佛,半生都在佛和俗之间流转。

20、”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唐代: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二、恨不能相逢未嫁时前一句

1、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

2、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

3、这首诗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4、“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5、夏梦祖籍苏州,少女时期生活在上海。她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香港“长城三公主”中,夏梦被称为“大公主”,是一位众口皆碑、大名鼎鼎的“美人”,有香港演艺圈里的“西施”之称。早在1949年,学校举行文艺联欢会,由学生用英语演出《圣女贞德》,夏梦主演贞德,获得了极大成功。人们夸她:“人极漂亮,戏又演得精彩”。她喜唱京剧,是一名出色的花旦。夏梦容貌清丽,身材苗条,身高70米,体态线条优美,艳光熠熠照人。她17岁进入长城影片公司,由于文化素质好,人又聪颖灵慧,扮相又极俏丽,所以在银幕上极有光彩,不愧为第一流的明星。

6、如此深情依依又无奈的把这段感情了结,真的,我们相识得太迟了,今生无缘,让我们来生再相见吧,惟愿他能在时光的尽头,慢慢地医好她给他的伤害。

7、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8、李师道位高权重,而且手段残酷,无论张籍内心多么想呸他一脸,也还是“不敢峻拒,故作此诗以谢”(《诗筏》),所以“此诗为文昌却聘之作,乃假托节妇言之。”(《唐诗快》)就是说,张籍讲了一个节妇的故事,委婉地拒绝了李师道,据说李师道看了之后感动得不行。

9、一曲拒绝的离歌,篇幅不长,仅有62个字,却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让人动生怜爱,触动读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一隅,让人不禁泪水阑珊。

10、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那一年,有一场爱把流年染红,暖一场致命的邂逅,他鬼使神差出现在她的生命里。

13、那天下午放学后很多人都在操场,做运动的,聊天的,背书的。因为晚上还有晚自习,所以大家基本都会在这个时间出来放放风。突然一阵嬉笑在操场人群的某一堆里传了出来,迅速的扩散,引起了一群人的围观。剥开拥挤的人群,只见一个女孩,低着头脸通红,脚下还有一封叠成一颗心型的信纸。

14、《节妇吟》的副标题是“寄东平李司空师道”,,那么这个李师道是何许人也?根据唐朝的史料记载,李师道是淄青节度使,是当时唐朝地方藩镇之一。李师道为人十分跋扈,不遵从中央的命令,俨然成为割据一方的土皇帝!藩镇虽然是武人,但也想给自己脸上贴金,李师道于是拉拢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一些不得志的官员,想让他们为自己服务。

15、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16、她情不自禁燃起心香一瓣,点亮她和他的前世与来生。她知道,她和他有缘相识相知,他爱她,而她的今生今世不属于他,因为她只是一朵有主的花。

17、(作者)张籍(朝代)唐

18、品一首诗词,与古人邂逅

19、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20、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三、恨不相逢未嫁时下一句是什么

1、世人多歌颂爱情的种种身不由己,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原来却还有一种感情叫做“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这也像某些职场朋友,在一个公司做久了,虽说薪水还是那些,却也有了些感情,还不想受高薪被人挖走的心情一样,如何不得罪对方,又能让对方愉快的知难而退呢?张籍思来想去,最终凭借自己丰富的文采,写下这首脍炙人口,欲语还休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

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4、而这首《节妇吟》里的女子,和罗敷不同。彼时罗敷义正言辞地拒绝地是陌路的男子,他轻薄也罢,他仗势欺人也罢,美丽聪明的罗敷对他是没有感情的,恐怕连好感都没有,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5、1959年,金庸带着失意与无奈离开了长城影片公司,去创办他的《明报》,去致力写作他的武侠小说了。就在他创办《明报》不久,夏梦曾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游,他就在《明报》上系列报道夏梦的游踪行迹,而且还开辟了一个题为“夏梦游记”的专栏,一连多天登载夏梦所写的旅游散文和小说。金庸的对夏梦的一往情深还表现在他创作的武侠小说中。像《神雕侠侣》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等女性身上都可以看出与夏梦极其神似,从中不难看出金庸的良苦用心。

