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哪首诗(100句)
一、孤帆一片日边来
1、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2、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3、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原诗:《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5、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6、孤帆一片日边来中“孤帆”的意思是一叶孤舟,这句诗的意思是江面上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7、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8、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9、说其自谦,“孤帆一片”,这是他的自谦,这是他的生命的底色,他坚守这一点,坚守生命的孤独,孤绝,孤傲,以及渺小。因为有这个认识,故能成其大。
10、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1、精神气质——清贵“清贵”是“清流”与“高贵”的合一体。体现于蕴藉有度,赋性放逸,参透所谓而化境入时。吴湖帆处纷繁而遣兴、写宏愿而清洌、罹忧患而默然、抒牢愁而寓志,犹存仿佛,霎时锦绣江山出世。
12、由于最后一句在叙事中蕴藏诗人的激情,这首诗在描绘天门山壮丽景色的同时也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形象。
13、都是这个江东。而李白眼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个“出”,包含有“出现”、“突然出现”、“突兀”等多种意思,有一种动态感、惊喜感。
14、诗意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5、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16、前言上海油画雕塑院为什么会想到举办“吴湖帆文献展”?这是在我院“开门办院、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的建院方针下的学术举措。近年来我们已先后研究并举办了4个“大师(名家)文献系列展”和“建院50周年文献展”等共计5个文献展,其中3个获得“全国优秀展览项目”和“全国优秀展览项目提名”国家级荣誉。文献展系列已形成上海油画雕塑院学术研究品牌,且声名在外。我们自信有学术积累、研究水平和操作能力举办“吴湖帆文献展”。
1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出自唐·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此特指天门山。这两句大意是:两岸青山成对映入眼际,一片白帆从东方日边飘来。此条上句写望山的感受,“相对出”三字,不仅画出了双峰耸立俯瞰大江的雄姿,而且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跃动的气势。下句写广阔深远的背景,随着冲过天门山的江水望去,朝阳像是从水面上升起,小船宛若从“日边”驶来。两句诗展示了生动而富有诗情的画面:青山、蓝天、红日、白帆,景物错落有致,色彩明丽光艳。写作时,前句可用来表现江河边青山对峙的气势,下句可用来表现湖海江河中朝日孤帆所构成的美丽画面。
18、次句则反过来,写天门山对江水的约束力。由于两山束江,江水东流至此突遇阻遏,于是形成巨大的回漩和波涛汹涌的奇观。是对长江过天门山的流向的精细说明,气势感稍逊色。
19、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全诗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来”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夹岸对峙,一只船扬起风帆从太阳那边驶来的意思。出自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
20、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二、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哪首诗
1、一个“出”字,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在舟行的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独有的姿态,并且还包含了舟中人的新鲜愉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好像正迎面朝自己走来,表达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2、本篇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远游之际。天门山在安徽当涂境内,系东、西梁山之合称,两山夹江对峙,岩石突入江中,势如天门故名。
3、文化自信——担当“担当”是识、才、气、为之合成。在于思之豪、神之清、胸之旷、气之迈,使画益奇逸。吴湖帆得之精神,以“余偏以尚色图之”得而道臻极谐。恰秋云行空,卷舒自如。故声誉乃出环山之上。
4、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5、走出上海油画雕塑院,回荡在心头的,还是周老师对中华文化续接的话:我们的中华文化,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续传承下去,大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不应在这个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被泡沫替代。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不是更应通过自己的观念转变,和踏实的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6、四句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了望中所见天门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了长江江面的远景,点明了“望”的立脚点并表现诗人的兴致淋漓。诗人并非站于岸边的某个地方远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7、第一句,紧扣诗题,总写天门山,重点描写了浩浩荡荡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向东奔腾而去的波澜壮阔的气势。留给人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为一体,阻挡了汹涌的楚江。但是由于楚江怒涛的猛烈撞击,才撞开了“天门”,而分为东西两山。
8、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今译: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小巧,顺风而来。名句运用:沉浸于梦幻世界中的您,是否期待追寻大唐诗人缥缈的足迹,构建自己理想的虚拟国度?是否也想携亲唤友,一同去领略那青山两岸、碧水东流的美丽风光?
