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00句)

2023-01-22 17:19:5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松下问童子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寒雨连江夜入吴(朗读)

3、以点评时间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4、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一一这两句是说:想当初,我与您彻夜促膝长谈,直到炉中薪炭熄灭;等到灯盏中的烛光逐渐暗淡,寺中的童子起来开门的时候,那漫天的大雪已落满了松枝。灯晦:烛光暗淡。

5、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6、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7、倪海厦医案:直肠近肛门口位长一个大脓肿

8、0,远上寒山石径斜,硬笔

9、山中相送罢(无朗读)

10、当代/镶红旗楠溪潺潺(七言律诗)飞来峰青峰云外自飞来,佛国威名漫九垓。西麓冷泉珠溅玉,东坡诗宴句邀醅。溪山有幸卧灵隐,弥勒逢人笑口开。七二洞闻淹没后,呼猿射旭岂悲哉。简评:此作品整体读来败在颈联,句读上能感觉到对仗不稳也,其余皆好,70分。

11、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12、倪海厦医案:我们只要能够掌握住病因,病就可以痊愈了(骨癌案例)

13、8月18日胜1镶红旗Vs胜3五星旗,主持人:萧铜锤,收卷人:飘雪

14、诗:镶红旗70+70=140

15、也只在此山中,云深却不知处。

16、文/五星旗子不语孺子牛育儿以礼,方营造化彰灵秀俯首因公,不坠青云为众生简评:47格式,说理楹联一个,鸡肋也,68分。

17、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18、文/五星旗无戒联孺子牛宠儿若杀儿,折齿之君难福祚;俯首堪昂首,横眉之士有高怀。简评:楹联中之乎者也尽量少用,65分。

19、全国网络授课招生QQ群:

20、《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寻隐者不遇》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2、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它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更在于善于抒情。寻友不见,继之以一问三答,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3、(大罗天总群)234195949

4、文/镶红旗草木深题孺子牛横眉非是,俯首甘为,世人应记周樟寿;怜子而欢,衔绳以乐,此刻犹思齐景公。简评:整体读来标准447格式,借事而咏,不错,75分。

5、“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6、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朝代:唐代作者: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注释①寻:寻访。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③不遇:没有见到。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⑤言:回答,说。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⑦处:地方。

7、“松下问童子”的下一句:言师采药去。

8、故国三千里(无朗读)

9、然而和“只在此山中”联系起来,和“云深不知处”联系起来,和隐者“采药去”联系起来,一个超尘绝俗的清幽环境就展现在读者面前;而隐居于此的“隐者”及其“童子”的人品如何。

10、隐隐飞桥隔野烟(朗读)

11、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12、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13、怀君属秋叶(无朗读)

14、联:镶红旗63+75=138

15、5:美人卷珠帘(朗读)

16、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17、月黑雁飞高(无朗读)

18、意思是在苍松下,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回答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19、五星旗70+85=155

20、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扩展资料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三、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作者

1、红豆生南国(无朗读)

2、第一答:“言师采药去”,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因之,对隐者说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

3、5(心动一刻新年混搭新作品)

4、“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5、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6、文/镶红旗草木深题儒子牛父心尤可怜,溺宠娇儿,无妨折齿;公仆实堪敬,劬劳民事,何惜俯身。简评:文言文聊天话而已,中间气脉凝滞,63分。

7、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

8、“松下问童子”的下一句的诗句是“言师采药去”这句是出自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全文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整段的意思是: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只知道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9、简评:此作品读来有点意思,但是文字表达上有些矛盾,何处飘不行吗?70分。

10、题目: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300元稿酬丨“每日好诗”征集评论:《如此》

12、“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13、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14、那波松涛内敛的程度将将可以细如秋雨尚且就允我把尸骨葬于这又无寓意又无身份的白云之巅吧熬药的童子谨端孟婆之碗分待一切稍纵的假死一切能听到的幸存这一切都难掩隐者吞山咽树的自然深情以及为师的随松随性