6、因此虽不愿违您情意,仍要归还明珠,只遗憾没能在未嫁之时与您相识。赏析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借节妇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感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7、要说最妙的还是最后一句“恨不相逢未剃时”,此处苏曼殊借用了唐代张籍的《节妇吟》,该诗最后一句是“恨不相逢未嫁时”,苏曼殊将“嫁”改成“剃”来劝枫子放弃对他的执着,并且道破自己拒绝枫子的原因所在。不得不说,苏曼殊用简短的28个字既夸赞了枫子又回绝了对方的求爱,引用古诗,改编得非常巧妙。

8、这句诗的作者名唤张籍(约公元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朝诗人,安徽和县乌江人,也就是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张籍因做过唐朝水部员外郎,故世称“张水部”。贞元十四年时,经孟郊介绍在汴州结识大诗人韩愈,又经韩愈推荐,入长安进士及第,官阶累迁。

9、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

10、恨不相逢未嫁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11、愿意共赴死的梁祝固然悲壮,然而“相思相望不相亲”的余生岂不更是难捱?情之深浅,哪得衡量?

12、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13、记得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叫柏树,生的一副好皮囊,虽然成绩不好,但是高高瘦瘦,篮球长跑样样一把好手,暗恋的明恋的姑娘也是一把。但是柏树也有自己喜欢的姑娘叫慧,也是我们班同学,只是一直没表白。

14、在天青色的烟雨里,我悄悄收藏起你给的情意,埋葬在心灵一隅永不为人知的地方。把这一段无言的心事锁进长长的岁月里,永远不再提起。此情此意,纵使梦萦魂牵,我也只能拂了你的心意。

15、为您缠绵爱慕之意感动,我常把明珠系在罗衫红裙上。

16、不后悔遇见谁,只是觉得遗憾,努力爱了这么久,你却不是我的。

17、小时候,不能理解老人晒太阳,一坐就是半天,长大了才明白:

18、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

19、这两句诗出自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招募张籍的是节度使李师道,张籍虽不想去却不敢得罪他。张籍受到韩愈提携,二人主张维护国家统反对藩镇割据, 自然不肯依附于李师道。张籍有话不直说,通过一首诗一个故事婉转表示了拒绝。

20、十副经典对联,说不尽的妙趣故事

四、恨不相逢未嫁时

1、唐朝中期以后,国势渐衰,各地藩镇趁机渐渐做大,节度使们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地与声望,实现自己逐鹿问鼎的勃勃野心,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诱惑、勾引、拉拢文人名士和中央官吏为其效命。权倾一时的平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便是其他就看中了正在朝内做官的文采和名气俱佳的张籍,打算将他收入麾下,于是便以高官和厚禄“双明珠”向他抛来橄榄枝。

2、因为在她的心里,她真的是在乎他的。

3、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4、对面是站着的是柏树,结结巴巴的说,你神,神经病吧,下次别翻我书包了,也别往里面放东西。我不,不需要,我也不可能喜欢你。女孩的眼泪已经开始往下掉了,太大颗,即使低着头也看的清清楚楚。她飞速的弯腰捡起地上的爱心,然后头也不回的跑了。之后没多久,听说就转学了。

5、苏曼殊未剃发时照片像他这样很有文采的人,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所以很多人来和他探讨,其中还有个百助枫子的美人对他动了心,他们在交谈的时候也很投机,后来百助枫子想要和他进一步的感情发展,但是由于苏曼殊当时身份的特殊,对于百助枫子的感情他是很感动的,但碍于佛门还是没办法给她想要的。

6、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7、虽知您真心有如昭昭明月,但我也曾起誓与夫君同生死。

8、译文: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9、另外关于他对古诗的热爱还有一则趣事:据说张籍十分迷恋杜甫的诗歌。一天,有个朋友前来拜访他,刚好看见他坐在火炉旁,正取杜甫的诗稿一张张烧着,然后再把纸灰放进碗里,拌上蜂蜜和水,用勺一口口舀着吃。朋友心中疑惑,便问他在做什么?张籍煞有介事地回答:“吃了杜甫的诗,我就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啊。”

10、对于他的一腔痴爱,她是满心的欢喜和感激,她不知道怎样和他讲才会让多情的他明白,又不伤害他的自尊的和感情。

11、即使我们是真诚的,甚至是亲密的,但即使我们都是亲密的,我们的爱仍然需要时间来完成和检验。

1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13、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却也只能相视一笑,你也在这里呀?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14、上帝在云端闪烁,所有的结果都完全改变了。

