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全诗(100句)
一、似花还似非花作者
1、接下来的问题是,男女间有无真正纯洁的友情?或者说,这友情能否不掺杂一星半点爱意,甚至性幻想?我看很难。水至清无鱼,情至清不长久。纯洁的男女友情只是一时,总会在发展中遭遇本能,遭遇情欲,让这份纯洁半途而废,有疾而终。这一点上,我是悲观主义者。当然,海莲与弗兰克最终未能一面,难言是真正的爱情。三十多年前,系友张新奇写了篇小说,题为《比友谊多,比爱情少》。海莲和弗兰克也应是这种状态:说是友谊多点什么,说是爱情少点什么;似是而非,似非却是——到底是什么,谁又说得清?东坡词云: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改一字:也无人知!
2、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3、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4、借杨花写闺怨。漫天飞絮便是漫天思绪,似花非花若隐若现,又萦人怀抱让人无从割舍无从排解,构思轻巧,丝丝入扣。飞絮舞时便是残红将尽时,伊人青春年华将付流水去,而离人不归,柳絮点点便是离人泪光点点,何等缠绵俳侧,难怪让人柔肠寸断。
5、“阿嚏!阿嚏!!阿嚏!!!”又连续打了几个喷嚏,回过神来一看,是眼前的随风飞舞的毛茸茸的柳絮杨花的也想我了,似有似无痒痒的使我忍俊不禁,连发感慨。
6、说它非花,是因为它不但没有桃李之花那样鲜艳的颜色,而且花朵也不那么芳香,没有那种人们喜爱的喇叭,那种单瓣重瓣的形状。
7、蜗牛:‘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倦,竟作粘壁枯。’
8、宋祁:“回雪有风尝借舞,落梅无笛可供愁”,权且利用一下也好。
9、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10、这哪是佩皮斯日记呢?你倒是给我交代清楚!我真恶毒。你为了帮我找书,忙东忙西的,我竟然不曾向你道过一句谢,我简直坏透了。
11、“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三句是说,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
12、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驱,而这首词却是属于婉约派的。单从咏杨花来说,这词无可挑剔,但结合了当时作者的心境,反而觉得让此文为之失色。当时,苏东坡贬谪黄州,心情落寞,文中的泪,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从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比作怨妇,朝庭就是他的郎。他仍盼望朝庭能再次起用他,对仕途仍然没有彻底绝望。这符合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为官入朝,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是分不开的。对功名如粪土,他还是没有全然看开,唯感叹年华如流水,岁月空蹉跎。
13、这是被苏轼赞为妙绝的杨花词。然而苏轼的和词更为人们所激赏,一些评价对这首原词颇有微词,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把杨花的情思写得极为细腻,亦不失为词中精品。
14、“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是说,柔肠受损,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
15、“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出自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这两句大意是:杨花像花又不像花,人们不知道珍惜它,任其飘零。杨花没有美丽的形态,没有撩人的色香,故无人观赏,无人怜惜,自落自飘。这两句一反常人对杨花的鄙薄,而以同情的笔触加以描绘,将杨花的坠落归于人们对它不珍惜,可谓别有新意。
16、这时只有两只白色的水鸟站立在水边,看到有人过来,它们警觉地一跃而起,飞进了芦花丛里。
17、大懒虫!依我看若要等到你寄书来,我都不晓得要超度几回了。我还不如干脆直接冲进布伦塔诺书店,有什么就买什么,不管印得多糟!
18、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19、楼上几位给LZ确切答案阿。似花非花要王者级、三个结晶都是族长的那个房间出(第二个图后向左)。接着要五个结晶、要求勇士以上。看清:族长房间一个、第二个掷石头房间出两个、最后领主房间出两个。这次勇士就会有、不必次次王者。LZ可以做完任务再给分
20、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二、似花还似非花全诗
1、回复了好友,一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近了,便起身披着一身朝霞与漫天飞花,向前走向前走以致于幻化成似花非花。
2、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3、眼前的升伏的飞花这倒使我想起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晨曦披着一身的霞光走在街心公园的小路上,凛冬不凋的松柏、当春发生的银杏、挺拔入云的白杨、婆娑依人的翠柳、婀娜多姿的连翘、乖巧滴翠的女贞、墨绿圆墩的碧簪、妖娆招展的刺玫、芳香四溢的槐花相互簇拥着在朝霞柔和的光里妩媚、娇美、轻柔、翠绿,我悄悄走过去轻轻地抚摸着金银花的虬枝,深深吮吸春天的气息,五脏六腑如盥洗了一通洁净、通透、舒畅,便觉得大自然的神奇,“天地不言而四时行焉”,到了时节万物自会生发。
5、这首诗应该是,一日苏东坡闲来独坐在贬谪之地,偶尔看到墙壁壁上高处枯死的蜗牛,睹物兴怀,写下了这首《蜗牛》的诗作。这首诗寄寓着不自量力带着一股腥气的蜗牛,只顾不断地往上爬,最后终于涎干命绝、枯死在墙壁上,成为唾弃的‘黏壁枯’的场景。
6、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7、但历史上从来不乏才气纵横的诗词天才,他们尽管戴着“次韵”这副“枷锁”,却依旧能舞出曼妙无比的舞姿,另后人高山仰止。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千古男神”苏轼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了。
8、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9、你们书店一直发行这么棒的目录,却直到现在才寄给我!难道你还好意思跟我说你老是忘了吗?汝等无赖!