15、诗者絮语、韩东林、凤鸣宫山、wxh20只蝶痴梦、李龙、芦苇*印迹、老磨香油、斯文白·雷、珍河、诗语温暖、周塬、孟未了、冷麾、蟋蟀、皖西周、沉香行*朝闻道、紫梦微醺、燕诗雨、荣光启、吴根友、易寒水、九月漫、安峰、高杉、王卫国、于贵锋、王徽公社、河空里的醒、荷戟寻仇、忧子、王怀文、渭石等。

16、故人西辞黄鹤楼(朗读)

17、“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18、张有望:笔名渭石,生于1971年3月,陕西兴平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于《文苑》、《咸阳日报》、《咸阳师专报》、《陕西农民报》、《陕西教育》、“中国网络诗歌”、“陕西诗歌”及“三秦文学”平台等。

19、贾岛的诗直白而简洁,诗风淳朴,意境悠长。正如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采用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20、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四、松下问童子出自哪首古诗

1、倪海厦医案:切除大肠肿瘤后,再做化疗,那你是死定了

2、诗作的奇妙之处在于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诗作的注意形象——隐者,却以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的终极目的——“隐者”的至高至妙境界。

3、第三局:词牌《南乡子》以“松下问童子”生发感怀,要求双调,限词林第八部韵。文、镶红旗轩窗南乡子细马雪方消,晴昼东风弄柳条。回首险峰千万座,今朝。松下童儿道路遥。归处是渔礁。醉卧风前待月高。但共水山闲牧鹤,挥毫。懒把人间锦绣描。简评:此作品整体读来流畅,但是有些字句有待斟酌,比如“细马”和“渔礁”句,系马不行吗?归处作渔樵不行吗?80分。

4、33硬笔:一年之计在于春

5、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

6、直接翻译:我在松树下面问一个小孩(“隐者”去哪里了),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去哪儿采药),只知道是在这座山中,可这座山高入云端,(他老人家)具体在哪个位置就不知道了。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7、贾岛(779~843年),字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回马镇)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8、出自《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原文:

9、倪海厦医案:西毒,怎么会是我东邪的对手呢?

10、“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11、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12、原料右下方有一条红根,设计时自然化根而就长出的苍松

13、倪海厦医案:糖尿病患根本是不须要去截肢的

14、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15、第二局:楹联题孺子牛,要求清联笔法,单边11字以上,不犯题字为佳。

16、“松下问童子”的“松”字选得好。“寻隐者”而于“松下”问“童子”,表现那“隐者”正是隐于“松下”的。“松”字既写实景,又切合“隐者”的身份,有象征意味。

17、倪海厦医案:三十年的胃家寒症

18、《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年代:(唐)体裁:(五绝)类别:(未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19、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20、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五、松下问童子全诗

1、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2、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不过紧接着第三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答:“云深不知处。”

5、在编委会评选中,网友渭石的评论最终入选,他将获得300元点评费用。

6、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7、贾岛是唐代诗人,也是苦吟派的创始人,他写诗一字一句都反复琢磨,很长时间才作一首诗,读自己的诗也会非常感动。他的一生非常坎坷,早年家贫做了和尚,因为推敲的故事遇到友人韩愈后,还俗参加科举考试,却屡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在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8、寓意:“松下问童子”出自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这首诗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9、松下问童子这诗的题目为:

10、床前明月光(无朗读)

11、倪海厦:癌症細胞與腫瘤在哪重要嗎?

12、翻译:我在松树下面问一个小孩(“隐者”去哪里了),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去哪儿采药),只知道是在这座山中,可这座山高入云端,(他老人家)具体在哪个位置就不知道了。

13、倪海厦医案:根本无用的抗生素与维他命

14、意思是: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15、五星旗78+65=143

16、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7、秦时明月汉时关(朗读)

18、倪海厦医案:甲状腺坚疖

19、词:镶红旗80+70=150

20、这是一首古体绝句。仿佛一问一答,实际都是客观的描述。前两句吟诵要贴近口语,生活化一些。后两句的吟诵要表现出一种高远缥缈,求之不得的钦慕与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