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什么诗(100句)

2023-01-22 17:21:1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意思

1、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来“和合二仙”早就告诫过:中日两佃人民应该既“和”又“合”,而不应兵刃相见。正因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别喜爱中国的寒山寺。是呀,和平、合作、友谊、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强音!

2、俄顷,我们把视线移过这两座桥墩,再向右看,"寒山寺"三个绿色正楷大字,却定定地横排在一面黄底黑边的墙上,十分抢眼,同时它所闪现的十分静穆的气氛,差一点把我们的灵魂给镇住。

3、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4、全诗原文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翻译为: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5、当夕阳渐西,树木萧萧,寺内只剩下几个守门人和一些似曾相识的陌生客,该是告别的时候了。

6、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提问答案: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选自(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7、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8、姑苏城外寒山寺”下一句是“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全诗如下: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我)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寂寞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9、“姑苏城外寒山寺”出自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全诗原文如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白话文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寒山别院是1993年修筑的,满园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怕,苍松、翠竹、桂花、樱花、腊梅、草坪与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桥、听钟坪、觅诗廊等,景物交相晖映。园中的那座松茂亭内,于1993年立了一块碑,碑文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30岁时用行草书写的《枫桥夜泊》诗。1956年,他的女儿李星华将这幅原作捐献给国家,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寒山寺内还珍藏着宋代、明代、清代、民国年间以及现代文人学者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出自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全诗原文如下:

12、作者简介:顾寒山:曾用网络名Jimmy,“有意思吧”文字驻站作者,北京适之文化图书工作室签约作家。著有音乐电影札记《和兰花在一起》,旅行摄影图文集《少年游》,城市人文散文集《那座城里的旧时光》

13、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14、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15、出自《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文解释: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16、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17、公元1906年(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

18、当我们第二天马不停蹄的游览过各大园林之后,对苏州的文化背景,可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拙政园"的别有洞天,"狮子林"的奇诡曲折,"网师园"的精巧细致,"沧浪亭"的简洁古朴……而各园的设计,大都是以小见大、巧夺天工取胜,无怪乎当我们一脚踏进去,无不为那种惊心的布局所迷惑,颇有流连忘返不思蜀的况味。

19、张继,中过进士。大历中期,曾任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诗不到50首。

20、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什么诗

1、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字面意思是说,月亮缓缓地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2、《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寒山寺诗碑高约5米,宽约1米。

4、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5、人们常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多年来,我一直对姑苏城心向往之,去南方途中,终于见到了这座向往已久的历史名城。

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翻译: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7、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8、正当我陷入无端的沉思,一座两层高的钟楼,非常洒脱地站在我们的面前,游客可购票登楼去轻轻敲一下钟,但我没有这种雅兴,何必破坏这里特有的宁静。让钟楼永远是钟楼,让敲钟人永远是敲钟人。

9、我是嘉兴市实验小学的楼严春老师。

10、馒头的回想(推荐报刊发表)

11、碑廊内与俞樾手书碑相对而立的是康有为1920年在寒山寺题的诗:“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为曾慷慨于古钟流失到日本,他风趣地说:也怪丰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台州太守阁邱点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化身的天机。若不是泄露天机,再有转世者到来,寺内就不会空空地连古钟也保不住了。

12、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13、从“高密东北乡”走出的莫言

14、大家好!欢迎来到“名师说名诗”栏目。

15、看电影(赵春颂)(推荐报刊发表)

16、博兴古树述略(推荐报刊发表)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枫桥夜泊

18、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闻名遐迩的钟楼。关于“夜半钟”的说法,历史上曾经聚讼纷坛。北宋欧阳修认为唐人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综合了王直方、叶梦得等人的论辩,考证说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如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于鹄诗:“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都是唐代诗人在各地听到的半夜钟声。自此,这场争论才逐渐平息。

19、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边是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楼即是寒拾殿。屋顶上雕了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的塑像。