9、“天门山”位于哪个省份?安徽省: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
10、例句的两句,出自唐代大诗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例句一共有了三种修辞手法:(1)比拟修辞。"相对出"是描写人的动作。拟两岸青山为两队欢迎的人群,夹道欢迎我的行船。(2)借代修辞。孤帆的“帆”,借代指“船"。是用个局部代整体的修辞方式。(3)衬托修辞。其特点是“烘云托月”。孤帆一片日边来,是用日边的宏大烘托“孤帆“其“孤”。(4)如果把这首诗翻译过来,应该是这样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象列队相对而出,象在迎接我的到来,一只孤船从太阳光芒万丈的边上悠悠驶来。
11、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12、诗人笔下的楚江好像一个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有着冲破一切阻挡的神奇力量,似乎连天门山都默默地给它让出了一条道路。
13、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14、将孤帆一片影出“望”字,诗中有画。
1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16、意境: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原诗: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7、⑥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9、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20、参观之后,我们又来到周老师的工作室,看到周老师自己的艺术作品。看到这些由断木、嫩叶、老宅、冷月等组成的大量油画作品,一种莫名的激动让大家的心情难以平静。就表现手法而言,它们兼容了古埃及壁画线与面的精巧搭配、古典油画明暗投影造型的立体感、印象派油画光与色冷暖关系的对比处理,甚至包容了中国绘画的皴擦技法和日本早期浮世绘画的装饰效果;其色彩瑰丽而不失沉稳,简洁而富有变化,抽象却富含表征意蕴……从而形成了某种超越,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感染力,令所有观者过目不忘。从而对他的“当代中国文化慧命的续接”的理念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孤帆一片日边来图片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字面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赏析: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5、“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是指孤舟帆船。
6、吴湖帆自用印“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7、整首诗都运用白描,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见,但都不落“望”字,可见构思高妙。
8、李白是个很自恋,自信,自夸,自谦的人啊。说他自恋,这首诗潜在的不就是说自己嘛,天地万物都在为我的出场衬托呢,好家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你看这衬托的,再看“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青山列队欢迎呢!欢迎谁呢?“孤帆一片日边来”,是那带着太阳的光辉的“孤帆”。够自恋吧。
9、“万里江山供燕几”——历史·吴湖帆;
10、虽然全诗只有仅仅28字,但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画面色彩鲜明,语言形象生动,音节和谐流畅,充分展现了诗人豪放乐观的诗风。
11、“待五百年后人论定”——当下意义
12、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13、诗人是在船上写的。或者准确的说,视角是在船上。他顺江而下,过了天门山,从西边奔涌过来的长江,向北面折了一个大角度,变成从南向北了,“碧水东流至此回”就是这个意思。
14、①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
15、第二句,又反过来描写夹江相对的天门山对波涛汹涌的楚江也有约束与反作用。因此,辽阔的长江在流经两山之间窄小的通道时,激起了回旋,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奇观。
16、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17、从这里开始,后面的长江南岸,又叫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为: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为: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8、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 《望天门山》
20、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孤帆一片日边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2、《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3、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4、音频录制:张秀军朱晓飞
5、李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对生命底色的坚守,他的真实、真诚,以及天真与幼稚,谁会这样自夸呢!
6、音频来自机电动力部会唱歌的小哥哥康捷夫
7、这种出场,够气势。你看,这个孤帆,就是诗眼了。
8、《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9、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10、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1、(浪漫诗派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1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体现了什么哲理?
14、意思是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5、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16、总监制:都基云监制:赵波
17、诗词在考试中多以对应题的形式出现,关于本首诗词,测测你了解多少?
18、就像周老师说的“你看到我的很多画里有嫩绿的叶子,这是苦涩之外的一种希冀,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文化能够复兴。”
1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天门山。
20、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五、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全诗
1、孤帆一片日边来,那么小小的孤帆,在天门,楚江,青山。红日的衬托下,从远方而来。
2、“待五百年后人论定”——当下意义。
3、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2017年8月
4、孤帆,与上句的“两岸”相对就是孤零零的一片帆,突出了水面的宽阔无边和帆船行进的动态群峰夹岸,舟行江中,产生一种山动船不动,两岸青山由远及近排闼而来的错觉。“相对出”,把静止的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船旁徐徐向后退去,似乎忙于列队迎候客人。从两岸青山之间远望,长河无际,水天相接处,孤帆、红日紧紧相依。画面极其简洁、辽远而又模糊,与两岸青山的繁多、贴近而清晰形成矛盾而和谐的统一体。
5、④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6、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指生肖猴;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孤独的一条小船从东方日出的地方漂流而来;这句话就让人想到《西游记》里面的画面,石猴孙悟空到海外学艺,独孤一帆从东土出发,也就是东方日出的地方,最后学的一身功夫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立下了不朽功劳;孙悟空就是猴类的代表,所以说,孤帆一片日边来指的就是生肖猴。
7、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8、吴湖帆是一位典型的具有中国文人气质的书画大家、鉴定大家,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情有感的人,他不是一尊神,他也并不神秘。对吴湖帆研究的重心应该是在文化和学术意义上的,但目前对于吴湖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贡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9、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0、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1、时代发展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吴湖帆,更需要通过吴湖帆的艺术人生给当下画坛发展带来启迪——他的人文修养、他的书画品格、他的精神气质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担当与推进。
12、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3、书画格调——词境“词境”是中国绘画传统的重要特征。“词境”追寻高古意趣,窥破俗氛伫气而胸迈超腾。吴湖帆迷踪于书画诗词审美梦境之中,使之“清逸明丽,雅腴灵秀,婉约若莲,如金碧楼台,错釆镂华。
1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答案A分析:(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2)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解答:(1)“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2)“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故选A.点评:(1)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
16、这句诗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7、吴湖帆前期炫丽的辽阔与后期寂寥的孤寞,造就了他奇诡的人生。但他的人生态度、书画格调以及精神气质和文化自信相表里,如此有了隆崇的地位。吴湖帆,得骊龙之珠,复合延津之剑,故举世无双。
18、被誉为“诗仙”的是谁?
19、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20、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下一篇:没有了