10、徐釚《词苑丛谈》:东坡与质夫帖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辞。
11、书信随着起舞的杨花千里驰骋,落魄中的东坡先生接书,无限感慨,难以自己,望着满天飞舞的柳絮热泪满面,提笔凝思写下这首千古名篇《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并回赠书信以答好友慰喻之情:“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诗词唱和已是难得,何况是患难之中更是弥足珍贵……
12、这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诗歌《江村即事》。诗中写了一位垂钓者,他钓鱼归来,天色已晚,渔船也没有系住,就迫不及待来到江村里饮酒歇息过夜。
13、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14、“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这是很多评家较为赞赏的两句。南宋黄升和魏庆之就非常欣赏这两句,黄升说它“形容居”,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必能及”。这两句写的是杨花的好奇“心理”,它不仅深入庭院,还紧贴着珠帘,试图在珠帘散开的时候,飞落到美人的闺房里。可是,东风不作美,它一次次地“尝试”却一次次地被风吹起来。最终,还是有“幸运”柳絮被吹到玉人闺房中的。作者在这两句中,以传神灵动的语言,刻画出柳絮轻盈的体态,并将其拟人化,赋予它神情、动作。心理,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
15、▲豪爽的海莲不断寄些食物给书店员工。
16、水龙吟⑴·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⑶。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⑷。萦损柔肠⑸,困酣娇眼⑹,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⑺。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⑻。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⑼。春色三分⑽,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1)
17、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18、芦花也是在似花非花之间。说它似花,是因为它确实是芦苇开出的花朵,像一面旗帜,还有一个那么长的旗杆。
19、深溪高岸罩秋烟,飒飒江风向暮天。
20、因此,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
三、似花还似非花出自
1、薛砺若《宋词通论》:《水龙吟》为吟柳花绝唱,最为东坡所称赏。词中如“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刻画柳絮,可谓工细委婉之至。
2、这数句妙笔天成,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杨花之魂,二者正在不即不离之间。从思妇方面来说,那是由怀人不至而牵引起的一场恼人的春梦,她神魂飘扬,万里寻郎;但这里还没有到达情郎的身边,那边早已啼莺惊梦。这两句苏轼写来倍觉缠绵哀怨而又轻灵飞动。就咏物象而言,描绘杨花那种随风飘舞、欲起旋落。似去又还之状,堪称生动真切。篇首所言“似花还似非花”,正可于此境界中领会。
3、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4、古人对芦花也很喜欢,很早的《诗经》里就有记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蒹葭就是青青芦苇开出的白花,芦花。
5、古诗词赏析|关注久了会写诗
6、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7、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8、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9、这杨柳孕育的轻盈漫舞的精灵,或上下漂浮亦云亦雾、或相互粘连亦依亦偎、或沟坎街衢似雪似棉、或花间树下似花非花,“似花还似非花”确是神来之喻,也只有苏学士这样的天才巨擘才能想象描绘的来,我们凡人的思绪里除了食色性或者只会或带着纱巾或以手捂鼻或“阿嚏”两声,便没了感觉,是写不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哀婉长调的。
10、没有琵琶的琴声,到处是一片空旷寂寞,只有月亮照在浔阳江上,江水哗哗向东流去。虽然这是一首景物诗,但是诗人也是在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11、事情是这样的——苏轼的好友章质夫写了一首《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该词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叮嘱朋友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对此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绝唱得以传世。
12、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13、但是我小时候就是很喜欢这种花的,母亲走到水边去把它掐来,我就举在手里,喜欢仰着头看着它在晨风里飘荡。所以直到现在印象特别深。
14、我不怨恨杨花已经落尽,恨只恨那西园,百花凋落难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作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眼泪。
15、▲弗兰克是个拘谨的英国绅士。
16、这叫海莲情何以堪?她对玛克辛说:“我不想让你以为我是酸葡萄,不过我实在不明白,你究竟是何德何能?老天竟任由你饱览遍逛‘我的书店’;而我为什么就只得乖乖蹲在九十五大街的破公寓里,埋头写着这劳什子《埃勒里·奎因的冒险》电视剧集脚本!”整一个羡慕嫉妒恨啊!而隔着大西洋,弗兰克也在说:“夏天又快到了,预料将会有更多美国游客到英国来,然而我们所盼望的‘那位美国游客’却仍独独叫我们望穿秋水。”欲去不能,盼来不得,这于双方,都是痛苦、失望和折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海莲说:“我不知道,可能对我来说去或者不去那儿已是无所谓了,我梦到那儿的次数太多了。我常常是为了看那些宽街窄巷才去看那些英国电影。”
17、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18、“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非常像花又好似不像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19、蜗牛:‘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20、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四、似花还似非花意思
1、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或“步韵”。
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苏轼写的
3、前两句应是写‘实’,一只蜗牛援着墙壁攀爬,这本是蜗牛的自然行为,不过作者结合自己的境遇赋予了一些主观的思想;后两句应是写‘虚’,想到自己由庙堂之争,一贬再贬的仕途,以至于成为“心如死灰”之人,有些不自量力了,有些自嘲。
4、戴叔伦:“沧浪渡头柳花发,断续因风飞不绝”,没完没了!