20、董乡文学纸刊主编:舒中

三、姑苏城外寒山寺 意思

1、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董乡文学》杂志选稿平台第413期

4、南湖晚报教育相伴成长之路

5、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就是: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这个意思。全部的意思是: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这首诗名叫《枫桥夜泊》,意思是:

6、嘉兴市实验小学教师,在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语文四项竞赛中获“四项全能教师”称号。南湖区“新苗奖”评比一等奖,承担区级公开课《带刺的朋友》《枫桥夜泊》,论文在省、市、区获奖。

7、崇明寒山寺与苏州寒山寺除了在寺名和供奉上相同外,相传它们的钟声有"瀛洲东门寒山寺,夜半钟声迎客船"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争相媲美的诗句。

8、张继(唐代)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枫桥夜泊》。原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苏州的桥名更是别致,星造桥、江村桥、下津桥、枫镇桥……它的形状大都呈拱形,河流两岸则是栉比鳞次低矮的房舍,有时我们坐在桥背上,静静观望来往的行人,似乎他们的生活节奏都很缓慢,仿佛他们不是活在现代的都市,而是从天外飞来的一群化外之民。

12、寒拾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苍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

13、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14、"寒山寺,再见。钟声,再见。"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也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17、我发誓:它整整陪伴了我整个的青少年时期。

18、终于到了。先是在张继当年泊船的枫桥边发了半天呆,看河边青柳垂下丝丝枯絮。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化在江南这凄烈的景象里。怎么可以这样颓迷,又这样唯美?全因了一句唐诗。

1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姑苏,正名:苏州,古称吴,简称苏,又称姑苏、平江等,位于长江以南,太湖东岸的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区,华东地区特大城市之一。姑苏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并沿用至今;而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得“姑苏”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姑苏城外寒山寺的诗意是什么

1、(诗词学堂)五律作法之炼句与字眼

2、此时,我才顿悟出,来这里不仅仅是游览观光一座殿宇巍峨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更是来欣赏品味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千年画卷。

3、寒山寺位于大运河畔的枫桥古镇,创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此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为纪念普明禅师建塔命名。至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到此修行,故更名“寒山寺”。

4、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

5、(诗词学堂)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

6、(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诗眼

7、寒山寺已有近374年历史。明朝天启四年,杨军门夫人朱氏自苏州驾小船来到崇明。朱氏在岛上削发为尼,法名颠修,建寺名寒山寺,供寒山拾得二像。原寒山寺北至护城河(现崇明中学马路),南至人民路,西至护城河沿界(农业大楼),东至旧大校场(现向明农机厂),共有鸳鸯宅寺房32间。

8、(寒山寺创建历史—寒山寺大钟)

9、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10、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入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

11、(景区概况—寒山别院)

12、从寒山寺出来,匆忙的脚步又沿着寺旁北边一条店铺,挤走在石板小街上,去寻觅叫做枫桥的地方,拾起张继遗落在那里的诗句。只见一座单孔石拱桥,如一弯新月,横卧在古运河里,这就是枫桥。岸边,张继的青铜像神情自若,似乎正在凝神倾听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河里画舫游来游去。我在石桥上徘徊留连,仰天俯水,凭栏抚石,感慨万千。举目四望,江山依旧,人非物是,苍茫的运河上再也找不到张继那一叶扁舟,惟有那不朽诗句散落在纷攘的红尘浊世。

13、在寒山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口大钟了。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相传张继诗中所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在日本明治38年(1906年)由小林诚等一批工匠精心铸成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来苏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在日本,苏州寒山寺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在日本的小学里,甚至把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作为课文来讲授和背诵。

1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5、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6、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全诗意思为:“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7、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披头散发,憨态可掏。寒山寺(图1)

18、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9、过了钟楼,后面才是寒山寺的正殿,我特别喜欢四面墙上的石刻诗文,由于年久失修,壁上的题诗,有些已经难以辨认,但当年这些前人爬山涉水来瞻仰寒山古寺的心情,又有谁去见证呢?