15、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贞元十四年(789)年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助教、国子博士、水部郎中、主客郎中、国子司业等职务。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在中唐诗坛他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16、张籍一生十分热爱创作,可谓是著作等身,史载:至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八卷,共收录其诗450首。他的诗语言凝练,平易自然且通俗易懂,与时人王建齐名,后人称“张王”。

17、苏曼殊照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更看重佛学,所以还是把你的感情还给你把,这也算是很明显的拒绝了,毕竟是高僧,不想被红尘所干扰,也不希望女子把这份情谊浪费在自己身上,耽误了人家,这样的拒绝算是很绝妙了,当然除了他,历史上还有人也这样做过,这个人就是苏曼殊,作为高僧的他和其他高僧不同,他并没有一直在佛门当中,反而是在还俗和佛门里面来回颠簸,总之算得上精彩。

18、“你明明知道我有丈夫,是一个围城里的女子,却偏偏赠我一双明珠,这是爱的信物,我悄然收下,心里时时都在感念你对我的绵绵情意,忍不住小心地把这对明珠系在我的红罗短衫上。”

19、喜欢一个人,如果是失去了,就像是丢掉自己心爱的物品,虽是有遗憾,但是在心中不会有多痛。可是爱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就会留下一个伤口,永远都会隐隐作痛。

20、回首往事,当我们想起生命中那流星般的爱情,我们常常会责怪对方的思念。其实,归根结底,命运是如此的抽象和抽象。真正影响我们的是在那一刻见面和相爱的机会。

五、恨不相识未嫁时上一句

1、道德洁癖们不论自己是否精神和肉体一并纯洁如玉,也不顾“万恶淫为首”尚且讲“原迹不原心”,非要以精神出轨罪论,这女子当然算不得节妇。

2、透过史书,我们可以直观曾经的风云激荡,诵读诗词,我们依然可以感悟历史的云波诡谲!唐代诗人张籍的著有《节妇吟》一诗,其中有几句广为流传,”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特别是最后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更是传颂千古!

3、从苏曼殊所写的前两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枫子这样敢爱敢恨的女子是非常欣赏的,但是碍于自己的僧人的身份,只能用后两句来回答枫子。第三句中“还卿一钵无情泪”表示自己没有办法接受枫子的心意,只能“无情”回绝,让枫子原谅自己,一个“泪”字更是体现了苏曼殊内心的纠结和愧疚。

4、但是贾瑞仍然想要一亲芳泽,这便是说贾瑞也是个糊涂的痴人,明知王熙凤是有夫之妇还想要染指。再说王熙凤更不是省油的灯,恶狠狠的心想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就且叫你不得好死。果然贾瑞便是被泼了屎尿,勒索银子,最后命都没保住。

5、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6、出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7、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

8、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

9、唐代诗人张籍自创的乐府诗。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10、我想其实这也是一份对生命的尊重,一份美好的善意。我们相逢又疏远,热恋又分离,只当是少点伤害,少结些孽缘,为后世多集些福德。

11、“恨不相逢未嫁时”一句出自唐代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12、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13、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去伤害无辜的人。那于我,于你,都会背上一生最沉重的十字架。

14、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是诗人为了拒绝他人拉拢。答案解析:唐代诗人张籍被后人称为是“流氓诗人”,他的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即巧妙地躲过了别人的盘问,也很好的周全了旁人的颜面,可以说是拒绝别人的经典案例了。中唐之后,藩镇割据现象严重,藩镇会用各种手段去勾结拉拢中央官吏,有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会去依附他们。而张籍是一位主张维护国家统一的人,当时作为藩镇之一的李师道想要收买他,但是他不为所动,便写下这篇《节妇吟》以表拒绝。

15、当时有个名唤朱庆馀的考生,应试之后,在等待的日子里内心十分忐忑焦急,于是作了一首《闺意》诗,上门拜访时任考官的张籍,诗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仿张籍《节妇吟》中少妇身份,以自己为新娘,假想张籍为新郎的口吻,询问自己的试卷是否符合考官的心意。

16、“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的女子是放纵自己跟这世界拼了,而这节妇是放纵世界,跟自己拼了。

17、从而让这首情思缠绕的情诗染上了浓浓的政治色彩,而一时诗名在外,并千古流传下来。

18、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1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哀怨凄美诗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