5、首句出手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即人与花、物与情当在“不即不离”之间。唯其“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唯其“不即”,方能不囿本体,神思飞越,展开想象。这一句准确地把握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小,隐身枝头,向不为人注目爱怜。次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的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但惜杨花者却少,然细加品味,乃是反衬法,词人用笔之妙,正是于“无人惜”处,暗暗逗出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6、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作者:苏轼(宋代)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7、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8、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9、总体来讲,借蜗牛的自然行为戒喻不知进退者。苏东坡写《蜗牛》的诗有两首:
10、风一吹,它就翻滚起大海一样的浪花。月光照在上面,无边无际的芦花更是一片雪白。
11、章楶(1027—1102),字质夫,北宋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任知县、提仓、提刑、转运使、枢密直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学士等职。
12、我索性坐在街心公园,任柳絮杨花眼前漫舞,思索着回复好友道:“苏东坡先生的诗词洋恣肆,明白畅达,特别赏心悦目,我也特别爱读。苏东坡先生天资极高,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胸襟旷达。
13、尽管如此,文坛描写它的诗词,并不比普通花卉少。
14、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1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6、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17、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8、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柳花哪来的香?是吴姬压酒的香!移情了。
19、杨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0、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五、似花还似非花赏析
1、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汝舟的《芦花》。诗题写的是芦花,但里面却是指荻花,芦花和荻花习性和形状都很相似,古人没有细分,大多看成同一种。
2、琵琶亭前夜泊舟,荻花瑟瑟风飕飕。
3、▲海莲的两次英国之旅都未能成行。
4、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5、“似花还似非花”,这是苏轼咏柳花的词句,肯定也是多数人的共识。柳花说来也是花,但少有人真正把它当花看。
6、庆全庵桃花作者: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源)在常德府武陵县。传说晋有渔人王道真,沿溪捕鱼,见溪上有桃花逐水而来,因逆流而上,寻至洞口入,见桑麻鸡犬,桃花相映,平生未历,不知何境。问其土人,谓曰:“吾等先世避秦之乱,来此居住,不知几何岁月,亦不知是何朝代。男耕女织,不与人世相通,君何为至此?”道真辞归,以告太守,使数十人往访之,竟迷失其处。
7、杨花虽然以花为名,但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样。它细小无华,既无绚目的色彩,又无醉人的芬芳,实在很难真的被当成花来看待。所以作者说它好像是花,却又不像花。词以摹写杨花的形态开篇,并非直接描写,却非常传神。
8、《查令十字街84号》出版后,成为畅销书。我想,如果仅仅是索书、找书、寄书,没有海莲这场说走未走的旅行,尺牍文字再好,恐都无法激起普遍的阅读欲望,使这本书畅销。海莲和弗兰克间幽暗未明的关系,无疑给故事加了一把味精:除了是书籍的买卖双方,他们到底是友人,还是情人?表面上确实是友人,在书信的字里行间,却充满着情人间才有的任性、刁蛮,特别就海莲这方来说,怎么分得清是调侃,还是调情?撒气,还是撒娇?请看——
9、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10、它写出了杨花的独特物性,同时又不仅限于此,作者仿佛在设身处地体验杨花的命运和际遇。意味深长,空灵飘忽。苏轼信中说作此词的缘由是因为章质夫出任外官,远离家人,自己“闭门愁断,故写其意”。因此写杨花也就是写宦途漂泊的章质夫,写千千万万离家远行的游子。作者一生辗转各地,对此有着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它落笔轻灵,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抒写杨柳,使之成为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物性耶?人情耶?已经浑然不可分割了。
11、出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2、这是三角梅,也叫勒杜鹃(诚心为您解答,亲请随手设为“好评”哦,对您没有任何损失的哦,谢谢啦!)
1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14、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15、谈到似花还似非花,我们头脑里就会立即浮现出杨花来。因为苏东坡次韵章质夫写过一首杨花词,把杨花比喻成一个思妇,写得很是缠绵悱恻。
16、▲两人通信长达19年却缘铿一面。
17、书信往还中,海莲最终接到弗兰克病逝的消息。她对友人说:“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经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语调非常平静,读来却令人动容,悲戚,心碎!
18、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19、杨万里:“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儿戏也!
20、这里既反映了江村的宁静,也表现了诗人一种闲适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