20、一般寺院的大门都是面朝南开,而寒山寺的山门却面朝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布局。一位长者释惑解疑:京杭运河南北流向经过苏州就在寒山寺的西边。古代年间,水上交通日益发展和繁忙,为了方便商人、船民、农民、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大门就朝河边开了。寒山寺是佛教圣地,山门朝西开,还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的意思,因为佛祖在西方极乐世界。

五、姑苏城外寒山寺全首诗意思

1、不,我忘不了。单是念到“姑苏城外寒山寺”一句,我心已百转千回。

2、(诗词学堂)创作楹联的技巧(1)对仗

3、接着我们来看看左侧的五百罗汉堂。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镀金五百罗汉,在罗汉堂中央矗立着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观音铜像,高5米,重5吨,是由日本宗教画院、日本禅宗画家协会赠送的,于1995年落成。

4、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代张继同名同姓的书法家所书。据文史专家郑逸梅老人记述,这位现代张继,是应著名画家吴湖帆之约而书古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诗后有跋云;“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末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话。可惜他在书写《枫桥夜泊》的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了;而他书写的这块诗碑,现仍存于寒山寺内。

5、喜爱阅读,获阅读马拉松比赛嘉兴赛区第一名;热爱书法,获第十届国际青少年硬笔书法比赛特等奖;酷爱古诗词教学,曾在江浙沪诗词大赛中获奖,参与开发的校本教材《走近国学,相约经典》获嘉兴市一等奖。

6、寒山、拾得有一段对话值得我们品味。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我、骗我,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日: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7、出来工作的第一年,便迫不及待的要遂现这个千年夙愿。在江南的暮冬天气,一个人背了包,身上揣着仅有的千八百块,跌跌撞撞的向苏州奔赴而去。什么都不怕,只是义无反顾的为圆少年时的一个梦。在苏州城搭了公共汽车,汽车出城,驶向郊外的枫桥镇。一步步逼近寒山寺时,我心扑扑直跳,比和心爱的姑娘幽会还要紧张,还要刺激,还要痛快。

8、作者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通过这首诗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首诗是写愁的代表作,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了此诗,寒山寺也因为这首诗成为游览胜地。

9、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代张继同名同姓的书法家所书。据文史专家郑逸梅老人记述,这位现代张继,是应著名画家吴湖帆之约而书古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诗后有跋云;“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末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话。可惜他在书写《枫桥夜泊》的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了;而他书写的这块诗碑,现仍存于寒山寺内。

10、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

11、北宋翰林学士殉国公王珪(1019—1085年)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石刻,为张继诗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传。为恢复历史遗迹,弘扬民族文化,在海峡两岸有关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字迹集成的张继诗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这要感谢台湾博斯年图书馆,他们无偿慷慨惠赠3000余字的王珪手迹墓志铭拓片,经苏州著名书法家费之雄集字,苏州碑刻博物馆雕刻艺术家时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张继诗第一石的神采,为了解王珪书体特征和风格提供了实物。

12、《枫桥夜泊》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13、2008年11月,经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审定,寒山寺大钟、大碑入选“吉尼斯”名录。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继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出自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全诗原文如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白话文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16、翻译: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17、第六块碑是当代书画大家刘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时年86岁高龄的画家把自己关在房内约5个小时,用整个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枫桥夜泊》。刘老完成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对这幅作品非常满意,认为不亚于俞樾所书。根据刘老生前愿望,这块碑于1994年镌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内。

18、张继的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秋霜欲满天地间,江边枫树渔火点点点对愁不能眠。姑苏寂寞是城外寒山一带古寺在,半夜沉沉钟声起悠悠传到孤客船。

19、《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里面“愁”意思是忧愁。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20、寒山寺的碑刻素来闻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枫桥夜泊》诗碑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到碑廊去观赏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枫桥夜泊》诗碑到底有几块呢?答案是:一诗七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